兩朝重臣解縉為何被朱棣凍成「冰棍」而死?

2021-01-17 晴空莽莽

解縉是兩朝重臣,在朱元璋洪武年間一戰成名,在朱棣永樂年間官至內閣首輔參贊軍機,奉命主編《永樂大典》,與青藤道士徐渭、寫過「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並稱明朝三大才子。

解縉的結局是被埋在雪地裡冰凍而死,至於是否朱棣授意我們無從得知,落得如此下場與解縉為官期間的不當行為脫不開關係,莽莽分析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解縉過於耿直,不適合混官場

朱元璋在位第21年,19歲的解縉中進士,進入儲備人才的搖籃「翰林院」。作為天子門生,與皇帝離得太近,解縉才華深受朱元璋的喜愛,曾私下言道:「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初出茅廬的解縉尚未認識到「伴君如伴虎」的兇險,欣喜於帝王的賞識,激動得睡不著覺,認定君無戲言,將心中想法信手揮毫,以密折的方式私下呈上《萬言書》。解縉是耿直並非輕率,他自覺密折內容過於敏感,不想外傳。

《萬言書》上直言批判洪武初期的嚴刑峻法、濫殺功臣的做法,認為國家法度朝令夕改如同兒戲,諫言簡明律法、褒獎善政。面對這麼赤裸裸的大膽打臉,朱元璋沒有表露憤怒,而是傳閱群臣,甚至在朝堂上大聲讀了出來。

朝臣們心驚肉跳,暗想解縉即將大禍臨頭,然而朱元璋的做法出乎眾人意料,當堂給出七字評語「有才,年少而語誇。」大為讚賞解縉才華,年輕氣盛敢於說實話。

得到朱元璋的認同後,解縉開始頻頻上述直言抨擊官場陋習及不良風氣,因此積攢了不少人的仇恨,即便後來調他去做御史依舊不消停,兼職幫人寫御狀得罪了不少達官貴戚。朱元璋也很頭疼這愣頭青,宣召解縉父親進京談話,說:

「你兒子還太嫩了,就這兩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應該修身養性,你把他領回去吧,好生學習進益,過個十年回來我必然重用他。」

解縉因此回老家讀書習文,十年約定未滿洪武已然駕崩,解縉進京去弔唁,從前的仇家袁泰藉機讒言攻訐,終被明惠帝朱允炆貶到大西北,四年後得友人相助方被召回京師。

二、輕易站隊,捲入奪嫡之爭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解縉重回翰林學士之職,奉命主編《太祖實錄》、《烈女傳》以及規模最大、時間最早、內容最廣的《永樂大典》,一時間仕途得意春風滿面,此時解縉才33歲。一切在永樂三年,朱棣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儲君事宜後變了模樣。

解縉直言稱立嫡立長,太子仁孝,廢嫡立長先例一開,恐怕將來永無寧日。在朱棣猶豫不決之時,又加了一把火「好聖孫!」指的是深受朱棣喜愛的宣德皇帝朱瞻基,這個原因君臣不謀而合,當太子人選昭告天下塵埃落定後,解縉引來了漢王朱高煦的仇恨。

數年間太子朱高熾表現平平,漢王朱高煦備受榮寵,朱棣起意廢立再度被解縉阻止。

解縉變成兩面不是人,皇帝指責他離間天家骨肉,朱高煦懷恨在心蓄意嫁禍,結仇多年的朝臣暗害,被人誣告廷試判卷不公等等罪民,解縉被一貶再貶。

幾年過去好不容易回到京城,皇帝御駕親徵未歸,解縉只得前去覲見太子,這下又落人口實,朱高煦又到老父親面前打報告了,朱棣大怒,將解縉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此時解縉正在廣東任上處理旱情,直接被錦衣衛逮捕入獄,連坐同僚十餘人。

這以後整整五年時候沒人提起解縉,直到朱棣某次翻看囚犯名冊時,看到解縉之名狀似無意提起:「解縉還活著?」身旁的錦衣衛聽後察言觀色,回到大牢中直接將解縉灌醉了,連夜拖到雪地裡埋了,凍成「冰棍」而死。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解縉再有才,也管不到皇帝的家務事,說出口的話很輕巧,任憑你有理有據,也擋不住別人為情感所蒙蔽,無端為自己招來仇怨。真正的直臣理應只忠於皇帝,尤其不能幫皇帝做決定。

三、作為三朝元老,依舊不懂君心

解縉20歲入仕,從洪武朝到永樂朝,47歲去世,不算那八年讀書生涯,十餘年間依舊不懂得官場明哲保身之道,雖然受過帝王榮寵,但沒有讀懂帝王心思。

一味地耿直衝動,敢於直諫,得到帝王的讚賞只是短暫的光芒,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龍之逆鱗觸碰即死,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的。

解縉錯在過於相信帝王「君無戲言」,深受信任時掏心掏肺,為國為民大義凜然,忽略了人普遍都是小心眼的,風光時避其鋒芒,落難時心有嫌隙的都恨不得去踩幾腳。

即便是忠誠可嘉,別指望皇帝永遠認同保護你!

今天就到這,喜歡的朋友多多關注@晴空莽莽,歡迎點讚、留言評論,發表不同見解!(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在東北不單是水能凍成冰棍,人也能凍成冰棍
    這一位和朋友喝酒,回家途中估計以為到了自己家就在小區睡著了,後來被發現送醫,人都成了冰棍家屬也斥責怎么喝酒不把人送到家,寒冷的冬天冰棍在東北的室內吃很舒服,但是在室外的人凍成冰棍那就不好受了,到了醫院衣服都不好脫,只能剪,後續的手腳被凍的結果也不好說。
  • 解縉豆花
    而要說解縉是一位美食家,相信許多人都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但只要你走進吉水的飯館,菜單上總少不了一道名菜——解縉豆花。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第一次參加江西省鄉試,就一舉奪得第一名,人稱「解解元」。第二年赴京參加會試,列為第七名,經殿試,被錄為二甲進士。他的哥哥解綸和妹夫黃金華也同榜登進士。
  • 東南五才子,三掌文衡: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樂時期仕途如何?
    東漢以後,明經漸不為朝野所重。隋煬帝(楊廣)時,又置,與進士科並行。唐代沿置,為進士、秀才等六科之一,分為五經、三經、二經、學究、一經、三禮、三傳等科。 本年農曆十一月,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解縉等進呈其所纂錄的韻書,朱棣賜名為《文獻大成》,並賜予解縉等一百四十七人錢鈔不等,還於禮部賜宴。很快,朱棣閱覽所進之書,發現並不完備,遂命重修。敕令太子少保姚廣孝、刑部侍郎劉季箎、及解縉總領其事。侍讀學士王達為總裁之一。此書修成,賜名《永樂大典》。
  • 實用口語:凍成冰棍的那種冷英文咋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凍成冰棍的那種冷英文咋說?   這真是凍不哭你算我輸的節奏啊……這種凍成冰棍的冷,英文都能咋說呢?   1. Freezing   這個詞可以表示「結冰的」、「冰凍的」,形容天氣則意指「極冷的」。話說,都凍了能不冷嗎?
  • 為什麼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後期皇帝卻處處受文官制約?
    朱棣即位後才設置了內閣,並令解縉擔任了永年年間的第一位內閣首輔,此時朱棣還是牢牢掌握著絕對控制權,內閣作用很小。 朱棣經常御駕親徵,朝中需要有人幫助其行使部分權力,所以內閣的權力也在慢慢提升。伴隨著皇帝更替,內閣權力變得越來越大,正德帝去世後,首輔楊廷和負責選擇繼任者,從而確定了嘉靖的皇位,萬曆年間,張居正幾乎可以隨心所欲發布政令,皇帝對其言聽計從。
  • 朱棣把朱高熾立為太子,為何又急著立朱瞻基為皇太孫,用心良苦
    幼年聰穎,深得祖父明成祖朱棣喜愛。永樂九年(1411年),冊立皇太孫,多次跟隨朱棣徵討蒙古。在明代,朱瞻基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為的皇帝,因為他為大明朝貢獻了一個「仁宣之治」。朱棣為何那麼喜愛朱瞻基呢?歷史資料記述,這是由於朱瞻基文武雙全,比只有文不會武的朱高熾,及其只有武不會文的朱高煦,更讓朱棣喜歡。除開這類後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前面的原因。
  • 大連一男子與同事喝酒後倒在小區門口睡一宿,凍成「冰棍」四肢難保
    近日,遼寧大連市有一名男子,因為喝醉酒倒在小區門口,等到第二天被人發現,人還有氣兒,但四肢凍得跟冰棍似的。之後男子被緊急送醫,但情況不容樂觀,想要保住四肢概率不大。
  • 朱棣篡了朱允炆皇位,為何其他幾十個藩王不反對,對皇位沒興趣?
    但在建文帝削藩後,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以「清君側」名義當上皇帝,讓人奇怪的是,為何其他幾十個藩王不反對呢?  一、馬皇后生了幾個兒子,朱棣就是四子,而長子英年早逝,二子、三子因數次犯錯受到了責罰,且他們在靖難之役前就離世了。如此來看,朱棣是嫡系,還是眾多藩王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因此大家都擁護他。
  • 朱棣次子朱高煦再三作死,結果死法也是古今罕見,成了「烤全羊」
    朱棣雖然帶著朱高煦一同作戰,但根本沒想著讓他幫什麼忙。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在東昌(今山東省聊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建文帝的軍隊將他團團包圍,任憑他拼死衝殺,可始終無法突圍出去。正當朱棣一籌莫展之時,朱高煦率領的援軍及時趕到了。雖然,這次的戰局仍然以朱棣的失敗而告終,但朱棣總算沒有了生命危險。自此,朱棣便對朱高煦另眼相看。
  • 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槨旁的幾個小盒,慘絕人寰
    大型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明成祖朱棣經過三年多的「靖難之役」,終於從侄兒朱允炆手裡奪得天下,成為九五之尊。朱棣是一代雄主,熱衷於徵戰沙場,多次深入漠北,發誓要消滅。第五次徵討漠北,朱棣不幸病逝,他寵愛的樸妃、安貴妃命運如何?她們為何突然銷聲匿跡了?
  • 議婚,訂婚,迎娶,截然不同的明清兩朝為何在婚俗是不謀而合?
    婚禮習俗從出現開始就有很多規矩和章程,即使是同一時期的兩個相距不遠的地點都有可能有著差距,所以說兩個朝代為何會出現巧合就更值得後人推敲。這兩個王朝正是明清兩代,這兩代在婚禮習俗中的議婚、訂婚、迎娶方面的規矩和儀式上經過多方比證都不謀而合。 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為何會出現這種奇妙的巧合。
  • 零下30度的東北什麼樣,水果直接凍成黑色,看到烏龜,網友笑趴了
    想想就知道都是冰棍。遠方的朋友根本體會不到北方人們過冬天的辛苦,北方的冬天,即使是在室內,屋裡的水暖也會結冰,食物呢根本不用往冰箱裡面放。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東北的集市什麼樣,很多朋友沒見過,也根本體會不到,不知道的一起來看一下,東北的溫度是最低的,即使不到冬天那裡呢就已經開始下雪了,哪怕沒有下雪,到處都是一片寒冷,大家看這張圖片知道是什麼嗎,很多人以為是雞蛋,其實呢這個是東北粘豆包,在東北零下30度,粘豆包就凍成了冰球。
  • 假如馬皇后沒死,朱棣能成功造反嗎?
    馬皇后病逝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壽享51歲,我們現在假設馬皇后活到了建文年間,而朱棣又起兵造反了,那他造反能不能成功呢?馬皇后是大戶人家出生,自幼聰明伶俐,能詩會畫,貫古通今。胡惟庸謀反罪牽連到開國元勳,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朱元璋想要殺他,馬皇后極力為宋濂求情,最後朱元璋只將他免死發配。馬皇后有母儀天下之範,深得天下臣民的尊敬而愛戴,由於長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南徵北戰,馬皇后對政務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她主張以「寬柔」治天下,對朱元璋的「嚴猛治國」經常進行言語上的勸止,可以說馬皇后很早就參與了政務,是具備一定政治水平的。
  • 朵顏三衛幫助朱棣奪取皇位,朱棣在北伐韃靼時,為何滅了朵顏三衛
    永樂大帝朱棣創業初期,他內心很著急。為啥?因為他身邊的那個兄弟寧王,是個實力強悍的傢伙。尤其是寧王朱權手裡的朵顏三衛,那更是戰鬥力兇猛的蒙古騎兵。因此朱棣很清楚,朱權倒向哪邊,哪邊勝算就更大。因此朱棣必須要爭取朱權的支持,至少要將朱權手裡的兵權給爭取過來。
  • 童年的回憶,那些年吃過的冰棍!
    很多已經不再售賣,讓我們一起回憶童年,去看一看我們小時候最愛吃的這7種冰棍吧! 1、老冰棍 這是最經典的老冰棍了,也最便宜,現在超市還在售賣,主料就是糖水,將它凍成冰塊即可,有一種冰糖的味道,尤其是夏天吃是最透心涼的,是夏天解暑的好東西,一直到現在老一輩的人吃冰棍雪糕
  • 朱棣要傳位次子?《大明風華》這些多為演繹
    《萬曆野獲編》之「宣宗御筆」稱他的書法「學顏清臣,而微帶沈度姿態」,他的行楷清麗瀟灑中帶些皇室的雍容之氣。在治國上,朱瞻基統治的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史學家對明初盛世有兩種稱謂,一曰「永宣(永樂、宣德)盛世」,一曰「仁宣(仁宗、宣宗)之治」,無論哪種說法,宣宗都毫無愧色地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