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和大西洋鮭魚體內可能都存在寄生蟲,但由於海水滲透壓的關係...

2021-01-10 澎湃新聞
X

虹鱒和大西洋鮭魚體內可能都存在寄生蟲,但由於海水滲透壓的關係,大西洋鮭魚即使被生食,其體內的寄生蟲也不適合在人體內生存,而虹鱒則不然,上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生食虹鱒風險更大?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3個回答

這個要看人魚共生的寄生蟲品種,目前沒有證據表示虹鱒魚與人的這種共生種數據,人也是海洋生物演化的,僅滲透壓單一指數,並不能說明風險更大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就發現你踏馬真能扯,人家說滲透壓,人和虹鱒魚是淡水系,滲透壓相近,寄生蟲易在人體內存活,比如肝吸蟲。你扯到物種起源,你行,哈哈

這個要看人魚共生的寄生蟲品種,目前沒有證據表示虹鱒魚與人的這種共生種數據,人也是海洋生物演化的,僅滲透壓單一指數,並不能說明風險更大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還要不要臉,人也是海洋生物起源,所以沒有風險?你撤破了天,也只能說人類也是海洋生物起源,生吃海產也不見得絕對安全,和你要維護的虹鱒安不安全有半毛錢關係?長期生吃淡水魚絕對風險極高,高到幾乎百分百會感染寄生蟲,你這種人真的是不要臉了!

這個要看人魚共生的寄生蟲品種,目前沒有證據表示虹鱒魚與人的這種共生種數據,人也是海洋生物演化的,僅滲透壓單一指數,並不能說明風險更大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三文魚遭遇身份危機:虹鱒混入後,考慮改稱「海產大西洋鮭」
    即便存在寄生蟲,此次團體標準起草企業之一的愛樂水產(青島)有限公司的銷售總監、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執行會長王小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寄生蟲有生存環境才能活下來,達到3公斤以上生食三文魚規格的三文魚離開水後,99%以上的寄生蟲都活不下來了。」崔和補充,「吃三文魚光吃肉,不吃皮,對人一點影響都沒。」
  • 三文魚團體標準起草公司用虹鱒冒充大西洋鮭,京東已顯示下架
    8月2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參與制定指虹鱒為三文魚團體標準的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荷裕公司)悄然修改產品頁。荷裕公司在京東自營旗艦店中的「冷凍煙燻三文魚」和「冷凍三文魚刺身」產品都已經增加了「虹鱒」標註。作為京東生鮮分類中的「淡水」「三文魚」銷量排名第一的電商主打商品,這兩款商品均擁有5萬餘條評價、99%的好評度。
  • 「淡水三文魚」電商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虹鱒是淡水魚,你叫它三文魚,再加個定語,淡水三文魚,我說就不妥當了。」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虹鱒魚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虹鱒是淡水魚,形態和太平洋鮭接近。兩者有親緣關係,但虹鱒魚並不是三文魚。「中國人對三文魚的約定俗成的稱呼,主要是大西洋鮭。」
  • 三文魚標準起草公司用虹鱒冒充大西洋鮭 京東已下架
    三文魚團體標準起草公司用虹鱒冒充大西洋鮭,京東已將其下架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張靜 海陽 楊漾 實習生 陳秀慧8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參與制定指虹鱒為三文魚團體標準的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荷裕公司)悄然修改產品頁。荷裕公司在京東自營旗艦店中的「冷凍煙燻三文魚」和「冷凍三文魚刺身」產品都已經增加了「虹鱒」標註。
  • "淡水三文魚"天貓在售:隻字不提"虹鱒" 仍推薦生吃
    澎湃新聞發現:龍羊峽水庫中的「淡水三文魚」,實際上並非三文魚,而是三倍體虹鱒。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虹鱒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虹鱒是淡水魚,形態和太平洋鮭接近。兩者有親緣關係,但虹鱒魚並不是三文魚。混淆的情況仍然存在。澎湃新聞記者近日發現,龍羊峽水庫的虹鱒魚仍然以「三文魚」之名活躍在電商平臺上。
  • 虹鱒也算三文魚?我大西洋鮭魚不答應
    1970年之前,日本的三文魚只是一種普通的魚,直到三文魚生產大國挪威和日本談判為止,日本人都沒有生吃三文魚的習慣。有本書寫到:「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三文魚魚肉顏色一直保持鮮紅,即使腐壞了也不變,又聞不出異味,要非常非常小心。」
  • 三文魚遭遇空前身份危機 考慮改稱「海產大西洋鮭」
    崔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再強調,有沒有寄生蟲,取決於生產環節的管控,大型網箱、循環水,沒有傳染源,傳染不了,不可能有寄生蟲。    團體標準稱,養殖三文魚全程應使用投餵人工膨化配合飼料,可以消除飼料中攜帶寄生蟲的隱患。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並不認可上述說法。
  • 生吃虹鱒,到底會不會遇到寄生蟲?遇到了該咋辦?
    ,虹鱒確實有可能感染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如裂頭絛蟲);4、其他一些對人基本無害的節肢動物、原生動物也可能侵染虹鱒;5、原則上講,經過嚴格檢驗(不僅確認無吸蟲、絛蟲、線蟲,且微生物指標,理化性質,農藥獸藥殘留達標)和正確處理(長時間低溫冷凍)的虹鱒,可以直接生吃;6、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不能確定來源時,「熟吃」才是良選
  • 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出處:水花魚 作者:劉文俊 水產養殖網 2020-12-23 10:02:00 因為海水裡含鹽份過高,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無法直接依靠海水生存,必須「海水淡化」後才能飲用,而所謂的「海水淡化」其實質是把其中的鹽份搞掉一些出去,變為適合人類飲用的水,這個時候的水就應該叫"淡水"了。
  • 挪威主要出口海產品之大西洋鮭魚、鱒魚及鯖魚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大西洋鮭魚、鱒魚和鯖魚,希望大家持續關注我們。鮭魚苗在河水中生活二至五年期間經歷一個演變過程,使之逐漸適應海水生活。這個過程一旦完成,幼魚便離開河流遊向大海。大西洋鮭魚為了尋找食物在海洋中進行長途遷徙,生長十分迅速。
  • 挪威海產局與盒馬合作三文魚進口,包裝將注學名「大西洋鮭」
    8月21日,就在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淡水「虹鱒」是否屬於「三文魚」舉行討論會的同一天,挪威海產局與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企業盒馬鮮生在上海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強化雙方在挪威海產供應與銷售鏈條中的合作。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新鮮的挪威三文魚產品作為雙方合作的主力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將在包裝上明確標註中文學名「大西洋鮭」。
  • 虹鱒被歸類三文魚引爭議 別擔心!今後包裝上將註明魚產地及種名
    回應: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相關負責人稱,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三文魚既包括鱒魚,也包括鮭魚,大西洋鮭只是其中的一種,虹鱒也是其中一種。三文魚只是一個商品名稱。從學名上,鮭鱒類都在三文魚裡面,所以虹鱒也是其中之一。
  • 利用海水「滲透壓」發電
    日本自去年核電站發生事故後,就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更為安全的發電方式,利用海水「滲透壓」發電即是新近推出的一種。據悉,此新技術其實是利用了液體的滲透原理。當淡水和海水在一起時,由於淡水的鹽度大大低於海水,兩者就會發生物理滲透反應,即淡水向海水滲透,從而可能產生巨大的海水滲透壓,最後通過特別的設備即可形成水流推動水輪或渦輪機發出電力。
  • 鮭魚,鱒魚,三文魚,你能分清嗎?
    魚肉中含有豐富的EPA和DHA,是人體日常所需的兩種脂肪酸,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大腦發育以及保護視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類之所以要吃魚,就是主要補充這兩種脂肪酸,但它的吸收效率與魚肉是否烹熟了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魚肉生吃更不會比做熟了吃更有營養,除非你把它丟進巖漿裡炸,否則僅僅是烹調魚肉,是不會「殺死」其中的營養物質的。
  • 你吃的三文魚是淡水虹鱒?水產裡「強攀親戚」的還不少
    不曾想,這則初衷為宣傳水產養殖高科技的新聞,卻意外開啟了一出跌宕起伏的「連續劇」——先是有網友指出,龍羊峽出產的並非根正苗紅的三文魚,而是虹鱒魚;科普達人很快「接棒」,指出生吃淡水虹鱒有感染寄生蟲病的風險;消費者則陷入震驚與失望中,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緊急發聲,為淡水虹鱒正名;企業也祭出檢驗報告自證安全。
  • 虹鱒冒充進口鮭魚價格翻倍賣,日式料理主廚教你分辨這2種魚
    在疫情爆發後,中國甚至有餐廳、魚販自爆,其實他賣的是中國國產的虹鱒,而不是進口鮭魚,讓這場「鮭魚之爭」再度浮上檯面。過去中國以國產淡水虹鱒冒充進口鮭魚,價格翻倍賣的爭議層出不窮。早在2018年,就傳出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發布公告,將虹鱒歸類為「三文魚」(臺灣稱鮭魚)的一種,引爆爭議,遭許多民眾痛批根本就是「指鹿為馬」,有誤導消費者之嫌,許多消費者保護組織、法律人士都有出來表示反對。有專家指出,虹鱒是淡水養殖,所藏寄生蟲種類可能會較深海鮭魚來得多,生食風險較高。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規定,生鮮虹鱒肉需經零下20度冷凍7天才可食用。
  • 三文魚和虹鱒魚知道來龍去脈嗎?圖文看真相,烤著吃最安全
    最近三文魚和虹鱒魚都挺火爆的, 三文魚和虹鱒魚傻傻的分不清,以前遼瀋美食小編參觀中國北方最著名的三文魚養殖基地,這就是遼寧的三文魚養殖基地,與鮮活的鮭魚零距離接觸,我們一起來看看淡水三文魚的真相,為了沒有廣告嫌疑,我們不說廠家地址啦。
  • 鮭魚家族的名牌之爭:你吃的是真·三文魚嗎?
    雖然一不小心就會被熊吃掉……後來隨著新大陸的發現,歐洲人民溜達到了美洲,在太平洋沿岸發現了幾種和salmon很像的魚類,就用地域對這些魚做了名稱劃分,於是就有了「大西洋鮭魚」和「太平洋鮭魚」之分,後者就是我們熟悉的大麻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