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光,排在所有人心裡的,一定是太陽光更好。
從人類進化角度來看,太陽光是我們人眼億萬年來更適應的光。
但現在,人們能見到自然光的時間,越來越少。
如何能「在室內重現太陽光」,成了許多設計師的追求。
日本三菱電機,曾研發出一款零售價約為 4 萬人民幣的 LED 燈,幾乎在室內,重現了「藍天白雲」。
在地下室,也能擁有的人造太陽光。
但有能力「重現太陽光」的不只三菱一家。
在太陽光領域走得更深更遠的,還有被譽為「日本家電之神」的巴慕達。
如果說三菱的 LED 是為了欺騙眼睛,那巴慕達以仿太陽光技術研發的檯燈,則更像是為了「凝固太陽光對眼睛的好處」:
日本巴慕達太陽光 LED 檯燈
在室內待得越久,越依賴人造光。
但人造光與日光光譜不同,也更刺激視網膜。
這也被有些研究指出,可能是近視人群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的原因之一。
有很多前衛時髦、智能調控的檯燈,但追求太陽光本質 「一束好光」的燈。
至今為止我們想是只有巴慕達才做到的。
克服人工照明的缺陷,補全普通 LED 的缺失光譜,顯色指數高達 97 (太陽光指數為100)
這是一盞真正意義上媲美太陽光的全光譜檯燈。
同時巴慕達與日本山田醫療照明公司共同開發。
仿手術室無影燈技術,在家用檯燈領域實現了「視野內少陰影」的光。
[ 在室內重現「太陽光」]
傳統 LED 的發光原理,是用藍光 LED 產生的藍光打在螢光粉上產生黃光。
黃色和藍色複合後形成視覺上的白色光源。
但藍光短波且高能,長時間照射可引起視網膜黃斑病變。
而尚未發育完善的兒童眼睛對藍光更為敏感。
如果在傳統 LED 領域掙扎,藍光始終是問題,所以巴慕達選擇了另一種發光方式。
採用日本東芝和韓國首爾半導體共同開發的 Sunlike 太陽光 LED。
以紫色 LED 為基底,再放入藍、綠、紅三基色螢光粉。
就能獲得光譜十分接近太陽光的光線。
根據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刊物《EBioMedicine》的研究顯示,動物實驗表明紫光可能控制近視症狀。
除此考慮外,紫光基底 LED,藍光風險低,波長趨向太陽光,對眼睛十分柔和。
使用這樣的太陽光檯燈,眼疲勞情況自然會減輕。
巴慕達曾進行內部主觀感受測試,被測試者表示在普通燈光下覺得眼疲勞。
而在巴慕達檯燈下卻幾乎沒有這種情況。
顯色指數也是光源的重要指標。
國際照明委員會將太陽光顯色指數定為 100,並規定 15 個測試顏色。
光源與太陽光相似程度越高,則顯色指數越高。
包括 R1-R8 的 8 種自然色,以及 R9-R15 的 7 種試驗色下。
巴慕達的顯色指數高達 97,色彩還原水平直逼太陽光。
顯色指數高達 97 的光,通常只用於美術館、博物館等高度要求色彩的場所。
但巴慕達現在將這種嚴苛標準,放在了家用檯燈裡。
我們買了一盞官方宣稱 Ra 可達 95 的普通檯燈。
但實際比較起來,它與巴慕達檯燈色彩差異非常大。
我們拍攝了一組同一顏色物體處於兩種燈下的色彩對比樣張。
參數相同,未經任何處理。
能看出巴慕達檯燈下的色彩更真實鮮亮、不暗淡發灰,色彩溢出更少。
這也是攝影師執著太陽光的原因,鮮豔多彩的視覺呈現。
無論對鏡頭還是對初觀世界的孩子,都有好處。
所以巴慕達這盞檯燈,在日本才剛上市就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
[ 仿手術燈原理開發,還預防近視 ]
人的視力並非一出生就發展成熟,就像剛出生的貓咪要褪藍膜一樣。
人的眼睛也要經過漫長時間繼續發育。
未發育完全的兒童視野範圍遠小於成人,在專注學習時頭部會離書本很近。
視線也易被身體陰影遮擋。
為了看清,孩子們會不自覺的趴在桌上,這是以成人視角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原因。
相比傳統 「護眼燈」,巴慕達考慮了藏在兒童行為背後的燈光訴求。
聯合日本山田醫療照明公司,將手術室無影燈的靈感。
以 3 項燈光技術變成了預防孩子們視力低下的照明。
前向光束技術,減少視野中的影子
如果使用垂直照射的檯燈:
離得近,光線會從頭部照射過去形成陰影。
離得遠,垂直照射的光線中心又落不在書本上。
而巴慕達採用「前向光束技術」,將光源反射到反射面上。
穿過朝特定方向傾斜的特殊擴散板,從而實現遠處斜向照亮廣闊的範圍。
通過折射裝置將光源中心點前移 30cm 左右,無論如何移動,光線中心始終在眼下。
避免因遮擋在燈下產生陰影,從照射方式上開始保護人日漸消耗的視力。
日本也有研究人員做了測試。
使用手機燈光、普通檯燈、巴慕達檯燈三者的影子範圍,由強減弱。
獨特的燈光技術,才能更大程度上降低視野範圍內影子的存在,保護視力。
三個光源擴散,照明區域更廣闊
斜向照明還不夠,巴慕達還在檯燈上用了三顆造價高昂的太陽光 LED。
使用 3 個光源將照明區域拉近一個圓圈,可以均勻照亮更寬廣的區域。
新的光擴散技術,不浪費 1 絲光
傳統檯燈會向所有方向擴散光線,自然造成光的「浪費」。
而巴慕達採用新的光擴散技術——LSD
經過設計的圖案起到了微透鏡陣列作用。
從而精確控制垂直和水平軸線上的光分布,避免光浪費。
並且據研究,LSD 透光率高達 92%。
能很好地勻化多個光源,效率比普通擴散片要高。
在這樣的檯燈下,就不會有一種「始終照不亮」的錯覺,更加減輕幼兒和成人的用眼負擔。
[ 一盞「神光」,照明廣而明亮 ]
竟還能提升大腦專注力?!
很多人覺得在家裡,有一盞主燈足夠。
但與其將室內整體照明提高,不如在一般亮度的狀態下使用檯燈。
只打亮書本區域,製造周圍與眼前環境的亮度落差,會更有利於大腦的專注與集中。
而用來製造落差的檯燈,首先要滿足照明的廣度和亮度。
我們按照國內檯燈標準測試要求,測試了巴慕達檯燈的照明範圍。
範圍很廣,日常使用足夠照亮整個學習 / 工作區域。
同時,GB 7793-2010《中小學校教室採光和照明衛生標準》又要求「教室課桌面上的維持平均照度值不應低於 300lx」。
而巴慕達檯燈共分 1-6 檔:
用照度計測試 1 檔照度為 437lx。
6 檔照度為 2683lx,完全滿足。
此外,檯燈存在的「照明閃爍可能會產生偏頭痛、視覺紊亂、視力衰弱等影響」。
在頻閃光源下,視覺系統會不斷調節瞳孔收縮放大。
長此以往,視力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手機與電腦 の 「看不見的頻閃」
而巴慕達使用「電流調光」,與一般檯燈的「PWM 調光」技術不同。
能做到無頻閃的照明。
普通護眼燈開燈瞬間,還是會被相機捕捉到頻閃。
而巴慕達完全不會。
多重技術疊加,這才是不增加用眼負擔的「太陽光」檯燈。
難怪巴慕達在日本被稱為「家電之神」。
[ 日本媒體盛讚,能用 21 年的檯燈 ]
在家突然看到在昏暗房間裡的孩子,「自己視力不好,小孩眼睛會不會也變壞...」
一邊這樣想著一邊開燈。
巴慕達創始人寺尾玄就是這樣一位父親,抱持擔憂,他開發了這盞「能照亮未來的太陽光」。
開發過程中寺尾玄及團隊,多次拜訪燈具廠家、工程師、實驗室,擬定無數版草圖。
同時寺尾玄又反覆思考能帶給用戶的期望。
譬如攝影師對真實還原的色彩需求、設計師 / 工程師對革新性的技術需求、孩子對快樂的需求…
最終確定這臺巴慕達檯燈,它要像太陽光一樣,去溫柔的注視蘊藏著創造各種各樣可能性的創造力。
燈光亮度共分 6 檔,睡前閱讀、工作照明、學習使用等各種場景都能很好適應。
帶著期望所開發的巴慕達檯燈,在日本一經上市就收穫了無數好評。
各類媒體紛紛給出專業評價,並斬獲日本兒童設計獎與 G 獎。
日本人氣升學補習校「VAMOS」也選擇巴慕達檯燈作為桌面照明。
以此來減低眼睛負擔,提高集中力。
許多日本家庭表示,在家中使用巴慕達檯燈後,「用過一次就離不開了」。
而且巴慕達檯燈的壽命長達 40000 小時。
以 5 小時 / 天使用頻率計算,壽命長達 21 年。
將它作為一項長達 20 年的投資,相比受損便無法逆轉的視力來說,能力範圍內相當值得。
檯燈各處細節也相當精緻,巴慕達作為日本家電品牌代表。
一直備受追捧,品牌與產品影響巨大。
雖然真的很貴,但還是剛上市就賣出了幾百臺。
用戶評價說:買之前將信將疑,但實際用之後實在真香了...
現在我們拿到巴慕達官方授權,提供官方質保服務。
日本巴慕達太陽光 LED 檯燈
照亮身邊每一寸角落
市集福利價:2999 元
點擊連結從市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