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肉其實指的是一種烹飪技法,不只是肉類而已。外面賣的滷肉,一般都是葷素搭配,這樣才能吃起來不膩,而且互相襯託。但是,如果我們在家裡自己製作滷肉的話是怎麼樣呢?我曾經在家裡製作滷肉,但是製作出來感覺是沒有肉原本的香味。那這是為什麼,自己製作出來的滷肉沒有香味呢?
滷肉的靈魂所在也就是滷肉的湯底,而滷肉的肉體也就是肉類本身。其實簡單的來說,要製作滷肉的步驟是十分簡單,只要提前處理好食材,然後準備好湯底,接著二者合一燜煮個幾小時之後,美味的滷肉就製作完成。但是想要把簡單的滷肉做好也不是那麼簡單,還是需要注重一些細節,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滷肉本身的味道消失呢?一個原因就是香料的味道蓋過了滷肉本身的肉味,香料是製作滷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能去除滷肉的腥味,也是可以帶出強化滷肉的香味,但是凡事都有一個標準。過猶不及,如果是香料加多了,那麼香料本身的味道是會蓋過滷肉的味道的,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那就是食肉無味。要麼就是香料總量是過多的,其實我們在製作滷肉的時候最好是加入適量的香料,並不是加得越多越好吃,而是要達到引出肉香味的目的。假如是加入過多的香料,那麼香料的味道是會蓋過肉本身的香味。
那第二種的原因就是食材本身的腥味過重。我們在家裡自己製作滷肉的時候,其實它本身的味道是最關鍵的。雖然我們可以運用豐富的經驗,還有手段把食物的腥味去除,但是我們畢竟不是可以改變食物的本質。廚師不是上帝,不能簡單地去除腥味,所以說食材它本身的性質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候如果肉不新鮮的話,那麼它本身的味道也會比較重,這種食材就比較難以處理。至於肉的話,其實說的是所有的肉類食材,因為肉它本身就是有一種味道了,這種味道是它本身帶來的味道,本質上就有這種味道。我們在買肉的時候,最好是選那種比較新鮮的肉,假如是不太新鮮的肉,他身上的味道是比較濃鬱的,也就是比較有腥味的,味道會比較重,這種食材如果處理得不好的話,那就會影響口感,還有食慾。
那我們怎麼挑選優秀新鮮的肉類呢?那肯定是選擇哪種肌紅蛋白充足,而且按壓下去會彈出來的肉,聞一聞是沒有明顯的腥臭味,表面也是沒有血水滲出來。假如肉是經過長時間的冷凍,解凍之後肉它會流出血水,這就是不新鮮的表現。還有就是準備處理的工作沒有做好。雖然肉它是經過焯水之後是會去除一些血水的,還有腥味。但是因為有可能腥味還是存在,所以說我們要再進行一步預處理,假如預處理沒有處理好的話,那麼最後做出來的肉也是影響口感還有味道的。我個人建議的話,最好是先焯水,焯水之後再煮個兩三分鐘。這樣子才能有效地去除肉末裡面的腥味,之後,自己在家裡製作出來的滷肉才會更有味道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