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創業增收、便民利民的好政策,全國上下湧現出一批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蒙自市鳴鷲鎮大石板村委會者夫村村民張永興,正是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激勵下,走出四面環山、靠天吃飯的農村外出打工,闖出了一片新天地,成為全村公認的致富帶頭人。
在張永興的記憶裡,家裡的10畝土地非常貧瘠,單靠種地餵不飽一家人,更別提過上好日子。為了改變生活面貌,張永興踏上了務工增收的艱難路程。
走出大山的張永興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他決心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多年來,他努力提升勞動技能,對廠裡的各項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也結識了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逐步了解掌握了務工地山東部分企業的就業信息。
在山東打拼幾年後,掙了錢的張永興帶著外出闖蕩的經歷回鄉,鼓勵親朋好友跟隨自己外出務工,希望大家都能靠勤勞的雙手讓家裡富裕起來。在他的動員帶領下,鳴鷲鎮周邊村寨一大批農民跟隨他外出打工,走上了就業致富路。
對每一位帶出去的鄉親,張永興都會在筆記本詳細登記姓名、住址、聯繫方式、務工時間,務工地點等信息,以便在外及時聯繫,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務工期間的困難和問題。張永興的身份也從一個普通的「打工仔」轉變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務工帶頭人」。
一傳十、十傳百,張永興的手機號碼成了大家的「求職熱線」,找他報名務工的村民越來越多,並逐漸輻射到蒙自市其他鄉鎮以及屏邊、金平、開遠等周邊縣市,甚至還有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朋友輾轉找到他。在他的組織帶領下,近幾年已經有上千人走出家鄉到山東等地務工闖蕩。
「只要鄉親們有意願,我就一定把大家帶出去。」張永興敢想能做。2018年以來,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由最初的盲目外出務工向「精準輸出、有序輸出」轉變,外出務工也成了大石板村脫貧致富的好途徑。2019年,全村710戶3015人實現轉移就業1160人,今年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1256人。
靠著勤奮與努力,如今的張永興已從廠裡的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一名管理人員,夫妻倆月均收入上萬元。2018年,張永興在家鄉建起了新房,還清了所有欠款。
在外出闖市場的過程中,廣大貧困群眾開闊了視野,鍛鍊了市場思維和競爭意識,掌握了一技之長。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帶領村民走出去的人也越來越多,形成了「輸出一人,脫貧一戶;輸出一批,帶動一方」的好局面。2019年,鳴鷲鎮勞務輸出8659人,全鎮人均年純收入9601元,其中僅勞務輸出一項就增收1500元。
如今的大石板村,道路乾淨整潔了,群眾生活富裕了,村莊更美麗了。勞務輸出激發了貧困群眾創業致富的內生動力,形成了「我要富、我能富」的良好精神風貌,為決勝脫貧攻堅築牢了思想基礎。
雲南網記者 胡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