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戈壁沙漠中發現6800多萬年前無牙兩指鸚鵡形狀恐龍Oksoko avarsan
研究人員在愛丁堡大學領導的考察中,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發現了這種生物的多具完整骨骼。這種生物被命名為Oksoko avarsan,是一種長有羽毛的雜食性生物,身長約兩米,每個前臂上有兩根手指,最大特點是有一張無牙的大嘴,類似於今天我們在現代鸚鵡身上看到的樣子。研究人員發現的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並提供了直接證據證明其為被稱為盜龍的三指恐龍家族中的一個變種。
-
邢立達:為了發現中國的恐龍,他正在和推土機賽跑
他們要儘量避免,任何類似於「此地可能有值錢的恐龍化石」這樣的消息在人群中傳開。讓團隊保持沉默並領導這次挖掘的人,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青年古生物學家邢立達,一名充滿朝氣的大男孩。這是這個團隊第一次來到這個地點。足跡點是邢立達的一個朋友發現的,這位當地的藝術家朋友是業餘恐龍愛好者,喜愛恐龍足跡等所有的化石(唐永剛先生——譯者注)。
-
中國最早養魚,恐龍,駱駝
大家好,我是苟如悅,今天給大家說說《大象》《恐龍》《駱駝》中國最早養魚早在公元前13世紀,我國勞動人民便已經開始注意保護河川中的天然產魚卵及幼魚,並加以飼養。古書<吳郡諸山錄》中記載:「吳王魚城在田間,當時養魚於此」。
-
治沙百年,河水變清,中國沙漠面積減少了多少?
中國沙漠的管理可以延伸到一百年前,在這期間出現了很多治沙人,他們也將這種精神傳給自己的子孫,為子孫謀福利, 你知道過了一百年,中國的沙漠面積減少了多少嗎?畢竟是已經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了。讓我們先看看沙漠的本質,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地區,中國沙漠總面積約70萬平方公裡,包括50萬平方公裡戈壁在內的總面積為128萬平方公裡,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3%,主要集中在西北乾旱地區,中國的八大沙漠分別是塔克拉瑪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庫木塔格沙漠。
-
這裡是巴丹吉林沙漠,中國最美的沙漠
2005年,巴丹吉林沙漠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第一名。 的確,隨目望去,遠遠近近的沙漠地貌布滿了象水波、象耳廓、象蝸牛殼一樣的美麗景觀,這都是風神的傑作。
-
像鴨子又像企鵝,科學家發現約45釐米高的新恐龍
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絕大多數恐龍的寫照,但古生物科學家最近發現的一種恐龍看上去卻與大家熟知的恐龍相去甚遠。
-
中國最機智城市,恐龍化石的渣渣都沒有,卻憑空建起了一座恐龍城
今天,這座恐龍城市被認為是這座城市旅遊業支柱性產業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地方是完全不生產恐龍的化石,反正到現在還沒挖過,也許你在捉弄誰,約定的恐龍城市,怎麼可能沒有恐龍化石,那中華恐龍館裡的恐龍化石都是假的?當然不是,這就是我們在搞笑的常州非常聰明的地方,沒有恐龍化石也能建造恐龍城市。
-
中國最「沒用」沙漠:60年把600萬畝沙漠變綠洲,沙漠要消失!
隨著遊客人數的增加,遊客不僅已經去了慣例的觀光地欣賞,也有人去沙漠等地探尋自然的妙趣,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我們國家也正為土地沙漠化而煩惱。我們知道沙漠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損失,所謂黃沙到處都是草木枯萎的地方,還有陝西的榆林市,曾經為了三次沙塵暴被強制移動過,但他們還是被風沙所困擾。
-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了,而在這漫長的時間當中,地球上面也先後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甚至有一些生物曾經統治著整個地球,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恐龍,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卻依舊由後裔存留了下來,這就是鳥類,嚴格意義上面來說,鳥類是恐龍演化而來的,那麼鳥類既然是恐龍進化而來的,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
中國第三沙漠,7個上海大小,有世界沙漠「珠峰」及沉睡700年古城
中國沙漠總面積有70萬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我國上海大小有6000多平方千米,相當於是100個左右上海的大小,沙漠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大西北,約佔80%,甘肅、新疆、寧夏、西寧、內蒙古等地,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而位於中國第三的巴丹吉林沙漠,和大部分的沙漠很不一樣,有140多個湖泊
-
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像鳥一樣睡覺的恐龍
由於寐龍是中國原產恐龍,因此其中文名具有準確性。寐龍是目前學名最短的恐龍,它的屬名僅僅只有三個字母。目前寐龍屬下只有一個種:模式種龍寐龍,種名同樣來自於漢語拼音中的「龍」。實際上寐龍的中文學名應該是「寐」,但是為了照顧讀者的思維習慣,所以叫作「寐龍」,而模式種名應該讀為「龍寐」,不過我們稱其為「龍寐龍」。
-
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幾乎所有的恐龍物種都在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滅絕,但有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些恐龍有關。1、永川龍永川龍是一種大型食肉動物恐龍。他長約10米,站立時高4米,他有一個大而高的頭部,略呈三角形。嘴裡長滿了一排排牙齒,像匕首。脖子短,身體不長,但尾巴很長,站立時,他可以用來支撐身體,跑的時候,尾巴應該翹起來作為平衡器。
-
水中魚像汽車一樣,最新研究:撒哈拉沙漠是1億年前最危險的地方
非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然而國際科學期刊《ZooKeys》最新的一篇研究顯示,摩洛哥東南部(如今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卡瑪卡瑪地層挖出的化石顯示,1億年前的白堊紀,這個區域有著森林與河流,充滿大型肉食恐龍,例如身長超過8公尺的鯊齒龍,一些肉食恐龍可能會吃其他肉食恐龍。
-
月球是否如美國宇航局所說正在縮小?這對我們的潮汐有什麼影響?
當你打開包裹時,你會發現裡面有很多空隙。這是因為他們幾乎把盒子裝滿了,但由於運輸的移動,穀物會變得結實。按重量計算的穀物數量保持不變,但現在它所佔的體積變小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說的發生在月球上的情況與此類似。月球和地球一樣,一開始是由熾熱的熔巖組成的球體,但由於它比地球小得多,所以它冷卻得更快,所以它的內核現在是固體的,而不像地球的內核仍然是流動的。
-
罕見的恐龍寶寶化石顯示外形特徵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據外媒CNET報導,人類嬰兒和成年人看起來很不一樣。 而板龍(Plateosaurus)幼龍的骨骼化石顯示其外形可能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板龍是一種曾經居住在歐洲的大型長頸恐龍。一塊特殊的板龍寶寶骨骼化石正在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早已滅絕的動物的生活和時代。
-
中國獵龍,真的是飛向天空的第一隻恐龍嗎
中國獵龍:中國獵龍在恐龍家族中只能算是小塊頭,因為它的身長還不足1米。但是由於它的前肢已經演化成像鳥類一樣可以向兩側伸展的翅膀,身上具有從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度特徵,從而使它成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的又一重大證據。
-
恐龍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EVANS, ROYAL ONTARIO MUSEUM通過使用特定的計算模型,古生物學家幾乎可以模擬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場景,來觀察在末日寒冬裡,恐龍棲息地縮小的情形。摩洛哥撒哈拉沙漠,一支由古生物學家、學生和專業挖掘人員組成的團隊正在尋找埃及棘龍化石。
-
這個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671-正在消失作者:重光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與世界上其他氣候乾旱的沙漠與草原地區一樣貝都因人,正在消失。沙漠還是那麼巨大,甚至更大了但沙漠之子貝都因人卻要逐漸離開這裡了(圖片:NASA)▼
-
罕見的恐龍寶寶化石顯示其外形特徵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據外媒CNET報導,人類嬰兒和成年人看起來很不一樣。而板龍(Plateosaurus)幼龍的骨骼化石顯示其外形可能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板龍是一種曾經居住在歐洲的大型長頸恐龍。一塊特殊的板龍寶寶骨骼化石正在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早已滅絕的動物的生活和時代。
-
山東萊陽,中國恐龍之鄉,我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說起恐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侏羅紀,但其實,白堊紀也與恐龍息息相關,恐龍的種類在這一時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然而白堊紀之後,恐龍便遭到大規模滅絕。這是恐龍時代最後的繁榮,而山東萊陽,這座位於膠東半島的小城,便有一座神秘的「白堊紀公園」,忠實的印刻了這份遠古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