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孫先生給紅星新聞打來電話,表示自己在超市購買紅糖時,發現貨架上的散裝紅糖價籤上標註的是「老紅糖」,但銷售人員從倉庫裡搬出整箱的「紅糖」時,外包裝上卻赫然寫著「甘蔗片糖」,原料為「赤砂糖、麥芽糖、白砂糖」。孫先生質疑,紅糖和赤砂糖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標準和製作工藝,是兩個不同的產品。
13日,成都雙流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了調查,發現超市自製標籤與產品實際包裝不同,生產廠商等信息也不同,涉嫌「以次充好」,目前已對產品進行了查封,待具體調查。
舉報:超市散裝紅糖是赤砂糖做的
6月11日晚,孫先生在電話中對紅星新聞表示,自己在歐尚超市購買紅糖時,發現價籤上標註的是紅糖,在銷售人員拿出的包裝箱上,卻是一種「甘蔗片糖」,其原料為「赤砂糖、麥芽糖、白砂糖」,而且商品合格證上的信息與包裝上的信息也不相同。
孫先生質疑,紅糖與赤砂糖是兩種不同的產品,國家規定的生產標準也不一樣,而且紅糖的營養價值更好,價格也應該更高,超市是用價格便宜的赤砂糖產品來冒充價格更貴的紅糖?
為此,孫先生前往歐尚超市位於金牛區、高新區、武侯區等地的店裡查訪,發現價籤上標註的都是「紅糖」,倉庫中新開的包裝箱上卻是「冰片糖(紅片糖)」「冰紅糖」等產品名稱。
12日下午,紅星新聞與孫先生一同,來到歐尚超市東升店。在超市散裝貨架上,紅星新聞看到,有超市logo的價籤上標註為「老紅糖」,旁邊的合格證上品名為「紅糖」,生產地為雲南隴川,配料為「蔗糖、飲用水」。隨後,記者以要購買一箱為名義,請銷售人員從庫房搬出一整箱,在外包裝紙箱上,該產品名為「甘蔗片糖」,原料為赤砂糖、麥芽糖、白砂糖,產地為四川省華鎣市。
超市散裝貨架上商品標註為「老紅糖」
紅星新聞反覆與銷售人員確認,包裝箱中的是否與貨架上的一致?是否是紅糖?銷售人員表示,確實是紅糖,超市裡一直賣的就是這個。
查證:赤砂糖、紅糖為不同的國家標準
隨後,紅星新聞查詢了紅糖和赤砂糖的國家標準,紅糖的國家標準號為「GB/T35885-2018」,赤砂糖的國家標準號「GB/T 35884-2018」,均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於2018年2月6日發布,2018年9月1日正式實施。
在紅糖的國家標準中,「紅糖」的定義表述為「以甘蔗為原料,經提取糖汁,清淨處理後,直接煮煉不經分蜜煉製而成」,而在赤砂糖的國家標準中,「赤砂糖」的定義描述為「以甘蔗,甜菜,或原糖為直接或間接原料生產」。
兩者在國家標準感官上也有所不同,「紅糖」的感官要求為「色澤自然,呈金黃色至紅褐色,無明顯黑渣和雜誌,糖樣或其水溶液味甜,具有紅糖的芳香味和焦糖的芳香味,無焦苦味」,而「赤砂糖」的感官要求為「呈棕紅色或黃褐色,甜而略帶糖蜜味,每平方米表面積內長度大於0.2mm的黑點數量不多於15個。」
超市新開箱的產品標註為「甘蔗片糖」
執法部門:要求下架查封,等具體調查
13日中午,雙流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大隊接到投訴,到歐尚超市東升店進行調查。
執法大隊副大隊長陳波告訴紅星新聞,接到投訴後,工作人員到超市進行檢查發現,貨架上所銷售的產品標籤為「老紅糖」,價格為6.8元,下面一排自製的價籤,產品名稱也是「老紅糖」,但旁邊的散裝食品合格證,產品名稱卻為「紅糖」,產地為雲南。同時,超市工作人員從庫房中拿出的兩件產品,產品名為「甘蔗片糖」,原料為「赤砂糖、麥芽糖、白砂糖」,產地為四川華鎣,是兩個不同的廠家。
「對比了一下,顏色、形狀、紋路,(包裝箱裡的紅糖)與貨架上的(紅糖)相似,應該是同一種產品。」陳波說。
目前,執法大隊以涉嫌「以次充好」,要求超市下架該產品,對貨架上的產品進行了查封,將進一步調查,也要求超市方提供相應的資質材料,「下一步,我們還要對產品進行查閱資料,與生產科流通科工作人員會商,做好調查,才能進一步定義。
對此,歐尚超市東升店管理總監劉濤表示,目前超市正積極配合執法部門調查。
專家說法:紅糖和赤砂糖確為兩種產品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鄔應龍表示,紅糖和赤砂糖,確實是兩種產品。
在普通老百姓的觀念中,紅糖具有補血的功效。認為紅糖的營養價值高,是因為紅糖是由甘蔗直接榨糖汁熬製,土法上直接用模具製作成碗狀等,甘蔗汁中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得到了保留。而無論是赤砂糖、白砂糖,帶「砂」字的,都是由結晶而成,製作工藝相同,只是赤砂糖中糖蜜沒有完全分離,呈現出紅色。
鄔應龍表示,根據國家標準,紅糖和赤砂糖既然分屬不同標準,那麼肯定是有差別的兩種產品,以赤砂糖當做紅糖出售,肯定是有問題的。但無論紅糖還是赤砂糖,歸根到底都屬於糖類,過多攝入對人體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過多糖分攝入,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記者 陶軻
編輯 汪垠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