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農村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所以在不一樣的地方就會衍生出不一樣的文化習俗,可以說這些文化習俗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特點!當時這些年,因為我國經濟文化政治的不斷發展,很多習俗都在開始慢慢的改變,不如葬禮,以前在農村都是特搞大搞的,但是現在有些地方已經簡易了很多了,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保留祖先的那套禮儀禮規。那以前的葬禮有什麼儀式的,今天就讓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燒倒頭紙
意思就是如果家裡有人死了,就會把死者的頭朝外,腳朝家裡面放著,然後在床前放一個盆來燒紙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甕盆」,在農村孝子和娘家那邊的人都是要來燒紙錢的!
二、報廟
報廟其實就是,家裡有人離世,家裡的兒子一定要去祖先的墳裡,告訴老人已經離世了,這也被叫做「引魂」。
三、報喪
因為在農村,喪禮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需要很多人的幫忙,因此在農村就有「紅事請,白事到」的說法。如果不是本姓人幫忙,死者的兒子還要一一的叩頭感謝。對於親朋好友也要報喪叩頭,但是只能在別人的家門口,不能進去。
四、入殮
就是在家裡老人死了之後,給他們換上他們之前準備的壽衣,還要將半生不熟的餃子放到老人的嘴裡。以前在農村只要死人了,都會用到棺材,不過現在很多都用火葬來代替土葬了。
五、扯孝帽
在農村,看人們帶的孝帽就可以知道這個人和死者的關係了,其中孝帽有圓的,羊角形狀的,而且在葬禮規定鞋子一定要是白色或者用白布包裹的。
六、設靈棚
在農村,激勵如果有人死了,一定要搭靈棚,用來給孝子跪坐在左右和前來的親朋好友祭拜。這個風俗也是「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的說法的由來。
七、拉菜單
因為農村的喪禮很多人去,所以在喪禮時還要準備好足夠的飯菜,不過這些通常都會請廚師在屋外的大街上炒,而親朋好友都會在棚內吃「豆腐湯」。
八、潑湯
就是死者的長子,會在葬禮正式開始的前一天,拿「引魂幡」來抬麵湯,然後潑向大街。
九、破土
就是在發喪時,人們吃完早餐之後,由死者家人帶著客人們去墳地,有的子女還會挖掉三下的土,以表自己的孝心,而客人則負責打穴。
十、弔唁
就是在死者靈柩前叩拜,不同的關係儀式都是不一樣的。
十一、摔「老盆」
就是弔唁結束之後,由死者的長子帥盆子,盆子是摔得越碎越好的。
十二、路祭,送盤纏
這是屬於人們給他告別的一種方式。
十三、落葬
是葬禮的最後一步,落葬後降雨是最好的。
十四、圓墳
葬禮結束後三天,子女就要去圓墳,圓的越大越好。
十五、燒七
葬禮結束之後子女燒紙錢,農村通常會燒完「五七」,燒「周年」。
看完這些習俗之後,有多少是你熟知的呢?不過這種風俗應該都不會完完全全的在現在的葬禮舉辦了。現在的人們大多要求一切從簡,其實我們在老人生前行孝了,他死後的儀式也就沒那麼重要了,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