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深圳觀鳥大搜查結果出爐,新發現野鳥5種!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原標題:2018年深圳觀鳥大搜查結果出爐,新發現野鳥5種深圳可見鳥類你能認出幾種?深圳晚報2019年01月13日訊 作為深圳人,您可知道一年在深圳可以看到多少種野生鳥類?近日,深圳市觀鳥協會公布了結果——根據深圳市觀鳥協會記錄資料庫,在排除逃逸鳥、疑似鳥種後,2018年深圳觀鳥大搜查給出的答案是268種,其中個人——最高紀錄是217種!據了解,2018年深圳最令人驚喜的新發現鳥類是長尾賊鷗,《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描述為「罕見候鳥,可能出現於中國南海。香港海上有過記錄。定期從中國東部沿海及臺灣經過。」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
經專家鑑定後,確認其為白腹針尾綠鳩(學名Treron seimundi)雄鳥,為我國的鳥類名錄增加一個新紀錄鳥種,大理南澗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區。
-
一家出門去遛彎 廣東首次記錄到野生鴛鴦繁殖
這是廣東省首次記錄到野生鴛鴦繁殖,也刷新了鴛鴦在國內繁殖位點的最南線紀錄。據悉,今年3月,一對進入繁殖期的野生鴛鴦出現在車八嶺保護區。兩個月後,影像中的鴛鴦媽媽帶著三隻可愛的毛茸茸的小寶寶,出門玩耍,這一切均被保護區的紅外相機記錄下來。根據記錄,大部分情況下三隻雛鳥和親鳥一起活動,主要行為有跟隨、遊泳、覓食、梳理等,活動時間最早記錄為清晨六時,最晚持續到約19點。
-
廣東首次記錄到野生鴛鴦繁殖
本次車八嶺自然保護區於3~6月間利用紅外相機記錄到鴛鴦的完整生活繁殖史,這不僅是廣東省首次記錄到野生鴛鴦繁殖,也刷新了野生鴛鴦在國內繁殖的最南線紀錄。據介紹,鴛鴦對生境的要求極高,是溼地及河流湖泊生態系統環境質量評價的重要指示物種之一。繁殖期的鴛鴦,要求有最小的外界幹擾及優良的水質,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車八嶺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顯著,生態環境優良。
-
罕見|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罕見|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2020-01-13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首次發現須葦鶯刷新中國鳥類新紀錄
新疆鳥友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拍到的須葦鶯。 白眉細嘴、翅膀灰褐,乍一看其貌不揚,細看玲瓏秀美的中國鳥類新紀錄——須葦鶯,近日出現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據悉,這是新疆鳥友近80年來,首次記錄到這種來自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東南部的「外賓」。
-
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這一次 全川的觀鳥愛好者收貨頗豐 記錄到這些成果 與2019年的調查記錄對比 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 等4種鳥雖未出現 但也有數種鳥首次進入調查組視線 白額雁、灰雁、短嘴豆雁
-
雲南首次記錄到彩䴉自然繁殖 成功孵化3隻幼鳥
彩䴉,是我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資料顯示,由於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未在國內觀測到彩䴉,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不得不宣布彩䴉在中國絕跡。近日,雲南大理劍川縣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的巡護人員在溼地內首次發現了彩䴉的身影,令人驚喜的是彩䴉不但在這裡安了家,還成功孵化出了3隻幼鳥。
-
就在三明這座「仙山」裡……
龍棲山保護區科技人員與福建省觀鳥會專家在今年7月開展的龍棲山鳥類調查時,首次用相機記錄到了黑眉擬啄木鳥,該鳥為龍棲山保護區鳥類新記錄。 黃腹鼬:不好意思萌到你們了
-
國內罕見,大理洱海畔首次紀錄到慄鳶!
近日,大理拍鳥愛好者施玉德在大理觀鳥中心群內分享了幾張幾天前在洱海月溼地裡拍到的猛禽照片,經多方確認,該猛禽為慄鳶亞成鳥,為大理州首次紀錄。據了解,慄鳶曾經在國內南方常見,隨著生態環境變化、盜獵及大量農藥的使用,近二十年開始絕跡,目前在國內屬罕見鳥類,近幾年來雲南僅有過兩三次記錄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2020-10-1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記錄!松陽首次拍到瀕危物種翹鼻麻鴨
「麗水發布」微信公號新年伊始,松陽攝影家首次在松陰溪水域拍攝到水鳥「新客」——翹鼻麻鴨的身影,這是松陽縣境內的鳥類新記錄,也為麗水市鳥類記錄再添新成員。▲翹鼻麻鴨 王雲梅攝在候鳥遷徙越冬時節,松陽攝影家王雲梅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到松陰溪沿岸觀鳥,拍鳥。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在瀾滄江流域發現淡水魚類2個新紀錄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在瀾滄江流域發現淡水魚類2個新紀錄 2017-12-03 中國新聞網 馬騫 【字體:大 中 小】
-
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傳……
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習近平同志先後11次到三明市調研,深入三明的12個縣市區141個點。 從鋼鐵工廠到千畝果園,從產業園區到農戶家裡,習近平同志遍訪三明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
-
四川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
↑此次發表的3個新種。發表昆蟲學方面的學術論文,對電氣工程師何力來說,已然不新鮮。不過,這次文章描述的3個新種對他來說很不一般:3個來自四川洞穴內的蟻甲新種,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到的洞穴蟻甲。蟻甲體長在0.5-5.5mm之間,甚至不及一粒米長,若非有意識地尋找,是很難在溶洞內與它們相見的,加上國內洞穴探索的小眾,這些都解釋了「四川首次記錄它們」為何來得這麼晚。
-
八旬老夫妻十年記錄150多種鳥 兩種是紹興新紀錄
記錄約150種鳥 兩種是紹興新紀錄11日上午,記者來到他們家時,陸志遠正在給新拍的鳥類進行美化。只見他熟練地操作Photoshop(製圖軟體),銳化、高光、去雜質等效果用得得心應手。「操作了10年了,每次拍鳥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做圖。」他笑著解釋。
-
孟津黃河溼地首次記錄到疣鼻天鵝
近日,有網友稱首次在孟津國家級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孟津黃河溼地)發現野生天鵝,並附了5張天鵝照片,目前有數千名名網友閱讀該消息。圖片由網友提供 近日,有網友稱首次在孟津國家級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孟津黃河溼地)發現野生天鵝,並附了5張天鵝照片,目前有數千名名網友閱讀該消息。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在緬甸發現3種兩棲類新紀錄
目前,緬甸僅記錄有約170種兩棲類,相比之下,緊鄰的中國和印度分別記錄有約550和460種兩棲類。其中,稜鼻樹蛙屬(Nasutixalus)和齒蟾屬(Oreolalax)是首次在緬甸被記錄。 科研人員稱,這些發現證實了緬甸兩棲類物種多樣性被低估,今後的野外考察將會發現更多緬甸地區未被描述的物種。此外,緬甸北部是連接周邊地區的生物地理走廊。由於城市化,緬甸的生物多樣性目前正在遭受棲息地喪失和退化,因此需要大量及時的調查研究為這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實際數據。
-
冬候鳥「前哨部隊」到三明啦
位於東經117.215度、北緯26.372度、海拔520米流域,監測到兩隻正在覓食的黑翅長腳鷸和灰鶺鴒。這是三明境內今年觀察到的第一批冬候鳥。與去年的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9月10日相比,今年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提前了7天。 冬候鳥是指冬天在本地區越冬,春夏則遷往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繁殖的鳥類。據資料統計,每年遷徙來到三明的冬候鳥有130多種,是旅鳥的2倍,是夏候鳥的4倍多。據悉,這與三明市所處的亞熱帶溫暖潮溼的氣候有關。
-
廬山保護區又增物種新記錄
廬山保護區又增物種新記錄 發布時間:2009-06-29 09:42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6月24日,廬山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漢陽峰巡護時發現一條長約150釐米、直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