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日報:臺灣元素 世博會大出風頭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30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30日刊文《臺灣元素 世博會大出風頭》。文章說,上海世博會有濃濃的臺灣味。廣大的上海世博園區裡,從餐飲美食、馬桶、建材到場館、從世博吉祥物到大型主題劇,臺灣元素在世博會內幾乎無所不在。

  文章摘編如下: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繼1970年大阪世博會後,臺灣40年來重新回到世博會,參與程度超過各界想像。廣大的世博園區裡,從餐飲美食、馬桶、建材到場館、從世博吉祥物海寶到世博大型主題劇「城市之窗」,臺灣元素在上海世博會內幾乎無所不在。

  臺商?滬商? 當地人也搞混

  上海世博會有濃濃的臺灣味,表面上是看不到的,就連大陸媒體在統計贊助上海世博會的56家主要廠商中,點名上海企業就佔了45家,不過仔細一看,連克裡斯廷及元祖都算在上海企業名單中,可見臺商在上海耕耘之深,連大陸媒體都會搞混。

  更不用說是知名的連鎖咖啡店星巴克,臺灣人都知道上海星巴克是由統一超商總代理,但上海人都以為經營者是美國星巴克。

  統一讓星巴克進駐世博會後,考慮到世博會期間遇到端午節,還將推星冰粽,這項產品最早也是由臺灣統一星巴克所研發,在上海推出後同樣吃香。

  在世博會內吃完各種臺灣美食,食物消化後最終還是要回到馬桶,在世博園區內有六個場館的馬桶或小便鬥,就是由和成公司提供,例如由16家大陸民企組成的民營企業聯合館所有的衛浴設備都是和成所提供,和成是唯一的衛浴合作夥伴。

  高科技馬桶 解悶又環保

  和成產品除傳統衛浴產品,還包括從臺灣進口的高科技感應鏡面管理系統,透過感應系統感應有人使用的過程,小便鬥上方的液晶屏幕會自動播放各類影音內容,尤其是小便鬥部分,感應系統還兼具環保衝水的功能。

  和成在震旦館裝設高科技超級馬桶Superlet,這是一款智慧感應馬桶從臺灣進口,也是臺灣第一名模林志玲所代言的高檔衛浴產品,只提供給VIP客人使用。

  和成強調,研發近二年的鏡面顯示裝置管理系統及便鬥顯示管理裝置等二項產品,都是首次公開並安裝於世博會內,希望藉由世博會的人潮測試及評價,順利打開知名度,未來將擴大到商場及酒店等營業場所來使用。

  臺玻玻璃 達3000平方米

  建材上常用的玻璃也有臺灣的影子,「山水心燈」造型的臺灣場館外觀就全部由玻璃組成,這些玻璃就是由臺玻公司製造,此外包括世博主題館、通用汽車館及世博軸上的休閒場所,處處都可看到臺玻生產的玻璃,估計世博會中使用臺玻的玻璃就有3000平方米。

  世博會最紅的紀念品就是海寶娃娃,海寶就是由臺灣設計師巫永堅設計;連世博會的主題歌曲《Better City,Better Life 》也是由臺灣歌手伍思凱創作。世博主題秀「城市之窗」製作人就是臺灣資深表演工作者陳琪,製作團隊還為該劇打造出「立體魔方舞臺」,重量高達100噸,可以像魔術方塊一樣千變萬化。(林茂仁)

相關焦點

  • 臺灣《經濟日報》簡介
    臺灣《經濟日報》成立於1967年4月20日,是臺灣最大的財經報紙,提供報紙、展覽、論壇、活動、刊物、講座、課程、網絡等多項服務。    臺灣《經濟日報》的報導內容涵蓋島內、國際、兩岸、財經、產業、企管等最新資訊,為工商業界每日必讀平面媒體,並擁有高含金量的廣大讀者群。
  • 臺灣經濟日報:美國「鬥雞」 殃及全球?
    中新網6月14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14日發表社論《美國鬥雞 殃及全球?》說,法定上限調高與否的爭執,源自美國政府與國會在預算上的博弈,國會堅持大刪預算,否則不調高上限,白宮則不願妥協。雙方姿態均強硬,但沒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因為大家都明白,一旦攤牌,政府缺錢無法運作,陷入債務違約,是很麻煩的事,這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切。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國家及地區為防控疫情,紛紛採取封城、封閉邊境、限制人員活動等嚴格管制措施,致使全球需求近乎停擺,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重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中國臺灣地區亦未能例外。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
  • 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臺灣低調爭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臺灣經濟部門:現...
    他認為在新任總統的治理下,美國與臺灣的貿易談判將會有進展,不會顧忌中國而暫停與臺灣的發展。王美華則說道:「臺灣並非CPTPP原來的籤署方,加入過程中要低調爭取,目前正如此進行,有適當時間再和社會說明。」至於談到現在不是時候爭取加入RCEP,臺灣經濟部門副負責人曾文生重申:「我們並沒有是說過不爭取,因為能不能做到還需要考量到客觀困難。
  • 「脫中」後經濟更好?陳亭妃:臺灣不再「依賴」大陸
    臺灣經濟增長因 「脫中」政策?近日,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這一年時間裡,由於兩岸之間出現「對抗」局面,臺灣終於「擺脫」了大陸,而這一變化,也讓臺灣地區的經濟得到大幅增長。該媒體還聲稱,臺灣去年的經濟增長率,成為了排在全球兩千萬人口以上經濟體的首位。民進黨籍民代掩耳盜鈴此消息一出,民進黨當局自然是歡欣鼓舞。
  • 臺灣真實的經濟水平怎麼樣?
    從王晶和羅大佑的口中,還是能夠真實反映出臺灣經濟的一個面貌的,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新加坡的經濟我們有目共睹,單就地區來看,已經是發達國家的行列了,而香港和臺灣,也同樣如此。臺灣的經濟,從60年代開始,在90年代達到峰值。而蔣經國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對臺灣的經濟做出了很多貢獻。
  • 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是因為「脫中」?我們拿數字說話
    圖片來源:網絡日前,韓國《朝鮮日報》發表了一篇報導說,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率為全球兩千萬人口以上經濟體的第1名,並稱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臺灣與大陸「對抗」,關鍵在於臺灣「脫離」中國(大陸)」。綠營民意代表陳亭妃就此揚言,蔡英文「執政」後,臺灣不再「依賴」中國大陸,這些成效讓全世界看到。雖然我們不想打斷某些島內人的自娛自樂,但是數字會說話。
  •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北京訊(記者楊娜)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日前民進黨發言人發表有關,「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證明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的言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作出了反駁。
  • 臺灣島內興起開夾娃娃機店熱潮?臺媒:經濟走下坡路的警訊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臺灣大街小巷突然到處布滿了夾娃娃機店,仿佛只要有店面一空出來,馬上就會被夾娃娃機佔據,一時間夾娃娃成了全民休閒運動。這一現象在島內引發憂慮,有人直言,「當夾娃娃機都倒了,臺灣經濟整個完蛋了」。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
  • 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劉潔妍、蘇纓翔)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3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布會並答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提問:民進黨發言人日前稱,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證明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 美國想打「臺灣牌」?經濟對話是作秀,打壓中國大陸才是真實目的
    臺灣貿易與投資被「邊緣化」促使開展「臺美經濟對話」當臺灣地區被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排除在外後,臺灣經濟可能面臨「邊緣化」的危機。臺灣地區是小型經濟體,主要以出口型經濟為主,還需要配合世界的資源和市場發展經濟,大陸是臺灣地區最大的產品出口地,而民進黨當局卻推行「新南向政策」,進而試圖擺脫對大陸經濟的依賴,不料RCEP的實施導致臺灣地區開始擔憂在貿易與投資這兩方面被「邊緣化」。
  • 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臺灣2020年對陸出口依存度達43.8%,創歷史新高,蔡當局對此稱,是大陸對臺依賴度提升所致。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
  • 經濟差不敢生 臺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日前在出席一家幼兒園落成啟用典禮時說,臺灣每年新生兒已經不到20萬人,當局應積極推動補助,不能因為經濟因素想生卻不敢生。 臺灣生育率持續偏低,並出現「生(出生率)不如死(死亡率)」的警訊。有人口學家預估,再過30年左右,臺灣人口數將跌破2000萬人以下,過去大家所熟知的「臺灣有2300萬人」說法勢必走入歷史。
  • 臺海觀瀾|臺灣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雖然距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全年的數據無法獲取,但是,已經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非常好。從上市上櫃公司的財報看,今年第三季度,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到7844.28億新臺幣的歷史新高,季增39.78%,年增26.28%。今年前三季度數據匯總,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17149億新臺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0.80%。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為什麼這麼好?筆者覺得,有三個原因。
  • 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
    編輯:簡易財經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我國臺灣省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歐洲、日本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亞洲四小龍」由此出現,經濟實現迅猛發展,順利跨入發達經濟體門檻。
  • 蔡英文鼓吹臺灣經濟,實際「滿地狼藉」
    導讀:目前,民進黨當局對臺灣經濟發展一直保持積極態度,認為在蔡英文的帶領下,臺灣經濟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據相關統計部門進行的最新經濟預測顯示,2021年臺灣地區經濟增長率上升為3.83%,人均GDP上升到3萬美元以上,民進黨藉機大肆鼓吹政績,不斷向民眾灌輸激進思想。
  • 臺灣商品出口大陸比例大增,國民黨:對岸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
    民進黨反擊直指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批蔡當局對大陸出口創新高是比馬「政府」更賣臺一說,是刻意誤導,並解讀臺灣對大陸出口增加,代表的是大陸需要臺灣,對此國民黨發言人陳偉傑5日回應,怎不說可能是大陸的陰謀,要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
  • 杜正勝的地圖解讀 將毀了臺灣經濟
    臺灣「教育部長」杜正勝的近日採取了新的地圖判讀法看臺灣地圖,依他看來,把整個臺灣島向左傾斜90度,放眼望去臺灣東海岸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都成為邊緣地帶,中國大陸位於十分不明顯的地圖下方。以臺灣為圓心,用不同的半徑畫出大小同心圓,涵蓋的多是一片片海洋,於是得出「同心圓論」,臺灣原是海洋國家,不是中國大陸的邊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