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改變環境條件 遷徙野生動物將受巨大影響

2021-01-10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機構近日發表的倫敦動物園協會(ZSL)的一項調查報告稱,氣候變化影響所造成的環境條件哪怕是發生微小的變化,也能夠對遷徙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最擔心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是英國海域頻繁遷徙的赤海龜。據稱,由於海平面上升,適合於赤海龜產卵的海岸在不斷喪失,加之氣溫的上升又帶來其個體嚴重的雌性化,使雄性赤海龜的數量銳減。

       此外,綠海龜、玳瑁、稜皮龜等,再加上白長鬚鯨、西非海牛、巨鯰等,都是受氣候變化影響危險性極高的動物。

       這項調查報告的執筆者倫敦動物園協會的艾林·麥克納馬拉指出,氣溫上升、降雨量的變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流的變化以及異常氣象的發生,都對遷徙野生動物的個體數量帶來影響。為了採取超越國界的保護策略,減緩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有必要實行國際性的合作。

相關焦點

  • 遷徙還是不遷徙?科學家稱,氣候變化使得黑尾鹿對這個問題很糾結
    最近由懷俄明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由於持續的氣候變化,乾旱變得更加普遍,遷徙對黑尾鹿和其他遷徙草食動物的好處可能會減少。
  • 氣候變化——對工業、人居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氣候變化將影響人類居住環境  氣候變化對人居環境的影響是一種綜合的影響,它最初表現為與人居有關的其他因素發生改變,進而影響人居環境。大量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將主要從下述3個方面對人居環境產生影響:一是氣候變化後,資源生產(如農業生產和漁業生產)、商品及服務市場的需求產生了變化,使支持居住的經濟條件受到了影響。
  • 水獺的消失加劇了氣候變化的影響
    根據《科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捕食者流失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共同導致毀滅性的珊瑚礁,這些珊瑚礁已將阿拉斯加海帶定義了幾個世紀。研究發現,藻類建造的大量石灰石礁支撐了阿留申群島的海帶森林生態系統,然而,這些長壽的珊瑚礁現在已經消失。
  • 海龜受地球氣候的改變,已在悄然發生這樣的變化,難以確定的未來
    在近些年來,氣候變化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地球溫度不斷處於上升狀態,這種溫室效應會引發一系列的變化,尤其是自然中的各種事物,也會因為溫度的上升而出現巨大的改變。特別是有一些生物在生存的過程中,面對這種氣候的變化,給它們帶來的是致命的打擊。
  • 氣候變化影響阿德利企鵝生存
    2004年和2008年羅斯島環境變化。 學術期刊《PLoS ONE》近日發表文章稱,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南極最常見的企鵝——阿德利企鵝的棲息地範圍。氣候變化通過影響南極羅斯海域的海冰含量以及新形成冰山,對企鵝形成顯著影響。 松島冰川是南極洲最大的冰川,佔南極西部冰原的1/4,而氣候變化導致海冰發生了顯著變化,它正在以「不可逆」的速度融化。如果松島冰川全部融化,那麼海平面將上升3米。科學家認為,不久的將來,冰層融化的速度將不可避免地超過冰層的增加量。
  • 大批候鳥死亡,或與氣候變化有關
    另一方面,科學家將候鳥死亡與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氣候變化將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環境影響。春天提前到來,使得鳥巢溫度過高而不能產卵,許多地區會經歷乾旱,會有更多破壞性的風暴和洪水摧毀樹上的鳥巢。
  • 「高考地理選擇題微訓練」熱帶草原氣候野生動物遷徙「詳細解析」
    阿瓦什國家公園(圖5a)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每年旱季開始,園內食草動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動物隨之遷徙。中國建造的亞吉鐵路穿越該國家公園;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的安全,在鐵路沿線設置了供動物通行的涵洞通道(圖5b)和路堤通道(圖5c)。
  • 【世界海洋日】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大多數海洋物種會遷徙,逃離赤道附近的熱水域,並跟隨適應的水溫移動。海洋生物想從氣候變化中倖存就要遊得更快?氣候變化是「操縱」海洋生物遷徙?溫度升高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帶來哪些影響?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小編和您一起去看看。
  • 北極熊的數量已成衡量氣候變化重要標誌
    很大程度上,北極熊的數量已經成為衡量氣候變化的重要標誌。這種棲息在北極冰蓋上的大型哺乳動物,是諸多受氣候變化影響動植物中最具象徵性的代表符號。與北極熊一樣,候鳥、斑嘴鴨、鳴蟲、揚子鱷以及其它一些動植物全都是氣候變暖的最直接受害者。
  • 上海已形成至少四類野生動物生存環境 遷徙鳥類開始常駐
    原標題: 遷徙鳥類開始常駐,小區裡動物排隊「遊街」,上海已形成至少四類野生動物生存環境而野生動物專家表示,上海已培育養護出至少四類適宜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包括東灘溼地、橫沙溼地、松江天馬山、佘山以及幾大森林公園和郊區綠地林帶等等。遷徙鳥飛到上海便不走了前年年底和去年年初,上海出現3次觀測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禿鷲的記錄,距離上一次觀察記錄竟然時隔150多年。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組圖)
    這一改變更是激發人們探尋受氣候變化帶給南極深度與廣度的影響。無人挑戰氣候變化對南極是否有影響,探尋的是以往獲得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可信度的水平。1月17日-2月9日,記者作了一次南極之旅,實地探訪加上採訪科學家以及數據的收集證實,媒體報導的可信度基本在「中等信度」水平。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通過腸道菌群影響鼠類生長及其種群變化
    當前,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加劇等因素影響,我國草原鼠害及鼠傳疾病形勢日趨嚴峻,對我國的畜牧業生產、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國家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加強和開展草原鼠害暴發成災規律研究十分必要。 鼠類種群暴發問題是種群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鼠害防控的基礎。
  • 全球氣候變暖會改變性別嗎?
    有些物種環境溫度「一決雌雄」為什麼氣候變暖會造成動物的性別失衡呢?對於許多動物,性別是由遺傳自父母的性染色體決定的。例如,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中,大多數雌性擁有兩條X染色體,雄性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對於這些動物,氣候變暖對性別的影響不會太大。
  • 北極動物運動模式發生轉變,氣候變化為誘因,下一個會是人類嗎?
    而這種生物自身對自然的反饋也有著嚴謹的刻度,僅僅幾天或幾周的氣候變化都可能會對這些動物和生態系統產生未知的影響。氣候變化已開始科學家分析,北極動物的季節性行為變化已經開始,但很多北極動物的運動方式卻出現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變化。
  • 野生大熊貓可能自己遷徙到國外,成為其他國家的動物嗎?為什麼?
    而且從小種大熊貓開始,它們的遷移路線就已經開始趨向於亞熱帶的環境,並且從後期的巴氏大熊貓的化石分布看,它們基本已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的生活。但是,在更新世晚期,我國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在第四紀冰川的影響下,許多動物紛紛滅絕,其中就包括原本在北方地區分布的巴氏大熊貓。而南方地區的大熊貓也受環境影響,數量和棲息範圍開始縮減,與之而來的也是食物的匱乏和體型的變小。
  • 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伊犁鼠兔的故事
    在此後兩年的時間裡,李維東才採集到第二、三號樣本,最終在1986年,將該物種命名為伊犁鼠兔。從此,世界動物史冊上又多了一個由中國人命名的動物。  這也改變了李維東的命運,他從本已有所建樹的醫療領域轉向生態學研究,尤其是對伊犁鼠兔、藏羚羊、野駱駝等野生動物的研究保護工作中,一幹就是20年。
  • 野生動物種群變化都能預報?科學家:只要數據足,比天氣預報還準
    當厄爾尼諾來臨,溫暖的太平洋海水就會成為氣候變化的推動引擎,科學家們就能預料到美國南部會降下季節性大雨,亞馬遜會出現乾旱。這些截然相反的極端天氣,對人們有著巨大的影響,由於最近幾十年收集的天氣數據越來越充足,天氣預報會變得越來越準確,人們也有越來越多的時間去應對極端天氣。
  • 人類活動對旅行動物的影響,曾經的樂園也不復存在了
    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人類已經影響到了很多動物的遷徙,有的動物遷徙路線被人類破壞,還有的動物遷徙導航以及生物鐘被人類影響。動物們通常按照日照的長短來決定出發的時間,但溫度改變時,它們的食物——昆蟲、植物和浮遊生物的生長時間和狀態也會發生變化。
  • 為野生動物設置遷徙通道
    記者從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為方便野生動物自由遷徙,減少鐵路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影響,鐵路部門在通過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時設置了34處野生動物通道。  阿富準鐵路是北疆鐵路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約95億元。這段鐵路中約有130公裡穿越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 野生大熊貓有沒可能會自行遷徙到鄰國去?專家:絕無可能!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熊貓並不會遷徙到國外。一、首先熊貓沒有向外遷徙的必要。一般來說動物大遷徙的一個條件就是當前所生活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宜生存,必須找一個新的環境繼續生存繁衍。影響到原本生存狀態的因素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也可能來自於外界影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