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發成功,只能算跑完新冠對抗戰的上半程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

疫苗研發成功,只能算跑完新冠對抗戰的上半程

記者| 文思敏

編輯 | 吳洋洋

11月27日路透社消息稱,美國總統川普在26日與美國海外駐軍的感恩節對話中表示,美國新冠疫苗的派發工作將在下周和下下周開始,會優先供應給前線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和老人。

而另一邊,中國方面,新華社旗下的財經媒體也在11月25日發表消息稱,中國國藥集團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請。提交上市申請過後,接下來就是等待評審的環節。

藥物從試驗成功到正式進入市場是個漫長的過程。若要了解這些疫苗進展究竟如何,這裡有5大關鍵問題值得關注。

「有效性94.5%、95%、70%」,這些數據在說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目前,共有48個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進展較快,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項目共有11個,中國有5個,美國4個。

三期臨床是臨門一腳。此前的一、二期臨床通常是數十人或者數百人的小範圍測試,受試者挑選的是少數成年的健康人群,一般只能檢測出人體能否產生特異性抗體或者免疫細胞。決定候選疫苗是否真正具備保護效力的門票,還是得看三期臨床。

三期臨床往往會招募數以萬計的受試者,以模擬在真實社會環境下的疾病流行,老年人、少數族裔、不同年齡段的群體均要吸收進來。所以你會看到,這些疫苗的試驗地點分布在北美、南美、歐洲等各個地區,因為試驗需要大量的受試者。

11月消息發布比較頻繁的,可能要屬對Moderna、輝瑞/BioNTech和阿斯利康三組候選疫苗三期臨床中期數據的討論。根據各公司官方發布的消息,Moderna、輝瑞/BioNTech和阿斯利康三期臨床期中數據的效力分別為94.5%、95%、70%(其中一組數據達90%)。

要談論這些數據,我們先要區分兩個名詞:效力(effica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力是指我們在臨床試驗中評估得到的數據,而有效性指的是疫苗在上市過後,用於普通人的預防接種時可受到保護的比例。

這兩個數據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是在理想和受控狀態下得到的結果;而一個是在一般情況下得到的結果,它還會受到其他變量的影響。所以,前述三個數據,講的都是效力——在試驗條件下的數據。

拿Moderna的試驗方案舉例,Moderna稱有超過3萬名受試者參與了試驗,其中包括按照1:1比例施打安慰劑的對照研究。也就是說,這裡面會有超過1萬人接種真疫苗,而另外1萬人打安慰劑。接種完第一針,受試者將在28天後接種第二針。

接下來就需要觀察哪些人在真實環境中受到了新冠病毒的感染。這裡涉及到一個概念:臨床終點。臨床終點就是在方案設計裡,用什麼目標來評估試驗。

在Moderna的方案中,他們將有症狀的新冠患者設為臨床終點,而嚴重/無症狀的新冠患者則被列為次要療效終點。原因在於,按照以往呼吸道病毒疫苗研發的經驗來看,以有症狀的病患作為主要終點,更容易判斷有效性。

所以在兩組對照疫苗接種完後,調查人員只要調查在真實環境中有症狀的新冠感染者,其中多少人接種的是安慰劑,多少人接種的是真疫苗,即可評估這種候選疫苗的效力。

Moderna此前在方案中為這一研究安排了三次數據分析,第一次中期數據分析是在感染人數達到53人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感染人數達到106人的時候,最終的數據分析將會在感染人數達到151人的時候展開。要等到這麼多人在真實環境中感染,需要5-10個月不等的時間,這也是三期臨床耗時的原因之一。

進度似乎比方案要快一點。目前,Moderna在試驗中共發現了95名感染者。其中90人接種的都是安慰劑,而打了疫苗的感染者是5位。所謂的效力,計算的就是這些志願者裡打過「真實疫苗」後陽性感染者的發生比例。

94.5%、95%都是很高的數據。畢竟中國藥監局、美國FDA、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新冠疫苗的效力要求為「不低於50%」,可接受的最短保護時長為6個月、2個月(申請「緊急使用權」時的最低要求)。

三期臨床進展緩慢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要對保護時長開展驗證。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仍然只代表這一階段的試驗數據,更多的數據還有待觀察。

阿斯利康的三期數據飄忽不定,到底行不行?

阿斯利康是幾組領跑選手裡最具有爭議的一位。這主要還是因為他們讓人感到困惑的實驗數據。

目前大多數候選疫苗都是兩針劑注射,阿斯利康也是。但是阿斯利康的試驗人員在做試驗的時候沒有統一劑量,這導致他們的數據有三種計算方法。

阿斯利康的產品在兩針都以全劑量給藥時,疫苗有效性為62%;但在實驗人員犯錯後,初劑以半劑量給藥,第二劑以全劑量給藥時,疫苗有效性達到了90%。所以阿斯利康給出的最終數據是合併兩種給藥方案後給出的平均療效——70%。

路透社在11月24日報導,阿斯利康的醫藥研發執行副總裁Mene Pangalos稱,注射一半劑量的操作是出於偶然因素。原本計劃全部是全劑量注射,但是研究人員發現,部分受試者在接種第一劑過後的副作用比預期中輕,檢查操作後發現,原因是疫苗劑量少注射了一半。隨後,團隊索性就將錯就錯了。

阿斯利康聲稱疫苗比BioNTech和Moderna生產的疫苗更便宜,更容易生產。但隨後迎來了外界對數據的大範圍質疑。福奇就曾給出警告說,在阿斯利康得出更多的結論之前,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支撐試驗。

多位人士在媒體採訪中均透露出對阿斯利康試驗結果的懷疑。他們認為,阿斯利康在數據披露上的錯誤以及一系列其他違規,削弱了結果的可靠性。關鍵仍然在於,阿斯利康並沒有像Moderna和輝瑞/BioNTech一樣提供一個大範圍內、統一標準的的三期臨床結果,以及確切的給藥方案。醫療界人士認為,阿斯利康的70%效力是一種對試驗數據的組裝——以求獲得一個好看的結果。

目前,阿斯利康在就「一劑半」的給藥方案與美國FDA協商。不過,兩手準備是要有的。在11月26日的採訪中,阿斯利康的執行長Pascal Soriot已表示,將啟動額外的新臨床試驗。這是一項評估低劑量效果的全球性試驗,將在小範圍內開展,試驗進度會更快。

不同疫苗使用的技術有何不同?

目前跑在市場前線的新冠疫苗所採用的技術主要有3種類型。

最傳統的研製路線是滅活疫苗,即在體外培養新冠病毒,將其滅活,使之沒有毒性後注入人體,這些沒有毒性的病毒「屍體」仍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11月25日申請上市的國藥集團的疫苗就是這種類型,中國目前共有3支滅活新冠疫苗。

康熙諾和阿斯利康的疫苗採用的是「腺病毒載體」路線。具體即是將S蛋白基因轉入腺病毒的基因之中——S蛋白是新冠病毒表面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結合的關鍵部分,你可以將其理解為是打開感染人體大門的「鑰匙」——在接種疫苗過後,有S蛋白片段的腺病毒就會「騙」過人體,刺激人體細胞產生對S蛋白的免疫記憶。

另外一種技術路線是核酸疫苗(DNA或者RNA),這種疫苗並不為人體提供病毒片段,而是引入能觸發人體免疫系統的「遺傳密碼」,來達到免疫目的。相較於針對特定毒株開發的滅活疫苗,這種核酸疫苗被認為可以同時表達多個蛋白,從而突破毒株限制,更好地應對病毒變異。此次廣受關注的Moderna、輝瑞/BioNTech研製的mRNA疫苗,以及北京艾棣維欣開發的DNA疫苗使用的都是這種技術。

如何應對病毒變異一直是疫苗領域的一大困擾。愛滋病一直未能從人群中消失就在於其毒株的複雜性以及強大的變異速度——每當有針對特定毒株的疫苗開發出來,病毒又變異了。核酸疫苗的廣譜性被視為疫苗領域的一次技術革命,它崛起於1990年代,Moderna是其中的早期嘗試者。這家公司曾以超過6億美元的融資額創下生物行業最大的IPO融資紀錄。由於技術前沿,此前市面上並未有相關產品推出,新冠疫苗是第一次。

疫苗若要正式上市還有哪些瓶頸?

從產能角度講,核酸疫苗是用化學原理合成核酸,既不用涉及病原體,也不涉及細胞培養或者發酵,因此對場地的要求低,在普通的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場地生產即可,且生產周期也較傳統疫苗快,但對供應鏈仍然是一大挑戰。

首先是運輸和儲存方面的。阿斯利康的疫苗需要零下20攝氏度儲存,輝瑞的疫苗則需要零下70攝氏度——目前,市面上的冷鏈設備難以滿足這樣的要求。輝瑞自有的冷鏈設備高達數千美元,要廣泛分發疫苗顯然不現實,這被視為輝瑞/BioNTech的致命瓶頸。

此外,新冠疫苗會不會擠兌其他常規疫苗的生產,如何保證疫苗在全球範圍內公平分配等問題也將考驗全球政府。

興業證券在一份研報的測算中稱,假設接種率為3%,按照兩劑接種程序,全球大約需要45億劑新冠疫苗。興業證券援引的數據稱,到2021年,全球累計產能將超過90億劑,中國有望突破20億劑。但由於疫苗研發和生產的不確定性,全球各國已開啟「搶購」模式。

連不被人注意到的疫苗玻璃瓶和瓶塞都可能是阻礙。有分析人士提醒,裝疫苗用的玻璃瓶不是普通玻璃,而是硼矽玻璃。硼矽玻璃耐酸鹼腐蝕、化學性質穩定,而且不易破碎。2013年,就有過生物公司疫苗玻璃瓶出了問題大批量召回的案例。

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運輸和儲存、分發和配送……研發成功的新冠疫苗只剛剛跑過上半程。

公眾何時能打上這些疫苗?

從中國的疫苗研發情況來看,除去近期有消息傳出的國藥集團外,科興生物、康熙諾和智飛生物的新冠候選疫苗目前均在三期臨床階段,試驗在巴西、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多個國家開展。

11月28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一次會議講話中表示,明年上半年中國將會有疫苗供應,但全球範圍來看,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普遍接種。

但疫苗的上市並不意味著對新冠疫苗的研發走到了盡頭。「要找到一個真正好的疫苗,起碼要兩三年後。」鍾南山在11月27日的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中說。畢竟,對疫苗的評判標準不單單是保護效力這麼簡單,它還涉及到生產的便捷度、副作用如何、抗體維持時間多長等一系列問題。

相關焦點

  • 德國宣布成功研發疫苗!最快年底上市
    BioNtech和輝瑞合作研發的這款疫苗的三期臨床研究開始於今年7月27日,共招募了4萬多人參與試驗。截至11月8日,共有將近39000人接種了第二劑疫苗,參與者具有不同的種族和民族背景。德國聯邦政府科學顧問對於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充滿信心。德國倫理委員會主席Alena Buyx指出,即便疫苗順利上市,初期供應量必然十分有限,距離大規模接種仍需要數年時間。因此必須考慮為部分人群優先接種。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接種,關鍵部門從業人員也應成為優先防護對象,例如警察、醫護人員和教師等。
  • 抗體藥物研發,或是疫苗成功前的最大希望!
    編譯丨柯柯 疫苗被認為是阻止新冠病毒大流行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球有幾十項疫苗研發項目在加速進行中。但即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發,首款針對性疫苗也要到明年才能上市。
  •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三葉草生物成功表達重組「S-三聚體」疫苗,並...
    近日,該公司宣布在哺乳動物細胞內成功表達 「S-三聚體」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2019-nCoV)重組蛋白疫苗,並在成都高新區政府和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的大力協助下,用新獲得的 「S-三聚體」 抗原在多例病毒感染患者康復後血清中檢測到病毒特異性抗體。
  • ...這個合作框架是國際聯合採購疫苗的關鍵機制,疫苗研發成功後...
    世衛組織:已經有172個國家和地區加入新冠疫苗全球獲得機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8月2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已經有172個國家和地區加入「獲得抗擊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國際合作倡議框架下的「新冠疫苗全球獲得機制」(COVAX),這一機制下有9種疫苗,世衛組織正在對其進行評估,以確保獲得儘可能多的疫苗產品。此外,世衛組織也在對其他候選疫苗進行評估。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後,如何在「最後一英裡」實現疫苗公平?
    除此之外,菲薩哈取的疫苗數量、需要接種的孩子數量和實際來到衛生站接種的孩子數量,往往很難匹配。疫苗取少了,晚到的家長和孩子可能白跑一趟,菲薩哈下次還要再到家中說服他們前來;疫苗取多了,則要送回衛生中心,疫苗會面臨因高溫失效的風險。事實上,菲薩哈的經歷只是非洲大陸眾多鄉村的縮影,因電力供應不足,大量基層衛生點沒有冰箱,只能採取定時集中免疫。
  • 中國日報網評:疫苗研發成功,接種仍需努力
    最近,新冠肺炎疫苗方面傳來了好消息,但是,在人們感到寬慰的同時,還必須充分認清現實。在科學界等待疫苗主要研發機構提供詳細數據的同時,依然存在幾個問題。比如,目前尚不清楚疫苗免疫的有效期,以及其是否能阻止疾病加重,或防止已感染者傳播病毒。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大量人群聚集和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等措施仍然很有必要。
  • 中國成功研發「疫苗三棲儲運方艙」為新冠疫苗全球轉運提供方案
    【中國成功研發「疫苗三棲儲運方艙」 為新冠疫苗全球轉運提供方案】據中集集團官網消息,近日,中集旗下貨櫃業務揚州基地與北京的合作夥伴聯合研發出一款 「疫苗三棲儲運方艙」,適用於海陸空等多種長途運輸方式,有望為疫苗在全球無縫、安全運輸提供解決方案。
  • 姜世勃教授:新冠病毒疫苗能否研發成功,取決於病毒
    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進展也很快,3月16日美國一個公司在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8周後宣布首個新冠冠狀病毒疫苗I期臨床試驗在美國西雅圖開始,首批45名被試中的4名成年受試者接受了第一針試驗性疫苗注射。這是一種mRNA疫苗,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生物製藥公司Moderna共同研發,如果這批疫苗能夠成功地通過考驗上市,它將是世界上第一個被用於預防接種的mRNA疫苗。
  • AI加速新冠疫苗研發,百度AI發布顛覆性mRNA疫苗基因優化設計算法
    在全球新冠毒感染人數累計超過400萬人的今天,疫苗作為抵禦病毒的終極武器,全球科學家都正在加速攻堅。疫苗的快速研發十分迫切。AI算法能否在生物疫苗研發中起作用?百度研究院重磅推出全球首個mRNA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LinearDesign,是專門用於優化mRNA序列設計的高效算法。
  • 闢謠:癌症疫苗研製成功,打疫苗就能清除癌細胞?
    看了一篇文章,標題很醒目,也很讓人振奮,說的是:「美國新型抗癌疫苗研發成功!第一例患者已宣布:腫瘤全部清除」。看文章的內容,說美國梅奧診所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癌症疫苗,受試者是一個乳腺癌(DCIS)患者,她沒有選擇手術,而是選擇參加了為期12周的疫苗臨床試驗,在按療程應用了該疫苗後,按試驗步驟,她仍然切除了兩側乳房,結果證實,這位女子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完全清除。
  • 病毒變異未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具體什麼情況?疫苗研發需要多久
    由於疫情造成的危害極大,國家科技研究部門也是在極力研究著相應的疫苗。最近,科技部放話:病毒變異未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具體是什麼情況?疫苗的研發一般需要多久?對此,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介紹,病毒變異是一個科學問題,科研攻關組一直高度關注病毒變異的問題,組織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在開展病毒變異的跟蹤研究,及時分析研判病毒變異對疫苗研發是否會產生影響。
  • 新冠疫苗研發:我太難了!
    疫苗是人類抵抗病毒入侵的保護盾:天花這一危害人類數千年的烈性傳染病,因為疫苗的推廣而被徹底根除;麻疹、脊髓灰質炎、B肝等曾肆虐全球的傳染病,都是通過疫苗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今天,人們期待新冠病毒疫苗儘早研發成功,為人類提供保護。
  • 中國疫苗試驗成功!菲律賓預訂中國首批疫苗
    據CNN報導,川普在記者會上被記者提及中國研製出了新冠疫苗問題時,聲稱會與中國合作。川普渴望疫苗只能"乖乖就範"現在看來,川普能如此"乖乖就範",美國疫情已成為川普最頭疼問題之一。儘管川普並沒有去關心處於疫情中民眾安危,但相對於美國現在經濟問題,解決危機唯一方法就是控制疫情,而對於美國來說,只有疫苗才能控制疫情。
  • 國資委:滅活疫苗研發正進行病毒培養,重組基因工程疫苗研發已完成...
    香港中評社記者:研發新冠肺炎防治藥物和疫苗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也備受人們關注。請問接下來國資委會如何協調涉藥央企來加強研發疫苗和藥物?謝謝。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世堂:謝謝你的提問。首先是國藥集團所屬中國生物,剛才任主任也講了成功率先研製出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盒,並迅速提供國家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中心和各省市疾控中心用於一線檢測。目前已累計生產100萬人份,在病患篩查、病毒檢測分離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香港大學成功研發抗愛滋病新藥?假的!
    這兩天關於香港大學成功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的新聞報導鋪天蓋地,無數媒體爭相跟風,「愛滋病要被人類消滅了!」,「愛滋病也可以預防了」,「香港大學也是中國的,誰說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行了」等等,無數網民爭相轉發。然而事實是,這個藥還只是初步在小鼠身上做的實驗。小鼠啊,大概像人的小拇指這麼長的小鼠啊。而且原文對藥物的HIV免疫效果是這麼說的。
  • 中國研製的愛滋病疫苗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從1987年到現在,世界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愛滋病疫苗臨床研究有170多項,但由於種種困難,其中進入Ⅱ期臨床研究的不到十分之一。  這次中國研製的愛滋病疫苗成功的機率有多大呢?Ⅲ期試驗的主要目的是測試疫苗的有效性,即便是前兩期疫苗都很安全,但是誘導出的東西對病毒沒有抑制作用,整個實驗也是不成功的。所以如果在Ⅲ期試驗結束後,發現注射了疫苗的人比沒注射疫苗的人的感染比率大大降低,試驗才算成功。  「但是即使Ⅲ期試驗成功的疫苗就真的能夠一直有效嗎?疫苗研製難就難在愛滋病病毒的變異速度很快,人體免疫系統有點跟不上病毒的變異。」張林琦教授說。
  • 一文詳解德國成功研發的疫苗!誰能優先接種?
    這個希望的承載者有一個很長的名字:BNT162b2,它是德國Biontech公司和美國輝瑞公司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儘管我們為成功研發疫苗感到高興,但許多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答。在11月中旬,人們在陰鬱的封鎖日常中聽到了好消息:總部位於美因茨的德國Biontech公司與美國製藥集團輝瑞公司成功研發新冠疫苗。而目前世界上最值得期待的東西就是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的東西。
  • 小兒麻痺症疫苗研發的啟示
    他們殊途同歸,研發的注射與口服兩種疫苗依然是當今市場的主流產品。但因為研發疫苗方向不同,他們生前竟互相攻擊,相互貶斥,直至去世也沒有和解。  美國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小兒麻痺症發病率不斷增長,到50年代更是大規模暴發,是一度讓全國民眾恐懼的「美國的頭號公共健康殺手」。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期待中國疫苗研發成功後早日進入菲市場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舉報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駐菲律賓大使:期待中國疫苗研發成功後早日進入菲市場
  • 德國拜耳與CureVac合作加快疫苗研發
    跨國醫藥巨頭拜耳7日與德國疫苗研發企業CureVac共同宣布,將合作加快新冠疫苗的研發及生產。德媒分析認為,此舉是希望效仿德國BioNTech公司和美國輝瑞聯合研發新冠疫苗,最終不到一年即完成三期試驗、在多國獲批上市的成功模式。  總部位於德國勒沃庫森的拜耳是全球最大的醫藥保健和農業領域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