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貧苦少年到世界頂級科學家,今為祖國爭光,這才是時代的楷模

2020-11-25 網易新聞

「科研就是我的生活,是我的快樂源泉。」這句話出自科學家王中林之口,在很多人看來,科研生活是枯燥無聊的,但王中林不同,只有置身實驗室,他才能全身心地感到放鬆和滿足。雖然醉心科研,但他在這條路上走得並不十分順利,他出身農村,能有如今的成就跟個人的努力和家庭的開明脫不開關係。

王中林,首位獲得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的華人科學家,他出生於1961年,是陝西蒲城高陽鎮人,他的家鄉特別貧困,所以他家中的經濟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們全家都依靠田地生活,實打實的看天吃飯,他的上面還有三位兄姐,不過全家人都必須下地幹活,包括他在內,因此可以說他是在田地裡長大的。

可就算農活繁重,他的父母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但無奈哥哥姐姐的學習成績並不好,於是全家人將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勒緊了褲腰帶供他上學。王中林在班上成績不錯,但他也沒有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讀書上,只要得空照樣下地幫父母幹活,因此他在讀初高中的時候,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呆在田間地頭。

國家1977年恢復高考,王中林看到了希望,於是開始埋頭苦讀,熬更守夜的狂補初高中知識,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1978年,他如期參加高考,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他原本是打算學計算機或者雷達的,然而卻因為物理成績過於出色被分配到物理系,雖然不可否認他在其他專業也可以發光發熱,但正是物理造就了現在成就非凡的他。

他在大學的學習成績也很不錯,受到學院老師的一致認可,1981年,他參加了學校舉行的赴美留學考試,其他的科目成績不錯,但英語成績拖了後腿,導致最後落選。他心中沮喪不已,看著英語就覺得頭疼,那個時候只要大學畢業就可以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他的家人眼光也比較長遠,並沒有讓他就此止步,更沒有對他說一句讓人洩氣的話。

相反的,他們鼓勵他慢慢地學,為此還給他買了一個錄音機,讓他專門用來學英語。王中林沒有辜負家人和師長的期望,於次年拿到了赴美留學的資格,到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繼續進修,僅用4年就拿到了該校的博士,屬實優秀。

1995年,他輾轉到喬治亞理工學院任教,2001年被特聘為清華的講座教授,他在納米、能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截至2017年10月,他發表的論文篇數已經達到了1500篇之多。雖然他加入美籍,但他一直有一顆愛國心,比如2010年的時候,他準備啟程回美國,但最後卻因為我國納米研究所的計劃選擇留下。

在1992年到2010年這18年間,他培養了80多位華人學生,他們當中的這些人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學者,總之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而他在此期間往返中美的次數更是高達130次。作為一位頂尖科學家,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作為愛國科學家,他的奉獻值得所有人稱讚,作為一位寒門貴子,他的成長之路值得所有人借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王中林:從貧苦農村到頂級科學家,為祖國爭光,實現真正寒門逆襲
    「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19年6月14日,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揭曉。王中林這個名字,震驚了整個世界。從貧苦農村到頂級科學家,王中林為祖國爭光,實現了真正的寒門逆襲。「寒門難出貴子」的魔咒,在他的身上並沒有應驗,這段貧苦的經歷反倒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回首王中林的人生經歷,不難發現他的成功早就有跡可循。
  • 又一愛國頂級科學家回國,拒絕美國終身教授,今研發AR技術奉獻祖國
    又一愛國頂級科學家回國,拒絕美國終身教授,今研發AR技術奉獻祖國我是祖國教育出來的,理應將所學的知識帶回祖國,為中國的學生們帶去更多豐富的資源。他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物理學家,他更是一個愛國的教育工作者。他放棄在美國優越的科研環境和高薪崗位,拋下所有的功名與財富,毅然回到中國,投身於現代化教育事業,為中國物理學人才的培養而慢慢貢獻著,這一切只因為他懷著一顆愛國而感恩的心。
  • 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的擔當——學習時代楷模
    「時代楷模」南仁東南仁東是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天眼」巨匠,他為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譜寫了精彩的科學人生。中共中央宣傳部2017年11月1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電影《黃大年》: 時代楷模的三重倒影
    這是24歲時的黃大年寫給同學的寄語。然而,這位科學大師步入學術殿堂的心理契機似乎仍舊有待揭示。故事開篇,就將黃大年一段選擇科研道路的前情往事娓娓道來。少年時代,黃大年曾與摯友有過科研報國的青春約定,然而一場勘測飛機墜毀的意外,竟讓兩位少年間熱血洋溢的約定,成為生死相隔的命運誓言。黃大年此後便肩負起兩人共同的夢想,並將其升華匯聚於更為崇高的家國壯志,終生踐行著這沉重而光榮的生命諾言。
  • 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為報效祖國,甘願放棄美國國籍
    我國如今的科技是非常發達的,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已躋身世界科技強國行列,在科研領域上的發展蒸蒸日上,很多技術我國也是非常成熟的,並且我國也已經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很多國家對我國高超的科技都讚不絕口。
  • 「時代楷模」南仁東:人生最後22年只為「中國天眼」
    「時代楷模」南仁東:人生最後22年只為「中國天眼」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12月09日 16:35 A-A+   央視網消息(記者張曉琳 實習生齊琛冏)12月8日上午9點,「時代楷模」南仁東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今年9月,南仁東先生因病逝世。中宣部追授南仁東先生「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中宣部追授南仁東「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中央宣傳部1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的發起者和奠基人。
  • 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新華社記者 陳芳、董瑞豐、劉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東,17日被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在「天眼」饋源支撐系統高級工程師楊清閣的印象裡,這個工程大到「漫山遍野」。這又是一個多細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結構,饋源接收機在天空中跟蹤反射面焦點的位置度誤差不能超過10毫米。」楊清閣說,「南老師做的事,就是帶領我們用漫山遍野的設備和零件建起這口精密的『大鍋』。」  南仁東曾在日本國立天文臺擔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級別的科研條件和薪水。可他說:「我得回國。」
  • 讓稻香飄遍祖國大地——廣東各界黨員幹部熱議時代楷模盧永根事跡
    近日,中科院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被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稱號的消息傳回了他長期工作生活的廣東,在初冬的嶺南大地引發了熱烈反響。廣東各界,尤其是來自高校和農業農村系統的黨員幹部們,追憶著「布衣院士」矢志報國的初心,堅定了自己在新時代幹事創業的信心。
  • 時代楷模黃大年故事感人上演 桂劇《赤子丹心》引江城師生共鳴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11月21日晚,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大年先進事跡為題材,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院創排的現代桂劇《赤子丹心》在湖北劇院感人上演。雖然桂劇對於湖北觀眾來說十分陌生,黃大年的故事依然吸引了很多江城觀眾前來觀看。舞臺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精神引起江城觀眾的強烈共鳴。
  • 全國「時代楷模」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團首次走進河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通訊員 徐春浩 汪莉霞「『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從來沒覺得我和祖國分開過,我的歸宿在中國。』作為一個至誠無私的愛國者,黃大年時刻惦記著養育他成長的這片土地,他的脈搏時刻和祖國一起跳動,祖國是他最大的眷戀!」
  • 學習「時代楷模」---朱光亞 心得體會
    ----李鑫 從原子彈到氫彈再到原子彈與飛彈的結合,若干次的核試驗都由朱老親自指揮完成,這才是真正的核戰略大師,國之棟梁。在朱老身上無處不透露著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正是有了一個個像朱老這樣的共產黨人,才使得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朱老嚴謹,務實,勤儉,節約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
  • 黃大年——報效祖國才是最大的成功
    無論是在讀書求學、國外工作還是歸國任教期間,都始終把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作為最高追求。他時刻把祖國的需要放在首位。1992年,心懷報國之志的黃大年被公派到英國攻讀博士,成為地球物理領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術的少數華人之一。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 面對祖國召喚,「哈佛八劍客」歸國效力,這才是真正的時代榜樣
    一些美國朋友趕到碼頭為他們送行。有位美國教授緊緊握住華羅庚的手,說:「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國去!」 「您學識淵博,令人敬佩。如果把這一切拋到貧窮落後的土地上去,難道不覺得遺憾嗎?」 「不!把學識獻給自己的祖國,永遠不會遺憾。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為祖國盡力!」
  • 中宣部追授黃大年「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黃大年簡歷資料介紹
    新華社長春5月26日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傳部26日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知識分子」黃大年的先進事跡,追授黃大年同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黃大年同志生前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
  • 「時代楷模」盧永根院士事跡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時代楷模」稱號。新華社11月13日播發通訊《盧永根院士:赤誠抒寫「我和我的祖國」》,深入報導盧永根院士的感人事跡,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 南仁東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新華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中央宣傳部1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的發起者和奠基人。
  • 【飛天時代楷模】陳冬:從天空到太空 為祖國飛得更高
    2003年,當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首度飛天時,25歲的陳冬通過電視直播目睹火箭升空的那一瞬,腦海裡閃念:「什麼時候我也能像楊利偉一樣飛向太空,為祖國飛得更高?」  而自從他加入航天員大隊那天起,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的誓詞——「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高於一切,為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我們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就成了陳冬的態度。
  • 「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事跡展暨塑像揭幕儀式舉行
    白春禮表示,南仁東20多年矢志追求、嘔心瀝血,奮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為我國天文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我國優秀科學家群體中的傑出代表,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是新時代的「時代楷模」。  白春禮說,南仁東先生離開已經一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還在大家的心中,他的感人事跡和奮鬥精神始終激勵著人們。
  • 「仁合堂——紅領巾與祖國共成長」燃情歡歌獻禮祖國
    「仁合堂——紅領巾與祖國共成長」慶祝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0周年主題隊日活動,在10月12日圓滿落幕,活動由黑龍江仁合堂藥業聯手牡丹江團市委共同舉辦,旨在深化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全市少年兒童樹立從小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