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奧運: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拐點

2021-01-12 中國青年報

漢城奧運: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拐點

2008-01-08

本報記者 堵力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韓國?在非洲,還是在南美洲?」

    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前,在世界地圖上,韓國似乎只是個很少被人發現的一個小國。祖國不能給出外闖蕩的韓國生意人依靠。那時,「韓國製造」是粗質廉價的代名詞。

    16天的奇蹟,仿佛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第一個承辦奧運會的發展中國家,給了世界一個驚奇。之後,以漢城奧運會為起點,韓國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經濟騰飛,從1985年到1990年,韓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跨越了原始積累,完全變成了一個新興工業國家。

    最重要的是,韓國人從此看清了自己的性格。

    「東亞民族都有極強的家國意識,大韓民族尤其充滿著如同勁草般剛強不屈的好勝心,有把那些詛咒、譏笑當苦藥吞下去、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兒」。當時的漢城奧運會組委會委員長樸世直對記者說,「對這種精神力量的發掘,是漢城奧運會最大的成果。」

    漢城奧運會到底發生了什麼?漢城經驗能給中國多少啟示?帶著這些疑問,《中國青年報》採訪組來到首爾,探訪了親歷漢城奧運會的官員、策劃人、導演、記者和普通百姓。

    神話般的16天

    現在的韓國人一提起20年前的那16天,都神情陶醉,像在談論一個神話。

    堵車是漢城最臭名昭著的缺陷,能克服嗎?奧運會前每個韓國人都心裡打鼓。當時,單雙號執行了一年多也不見成效。然而臨近奧運會,幾乎在一夜之間,道路暢通得「連警察都不用管」了。漢城的車流量一天縮減了23.5萬輛。

    樸世直先生曾親見一輛違規上路的車,遭到了好幾輛車的圍追堵截。停下後,計程車司機、私家車主都下了車,指著違規司機的鼻子訓斥:「趕快回去,你是在破壞我們國家的榮譽!」

    這種突變並不只是表現在交通上。「高麗時間」——歷史上西方人為諷刺韓國人不守時給他們起的綽號。奧運會中,韓國人風格陡變,安排比賽嚴謹準確、有條不紊,正點開賽率達到97.20%,突破了奧運史上的紀錄,有外國記者驚呼,幹這一切的是韓國人還是德國人?

    韓國人酷愛吃狗肉,而在西方人看來,這太殘忍,難以接受。為了國家形象,漢城人齊刷刷戒了16天狗肉補身湯。「不是不難受,是為了客人,不得不委屈點自己。」《朝鮮日報》的體育部部長玉大恆回憶說。

    由於在田徑項目上韓國人幾乎沒有奪金點,體育場觀戰的人稀稀拉拉。薩馬蘭奇先生看了直搖頭。「為了國家的榮譽,為了辦好奧運會」組委會向漢城市民們提出了號召。第二天,田徑場爆滿,雖然這些觀眾提不起興致也不甚懂得其中奧妙,但大家還是坐在那裡禮貌地鼓掌助威。

    「那段時間,全漢城像是形成了一個善性的氣場。」玉大恆說,買東西如果有人加塞兒,大家會走到他面前,投去鄙夷的目光,「這種目光非常尖刻,任何人都受不了,逼你回到隊尾。」

    一個市民在路上發現了一張廢紙,會主動彎腰把它撿起來。

    當外國人問路的時候,市民會微笑著打招呼、指路,然後等在那裡,目送客人的背影離去。如果他走錯了,韓國人會追上去告訴他正確的方向。

    據《朝鮮日報》報導,漢城的小偷在奧運會前一起開了個會說,這段時間為了國家的榮譽,我們放假吧!奧運會期間漢城的犯罪率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小偷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說明了漢城從上到下都動員起來了。」玉大恆評論。

    9月17日,奧運會開幕的吉日是組委會研究了30年漢城天氣情況確定的。

    1986年的漢城亞運會被設定為兩年後奧運會的彩排,開幕的日子也被安排在了9月17日。那一天,卻下了一場暴雨。所以,奧運會一天不結束,國民們一天心裡不踏實。

    奧運會開幕式前一天,漢城又是大雨滂沱。

    「主啊,這個民族是那樣熟悉絕望,不要把新的絕望再加給他們吧。」

    女作家姜惟一在雨中正路過國立博物館,她心裡一動,停下車,真誠地為奧運會做了祈禱。「在這漫長的7年裡,說實在的,這是第一次。當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一個事實,在這場暴風雨中,無數和我一樣曾經對此漠不關心的人們,正一改昔日淡漠的態度,用自己的方式祈禱,懇求開幕式這一天風和日麗。」

    天從人願。奧運會開幕當天,不僅大雨不曾降臨,一直持續要求民主的遊行示威活動也戛然而止。

    一次前途未卜的冒險

    雖然今天記者在首爾,幾乎聽到所有的韓國人都讚美漢城奧運會是「神的作品」,是韓國全體國民的傑作,但在政府拍板申辦前後,人們卻普遍對奧運會不那麼「感冒」,反承辦的遊行席捲全國。

    「在申辦奧運會的時候,韓國經濟剛剛復甦,政治動蕩、軍事獨裁,我上大學的4年換了3任總統,韓國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示威遊行之中。而且當時奧運會是強國的午餐,需要倒貼錢,很多國家舉辦奧運會後是拖垮了GDP、拖出了赤字,百姓負擔很重。」玉先生介紹。

    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分裂的國家,一個政治動蕩、國際形象不良的國家,它能申辦?

    樸鍾圭是當時韓國奧委會主席,他力促總統進行這次「冒險」。他進言,1964年東京奧運會時,日本的經濟水平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只不過884美元。通過奧運會,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戰敗國日本。日本經濟開始迅速崛起,該國還藉此機會,創造了在文化、社會、外交等各個領域立足於發達國家行列的條件。「我們一定要創造這樣一種機會,讓韓國國民以巨大的信心和力量,使他們感到自己和發達國家的人民肩並肩、平等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頂著內外壓力,漢城申辦成功。

    然而,大學生、白領、工人反對承辦奧運會的遊行卻一浪接著一浪。大家認為,反對承辦奧運會就是反軍政府,就是支持民主。

    1987年韓國客機爆炸,200多名韓國乘客全部遇難,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外國記者不斷質疑韓國的承辦能力,要求將奧運會轉移到其他國家舉辦。

    在漢城奧運會之前,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拒絕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也進行了抵制,這成為奧運史上最難堪的兩屆奧運會。

    促成兩大陣營的和解,是漢城申辦奧運會最大的砝碼。但在如此形勢下,韓國能做到嗎?

    「太不容易了!」時任體育部部長的李世基談起那段經歷仍然心潮澎湃。由於當時跟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沒有外交關係,只能抓住體育領域裡的一切機會進行溝通。李世基先生記不清他有多少時間是在飛機上度過的。「這樣做不僅辛苦而且還有生命危險。」一次他剛剛降落在東歐某國的機場時,幾個大漢試圖將他綁架,雙方發生了衝突。好在在場的外交官出面制止,他才虎口脫險。

    「越是艱險,越是激發人的鬥志。」經過努力,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悉數出席了漢城奧運會,重新完成了奧運大家庭的大團圓。當年有160個國家派代表團來到漢城,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奧運會。

    「超級大國沒有做到的,一個發展中國家做到了,這是多麼長國人志氣的事!」李世基說,當開幕式唱起主題歌《手拉手》時,全場一起高唱,許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手與手相牽,心與心相連,打碎重重阻隔,我們心手相連到永遠……」

    在奧運會前,樸世直先生最喜歡的演講題目是《如果漢城奧運會失敗了》。「萬一這次奧運會以失敗告終,韓國就沒有希望了。到時候我們會陷入思想混亂的局面,無法從自暴自棄的劣等思想中解脫出來,成為葬送韓國千載難逢的絕好機會的千古罪人。從此韓國人將失去信用,給世界造成壞印象,經濟面臨困境,國家信譽下降,韓國製造的聲譽也隨之受到影響。」

    以一種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決絕,樸世直率領的奧運會籌備團隊調動起每個國民的危機感。

    只要國民的意見統一了,政治家們也不能不聽。

    漢城沒有局外人

    1987年11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大名鼎鼎的反對黨領袖金大中、金泳三、金鐘泌和薩馬蘭奇坐在一起。

    他們共進早餐。

    「我理解你們在政治上反對軍事獨裁,但奧運會對國家和民族意義重大。韓國國際地位提升了,對每一個韓國人都有好處。」面對為此疲憊奔波的薩翁,「三金」被說服。他們在奧運會問題上與執政當局達成了一致。韓國國內政局開始步入穩定。

    部分佛教徒是反對承辦奧運會的力量之一。

    為了說服這些宗教人士,樸世直利用節假日走訪其主要領導人,他苦口婆心:我們是想向世界展示,5000年來一直熱愛和平的大韓民族是有力量辦好奧運會,真正實現愛和慈悲的宗旨的。

    佛教信徒們逐漸接受了他的意見。在一次為奧運會祈福的活動中,樸世直以主人身份與他們共同合掌行禮,而這卻引起了基督徒的不滿,「作為基督信徒,你怎麼能行佛禮?」

    樸世直坦然說,奧運精神應該超越所有的政治理念、人種和宗教,沒有尊重就沒有和諧。在他不斷地對話、座談、做工作後,許多人轉變了態度。「到後來,形成了各宗教團體團結一致,共襄奧運的局面。」

    韓國奧委會提出的目標——必須發動每一個韓國民眾,減少局外人,衝破貧富和貴、賤的壁壘。

    但這個口號提出來容易,實行起來卻需要勇氣和智慧。

    在舉行火炬傳遞的地方,韓國組委會特地邀請了司機、清潔工、農民、礦工等參加會議,而且還邀請了一些老壽星。

    的士是韓國的窗口,樸世直先生親自陪著漢城的計程車司機和他們的家屬參觀奧運會場館。「力爭讓人們感到,奧運會並不只是特殊階層所享有的,而是全民共同參與的事情。」

    為共同的目標努力,人也會感到幸福。

    開幕式的集體舞有53%的職高生。訓練之初,一些承擔任務的名牌大學的女生受不了苦退出了。

    樸世直請來了職業高中的女生,她們出身貧寒,是高考的失敗者。

    雖然職業會考近在眼前,她們仍全身心地投入排練。「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演員,能見證自己國家舉辦的奧運會並為它付出汗水是多麼光榮的事」。女生們在奉獻的同時也逐漸洗刷了心頭的「劣等感」。

    1986年亞運會開幕式預演的時候,大學生志願者竟然在選手村靜坐示威。因為他們沒想到,天之驕子參與亞運會工作就是刷廁所,累得要死不說,媒體還批評他們沒有打掃乾淨。

    韓國主婦協會來到奧運村。這些家庭婦女多數來自良好的家庭,卻跪在廁所裡,把便池刷得亮亮的,對大學生問寒問暖,還煮年糕湯給他們吃。

    大學生受到感染,不好意思起來,也全身心進入了狀態。

    樸世直說:「女孩是軟弱的,而韓國的母親最堅強。」

    得道多助,要獲得社會各個階層的無私支援,最重要的是,組委會要有開放的胸懷。

    當制鼓匠家的三兒子金寬植從電視實況轉播中看到了自己親手製作的龍鼓,禁不住淚流滿面。

    1981年漢城申奧成功的時候,35歲的金寬植作了一個大決定——為奧運會獻上一面「世界上最大、鼓音傳得最遠」的鼓。他用了6年的時間來實現這個心願。

    他自費從美國買進了5頭體重在1550公斤左右的種牛,和落基山上生長的年輪為198年的美國松木,嚴格按照韓國製鼓的工序進行了操作。1987年4月,這面巨鼓製作成功。

    金寬植從沒有跟奧組委打過任何招呼,沒有得到授權。當時有人出1.5億韓元的高價要買這特大的龍鼓,被金寬植拒絕了。

    龍鼓送到奧組委,開幕式總導演表在淳眼前一亮。他正在為如何表現龍的創意傷腦筋呢。龍,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風調雨順的象徵,國民非常看重。而在西方人眼中,龍是惡魔,不被接受。怎麼辦?龍鼓正好取了個折衷。

    「這意外的收穫,倒成了整個開幕式的神來之筆。」表在淳說,其實開幕式設計的全過程,從專家到底層百姓都在獻計獻策,「有價值的民間建議不會被忽視。」

    民眾煥發了極大的主人翁精神成就了漢城奧運會,政府也在盡力回報他們。

    開幕式的贈券少得可憐。奧組委除了將免費入場券留給總統夫婦和三部要員外,都給了模範市民。

    模範市民來自全國各行各業,有清潔工、礦工、護士、公共汽車售票員、漁民、郵遞員、預備役軍人、農民、教師、孝子孝女等。

    而從開幕式設計看,表在淳總導演著力想打破牆的概念。

    「體育場裡面7萬人,只有8%的韓國觀眾,而外面有100多萬人在漢江邊觀看。」表先生介紹,組委會甚至放棄了彩排需要保密的設想,兩次有20萬韓國人前來欣賞觀摩。

    閉幕式後,演員們也沒有回家。他們充滿熱情地再次為所有的志願者表演了一遍。奧組委人性化的安排讓很多普通人至今難忘。

    漢城效應

    漢城奧運會的口號是「世界走向漢城,漢城走向世界」。這一年,15740名記者來到漢城採訪,其數量遠遠超過了運動員人數。85個國家的160家電視臺轉播了奧運會實況,轉播時間總計9200小時。

    「漢城奧運會的採訪報導活動是世界新聞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樸世直對記者說,「韓國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被如此集中地展現,還是第一次,真可謂是千載難逢。所幸的是,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

    電視鏡頭下的漢城驚豔世界,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簡直像是發現了一個新大陸。

    樸世直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奧運會結束後,他去蘇聯訪問,過海關,負責安檢的蘇聯官員把前面的日本人上下翻了個底朝天。韓國人在後面嘀咕:我們也要被搜身了。

    出乎意料的是,士兵看到韓國人身上戴著奧運會吉祥物「太極虎」,臉色立刻陰轉晴,豎起大拇指:你們辦了最好的奧運會。放行了。

    奧運會後,韓國記者被允許進入克林姆林宮。接著,兩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在1988年後的5年內,韓國與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建交,一躍跨上世界政治舞臺。

    據奧運會後的一次民意調查,87%的韓國人認為奧運會讓自己感到自豪,56%的人認為,它推進了韓國的民主化進程。在問到奧運會給人最深印象時,「看世界的眼光」列第二位。79%的被調查者表示「奧運會開闊了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國際視野,增長了人們的見識。」

    在首爾採訪,我們看到,餐廳的廚房是透明的,在主要的街道上,每隔150米左右就設置一個公共衛生間,沿街道兩側的商店、寫字樓、賓館的衛生間都要向市民開放。現在的韓國衛生間不僅乾淨,而且裝飾漂亮,飄揚著優美的音樂。

    「這些都給漢城奧運會打下了基礎。」李世基介紹說,當時由各種民間團體發起了名目繁多的運動,像「親切運動」、「清潔運動」、「排隊運動」、「紅綠燈運動」等。

    他印象最深的是「微笑運動」。「韓國人和其他東方人一樣,不習慣跟陌生人打招呼,表情老是木呆呆的。」李世基說,奧運會前,韓國號召大家碰面要相互微笑,「開始是挺彆扭的,但堅持做,大家都做,也就慢慢習慣了。」

    「微笑運動」果然取得了奇效。蘇聯《真理報》一位記者的報導比較典型:「漢城所具備的各種體育設施堪稱世界一流,韓國人的傳統微笑和高雅禮貌令人難忘。」

    能做到這些,歸根結底,是韓國國民的家國意識。許多韓國百姓的思維很簡單:「反正要幹,索性把房子打掃乾淨,再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這就是漢城效應:歷史積澱的家國情結被奧運會激發出來,再融入韓國人的血液中,延續下去。

    「所以,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只有韓國的普通百姓將自己的金銀財產捐給國家,擺出了與國家同進退的姿態。」樸世直先生說,「奧運會帶給韓國人的是一種國、民一體的動員,大家堅信,只要把每一個家庭的東西聚在一起就能幫助國家渡過任何難關。」

    照片:世界最大的龍鼓是開幕式的意外之喜。它是一個制鼓匠人自發製作獻給漢城奧組委的。《朝鮮日報》供圖

    

相關焦點

  • 奧運百科:第二十四屆漢城奧運會(1988年)
    1981年在聯邦德國巴登-巴登市舉行的第84屆國際奧委會會議上,雅典與墨爾本相繼退出,最後投票通過漢城為第24屆奧運會的承辦城市。是繼東京之後第二個主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漢城申辦奧運會,是韓國政府"和平統一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步驟。韓國為提高本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於1973年制訂了該政策,並倡導"門戶開放",措施之一就是積極進行體育文化外交,並爭取主辦1986年的亞運會和1988年的奧運會。
  • 打卡西安最美夜跑路線漢城之路,在夜跑中穿越歷史
    品漢唐,夜未央,7月8日晚,西安市「迎全運·惠民生」體育+旅遊夜跑線路第二場線下推廣活動在西安漢城湖景區盛大舉行。  (點擊查看圖片)  啟動儀式朝氣蓬勃 奧運火炬手熱情領跑   伴隨發令槍響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來自未央區的張杰帶領著「文景跑團」、「紅旗跑團」等跑團的跑友拉開了漢城之路夜跑活動的序曲,上百位跑友組成夜跑隊伍一同出發,不少路人被跑友們朝氣蓬勃的運動精神所感染,紛紛加入夜跑隊伍。
  • [傳奇奧運]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上)
    [傳奇奧運]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上) 在法國貴族序列裡,這只是一個普通的爵位。    但是,這個名叫皮埃爾?德?顧拜旦的孩子在成年之後卻成為舉世聞名的人物,在今天,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絕對超過任何一個法國國王,因為就是他創辦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4年一次的人類盛會――奧運會升起的是他設計的五環旗幟;奏響在運動場上空的是他選定的奧運會會歌;他不僅確立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口號,還起草了運動員誓言。
  • 現代奧運會常識:首位現代奧運冠軍是誰?
    現代奧運會常識:首位現代奧運冠軍是誰?首位現代奧運冠軍是誰?1896年4月6號,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大理石體育場正式開幕。第一項比賽項目是三級跳遠,在這個項目上,誕生了現代奧運史上的第一個冠軍: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大學生詹姆斯·B.康納利。康納利參加奧運會非常富有戲劇性。
  • 現代奧運會的先聲:一個小鎮醫生的奧運夢想
    這本是一個藉藉無名的小鎮,就連細密的英格蘭鐵路網絡都沒有染指這裡。要到這個小鎮,須從倫敦或伯明罕乘火車至特爾福德或什洛斯伯裡,然後再坐上半小時汽車方能抵達。與此同時,馬奇文洛克也是一個聲名顯赫的地方。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親臨這裡,繼任主席雅克·羅格曾盛讚這裡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根基,2012年倫敦奧運會吉祥物就叫文洛克(Wenlock)。
  • 奧運史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發展和未來
    19世紀中葉以後,希臘人渴望借復興古代奧運會來重振古希臘文明。在希臘國王奧託的支持下,一個名叫扎帕斯(Zappas)的希臘人於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組織召開了第1屆泛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後,在1870年、1875年、1887年和1889年,又先後舉行了4次泛希臘奧運會。
  • 奧運冠軍勞麗詩炸出了一個糞坑
    不過,這一次有人不是莫名地被推入糞坑,而是自主豪情真性地炸出了一個糞坑。她就是勞麗詩。勞麗詩這個名字也許很多人不熟悉。其實,她和劉翔、張怡寧等人一樣,都曾是我們這代人的偶像。作為一名跳水運動員,她得過世錦賽、世界盃、奧運會的冠軍。舉國體制下的榮譽光環,足以讓勞麗詩一生都承載著足夠的愛國重量。
  • 「北京8分鐘」點燃科技奧運,騰訊講了一個奧運進化的故事
    同樣是張藝謀出手,同樣是體現奧運精神,這一次,視頻裡面沒有直白的京劇,沒有大紅燈籠高高掛,旗袍、臉譜、琵琶、武術等都沒有出現,而是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更像是一場大國崛起、引領全球的科技秀。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奧運」的融合玩出了新意,在百年奧運歷史拐點的關鍵時刻,給出了明確的指示牌。
  • 許海峰:現代五項處最好時期 今年爭滿額奧運資格
    中新網廣州1月26日電 (記者 唐貴江)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許海峰26日在廣州表示,近年來中國現代五項項目發展提高很快,目前已處於歷史最好發展時期,今年的目標將是在6月份爭取滿額獲得裡約奧運會資格。
  • 與現代奧運的起源緊密相連 英國的百年奧運夢想
    事實上,英國不僅三次舉辦奧運會,就連現代奧運會的起源也與英國緊密相連。甚至連奧運會上的許多項目都是在英國發明的。  眾所周知,顧拜旦是現代奧林匹克之父,希臘於1896年舉行了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表面上看,這些都與英國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顧拜旦正是受到了英國「文洛克奧運會」的啟發,才孕育出第一屆奧運會。  1908年,倫敦舉辦了第四屆奧運會。
  • 《文明》推出「1896-2016奧運英雄榜」
    中新網北京4月5日電 4月6日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立120周年的紀念日,一直致力於傳播中華文明與奧運精神的《文明》雜誌特別推出「1896-2016奧運英雄榜」,劉長春、吳傳玉、楊傳廣、紀政、許海峰、姚明、王義夫、劉翔等8位中國運動員與來自全世界30餘個國家的運動員一起成為「百位影響奧林匹克發展的傑出奧林匹克人」。
  • 中國經濟的奧運機遇
    奧運對北京旅遊服務也是大考  ●奧運給旅遊業帶來巨大商機  ●旅遊軟硬設施均會明顯改善  ●應重視為散客提供優質服務  ●整合資源建立諮詢預定平臺  奧運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全球社會文化活動洛杉磯、漢城、巴塞隆納、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入境的遊客分別達到23萬、22萬、30萬、29萬人次。雪梨奧運會期間,共接待國外旅遊者約50萬人次。  我國有關部門的專家預測,在舉辦奧運會期間,北京將會迎來50萬入境旅遊者和3000萬國內旅遊者。這對旅遊業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2008年奧運會在舉辦之前、期間和之後將吸引眾多人士到中國旅遊或從事商務展覽、文體交流等活動。
  • 奧運知識競賽題--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奧運知識競賽]
    奧運知識競賽題作者:作者  責任編輯:liwentao[2008-07-15 19:53:40]  出處:pconline奧運知識競賽題 一、 選擇題。  1、現代第一屆夏季奧運會在哪舉行? ( B )  A 羅馬    B 雅典  2、第27屆奧運會中,我國在獎牌大國中位居第幾位?
  • 疾病、戰爭與恐襲……回首現代奧運史上的遺憾時刻
    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1896年舉行,回首一百餘年的奧運歷史上,湧現出無數振奮人心的高光時刻,奧林匹克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但奧運會本身卻也經歷過傳染病、戰爭以及恐怖主義帶來的遺憾。傳染病東京奧運會是現代奧運歷史上首次因為疫情而推遲的奧運會,但這並不是奧運會第一次直面細菌與病毒。
  • 手拉手,我和你……有沒有這樣一首歌,讓你想到奧運
    在歷屆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主題曲都伴隨著奧運精神唱響全世界。以漢城奧運會主題曲《手拉手》為代表的奧運歌曲,也成為世界音樂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經典。  1984洛杉磯奧運會:《歡樂今宵》  洛杉磯奧運會是新中國第一次全程參加的夏季奧運會。
  • 倫敦奧運主題懸疑小說出版 大膽質疑現代奧運會
    小說出自兩位美國懸疑大師詹姆斯·帕特森和馬克·沙利文之手,以倫敦奧運為背景,將奧運歷史、奧運精神以及倫敦奧運面臨的特殊問題一一道盡。而且,故事的主要情節均發生在倫敦奧運的主要場館裡,精彩的奧運奪金大戰栩栩如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總之,與倫敦奧運有關的方方面面皆融入於作者精心設計的故事中,作者還通過這些歷史和虛構的事例,對現代奧運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警示,並闡釋了自己對奧運的理解和期待。
  • 第二屆韓中日三國佛教友好交流大會在韓國漢城召開
    在歷史上,我們三個國家文化交流之悠久、文化傳統之密切,在世界上都是無可比擬的。」他勉勵全體代表們說:「這次去漢城參加會議,要通過友好交流,使三國佛教的黃金紐帶關係更加牢固。」「用我們三國佛教友好交流的優勢,發展三國之間在佛教方面的友好關係,做促進三國之間友好的工作,為了我們三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為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事業盡我們的努力。
  • 東京奧運推遲舉辦?124年現代奧運史上有過三次取消,原因只有一個
    而在現代奧運的124年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屆賽事被迫推遲舉辦的先例,但確實發生過三次賽事被取消的大事件。第一次,是1916年的第6屆奧運會。當時,有6座城市申辦這屆奧運會,分別是柏林、布達佩斯、亞歷山大、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和克利夫蘭。
  • 百年奧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你了解它的全部嗎?
    奧運會是國家間用運動交流各國文化,以及切磋體育技能,其目的是為了鼓勵人民的發揚運動精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一項深具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對於舉辦國是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其綜合國力和提升國際形象的最佳契機,對於運動員是一項神聖的聚會,是挑戰也是無上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