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5期:大眾與國產電池巨頭再傳「緋聞」

2020-11-24 前瞻網

緣分已盡?國軒高科澄清大眾收購傳聞

4月21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大眾集團將通過定向增發不超過30%的股份及協議轉讓部分股權的方式,轉讓部分股權成為電池廠商國軒高科的第1大股東。

4月22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未接到過此前報導的大眾收購提案。公司曾與大眾汽車就可能開展的技術、產品、資本等方面進行探討,但尚未就具體合作形式等內容形成一致意見,並且不存在違反信息披露的情形。

不過,大眾集團未來是否會入局中國電池、以及持有的首個中國電池製造商謎團還將繼續保有懸念。

實際上這次傳聞並非首次。早在2019年4月,大眾汽車與國軒高科的緋聞首次被曝出。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產能來看,國軒高科目前已建成16GWh產能,通過其擴產計劃,預計規劃產能達35GWh。若大眾汽車集團將其收入囊中,可滿足大眾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短期內的需求,使其獲得大規模穩定的產能配套。

四部委:爭取通過4年左右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將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範,中央財政將採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獎勵。爭取通過4年左右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進口原材料中斷 國內電池價格或大漲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動力電池原材料鋰的重要生產國澳大利亞,也包括智利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採礦勘探公司、協同的企業單位,都嚴格限制出行,尤其是原材料鈷的主要生產國剛果也受到疫情影響,未來全球市場鈷原料等都面臨供應中斷風險。

億緯鋰能擬投13億元建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

4月25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子公司擬與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分別就儲能電池項目、動力電池項目籤訂《合同書》,在荊門高新區建設高性能鋰離子儲能電池項目、高性能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根據協議,億緯動力擬投資12億元建設年產6GWh的鋰離子儲能電池項目;擬投資13億元,建設年產5GWh的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

正威200億押注新鄉並拿下鋰動電源

近日正威集團與河南新鄉市籤署了動力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投資協議,成立「動力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 」,項目主要內容包括正威新能源全球總部基地、正威金屬新材料產業園、正威華中區域供應鏈總部及合作擬併購鋰動電源有限公司等「3+1」合作項目,總投資達200億元,項目包括擬併購鋰動電源有限公司等,預計年產值可達200-500億元。

石大勝華:擬成立孫公司建設5000噸/年動力電池材料項目

石大勝華4月20日晚間公告,公司擬成立孫公司東營石大勝華綠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設5000噸/年動力電池材料項目,項目預計投資7.25億元。公司表示,鋰電池電解液材料作為石大勝華主營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業務之一。本項目建成後,將為公司鋰離子電池材料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提供源動力。

動力、消費鋰電池訂單雙下滑 鈷鋰原料價格承受壓力

據上海有色網報導,年初以來,國內動力電池廠開工率一直保持在低位,同時存在海外疫情影響,終端電池出口訂單平均縮減30%左右。受新能源市場當前動力、消費需求雙弱,目前鈷價持穩,鋰鹽承受壓力。

北汽福田、中石油、億華通共建加氫站 力推北京氫能汽車商業化

近日,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銷售分公司與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北京市加氫站建設及運營。規劃加氫站選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建成後將以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制氫為主要氫源,加注能力覆蓋35Mpa及70Mpa。

美錦能源定增66億元加碼新材料與氫燃料電池

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6億元(含本數),募集資金擬用於「華盛化工新材料項目」、「氫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實施達產後,公司在原有業務收入結構的基礎上會增加燃料電池電堆、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等業務收入。

比克電池開拓巴西電動公交車市場

近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與深圳烯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關於開拓巴西電動公交車市場的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方將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合作互利,共同開拓巴西電動公交市場,推動中國製造走出國門。在此項目中,比克電池作為鋰電池生產廠家,負責電池產品的製造和技術支持。

特斯拉新專利可將動力電池壽命延長至160萬公裡

據悉,特斯拉一項新專利有望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延長至100萬英裡(約160萬公裡)。以前的加熱方法有時會導致名為鋰基板Li5AIO4的雜質形成,而降低電池中的鋰含量。雖然可以減少汙染,但也會使電池的性能變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特斯拉提出了「合成鎳鈷鋁電極的方法」,採用了一種有效的鎳鈷鋁(NCA)電極加熱工藝。

成本太高 奔馳終止氫燃料電池研發計劃

經過30多年燃料電池汽車研發之後,戴姆勒(奔馳母公司)日前宣布,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驅動乘用車計劃,這就意味著與福特和日產合作開發的奔馳GLC F-Cell即將停產。戴姆勒解釋道,主要是製造氫動汽車的成本太高,其費用大約是同等電池電動汽車費用的2倍。

本田發布電池回收計劃 二次利用動力電池

本田發布了一項名為Second Life的電動車和電池組回收計劃,據悉,本田將與法國SNAM公司合作,回收電動車級混動車型中的電池組,對電池進行二次利用,用於電網或是家用儲能設備。SNAM是法國的一家金屬回收公司,按照計劃,SNAM將從22個國家和地區的本田經銷商那裡收集報廢鋰離子電池組和氫化鎳電池組,從中尋找合適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Akasol向沃爾機械採購動力電池生產系統

德國動力電池系統製造商Akasol與德國機械工程公司Woll Maschinenbau GmbH(沃爾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籤訂了一份數百萬歐元的採購合同。沃爾機械將向Akasol開發和供應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系統幫助其在達姆施塔特工廠2021年生產其第3代電池系統AKASystem AKM CYC,電池容量為100 KWh,採用三星SDI生產的21700電池,充滿電一次續航可達700公裡。

首個由印刷元件製成的1kW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誕生

首個由印刷元件製成的1kW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組件的概念驗證最近已經完成。該技術使用連續流程實現,從而降低了成本。同時,它也有望提高功率密度。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將空氣中的氫和氧轉化為電能和熱能。電池雙極板中的通道將氣體輸送到發生反應的區域。傳統的衝壓金屬雙極板在圖案尺寸方面已接近極限。

科學家研製基於矽混合陽極的高性能鋰電池解決方案

為克服純矽陽極的短板,東芬蘭大學(UEF)的研究人員們開發了一種混合材料,特點是由介孔矽(PSi)和碳納米管(CNT)組合而成。科學家發現,通過使用正確的共軛方法,有助於改善陽極的導電性和耐久性。此外團隊仍致力於開發基於固體電解質的純矽陽極,以減輕鋰離子電池和電解質界面上的安全隱患。

全固態鋰電池界面過渡層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在全固態鋰電池界面過渡層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結果表明,厚度低於200 nm的ZnO過渡層能有效改善全固態鋰電池界面特性,該工作的開展為全固態電池界面性能優化及安全性能提高提供了理論與實驗基礎。

寧德時代2019淨利潤大漲36%:動力電池出貨量全球第1

寧德時代4月25日發布的2019年全年業績報告顯示,寧德時代去年實現營收457.8億元,同比增長54.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5.6億元,同比增長34.64%。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寧德時代主營業務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增速甚至高於2018年。據SNE Research統計,寧德時代仍是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第1位。

贛鋒鋰業2019年淨利下降73% 固態鋰電池項目未完成目標

4月23日晚間,贛鋒鋰業發布2019年度財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3.42億,同比增長6.75%;實現歸母淨利潤3.58億,同比下降73.3%,這已經是公司連續2年淨利潤下滑。業績下降的背後,是鋰產品價格的連續下跌。除了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拖累公司業績外,贛鋒鋰業投資的固態鋰電池項目也未能實現當初設定的目標,仍然處於在建狀態。

威孚高科去年淨利22.68億元 推進氫燃料電池業務

4月20日晚,威孚高科披露2019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在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87.84億元,同比增長0.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68億元,同比下滑5.34%。威孚高科指出,公司將積極響應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戰略,以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為核心,其它相關領域為補充,布局新能源汽車驅動技術,推進氫燃料電池技術、智能網聯技術研發能力建設。

2020-2025年中國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20-2025年中國燃料電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20-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中國網際網路+燃料電池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國產兩巨頭「嘴炮戰」白熱化
    寧德時代再反擊比亞迪:不懂行規 不懂動力電池測試標準3月29日,比亞迪在「刀片電池」發布會上當場進行針刺試驗,結果採用磷酸鐵鋰材料的刀片電池不起火不爆炸,而三元鋰電池被針刺後劇烈燃燒。由於行內另一家巨頭寧德時代主攻的就是三元鋰電池方向,該發布會被業內認為是影射友商產品,也拉開了2家巨頭嘴炮戰的序幕。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洗牌!寧德時代...
    :LG化學居首、比亞迪第6近日韓國SNE Research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總出貨量約20.4GWh、同比下滑了14.2%,而出貨量前十的企業排名也同時發生了較大變化。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蘋果公司正在研究「LFP」磷酸鐵...
    比亞迪重慶璧山工廠刀片電池產能已達20GWh比亞迪汽車動力電池生產項目於2018年重慶首屆智博會正式籤約,一期工程於去年2月動工,今年3月「刀片電池」全球發布、正式投產。當前,璧山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已經達到20GWh生產能力,不久,還將新增15GWh的生產線,把「刀片電池」的產能擴大到35GWh。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8期:特斯拉「百萬英裡」新電池系與...
    動力電池行業作為產業鏈上遊,裝車量降幅開始有所收窄。2020年4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4.7GWh,環比3月的4.5GWh上升了5.5%,同比2019年4月的7.3GW下降了35.5%。此外,2020年1-4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13.0GWh,同比累計下降52.1%。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41期:首個嘗鮮國產200萬公裡續航電池...
    據悉,這次是比亞迪首次與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達成電池供應協議。有外媒預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不排除福特進一步擴大使用比亞迪電池,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車型。比亞迪「黑科技」刀片電池在重慶璧山量產長96釐米、寬9釐米、高1.35釐米的單體電池,通過陣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樣插入到電池包裡面。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4期:借特斯拉東風 外企殺進國內動力...
    排在其後的分別是LG化學、松下、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中航鋰電、塔菲爾、力神電池、孚能科技。其中,LG化學和松下是憑藉配套國產特斯拉model 3車型實現裝機電量大幅增長,分別位列Q1國內裝機電量排名第3和第4。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大突破 1500次...
    1500次循環內零衰減 巨頭角力長壽命電池3月10日晚,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上海證券報的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已研發出一款「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長壽命電池」,可實現1500次循環內的零衰減。當前,動力電池壽命的延長已成為各大動力電池製造商技術角力的關鍵領域。產業正逐漸復甦!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
    此次交易完成後,億緯動力將變更為億緯鋰能的全資子公司。受此消息影響,20日早盤億緯鋰能大漲5.02%,報66.16元,成交額85076萬元。中材科技為寧德時代提供7微米鋰膜產品本周,中材科技在接受投資者機構調研時表示,鋰電池隔膜必然是公司未來幾年重點投資培育的產業。公司現在的鋰膜產業有兩個主體,分別為湖南中鋰和山東中材鋰膜。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8期:1-11月全球動力電池投擴產能超過...
    1-11月全球動力電池投擴產能超過433GWh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11月全球範圍內動力電池投擴產項目達到28起,總金額超過1700億元,涉及動力電池產能超過433GWh在28起項目中,中國企業佔21起,國際企業佔7起;數量上,有3/4的動力電池投擴產項目由中國企業發起。  11月電池裝車量排行榜發布12日,來自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12.7GWh,同比增長40.7%,環比增長29.1%。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寧德時代打響國內鋰電專利戰「第...
    政策推動效應強化 前2月磷酸鐵鋰電池產量反超三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動力電池分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產量達到陽光電源完成單體電池、模組、電池簇三位一體認證近日,陽光電源獲得了由鑑衡認證頒發的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模組和簇級產品國標認證證書,成為國內第1家完成從電池單體、模組到電池簇三位一體認證的企業。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中國趕超日韓!2020年鋰電池供應...
    2020年鋰電池供應鏈排名出爐2020年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中,中國迅速趕超了過去十年間幾乎一直領先全球的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頭號玩家。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高達72GWh的龐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3期:復甦?3月動力電池產量環比增長...
    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再獲政策支持日前,工信部印發了《2020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再次強調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四川2020年擬編制印發氫能產業發展規劃4月7日,四川省經信廳印發《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2020年度工作要點》,文件指出要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編制印發《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突破口推動全省氫能產業發展。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名單發布 1...
    歐盟下月將提出相關規範,確保歐盟範圍內所售電池都有一個更加環保的生命周期。歐盟的目標是為這個快速發展的市場設定一套全球標準。  LG化學與SK創新就電動汽車召回起爭端韓國電池製造商LG化學和SK創新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是否應將最近的電動汽車召回事宜納入商業機密訴訟展開爭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計將於下周就此事做出裁決。大眾和福特正著手生產使用SK創新電池和零部件的新型電動汽車。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5期:特斯拉推電池回收服務,報廢鋰...
    ,報廢鋰電池100%回收再利用日前,據特斯拉(Tesla)中國官網顯示,該公司推出電池回收服務,已在其官網的問答界面上線了該服務。根據介紹,Tesla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服務中心可以處理「不再滿足客戶需求的任何電池」,並將這些鋰離子電池進行100%回收再利用。Tesla還表示,出於環保和商業原因,相比回收再利用,延長電池組的使用壽命是一項優先選擇。因此,在報廢消費級電池組並做回收處理之前,Tesla會盡一切努力延長每個電池組的使用壽命。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4期:10月動力電池裝車同比上升44%達...
    44%達5.9GWh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車電池產銷量及裝車量數據。  寧德時代10月動力電池裝車量一家獨大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車電池產銷量及裝車量數據。寧德時代在電池裝車量上佔據半壁江山,達到了52.1%,比亞迪以17%的份額居第二,其他企業佔比均不足10%。今年1-10月,寧德時代裝車量總計達49.4%。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70期:寧德時代市值超7000億 2020年1...
    蜂巢能源與土耳其汽車製造商籤訂電池定點協議  蜂巢能源與土耳其公共汽車製造商OTOKAR正式籤訂定點協議,將為後者的電動大巴供應動力電池。OTOKAR是土耳其大型企業集團Koc Holding的子公司,主要從事商用車輛和軍用車輛的生產銷售,是土耳其國內中、小型客車領域的領軍企業,業務遍及全球35個國家。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特斯拉發布「無極耳」電池,但離...
    南都電源:擬收購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17.86%股權南都電源9月23日晚間公告,為了進一步加快在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的發展,推動公司產業升級和戰略發展,南都電源於近日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籤署《產權交易合同》,公司以1.1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大連化物所持有的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17.86%股權,本次產權交易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進行。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3期:蔚來100kWh電池方案發布 寧德...
    據悉,領湃新能源屬於上市公司達志科技旗下的動力電池板塊,於2020年4月研發成功第一款產業化電芯,研發中心也將於今年年底開始逐步投入使用,以滿足產業化項目、前瞻項目研發需求。  寶鑫電子三期一段年產5000噸鋰電銅箔項目投產近日,靈寶寶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三期一段年產5000噸鋰電銅箔項目順利開機投產。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寧德時代發布Q3財報 《節能與新...
    日本發布高性能電池開發戰略日本經濟產業省為實現到2050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零排放的目標,在今年年底前出臺的實行計劃中,計劃將電動車用電池開發納入重要戰略中。據分析,日本政府將車載電池培育成戰略產業,意在與中韓兩國企業競爭。去年,全世界車載電池的市場規模比2016年擴大約4倍,中國企業產品約佔世界市場的40%。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0期:又一車企投身無鈷電池
    鋰電池溶劑領域,石大勝華具備電池級碳酸二甲酯年產能7.5萬噸,全球市佔率高達70%,佔該領域龍頭地位。 光華科技:在動力電池後裝與福田歐輝達成戰略合作 光華科技8月7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力科技與福田歐輝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