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的笑聲 | 鹼櫃村:產業飄出「幸福味」

2020-12-01 鄂爾多斯發布

開欄語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有幾十幾隻船哎……」一首黃河曲唱出了九曲迴腸、洶湧奔騰的滔滔黃河水那粗獷豪邁,也仿佛聽到昔日黃河兩岸人民一步一個腳印的艱辛生活和心酸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鄂爾多斯沿黃河728公裡岸邊的幹群鼓足發展幹勁,奮發做為,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歷史新跨越。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鄂爾多斯沿黃河岸邊的村莊,去看看他們如今的美好生活。


黃河岸邊的笑聲之

《鹼櫃村:產業飄出「幸福味」》



肥嘟嘟的肉兔,紅豔豔的火龍果,亮晶晶的葡萄……特色種養產業,讓鄂託克旗蒙西鎮鹼櫃村村民的幸福日子味更濃。


「扶貧項目款到沒,和賣湖羊的賣家聯繫好了,明天一早咱動身」「晚上村民大會說說村集體產業的事」「你們家的兔子養的咋樣了」……與鹼櫃村村主任李子亮採訪的一個多小時中,他的電話不斷。「現在政府的政策好,村民們發展產業致富的積極性高,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李子亮臉顯抱歉之意。



發展產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也是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計。農牧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讓廣大農牧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有了發展特色產業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現在種地,從種到收全部是機械化,一年用在種地上的時間沒多少。就拿我家來說,今年種的24畝青貯玉米,以前收割僱上兩三個人也要一個多月,現在我一上午就全收完了。」正在地裡指揮收割機收割玉米的蒙西鎮鹼櫃村一社社長趙雲介紹說:「村民們現在用在種地上的時間少了,身子活。村民們都搞起了特色種養業或在周邊打工掙錢,收入都非常不錯。今年,我家只我一個人種這24畝地,收入也近4萬元。像我們村搞果蔬種植的陳小平收入就更高了。」



鹼櫃村村民村民陳小平,搞葡萄、紅龍果等果蔬大棚種植已是第五個年頭。「以前我在外面攬一些小工程,掙了點兒錢。近幾年,政府對農村和農民發展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力度越來越大。所以,我經過考察,經外地朋友介紹,決定回來搞果蔬大棚。」陳小平介紹道:「我現在共五個大棚,一個大棚佔地一畝。大棚佔地都是政府按照『誰投資誰收益,誰投資誰擁有使用權』的原則免費提供的。目前,主要種葡萄、火龍果和油桃。一年五個大棚純收入40多萬元。」據了解,在蒙西鎮政府的支持下,由程小平任法人成立了以穀物、蔬菜、花卉、水果、苗木等農副產品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鄂託克旗盛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建設種植大棚33棟,資產總額900萬元。並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帶動15戶貧困戶脫貧。


「我外地那個朋友,走的是精品化路子,品牌在當地也打響了,火龍果採摘每斤在當地能買到80元。我和人家還差得遠了。所以,下一步我要把我們的果蔬做成精品,打響品牌。到那時,我們的果蔬可就值錢了。」陳小平很不滿足的說。



離開陳小平的種植基地,我們前往鹼櫃村村民王成的肉兔養殖棚。據介紹,2018年,王成在政府產業項目扶持下,成立了內蒙古奕軒兔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發展肉兔養殖。走進他王成500平方米的養殖兔棚,一排排兔籠中胖嘟嘟的兔子或靜臥,或竄來竄去,甚是可愛。「這是我去年(2019年)八月份進的400隻母兔,馬上就能產第一批子兔了,預計能產子兔3000隻。與客戶也籤訂了固定的保銷合同,並且設定了最低收購保護價。這批母兔一年能出欄8批子兔。兩年換一批母兔。一隻兔子按市場最低價50元計算,一年我的純收入最低30萬元。這一批母兔的產值,我就收回自己的全部投入。」王成滿臉喜色地給我們算著帳:「養肉兔好營生,不費事,而且收入高。所以我現在又在建一個800平方米的養殖棚。致富奔小康的日子,我就全指望這些兔子了。」



鹼櫃村,一個黃河岸邊的小村莊。趙雲、陳小平、王成,這些淳樸善良的農民,在自己的家園,通過政府的引導與扶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他們祖祖輩輩嚮往的美好生活。

文:尚鐵兵

視頻/圖片:陶格圖 李昱鎝

相關焦點

  • 黃河岸邊的笑聲 | 小灘子村的「大變化」
    黃河岸邊的笑聲 | 小灘子村的「大變化」 2021-01-13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靖遠縣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
    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圖為東灣鎮瓜園村景色。白銀日報記者 貴富堂 文/圖位于靖遠縣城以東約10公裡的東灣鎮瓜園村魚塘連片,稻穀飄香,小橋流水,古樹參差,是遠近聞名的黃河岸邊一枝花。
  • 黃河岸邊一檉柳
    東營市墾利區黨史市志辦邀我們寫一篇關於「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徵文,我便想到了黃河入海口的一種植物—檉柳。也許是黃河母親對我們入海口的恩賜,檉柳成了黃河岸邊新生土地上的寵兒。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漫坡遍野的檉柳竟然做成了大產業。初夏的六月,大地已蛻去了嫩黃,披上了蔥綠的夏裝,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黃河岸邊的檉柳早已耐不住寂寞,綠裝裹身,紫色的小花綴滿枝丫,在微風中彰顯著自己頑強的個性。檉柳,又稱紅柳、紅荊、荊條、三春柳。多為落葉灌木,部分小喬木。
  • 黃河村臺懷想
    黃河村臺懷想 樸素的情感,蕩漾在一片漸漸消失的黃河村臺 幾年來來這拍黃河村臺,但是看一看周圍,昔日的那些老村臺一點點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了
  • 火紅的產業 穩穩的幸福
    年終歲尾,隆冬時節,本報記者走進農家小院、搬遷新房、產業園區、扶貧車間、養殖基地等,從太行深處到呂梁腳下,從黃河岸邊到塞外古城,傾聽老百姓的脫貧故事,探訪他們家鄉的新變化,感受他們搬遷後的喜悅心情,記錄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走過的徵程,記錄老百姓生活發生的巨變,記錄這個偉大時代的脈搏。 產業興,百姓富。
  • 小灘子村:稻花香裡說豐年
    夏末秋初,準格爾旗大路鎮小灘子村,鬱鬱蔥蔥的莊稼綠了豐收在即的村莊。8000餘畝玉米畝產預計1700餘斤,200餘畝水稻畝產預估1000餘斤……站在希望的田野上,小灘子村村委會主任喬旭激動地說:「今年雖然旱情嚴重,但村子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
  • 幸福黃河的陝西實踐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榆溪河岸邊的蘆葦叢。九曲黃河波浪滾,奔騰萬裡水流長。從陝北高原到關中平原,奔騰不息的黃河水一路滋養著陝西大地。自丹頭村駐村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駐村工作隊結合丹頭村實際,大力宣傳「陽山果、川道棚、溝道畜」的產業發展思路,從一開始不到200畝發展到目前3910畝的千畝山地蘋果示範園,現已成為丹頭村最大的產業。在農民增收方面,駐村工作隊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發展思路,讓貧困群眾一份土地有了三份收入,即土地流轉有了租金、就近務工有了薪金、合作經營有了股金。
  • 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
    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 ——水保治理與水庫移民工作同頻共振的合陽實踐 渭南日報 記者 馬辛 通訊員 趙文婷 2019年8月20日,按照合陽縣機構改革方案,該縣原移民開發局和水土保持工作站合併重組,新成立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
  • 小油坊飄出幸福味道
    碧溪鎮三峰村民兵指導員尹春益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找到樊幫武,並與他結為幫扶對子。 碧溪地區山多林密,盛產油茶樹和油菜籽,每到榨油時節,當地的村民要到20多公裡外的榨油廠去榨油,非常不方便。尹春益與樊幫武商量後,決定在三峰村開辦一個榨油坊。
  • 黃河岸邊小泥罐
    寧津屬黃河衝積平原腹地,地下的古黃河澄泥,細膩、純淨,是製作蟋蟀罐的好材料。於是,表姑父一退休就來了,住到表哥家。表哥家房子不富餘,但還是騰出一間給他做工作室。不大的屋子放上案臺,再裝上擺放坯胎的架子,更加窄巴。高大魁梧的表姑父展不開手腳,不得不縮著身子,屏住氣,但他工作起來什麼都忘了,坐在那兒半天不動一下,直到吃飯才出來,伸伸腰,做擴胸運動。
  • 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東阿縣舉全縣之力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百裡沿黃岸邊,奏響魯西大地上的新樂章。  加強保護治理 黃河兩岸「美」起來  9月,秋高氣爽,景色宜人。
  • 揭秘 消毒櫃的臭氧味對人體有害嗎?
    很多消費者擔心消毒櫃的臭氧味對人身體造成傷害,其實適當的臭氧對身體沒有影響,對空氣有淨化的作用,能殺滅空氣中的致病菌;但如果臭氧濃度高了對身體會有影響,只要人沒感覺不舒服是不會有影響的。
  • 黨員帶頭 讓草果村產業「開花結果」
    曾經溪口鎮草果村因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群眾認可度不高等因素,一度成為開展扶貧工作的重難點。現在,草果村在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帶領下,踐行黨員初心,積極落實脫貧攻堅各項要求、政策,順利實現貧困村轉型「前進村」。
  • 「悠悠年味·深深鄉愁」美麗鄉村裡的幸福蛻變
    走進盤州市普古鄉舍烹村,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房屋,一排排整齊明亮的路燈,家家戶戶門口高掛的紅燈籠,寬敞乾淨的活動廣場……一幅賞心悅目的農村新畫卷在年味濃厚的氛圍中徐徐展開。這些隨處可見的欣喜變化,在舍烹人陳蕾的眼中點點放大,而隨處可感的鄉愁,更在她的心裡根深蒂固。
  • 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山東譜出最強音
    目前,馬集外遷安置社區已經完成縣級驗收,待市級驗收完成後即可啟動搬遷工作;長興集鄉八號村臺民居主體全部完工,正在進行院牆和地下管網施工,其他的村臺正在快速推進中。據了解,長興集鄉八號村臺是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兩個試點村臺之一,涉及東黑崗、北許莊、姚莊、崔莊四個自然村,村臺佔地807畝,規劃建設安置房1141套,安置群眾4602人。
  • 汾陽市三泉鎮:黨建引領 打造幸福三泉_黃河新聞網
    東趙村入口乾淨整潔黃河新聞網呂梁訊三泉鎮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強化問題導向,突出改革創新,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的新三泉提供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北馬莊村探索脫貧致富新路子,詳細梳理村內資源,依託資源優勢尋找經濟發展途徑,大力推進「減量增效」「連片高粱補貼」項目。積極與幫扶單位開展「六聯共建」活動,深入田間地頭,幹農活、拉家常、辦實事,讓黨旗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用自己的辛勤換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任家堡村:守護百年古村落。
  • 從「落後村」到「幸福村」:一個東北農村的致富新經
    從髒亂差的貧困村,到產業興旺、村民增收、環境整潔的「幸福村」,黎明村迎來幸福的曙光。髒亂差曾是這個「落後村」的代名詞。全村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路,柴草垛滿街亂堆,村民閒暇之餘吃喝聊侃,這樣的日子沒人覺得不對勁。這幾年,黎明村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兩頭抓,增收致富和鄉風文明齊頭並進,變化悄然發生。在黎明村,沒人要的秸稈成了「香餑餑」。
  • 天涯海角村 幸福不遙遠
    該廳駐村工作隊深深意識到,扶貧先扶智,只要讓群眾的腦袋「富起來」,口袋才能「鼓起來」。為此,工作隊釆取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教育扶貧扶智、就業扶貧扶技、輔以自選行動的「4+X」扶貧模式,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做好統籌規劃,在大力發展項目產業同時,加大對貧困戶勞動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群眾的創收能力。
  • 巴夏克其村蛻變的幸福密碼
    工作隊員託乎提·吐遜帶著村醫蘇迪木汗  新疆墨玉縣扎瓦鄉巴夏克其村,曾是自治區級深度貧困村。而如今,寬敞的柏油路、整潔的富民安居房、甘甜的自來水,以及便捷的就診服務,成為這個小鄉村新面貌。  巴夏克其村  緣何能實現華麗蛻變,走上康莊大道?這要從2017年2月,新疆醫科大「訪惠聚」工作隊駐村後說起。  「一畝地不到1000塊錢的收入,依靠土地脫貧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