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的笑聲 | 小灘子村的「大變化」

2021-01-15 澎湃新聞
黃河岸邊的笑聲 | 小灘子村的「大變化」

2021-01-13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欄語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有幾十幾隻船哎……」一首黃河曲唱出了九曲迴腸、洶湧奔騰的滔滔黃河水那粗獷豪邁,也仿佛聽到昔日黃河兩岸人民一步一個腳印的艱辛生活和心酸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鄂爾多斯沿黃河728公裡岸邊的幹群鼓足發展幹勁,奮發做為,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歷史新跨越。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鄂爾多斯沿黃河岸邊的村莊,去看看他們如今的美好生活。

黃河岸邊的笑聲 之

小灘子村的「大變化」

錯落有致的青磚民居,平整乾淨的戶戶通水泥路,鼓囊囊的腰包,充滿幸福的笑臉……準格爾旗大路鄉小灘子村正向著產業強、環境美、農民富的目標邁進,成為「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

地處黃河之畔的小灘子村,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全村總佔地面積27平方公裡,下設6個農業合作社,現有976戶2273人,常住戶385戶。

由於村莊坐落在黃河衝積平原南岸灘裡,北有黃河阻隔,南有丘陵起伏,過去,幾十裡內沒有公路,出行難,農產品賣不了,讓村民們的日子過的甚是貧困與艱難。為此,當地人編出「紅泥地,爛灘子;人無廁所,豬無圈,雜草堆成一大片」的順口溜。「過去村裡雜草堆、糞堆、爛豬圈、殘牆斷壁隨處可見,每逢遇上降雨降雪,這裡就變成了泥沼,人進不去出不來。『美麗鄉村』建設,對村裡的危舊房進行了改造,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和文化體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得到了完善,就醫、娛樂、購物都在家門口。」小灘子村村主任喬旭感慨地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步伐的全面推進,準格爾旗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小灘子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全村整體劃分為「沿黃漁家風情、黃河文化旅遊、河灘農業觀光」三個體驗區,大力發展以休閒旅遊為主的農家樂、漁家樂特色餐飲業。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15000元,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中華有福,孝老是福」「勤儉節約,中華美德」……在小灘子村,不管是在村口還是新舍的白牆,通俗易懂、製作精美的標語、圖畫和展板,既扮靚了鄉村風景,又潛移默化地陶冶著村民的審美情操,也改變著村民的衛生習慣。

為了保持村容村貌的乾淨整潔,小灘子村與村民籤訂了環境衛生保持協議,實行門前三包,將清掃責任與誠信系統和一些補貼及獎補政策掛鈎,激發、鼓勵村民主動整治環境衛生。「如今,村民都明白好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遊客,才能把自己的生意做得越來越好。因此,村民們打掃和維護環境衛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都很高。」 喬旭介紹說。

小灘子村生產生活環境的發展變化,讓眾多遊客紛至沓來的同時,也讓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創業。2012年,該村村民姚麗放下在薛家灣的服裝生意,回到村裡開「漁家樂」,每年至少二三十萬的收入讓姚麗感到回到家鄉的甜美:「守在老母親身邊,『漁家樂』越做越好,也沒有在城裡做生意壓力大,日子過得很是舒服。」 截至目前,小灘子村「農家樂」「漁家樂」有73家,從業人員涉及270多人,平均營業收入達到40萬元,每年接待31萬人次。「我們村現在是『家家有買賣,戶戶好生活』。」喬旭介紹道。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和協同推進,既有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圖左是小灘子村駐村第一書記苗德勝)

小灘子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截至目前,已全部脫貧。「脫貧不脫政策,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切實為小灘子村的建檔立卡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駐村工作隊爭取協調資金15萬元,為小灘子每戶村貧困戶解決一件實事,通過這些實事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更實更細。」小灘子村駐村第一書記苗德勝說。

「政府給我蓋了新房,幫扶幹部幫我找了公益性崗位、幫我協調貼息貸款養豬、指導我種甜玉米……。」該村脫貧戶謝月平數道著扶貧政策給他帶來的好處:「我現在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覺得病也越來越好。今年,我家收入最少5萬元。明年把貸款還了,咋也能有近10萬元的收入。」

與幫扶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同步,2019年,小灘子村駐村工作隊協調籌資建設了小灘子村第一個村集體產業——農畜產品冷庫項目,並引進企業籤訂了五年租賃合同,預計五年為村集體帶來70多萬元收入。2020年,他們又瞅準小灘子村的區位優勢,開始籌建一個連接薛家灣鎮、大路新區與周邊鄉村農產品的農貿市場,將其打造成輻射方圓百裡的農產品集散地。進而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群眾全面致富奔小康。

圖\文\視頻:尚鐵兵 李昱鎝 陶格圖

原標題:《黃河岸邊的笑聲 | 小灘子村的「大變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黃河岸邊的笑聲 | 鹼櫃村:產業飄出「幸福味」
    開欄語「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有幾十幾隻船哎……」一首黃河曲唱出了九曲迴腸、洶湧奔騰的滔滔黃河水那粗獷豪邁,也仿佛聽到昔日黃河兩岸人民一步一個腳印的艱辛生活和心酸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
  • 小灘子村:稻花香裡說豐年
    夏末秋初,準格爾旗大路鎮小灘子村,鬱鬱蔥蔥的莊稼綠了豐收在即的村莊。8000餘畝玉米畝產預計1700餘斤,200餘畝水稻畝產預估1000餘斤……站在希望的田野上,小灘子村村委會主任喬旭激動地說:「今年雖然旱情嚴重,但村子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
  • 黃河村臺懷想
    黃河村臺懷想 樸素的情感,蕩漾在一片漸漸消失的黃河村臺 幾年來來這拍黃河村臺,但是看一看周圍,昔日的那些老村臺一點點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了
  • 黃河灘內 雁群正鋪天蓋地趕來
    這裡是大鴇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去年最多時一次觀察到了300隻大鴇在長垣市黃河灘區活動。隨著今年下半年第一股寒潮的到來,河南迎來的是一次斷崖式降溫。而隨著溫度的降低,更多的大雁將來到這裡。王永昌說,現在雖然也觀測到了一千多隻的雁群,但還算不上太多,雁群數量最多時會達到一萬隻以上,黃河灘區將變得更為熱鬧。這裡的黃河灘區,是南飛候鳥的重要遷徙通道。
  • 綠滿灘區幸福來 ——平原示範區保護與治理黃河灘區綜述
    平原示範區灘區岸線26公裡,灘區面積126平方公裡,佔全域面積的1/3,轄兩個鄉鎮(橋北鄉、韓董莊鎮)49個村,涉及10萬群眾。與鄭州核心城區呈左右岸分布,被譽為「黃河下遊第一灘」。由於毗鄰鄭州大都市「近水樓臺」,發展無望的群眾把從都市轉移過來的「小散亂汙」企業當成致富的「香餑餑」,臨時搭建、違規搭建甚至佔用基本農田的違法搭建,為大量無環保手續、無質量保證、無安全防護的小作坊、小工廠提供廠棚、場地。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老人說,為了與黃河「搶食」,村裡只能種高稈的玉米、高粱——大水來了,有時能露出尖兒,大家就划著船收這殘存的莊稼。灘區百姓之難,恰如洪水之中的斷頭柳。年復一年,擺脫不了魔咒,日子就沒有奔頭。新時代,灘區脫貧遷建,安居終於夢圓。高空俯瞰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高家村——全省首個完成舊村臺改造提升的灘區村莊,猶如一個巨大棋盤,穩穩落在一個翻新後的大村臺上。
  • 淄博黃河灘區遷建首個灘內村莊開始拆除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8日訊(記者 邵鵬飛)2月26日下午,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舊房應聲倒下,淄博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黃河灘區舊村開始拆除,拉開了淄博黃河灘區舊村拆遷的序幕。「能搬到寬敞明亮、離縣城又近的樓房是我們灘內人們多年來的夙願,畢竟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一想到再也見不到它了,還是禁不住流淚了。」開河村村民封玉芬擦了一下眼角後又笑著告訴記者,「謝謝你來給我們拍下這張合影。」拆除現場村民們齊心協力,速戰速決,搬東西的、裝車的、拆房子的,井然有序進行著。搬完東西,同老房子揮手告別,向著幸福新生活再出發。
  • 濟南黃河灘現大量喜鵲死亡 專家排除禽流感(圖)
    來源:山東新聞網  濟南黃河灘喜鵲大量死亡 死因說法有多種  □本報記者 孫華  喜鵲叫,喜事到。然而,連日來黃河岸邊槐蔭區吳家堡河段紛紛死亡的喜鵲,卻給周邊居民的心中蒙上陰影。  是不是傳染病 為何大批死亡 為何死在嚴寒冬季 為何麻雀等未大量死亡  [實地探訪]  喜鵲屍體遍布岸邊  昨天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槐蔭區吳家堡棉張村。村北就是黃河灘,岸邊是大片的樹林。
  • 600年古村搬出黃河灘 永絕水患終償世代心願
    黃河山東段從菏澤市東明縣始,自東營市墾利區終,黃河灘區總面積1702平方公裡,涉及9個市、26個縣(市、區),居住人口60多萬人。黃河灘區的群眾頻受黃泛之苦,黃河灘區大部分群眾把全部積蓄用在了建房上,安居成為當地群眾最大的期盼。
  • 靖遠縣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
    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圖為東灣鎮瓜園村景色。白銀日報記者 貴富堂 文/圖位于靖遠縣城以東約10公裡的東灣鎮瓜園村魚塘連片,稻穀飄香,小橋流水,古樹參差,是遠近聞名的黃河岸邊一枝花。
  • 珍稀鳥類大鴇與數萬小夥伴越冬棲息,長垣黃河灘區變身「鳥族天堂」
    王永昌說,現在雖然也觀測到了一千多隻的雁群,但還算不上太多,雁群數量最多時會達到一萬隻以上,黃河灘區將變得更為熱鬧。  這裡的黃河灘區,是南飛候鳥的重要遷徙通道。除了雁類、鴨類、鷺類等常見禽鳥外,小天鵝也會選擇降落在黃河灘區。王永昌說,最多的時候能發現七十隻左右,它們簡單休息幾個小時或者一天後,就會繼續向南飛行。
  • 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山東譜出最強音
    在菏澤東明縣長興集鄉八號試點村臺,一座座小別墅拔地而起,今年十月底,這裡將成為4602位黃河灘區百姓的新家;在聊城東阿縣黃河大堤畔,萬畝牡丹連阡累陌,花開時節雍容華貴,
  • 黃河岸邊一檉柳
    東營市墾利區黨史市志辦邀我們寫一篇關於「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徵文,我便想到了黃河入海口的一種植物—檉柳。也許是黃河母親對我們入海口的恩賜,檉柳成了黃河岸邊新生土地上的寵兒。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漫坡遍野的檉柳竟然做成了大產業。初夏的六月,大地已蛻去了嫩黃,披上了蔥綠的夏裝,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黃河岸邊的檉柳早已耐不住寂寞,綠裝裹身,紫色的小花綴滿枝丫,在微風中彰顯著自己頑強的個性。檉柳,又稱紅柳、紅荊、荊條、三春柳。多為落葉灌木,部分小喬木。
  • 再釣黃河決堤衝出來的大灣:拋竿乏力,手竿魚滿簍,春釣灘是對的
    今天和波子哥一商量,決定去陳家窯再探個究竟。前段時間那裡拋竿上魚好一點兒,現在天氣暖和了,感覺手竿應該可以了。於是波子哥帶手竿,我帶拋竿,一起欣賞著黃河大堤上的美景向目的地進發。讓波子哥先選擇釣位。因為他選擇了西岸,為了不打擾他,我選擇了到東岸拋竿。第二根竿子還沒收拾好,第一根竿子的鈴鐺已經一陣大作,倒竿收線,一尾小鯉魚被提出水面。
  • 黃河岸邊小泥罐
    寧津屬黃河衝積平原腹地,地下的古黃河澄泥,細膩、純淨,是製作蟋蟀罐的好材料。於是,表姑父一退休就來了,住到表哥家。表哥家房子不富餘,但還是騰出一間給他做工作室。不大的屋子放上案臺,再裝上擺放坯胎的架子,更加窄巴。高大魁梧的表姑父展不開手腳,不得不縮著身子,屏住氣,但他工作起來什麼都忘了,坐在那兒半天不動一下,直到吃飯才出來,伸伸腰,做擴胸運動。
  • 黃河鱉!黃河鱉!終於可以去「釣鱉」了
    ,這是黃河流域釣魚人中流傳的一句諺語,意思是在麥稍發黃的季節,正是野釣黃河甲魚的大好時機。每年的6月份,正值黃河的酷暑季節,氣溫升高,在水底蟄伏了大半年的黃河甲魚,終於來了!此時如果方法得當,在黃河灘中很容易釣到正宗的黃河鱉。黃河鱉具有明顯的特徵,就是背甲是黃綠色的,腹甲是黃色的,鱉油也是黃的,因此黃河鱉也被稱為「三黃甲魚」。
  • 違規選址黃河灘區且未批先建,河南蘭考緊急叫停光伏發電站
    違規選址黃河灘區且未批先建,河南蘭考緊急叫停光伏發電站 張興軍/新華網 2015-05-23 13:41 來源:澎湃新聞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冬日,來到黃河灘地公園南裹頭觀景點,岸邊的蘆葦隨風搖曳,但見水面波光粼粼,靜謐而遼闊。「現在修了多條慢行道路,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感受黃河美景,真是太好了!」正和朋友在這裡遊玩的市民王霞高興地說。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黃河灘又現「暴力」放生,大魚被從高空直接拋入水中
    黃河灘又現「暴力」放生,大魚被從高空直接拋入水中。連釣魚人都看不下去:魚都給摔死了!11月5日,中牟萬灘鎮趙口閘附近,有放生者正在放生黃河鯉魚。數百條大鯉魚被從卡車上直接傾瀉到黃河灘上,這些被放生到黃河灘涂上的魚來回亂跳,離河道還有數米遠。數名放生者直接用手撿起大魚,重重地拋入水中,口中不時喊著「好人一生平安」。
  • 踐行囑託爭出彩小城故事④丨遷建狼城崗 灘區人民繪小康
    憶往昔,舊貌換新顏楊留鎖是中牟縣狼城崗鎮東西狼社區居民,也是一名有著50年黨齡的老軍人,從小到大一直生活黃河灘區。「俺村和西狼村於2019年4月搬進了東西狼新社區,我和老伴兒住著90平方米的新樓房。搬到新家,年輕人跳廣場舞,老年人有棋牌室,社區有健身廣場,大家的生活別提有多幸福了!感謝黨和國家對灘區人民的關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