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經驗帶來的訊息

2021-01-17 往生極樂彼世界

誠如我們所見到的,在瀕死經驗和中陰教法之間有顯著的雷同,也有顯著的差異。當然,最大的差異是瀕死經驗並沒有真正的死,而中陰教法則是描述人們死亡的歷程,從臨終、肉體實際死亡到轉生。瀕死經驗者並未步入死亡的階段(有些人只「死」一分鐘),因此似乎有必要說明兩者可能的差異。

 

  有些作者認為瀕死經驗代表臨終中陰的分解過程。我覺得,把瀕死經驗當作臨終中陰,還言之過早,因為有過瀕死經驗的人,從字面意義來說,只不過是「接近死亡」而已。我把瀕死經驗的性質對我的上師頂果欽哲仁波切說明,他說這屬於此生自然中陰的現象,因為意識只不過是離開「去世」者的肉體,暫時在六道漫遊而已。

 

  頂果欽哲仁波切指出,瀕死經驗者是在從生的自然中陰中經歷臨床上的死亡。也許他們是站在兩個中陰的門檻上,但並未實際進入臨終中陰就回來了。他們所有的經驗,還是在此生的自然中陰中。他們對光的經驗是否類似地光明的現前呢?有沒有可能是好比太陽升起之前,他們瞥見的第一道光呢?

 

  不論瀕死經驗的細節到底有什麼終極意義,我仍然深受許多我曾聽過或讀過的記錄所感動,尤其訝異於某些瀕死經驗者的態度,相當豐富地反映了佛教的觀點。其中有兩點我在前面已經提過,一是深度的轉化和精神覺醒;一是「生命回顧」對人生的啟示。生命回顧在瀕死經驗中反覆發生,如此清晰地顯示業報不可逃,而我們的一切身口意造作都具有深遠和強大的影響力。瀕死經驗者從他們與死亡的接觸或「光之生命」的出現所帶回的中心訊息,和佛陀及中陰教法所說的完全一樣,那就是:生命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是愛和知識、慈悲和智慧。

 

  他們確實開始看到中陰教法所告訴我們的:生和死都在心中。經歷這個經驗之後所獲得的信心,反映出這個對於心的深刻了解。

 

  瀕死經驗及其結果,跟意識的神秘狀態及禪定狀態之間,也有某些迷人的雷同。譬如,瀕死經驗者報導了許多超常現象。有些人能預知或預言宇宙星象,或者是看到後來都應驗的「生命預告」;在瀕死經驗之後,有些人似乎經驗到有拙火(kundalini)的能量;另外有些人發現他們擁有確實而驚人的覺察能力,或身心的治療能力。

 

  許多接近過死亡的人,常以親切而極具說明力的方式,提到他們充滿美妙、愛心、安詳、快樂和智慧的經驗。對我來說,這似乎表示他們瞥見了心性的光芒,自然會一次又一次地引導真正的精神轉化。不過,誠如瑪格·葛雷所指出的:「我們不必瀕死才能經驗到高層次的精神實體。」只要我們能夠發現它,能夠進入其中,那個高層次的精神實體就在此時此地的生命中。

 

  我想特別提醒各位:雖然這種瀕死經驗的描述如此具有啟發性,你千萬不要誤以為只要死,就可以安住在安詳快樂的境界裡。事情不是也不可能那麼簡單。

 

  有些人在經歷痛苦之際,會覺得難以忍受;可以想像得到的,聽到瀕死的故事後,可能會引誘他們自殺以結束一切痛苦。自殺似乎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但它忽略了一個事實:不管我們經歷什麼,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逃避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逃避了,往後你將變得更加痛苦。

 

  此外,目前匯集到的瀕死經驗固然大都是好的經驗,但仍然有人懷疑負面的、可怕的經驗是否真的那麼少,或者只是以為難以回憶而已。人們在意識上也許不要或不能記住黑暗或恐怖的經驗。同時,瀕死經驗者自己也強調,他們所學習到的就是在我們還活著時,當下轉化生命的重要性,他們說:「因為活著的時候,負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

 

  這個生命的轉化,是迫切而重要的。生命本質上是神聖的,必須以神聖的內涵和目的來活,這是瀕死經驗給我們的重要訊息。如果不認識這個重要訊息而迷失在死亡的浪漫幻想裡,不是一種悲劇嗎?許多人不尊重我們對自己及世界所擔負的責任,這種態度正威脅著地球的生存;如果對於死亡存有幼稚的幻想,會更加深這種不尊重,那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相關焦點

  • 瀕死經驗的意義
    由於這些醫學技術,瀕死經驗可能會成為一扇通向精神發展的大門。但是,由於這種經驗常常發生在那些不是為了尋求精神成長或尚未準備好進行精神成長的人身上,所以它似乎格外容易導致心理精神危機,因此,它可不是一扇普通的大門。  對瀕死經驗的研究日益集中於瀕死經驗的後效,特別是一些積極的後效,可能標誌著某種人類更高潛能的覺醒。
  • 神奇的瀕死經驗 揭開人類向善的秘密
    為何我們總在一些瀕死經驗的故事中,發現到主角們在重回世間後,總是變得無私、大愛,並常常去當義工,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見雷蒙‧慕迪醫學博士Dannion Brinkley著作,紐約書評暢銷書)雷蒙一共有過二次瀕死經驗。自從第一次事件發生後,他就發現「人類向善的簡單秘密,就是在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愛與良善,和你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所付出的將一樣多。」此話怎說?重點就是在於那個「回顧一生」的人生重現經過。
  • 瀕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榮格回憶瀕死經驗的經歷時說,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只知道確有其事,根據直接經驗,從內心深處生成的了解與認同。在西方,對於「瀕死經驗」研究最早的是19世紀的瑞士地理學家阿爾伯特·海姆教授。海姆非常喜歡登山運動,在攀登高山險崖的經歷中,多次摔落而受重傷,海姆也經歷多次的「瀕死經驗」,這激發了他對瀕死的研究興趣。
  • 用科學解釋瀕死體驗
    我們常常把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s)視為一種神秘現象。種種關於瀕死體驗的細節早已廣為人知:感到自己正在死去、靈魂離開軀殼、追隨聖潔的光前行、告別現世前往至福至樂的彼岸。不過,這些現象能夠找到科學的解釋嗎?科普作者查爾斯·崔(Charles Q. Choi)在科學美國人網站撰文,分享了關於瀕死體驗的最新研究。
  • 瀕死體驗到底是什麼樣的?
    瀕死經歷很少見,但經歷這些經歷的人可能會在情感上承受重擔。但是這些令人不安的經歷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一項新的研究聲稱,它現在可以對人們對瀕死經歷的描述提供「公正的」評估。瀕死體驗是意識改變的狀態,可能會在威脅生命的事件(例如心臟病發作或溺水)中發生。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人曾經患有瀕死體驗,但這種情況很少見。國際瀕死研究協會援引了估計每天在美國發生的774種瀕死體驗的報導。
  • 天文學家瀕死體驗揭開高維生命與宇宙奧密
    據研究者稱,這樣的瀕死記錄已經採集到180個有效的案例,而這180份案例中,有幾點共性卻是引發研究者的深思——第一點,當頻死者聽到別人宣布自己死亡的消息時,覺得自己的聽覺真真切切地存在,他們想告訴人們自己還能聽到,但是他們發覺自己就像是在夢中一樣,很努力地喊叫但是發現夢中的人們卻什麼也聽不見,生人和頻死者之間根本無法互動和溝通。
  • 瀕死體驗背後的科學與研究
    瀕死體驗是一個越來越有趣和受關注的話題,特別是以瀕死體驗為話題而拍攝的電影和編寫的書籍,這些電影和書籍講述了人們在生命危險的情況下經歷的體外體驗和其他感覺,其中特別有趣的是一些研究人員寫的兩本關於瀕死體驗的書。
  • 美外科醫生著述瀕死體驗引爭議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謝來 發自北京作為一位有25年從醫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美國人埃本·亞歷山大一直都不相信靈魂出竅的瀕死體驗。他從小接受科學教育的薰陶,追隨父親的道路當上了外科醫生,還在哈佛醫學院等高校授課。但4年前的一次親身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
  • 瀕死體驗
    這是一度瀕死體驗。 二度瀕死體驗,是發現意識可以自由穿梭,可以進入人的身體,當木內的肉體心跳停止時,他曾進入了爸爸的身體,對他說了一句,我沒事的。後來他爸爸表示當時在腦海中聽到了他的這句話,堅信兒子會好的。 三度瀕死體驗時木內55歲時,也就是2009年7月,以講師身份帶領日全食觀賞團的團員來到中國上海,在這裡,由於胃穿孔,再次瀕臨死亡。到達醫院時,他的靈魂再次脫離肉體。
  • 「瀕死體驗」揭秘人類臨死時的十四種感受
    瀕死體驗(NDE:Near-Death-Experience)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它和人們臨終心理一樣,是人類走向死亡時的精神活動。 同時瀕死體驗也是人們遇到危險時的一種反應。
  • 瀕死體驗有緣由:垂死之際大腦電波劇增
    有過瀕死經驗的人說,他們在瀕臨死亡時看到了明亮的白光,體驗到了靈魂出竅的感覺。據英國廣播公司8月13日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瀕死時的大腦活動很有可能比清醒時要劇烈,腦部電波活動劇增可能是導致曾經接近死亡的倖存者瀕死體驗的原因。這項研究成果被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其第一作者、密西根大學的吉墨•博爾濟吉博士指出:「很多人以為大腦在臨床死亡後是不活動或者是活動過少的,不像清醒時那麼劇烈。
  • 瀕死體驗對我的啟發
    ,其中講到瀕死的景象基本和我自己經歷的感覺相同。已經沒有生命體徵的人發現自己的靈魂遊出體外,慢慢地飄起來。」我看見你們在搶救我,我可以說出每個人在幹什麼。還有,有的瀕死患者天生下來就是盲人,瀕死復生後竟對大家說他看到種種顏色和光亮舒心的東西。對於死亡現象,科學今天仍然沒有停止對它的研究。既然人死後,意識和靈魂能游離出來,與萬物溶為一體,這說明物質與意識是一個對立統一的關係。我可以大膽推測,物質分解到極限就是意識,二者是相互聯繫,互為轉換的。
  • 瀕死體驗大合集,讓你一次看個夠!
    瀕死體驗是一種比較神奇的體驗,在那個時候,人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人間和隱秘的世界之間,引起我們許多的好奇心,這裡就把本號收集和翻譯的瀕死體驗聚在一處
  • 死亡一瞬感覺謎中謎:形形色色的「瀕死體驗」揭秘
    南方網訊 科學界許多人認為:人意識的研究是科學最後的難題,而意識是如何消失的,特別是「瀕死體驗」,則是謎中之謎。於是,死亡的發生,也即「瀕死體驗」成了生物學、醫學、心理學和哲學單獨相對或協同研究的熱點。
  • 瀕死體驗會給經歷者留下深刻記憶
    但瀕死體驗在其後的數十年內,都有可能以不同尋常的強度和清晰度被人回憶起來。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是否可以將在瀕死體驗期間,認知功能增強與大腦功能受損同時發生的矛盾現象,解釋為想像力的飛躍。研究人員對122位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做了問卷調查,要求他們比較記憶中的瀕死體驗與大約同一時間發生的真實事件和想像事件。
  • 瀕死體驗,能證明人有靈魂嗎?
    瀕死體驗」為揭開「靈魂」的神秘面紗照亮了一線曙光。所謂瀕死體驗,就是某個人的心臟跳動、腦電波都停止了(即醫學意義上的死亡),後來在醫生的搶救下又活了過來,並能回憶起在「死亡」那一段時間裡的經歷。科學家們發現,成千上萬的人經歷過瀕死體驗。
  • 《掠食》全給自己的錄音訊息收集攻略
    18183首頁 《掠食》全給自己的錄音訊息收集攻略 《掠食》全給自己的錄音訊息收集攻略 來源:網絡 作者:曉鏑
  • 瀕死經歷:思維不受大腦的限制 是什麼在幹擾我們本應寧靜的內心?
    但是,維也納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亞歷山大 巴特雅尼(Alexander Batthyany)博士回顧數以千計的瀕死體驗記錄作出結論:「人越是在嚴重的生理危機條件下,越能經歷瀕死體驗那樣的思維活動,會體驗到清晰複雜的認知和感覺。」
  • 瀕死到底是什麼感覺?大腦缺氧...
    瀕死到底是什麼感覺?大腦缺氧... 有些人在遭受嚴重疾病或創傷後,又被意外救回來,那他們就可能會經歷所謂的瀕死體驗。根據醫學雜誌《急救護理》(Critical Care)曾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報告自己有過瀕臨死亡體驗的人,在此過程中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並可能遭受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