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多色可調諧聚合物納米粒子,用於活細胞中的溫度傳感

2021-01-12 網易

2021-01-10 19:21:59 來源: 高分子材料科學

舉報

  溫度可調節每個細胞內的生化反應,是細胞的關鍵物理參數。測試活細胞的溫度,特別是病變細胞非常重要,例如炎症細胞和腫瘤細胞,它可以提供關於病理學和生理學的意見,有助於精確診斷和治療。目前,許多方法可以檢測細胞內溫度,包括掃描探針顯微鏡,納米級測溫法,羅馬光譜法。但是,這些現有方法都有許多缺點,如靈敏度低、受化學環境和周圍介質的光學特性影響等。近期,唐本忠團隊在《JACS》上發表「Multicolor Tunable Polymeric Nanoparticle from Tetraphenylethylene-Cage for Temperature Sensing in Living Cells」.作者以聚集誘導發光分子四苯基乙烯(TPE)為引發劑,通過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兩親(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聚合物(CNP)(流程1)。在水性介質中,兩親CNP自組裝成納米顆粒,並可以通過添加染色劑4-Dimethylamino 2'-butoxychalcone(DMBC,黃色發光)和尼羅河紅(NR,紅色發光)來調整其發射。基於螢光團之間的能量轉移(FRET),通過協調這些螢光團的質量比,系統發光顏色改變。由於PNIPAM中異丙基之間的疏水相互作用與醯胺和水的氫鍵作用,CNP上的PNIAM會根據溫度而收縮或延伸。因此,可逆的空間變化可調節螢光團的距離或苯環的分子內運動,FRET強度改變,最終實現熱致變色。這種生物兼容的熱響應材料可靈敏的探測細胞內溫度。

  流程1.PNIPAM聚合物(CNP)合成示意圖。

  

  1、TC1的結構

  如圖1 所示,TC1是兩個螺旋槳狀TPE,由四個三嗪單元固定,形成一個四方稜柱結構,體積約為9.4×7.0×5.6Å3。由於TPE單元由三嗪單元固定,TPE單元上苯環的旋轉和振動受空間效應的限制,這使輻射衰減過程變得更為重要,因此,溶液中TC1具有螢光性質。

  圖1.TC1的X射線晶體結構的化學結構(a),俯視圖(b)和側視圖(c)。

  

  2、PNIPAM聚合物組裝成溫敏納米顆粒

  PNIPAM是典型的溫敏聚合物(較低臨界溶液溫度(LCST)為32℃),用N-(2-氨基乙基)-2-溴-2-甲基丙醯胺修飾TC1來合成引發劑TC2。當TC2與800當量NIPAM在DMSO / i-PrOH中在室溫下合成兩親CNP,CNP可以在水中組裝成納米顆粒,其中疏水TPE聚集,而親水PNIPAM在室溫下延伸到水中。濃度為0.5mg / ml時,CNP納米顆粒在水中的流體動力學直徑(Dh)為153 nm(圖2a),TEM圖像中的尺寸為50-100 nm(圖2b)。CNP的臨界凝膠化濃度(CGC)為1.5 wt%(圖3c)。通過使用DLS和UV / vis光譜儀檢測,溶液濁點為33°C,這通常與其他PNIPAM衍生物的LCST相同(?32°C;圖2d)。

  圖 2.CNP DLS分布圖(a)和TEM圖像(b),(c)TPE-PNIPAM溶液在20°C及50°C的照片,(d)CNP透射率和粒徑與溫度的關係

  

  3、通過福斯特共振能量轉移(FRET)調整多色發光

  與一步能量轉移相比,由三個或更多的螢光團組成的供體和受體發色團之間的級聯FRET具有更強的Stokes 位移和顏色發光。根據受體的激發波長與供體的發射波長重疊原理,作者選擇黃色發色團4-Dimethylamino-2'-butoxychalcone(DMBC)和紅色發色團尼羅紅(NR)作為供體或受體。添加DMBC的變化後,CNP的螢光強度逐漸降低,添加NR的變化時,DMBC的強度也逐漸降低,這證實了從CNP到DMBA再到NR的有效兩步FERT。通過向CNP水溶液中加入不同劑量的DMBC和NR(0.5 mg / mL),可以將雜合納米顆粒的螢光色調整為全色(圖3)。當mCNP∶mDMBC∶mNR的質量比為1:6.40×10-3:2.24×10-3時,雜化納米粒子的螢光可調成白光。

  圖3.添加DMBC和NR後,CNP的螢光譜圖(a),螢光顏色變化(b)和紫外燈下的照片(c)。

  

  由於CNP的可逆溫度敏感性,雜化納米粒子的螢光色具有可逆溫敏。加熱至45°C後,白色發光轉換為橙色發光,冷卻至室溫後發光可恢復至白色(圖4b和4c),37°C左右的溫度解析度至少為0.5°C。作者以兩個過程來描述螢光顏色變化現象:1)在LCST以下,雜化納米顆粒的螢光顏色略有變化。升溫加速苯環的旋轉和振動,螢光衰減,級聯FRET效應會間接降低DMBC(530 nm)和NR(620 nm)的螢光強度。2)當溫度達到LCST時,雜化納米粒子的螢光進一步明顯變為橙色。隨著PNIPAM收縮,螢光團TC1,DMBC和NR將距離變近,三種螢光團之間的級聯FRET效率提高。圖4a中,在490 nm處的峰是TC1(450 nm)和DMBC(530 nm)的疊加,紅色移至520 nm,這是因為更多的能量從螢光團TC1轉移到DMBC。在25和45°C下,TC1對DMBC的FRET效率分別為63%和79%;TC1和DMBC組合對NR的FRET效率分別為57%和85%。因此,在25°C和45°C下,該系統的整體FRET效率分別為36%和70%。

  圖4.(a)納米粒子在不同溫度下發射白光的螢光光譜,以及納米粒子可逆熱致變色的螢光光譜(b)和相關CIE圖(c)。

  

  4、通過顏色變化檢測細胞溫度

  作者將白光發射雜化納米顆粒(WCNP)作為細胞內溫度探針引入細胞中。WC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HeLa細胞中未檢測到細胞毒性(圖5a),且WCNP在整個細胞質中分布(圖5b)。25°C時重疊的圖像顯示出白光發射,與溶液中的WCNP相似,表明它們在細胞質中穩定組裝。隨著將溫度從25°C升高到45°C,450-530 nm之間的螢光強度降低,而620 nm處的螢光強度增加,螢光顏色從白色變為紅色。作者還用流式細胞儀定量分析細胞內螢光強度的變化。如圖5c所示,隨著溫度的升高,NR與CNP的螢光強度之比(ICNP / INR)及NR與DMBC的螢光強度之比(IDMBC / INR)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這些結果都表明WCNPs是理想的細胞內溫度探針。

  圖5.(a)雜合納米顆粒在HeLa細胞中的MTT分析,(b)以及在不同溫度下的共聚焦顯微鏡圖像,(c)不同溫度下螢光變化

  

  結論

  作者提出了一種通過ATRP合成基於TPE的聚合物CNP的方法。通過級聯FRET將客體染料封裝到疏水域中,可調整CNP的螢光色,這為在水性溶液中構建全光譜發光雜化納米粒子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法。此外,通過利用CNP的溫度敏感性,該雜化納米顆粒可以用作細胞溫度探針。該螢光探針不僅具有易讀取和高解析度的特點,還可避免繁瑣的合成,具有成本效益。

  參考文獻:doi.org/10.1021/jacs.9b11544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膠體類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唐本忠院士發表JACS:胞內溫度探測器!AIE多色調諧納米顆粒
    溫度可調節每個細胞內的生化反應,是細胞的關鍵物理參數。測試活細胞的溫度,特別是病變細胞非常重要,例如炎症細胞和腫瘤細胞,它可以提供關於病理學和生理學的意見,有助於精確診斷和治療。目前,許多方法可以檢測細胞內溫度,包括掃描探針顯微鏡,納米級測溫法,羅馬光譜法。
  • JACS:全可見光範圍調控聚合物納米光子晶體
    本文要點:1)分別合成了具有烷基醚結構、苄基醚結構官能團的聚合物,通過開環複分解聚合反應合成聚合物。
  • 聚合物納米粒子取代抗體?Nature Chem. 報導新型蛋白親和試劑
    結合能力最強的聚合物納米粒子。合成聚合物納米粒子的單體。圖片來源:Nature Chem.聚合物納米粒子及其 TEM 圖像。圖片來源:Nature Chem.因而,聚合物納米粒子與 VEGF165 之間強烈的結合力來源於多種相互作用的共同影響。合成聚合物納米粒子與 VEGF165 的相互作用示意圖。圖片來源:Nature Chem.
  • 合肥研究院在基於金納米球二聚體動力學調控的等離激元耦合傳感...
    比色傳感是利用傳感單元光學性質(吸收或發射)的改變作為輸出信號,以實現對待分析物的可視化檢測,具有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現場實時監測等特點,深受人們的關注。近些年,諸多基於貴金屬納米顆粒的比色傳感器件被相繼報導,並廣泛用於對重金屬離子、食品添加劑、有毒試劑等的可視化探測,因而比色傳感器的研究已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
  • JACS:MOF納米粒子單分子膜和獨立多層膜的自組裝
    成果簡介無機納米粒子,如Au(AuNPs)和Si(SiNPs)納米粒子以及多孔納米粒子,如沸石和金屬有機框架(MOFs)的合成和開發,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無機納米顆粒往往具有固有的結晶性和脆性,難以加工。而只有少數自組裝單分子膜來自多孔納米顆粒。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SnO2-rGO納米複合材料用於低溫下的NO2傳感
    迄今為止,已有很多用於檢測空氣中微量NO2的技術得到成功開發,如化學發光法、離子色譜法、分光光度法等。這些方法雖然能精確檢測NOX,但也存在著成本高、過程複雜、耗時長的缺點,其廣泛應用難免會受到限制。為開發出高效的NO2檢測方法,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索與努力。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1.背景介紹 螢光聚合物水凝膠(FPHs)是一種具有可調發光特性的三維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是一種新興的發光材料,FPHs以高度水溶脹的準固態存在,因此呈現出許多有前途的固體和溶液性質,顯示出它們在眾多應用中的巨大潛力,其交聯的三維親水網絡可顯著促進物質與周圍水環境的交換,從而產生顯著的螢光響應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1.背景介紹螢光聚合物水凝膠(FPHs)是一種具有可調發光特性的三維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是一種新興的發光材料,FPHs以高度水溶脹的準固態存在,因此呈現出許多有前途的固體和溶液性質,顯示出它們在眾多應用中的巨大潛力,其交聯的三維親水網絡可顯著促進物質與周圍水環境的交換,從而產生顯著的螢光響應,特別適用於發光傳感
  • Chem.】BC@DNA-Mn3(PO4)2 納米酶用於實時檢測活細胞中的超氧化物
    活細胞釋放的小信號分子的電化學原位傳感在早期診斷、病理分析和藥物發現中具有越來越重要意義。為實現快速、可靠地檢測活細胞中釋放的O2•-,西南大學包淑娟教授課題組使用BC@DNA-Mn3(PO4)2納米酶構建了一種活細胞固定傳感平臺,他們將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的細菌纖維素與微小的Mn3(PO4)2耦合;使得該複合材料不僅對超氧陰離子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對細胞的吸附和生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Ian manners院士《Nature Reviews Mater.》重磅綜述:π-共軛聚合...
    這些材料往往具有良好的光學和電子特性,在溶液環境中可進行靈活的剪裁處理,且成本較低。在納米尺度且形貌均一的π-共軛聚合物顆粒往往在應用中有著良好的性能表現,譬如研究表明,尺寸在10-100 nm的納米粒子最適合在血液中循環,過小的顆粒可能損壞腎臟和淋巴,而過大的顆粒可能產生調理作用。不僅如此,形態為管狀和棒狀的顆粒相比於其它形貌的顆粒不僅可以用於器件中,且在活體實驗中展現出更長的血液循環能力。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Sci:電紡聚合物生物材料
    局部給藥系統主要由乳液電紡聚合物貼片組成,親水性茶多酚(TP)和疏水性10-羥基喜樹鹼(HCPT)形成了納米纖維的核心和外殼,這類核心殼結構納米纖維膜表現出持續和順序釋放。HCPT可抑制肝癌的惡性轉化和增殖,TP可降低肝癌的氧自由基水平,進一步阻止腫瘤細胞的轉移和侵襲。因此,核心殼納米纖維墊在載藥輸送方面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圖2 PVP/PCL核心殼納米纖維墊的表徵和抗菌活性。
  • 綜述:納米發電機助力自供電氣體傳感
    基於Cu-ZnO的高響應性和選擇性PENG,應用於自供電H2S自供電活性傳感器   純ZnO薄膜作為氣體傳感材料,其表面催化活性較差,因此靈敏度和選擇性都較差。貴金屬通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通過貴金屬修飾,可用於增強ZnO基氣體傳感器表面反應。
  • 生物礦化金屬有機框架納米粒子用於蛋白質的細胞內傳輸與內涵體/溶酶體釋放(本期推送:張瀅)
    本文中,該課題組介紹了一種新型的蛋白質傳遞平臺。他們通過金屬有機框架(MOF)對蛋白質進行擔載,並進一步引入仿生礦化技術合成了MOF NPs。這種納米粒子具有高效的蛋白質擔載能力,同時其表面遮蔽的聚合物賦予了納米粒子以體內穩定循環的性質。體外實驗表明,在長達數月的時間內,MOF NPs可以保持其擔載的蛋白質的活性,使其免受酶的降解。
  • 納米技術:表徵納米粒子表面自組裝有機分子的結構!
    納米技術:表徵納米粒子表面自組裝有機分子的結構!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領導的一項大型合作採用了一種強有力的新方法來克服在納米粒子表面上表徵自組裝有機分子結構的挑戰性任務。自組裝單層保護的納米顆粒越來越多地用於電子,藥物輸送,催化和傳感裝置中。構成殼層的配體的組成和結構是重要的,因為它們被認為決定了納米顆粒的性質,例如化學,生物和界面行為。調諧配體分子允許納米粒子為特定應用定製。
  • 美科學家製成聚合物納米纖維反應器
    美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僅用大約1000個分子即可進行化學反應的新型化學合成方法,該新系統利用的是聚合物納米纖維相互交織後所產生的微弱的化學反應,該方法已被證明可用於新型藥物和工業原料的快速篩選
  • 新型「納米鑷子」可在無損活細胞條件下提取DNA鏈
    研究人員揭開了這種納米等級鑷子的神秘面紗,它的寬度比人類頭髮直徑細2000倍。它們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電流捕獲分子,在沒有損害任何分子部分的情況下,將分子從活細胞中抽出來。這項研究是由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負責,揭示這個50納米寬的微型鑷子如何改變科學家研究人體最小部位的方式。1納米是1毫米的百萬分之一,人類頭髮平均直徑為10萬納米。到目前為止,細胞必須被殺死或者破裂,才能移除和提取DNA等較小成分。這種納米鑷子是由一根帶有兩個電極的玻璃棒構成,電極採用類似石墨的碳基材料製造。
  • 新型「納米鑷子」可在無損活細胞條件下提取 DNA 鏈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最新研製的顯微等級納米鑷子可以改變科學家對疾病的了解,並開發新的治療方案。研究人員揭開了這種納米等級鑷子的神秘面紗,它的寬度比人類頭髮直徑細2000倍。它們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電流捕獲分子,在沒有損害任何分子部分的情況下,將分子從活細胞中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