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統計指標解釋
普通高等學校 指按照國家規定的設置標準和審批程序批准舉辦的,通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招收高中畢業生為主要培養對象,實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其他機構。
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主要實施本科層次以上教育,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實施專科層次教育,其他機構是承擔國家普通招生計劃任務不計校數的機構。包括普通高等學校分校和批准籌建的普通高等學校等。
成人高等學校 指按照國家規定的設置標準和審批程序批准舉辦的,通過全國成人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招收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的在職從業人員為主要培養對象,利用函授、業餘、脫產等多種形式對其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學校。包括職工高等學校、農民高等學校、管理幹部學院、教育學院、獨立函授學院、廣播電視大學、其他機構等。其他機構是承擔國家成人招生計劃任務不計校數的機構。
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 指調查範圍內已入小學學習的學齡兒童佔校內外學齡兒童總數(包括弱智兒童,不包括盲聾啞兒童)的比重。計算公式為:
已入學的小學學齡兒童數
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 ×100%
校內外小學學齡兒童總數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 包括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企業辦學校教育經費,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於教育的經費。
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 指中央、地方各級財政或上級主管部門在年度內安排,並計劃撥到教育部門和其他部門主辦的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事業單位,列入國家預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經費,包括教育事業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基建撥款和其他經費撥款。
科技活動 指在自然科學、農業科學、醫藥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簡稱科學技術領域)中,與科技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密切相關的有組織的活動。可分為研究與試驗發展(R&D)、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及相關的科技服務三類活動。該定義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慮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科技統計工作的需要,而對科技活動所作的統計界定。
科技活動人員 指直接從事科技活動、以及專門從事科技活動管理和為科技活動提供直接服務,累計的實際工作時間佔全年制度工作時間10%及以上的人員。(1)直接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包括:在獨立核算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各類企業及其他事業單位內設的研究室、實驗室、技術開發中心及中試車間(基地)等機構中從事科技活動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工人及其它人員;雖不在上述機構工作,但編入科技活動項目(課題)組的人員;科技信息與文獻機構中的專業技術人員;從事論文設計的研究生等。(2)專門從事科技活動管理和為科技活動提供直接服務的人員,包括:獨立核算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科技信息與文獻機構、高等學校、各類企業及其他事業單位主管科技工作的負責人,專門從事科技活動的計劃、行政、人事、財務、物資供應、設備維護、圖書資料管理等工作的各類人員,但不包括保衛、醫療保健人員、司機、食堂人員、茶爐工、水暖工、清潔工等為科技活動提供間接服務的人員。該指標用來反映投入科技活動人力的規模。
科學家與工程師 指科技活動人員中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職務)的人員和不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職務)的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該指標用來反映投入科技活動人力的素質。
研究與試驗發展(R&D) 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去創造新的應用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的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三類活動。國際上通常採用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基礎研究 指為了獲得關於現象和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識(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運動規律,獲得新發現、新學說)而進行的實驗性或理論性研究,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其成果以科學論文和科學著作為主要形式。用來反映知識的原始創新能力。
應用研究 指為獲得新知識而進行的創造性研究,主要針對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標。應用研究是為了確定基礎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為達到預定的目標探索應採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徑。其成果形式以科學論文、專著、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為主。用來反映對基礎研究成果應用途徑的探索。
試驗發展 指利用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際經驗所獲得的現有知識,為產生新的產品、材料和裝置,建立新的工藝、系統和服務,以及對已產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項作實質性的改進而進行的系統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專利、專有技術、具有新產品基本特徵的產品原型或具有新裝置基本特徵的原始樣機等。在社會科學領域,試驗發展是指把通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獲得的知識轉變成可以實施的計劃(包括為進行檢驗和評估實施示範項目)的過程。人文科學領域沒有對應的試驗發展活動。主要反映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和產品的能力,是科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物化成果。
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 指參與研究與試驗發展項目研究、管理和輔助工作的人員, 包括項目(課題)組人員,企業科技行政管理人員和直接為項目(課題)活動提供服務的輔助人員。反映投入從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究開發活動的人力規模。
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 指全時人員數加非全時人員按工作量折算為全時人員數的總和。例如:有兩個全時人員和三個非全時人員(工作時間分別為20%、30%和70%),則全時當量為2+0.2+0.3+0.7=3.2人年。為國際上比較科技人力投入而制定的可比指標。
專業技術人員 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和專業技術管理工作的人員,即企事業單位中已經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和專業技術管理工作的人員,以及未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現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包括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衛生技術人員,教學人員,經濟人員,會計人員,統計人員,翻譯人員,圖書資料、檔案、文博人員,新聞出版人員,律師、公證人員,廣播電視播音人員,工藝美術人員,體育人員,藝術人員及企業政治思想工作人員,共十七個專業技術職務類別。用來反映科技人力資源情況。
科技活動經費籌集 指從各種渠道籌集到的計劃用於科技活動的經費,包括政府資金、企業資金、事業單位資金、金融機構貸款、國外資金和其他資金等。反映各社會經濟主體對促進科技進步所做的努力。
政府資金 指從各級政府部門獲得的計劃用於科技活動的經費,包括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科研基建費、科學基金、教育等部門事業費中計劃用於科技活動的經費以及政府部門預算外資金中計劃用於科技活動的經費等。
企業資金 指從自有資金中提取或接受其他企業委託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業單位接受企業委託獲得的,計劃用於科研和技術開發的經費。不包括來自政府、金融機構及國外的計劃用於科技活動的資金。
金融機構貸款 指從各類金融機構獲得的用於科技活動的貸款。
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 指報告年內用於科技活動的實際支出,包括勞務費、科研業務費、科研管理費,非基建投資購建的固定資產、科研基建支出以及其他用於科技活動的支出。不包括生產性活動支出、歸還貸款支出及轉撥外單位支出。反映科技投入實際完成情況。
勞務費 指以貨幣或實物形式直接或間接支付給從事科技活動人員的勞動報酬及各種費用。包括各種形式的工資、津貼、獎金、福利、離退休人員費用、人民助學金等。反映改善科技人員待遇情況。
固定資產購建費 指報告年內使用非基建投資購建的固定資產和用於科研基建投資的實際支出額,即固定資產實際支出和科研基建投資實際完成額之和。固定資產是指長期使用而不改變原有實物形態的主要物資設備、圖書資料、實驗材料和標本以及其他設備和家具、房屋、建築物。反映用於改善科研條件和科研手段方面的投入情況。
新產品 指採用新技術原理、新設計構思研製、生產的全新產品,或在結構、材質、工藝等某一方面比原有產品有明顯改進,從而顯著提高了產品性能或擴大了使用功能的產品。既包括政府有關部門認定並在有效期內的新產品,也包括企業自行研製開發,未經政府有關部門認定,從投產之日起一年之內的新產品。用來反映科技產出及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
專利 是專利權的簡稱,是對發明人的發明創造經審查合格後,由專利局依據專利法授予發明人和設計人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反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和設計成果情況。
發明 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是國際通行的反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的核心指標。
實用新型 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反映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技術成果情況。
外觀設計 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反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外觀設計成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