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服、火鍋盆……金沙遺址這三件文物自帶網紅特質

2021-01-15 青瞳視角

2001年初,金沙遺址的驚世發現開啟了成都考古發現的「黃金時代」,金面具、太陽神鳥金箔、各類玉器……構建了一個神奇、充滿想像力、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

網絡時代,這些數千年前就存在的文物也有成為「網紅」的潛質,前有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太陽輪「撞臉」大巴車方向盤,後有安徽博物院內的雲紋銅五柱器酷似路由器,現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也有三件神器,仿佛古蜀人穿越製造的太空服、鞋拔子、火鍋盆!

7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姚凱的帶領下,見到了這三件文物。姚凱表示,這三件文物除了知道它們屬於祭祀用品、生活用具外,具體是什麼用途,無從得知。現在,就隨記者一起來看看這些文物,並且打開你的腦洞,一起猜一下它們的用途吧。

古蜀「太空服」—— 商周銅人形器

前往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觀眾,必打卡的文物便是太陽神鳥。但是你知道嗎,在太陽神鳥旁邊,還立著一件酷似太空服的商周銅人形器。

該銅人形器屬青銅質,長4.54釐米,寬1.37釐米,高10.35釐米,只有巴掌大,整體形狀如一個直立人。「你看,整個造型,四肢軀幹都齊全,就是沒有人頭,反而在人頭的位置用一個誇張的圓孔進行替代。這個圓孔我們今天來看,就很像是太空服。」姚凱說。

商周銅人形器兩側肩部和小腿近足部各有一個小圓孔,通過實驗分析,該文物應該是祭祀時用於懸掛在某些器物上的裝飾物。同時,用圓孔取代人頭,應該在圓孔的位置會有某些拼接的器物。

如果你仔細看,它的腰間有一個三角形,仿佛穿了一條三角褲衩。姚凱介紹道,「大家知道中國的衣裳,衣是指上衣,裳是褲裝或裙裝。中國人文字確切記載最早穿上褲裝的是趙武靈王,從胡服騎射開始。古蜀人的造型上有三角形褲衩,我們認為這不應該是革新,應該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有學者認為,這個三角形褲衩是古蜀人的一種生殖崇拜,意喻著部族人丁興旺。」

古蜀「火鍋盆」—— 陶盆

在陳列館「遠古家園」展廳中,有一堆陶器,其中有一個只寫著「陶盆」二字的陶器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個陶盆,我們沒有找到任何歷史記載,造型也很特別,根本無從考究它的作用。」隨著姚凱手指指引,記者看到,陶盆正中間呈圓柱形,前後各一個小孔,圓柱頂端有一個衡梁,正中也有一個小孔,三個孔互相相通。

據了解,該陶盆是在古蜀人生活區的灰坑中被發現的。灰坑是古人用於裝生活垃圾、儲存物品的地方(類似於窖穴),因出土時呈灰濛濛一片,所以稱為灰坑。「灰坑是研究古代人生活的重要參考。吃穿用行的器物,他們弄壞了或者不想要了,就扔進灰坑裡。所以我們從灰坑中的器物進行逆推,可以了解古人的起居日常。」姚凱表示,雖然這個陶盆是從灰坑裡出土的,但除了知道它是生活用具外,其他什麼信息都沒有,陶盆中間的衡梁是用來提它的還是用來懸掛它的,也無從得知。他們曾經猜測過這是不是用來裝油、照明或者洗腳的,「但古蜀人到底洗不洗腳還要打個問號。」姚凱笑稱,如果在現代,陶盆應該就會被我們用來燙火鍋。

古蜀「鞋拔子」—— 商周凹刃玉鑿

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館「天地不絕」展廳,有一個大小不一、形態類似的文物,名叫「商周凹刃玉鑿」,其主要由透閃石軟玉製作,顏色絢麗斑斕,分為白色、不透明、夾紅褐、黃、黑、淡黃色雲狀、條狀、絲狀沁斑等,就像一幅天然圖畫。商周凹刃玉鑿形狀為長條梯形,一面平直、一面外弧,在平直面近尾部有內凹狀,從上面清晰保留的由上而下的打磨拋光痕跡可以看出,這是古蜀人故意製作的凹陷。

「你看到它第一個反應,像什麼?」姚凱問道。

「鞋拔子?」

「對!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它都覺得它像鞋拔子。」姚凱繼續說道,由於凹刃玉鑿原料為玉,且古蜀時期並沒有皮鞋,所以不應為鞋拔子。該器物是在祭祀區域出土的,所以應該是祭祀時使用的禮器。

姚凱說,凹刃玉鑿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文化裡,除了金沙遺址出土過以外,長江中下遊地區、黃河流域等地區並沒有出現,「反而在中國南部的雲南廣西,以及再往南邊走,如越南的恆河遺址,如今的緬甸、寮國一帶,有這樣的器物出土。所以我們認為,這樣的器物應該是古蜀先民自創的玉器,後來隨著商業貿易、文化的傳播,將其帶到了東南亞一帶。」姚凱表示,凹刃玉鑿的存在,證明了千年前,中國和東南亞一帶的文化交流通暢,也是古蜀文化強勢輸出、傳播交流強有力的證據,是研究商周時期成都地區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藝、青銅文明的重要實物資料。

不過,對於其具體的使用功能是什麼,史書中並未有任何記載,相關專家也無從考究。

文/邱峻峰 曾琦

內容來自成都商報

相關焦點

  • 金沙遺址青銅「太空服」的圖語字意為「因商」
    金沙遺址青銅「太空服」的圖語字意為「因商」倪寄如(退休工人)2020年元月8日《成都商報》有《太空服、火鍋盆…金沙遺址這三件文物…》的報導文章,其中一件所謂的青銅「太空服」就是漢字「六書」文化「因裳」亦演繹「殷商」字意的亮相,越是造型特異神秘莫測的重要文物越可能存在著華夏物語圖語的文化信仰
  • 2001年2月8日 四川成都發現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沙遺址是四川省繼廣漢三星堆之後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21世紀中國第一個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對研究古蜀國歷史和成都城市發展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首個成都考古成果展金沙開幕 全面再現文物保護工作過程
    鍾欣 攝   中新網成都6月9日電 (嶽依桐)《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也是即將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系列展覽的首展。
  • 金沙遺址出土的千根象牙,證明遠古時期的大象體型比現在更龐大?
    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西郊蘇坡鄉金沙村,是於2001年2月8日被發現。經過清理後,金沙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絕大部分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少部分為秦秋時期的,大概包括:金器30餘件、玉器1400餘件、銅器400餘件、石器170餘件、象牙器40餘件,出土象牙達千根總重量近1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陶器出土,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根據以前的文獻記載,成都市有文字可靠的建城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310年前張儀建成都。
  • 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文物與觀眾見面
    人民網成都6月8日電(朱虹)「本次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工作人員楊建華介紹,《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將於6月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會帶領觀眾了解考古發現背後的故事,更深入認識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三星堆金沙文明,為何是古蜀國文明發展的最高峰?
    1986年,對廣漢境內文物的發掘工作終於展開了。考古工作者就在廣漢三星堆一帶發掘出了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絕倫的珍貴文物!出土文物之多,價值之高,引起了世界轟動。這些遺址被稱為「三星堆文明」,經考證,屬於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
  • 創新金沙②|虛擬卡通直播、3D列印國寶、智慧導覽系統……金沙...
    即將於2021年迎來發現二十周年紀念的金沙遺址,從三千年前的歷史深處走來,卻積極地擁抱最新的前沿科技。早在2014年,金沙遺址博物館成為國家文物局確定的全國7家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之一,加大了對智慧博物館建設的投入和探索。當充滿詩意的古蜀文明,插上智慧的翅膀,既能讓觀眾在博物館裡發現更多驚喜,也給全球數字巡展帶來更多可能。
  • 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場直擊:萬物有靈 靈在文物
    川報觀察記者 肖姍姍 在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上,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大量出土文物驚豔全場。相比大熊貓的可愛,這些自帶神秘色彩的珍貴文物,更令觀眾好奇,他們認為,「萬物有靈」,在它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那麼,現場關注的焦點有哪些呢?
  • 金沙遺址出土古代象牙,專家研究後說:當時大象和現代大象不一樣
    下面小編就從一處古代遺址來給您揭秘,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熟悉的大象。(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2001年,在四川成都的金沙村,工人們挖地基時掏出來一些陶器,有尖底的壺,還有平底的盆和敞口的罐子等。
  • 成都發現古代遺址,現場出土一噸重象牙!可考古隊卻不敢挖了
    2001年2月份,成都某施工工地發現古代遺址痕跡,隨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隊進駐現場。沒想到這片工地所發現的古代遺址,就是如今聞名遐邇的金沙遺址。當考古隊挖出大約重一噸的象牙之後,為何不少專家建議停止此次考古發掘?
  • 從金沙遺址到天府綠道 港澳臺僑大學生"穿越古今"探秘成都
    百餘位在蓉港澳臺僑大學生一起探秘金沙遺址博物館,走進成都市規劃館,踏上天府綠道代表點位桂溪生態公園,在串聯古今的「時空隧道」中,了解成都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本次活動由成都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共六所大學的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共同主辦。
  • 身穿「燕尾服」的青銅大立人是誰?探秘三星堆,從這些自帶神秘光環...
    新中國成立後,四川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進行多次調查和小規模的試掘,初步摸清了遺址的分布範圍。1963年,四川省博物館原館長、著名考古學家馮漢驥先生帶領考古隊在月亮灣進行了面積約15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馮漢驥站在月亮灣的臺地上,遙指對面的三星堆,極富預見性地說:「這一帶遺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國的一個中心都邑。」
  • 大遺址保護「成都模式」在全國領先:完整保護城市文脈
    金沙遺址被發現後,周圍又不斷有新的發現,也就出現了董文芳在自家陽臺上看到的那一幕。2007年,金沙遺址被發現後的第六年,在一個深不到1米的橢圓形坑內,一名考古人員忽然看見一個閃亮的金屬小角。當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件金器連同泥巴一起取出,它已經被揉成一塊皺皺巴巴的薄餅。
  • 這3件夏朝文物,一件與三星堆文明有關,一件至今無法定名
    夏朝第一件文物是夏朝的「馬克杯」。這件文物出土於洛陽附近的夏朝遺址,其質地為灰陶,是夏朝人喝水的實用器,目前是洛陽博物館的知名文物。作為陶器來講,它的製造工藝並不先進,卻有一副現代器物的造型。夏朝陶器第二件文物是夏朝的綠松石銅牌。銅牌是夏朝的代表性文物,目前國內博物館收藏有3件,國外博物館收藏有5件以上。圖中這件文物出土於河南二里頭遺址,屬於國寶一級文物。
  • 文明「撞臉」 在金沙遇見神秘瑪雅
    瑪雅文物。張豔攝瑪雅文化活態展示。燈組:瑪雅神廟。燈組:玉米神。神秘的瑪雅文物首次來到成都,自然圈粉無數。正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熱鬧展出的「瑪雅的世界: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特展」上,展廳裡每天都是「人從眾」模式。
  • 神秘的古蜀王國丨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文物在長沙
    ,出現了晚於其的金沙遺址,時代處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它是繼三星堆文明以後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 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階段,復活了一段失落的歷史,再現了古代蜀國的輝煌。其出土的祭祀品種類豐富,成都博物館的並沒有將出土數量眾多的陶器借予展覽,而是選擇了銅、玉、石、骨器等於宗教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的器物。
  • 在金沙邂逅神秘瑪雅 崇拜太陽、重視祭祀都何其相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神秘的瑪雅文物首次來到成都,自然圈粉無數。正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熱鬧展出的「瑪雅的世界: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特展」上,展廳裡每天都是「人從眾」模式。214件(套)古代中美洲藝術精品,立體呈現了古代瑪雅人的宇宙觀念、宗教信仰、王權、藝術、社會與生活全貌。214件瑪雅文物亮相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如果你對這兩個文明都有所了解,就會發現其中神秘的「撞臉」。
  • 不遜色於三星堆的四川遺址,出土1000多根象牙,專家不敢繼續挖
    三星堆可謂是古蜀文明的一張名片,這個舉世矚目的上古聚落遺址,在國內外考古界都備受尊崇,甚至被加上「長江文化之源」的名頭。不過,三星堆沒能獨佔鰲頭,本世紀的另一大發現,雖說是作為「晚輩」,但文物和藝術價值絲毫不遜色於它。這就是坐落在成都西郊的金沙遺址。
  • 看見文物|仰韶彩陶工藝精品——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於1995年5月25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楊曉君攝這件彩陶盆以細泥為原料,捏成型後著彩放在窯裡燒制而成的彩陶器。盆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較深。盆內壁光滑,外表粗糙。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