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整理與評價方面,圍繞「真偽優劣」,在「七五」「八五」「十五」先後開展了中草藥與民族藥標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開展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種常用中藥材種子檢驗規程和質量標準的研究」。
「我們現在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推行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每個地方把藥材種出來,說符合標準,安全性也達到。我們的GAP推行能不能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來進行?」黃璐琦在國家中醫藥發展論壇第十九屆學術研討會上提出。
【重視藥材資源區劃及生產布局】
做好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基礎理論研究是關鍵。對此,黃璐琦指出,一是要做資源調查,二是做好整理與評價。
據黃璐琦介紹,現在全國31個省已經開展了資源普查,先後3次開展了全國中藥普查,出版《全國中草藥彙編》等巨著;主持完成了科技基礎性平臺項目「珍惜瀕危及常用大宗中藥資源的調查」,以及國家公益基金項目「珍惜瀕危中藥資源調查及保護系統的建立」。
在整理與評價方面,圍繞「真偽優劣」,在「七五」「八五」「十五」先後開展了中草藥與民族藥標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開展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種常用中藥材種子檢驗規程和質量標準的研究」。
對於「優質中藥材規範化生產技術體系的建立」,黃璐琦表示:「我認為這涉及三方面問題,第一是野生藥材和栽培藥材到底有什麼差異,按照藥典的標準,有時候差異並不大。所以說栽培中藥材怎麼來研究?野生品和栽培品更多是在量的差異上,而不是在化學成分的差異上。另外就是生長年限,比如說大黃,一般高海拔的3~5年,低海拔的大黃大概一兩年就可以。第三個是產地的鑑定。」
影響中藥質量的因素非常多,黃璐琦表示,就種子(種苗)而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非常關注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標準規範化示範研究,「實際上我們對於中藥材品種的選育一直是很落後的,所以我們也提出了一個觀點,為了滿足工業化生產的需要,我們能不能定向培育,老中醫用的飲片就用定點種植。」
在整理與評價的基礎上,如何實施中藥材保護與生產?黃璐琦提出,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推行GAP。「我國從1999年開始推行GAP。最近,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又召開了一次有關GAP建設的座談會,現在這一塊明確要消減,食藥總局實行的是備案制。我們現在GAP的推行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在指導下進行,每個地方把藥材種出來,說符合標準,安全性也達到。我們的GAP推行能不能符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來進行,這是我們要做的。」
此外,要重視中藥材資源區劃及生產布局的研究。「我們搞GAP認證的時候,很早食藥監管總局就跟我們探討,能不能在這個地方就只能種這個藥材,其他藥材就不種,對我們整個的中藥資源布局,尤其是生產布局,要考慮它是不是能長得出來,長出來以後品質是不是符合要求,只有在這兩點基礎上我們才能考慮生產布局。」黃璐琦同時表示,要考慮到微生物與中藥材的相互作用,「實際上植物裡面有很多的微生物,微生物與中藥材的相互關係也是我們要研究的。」
【中藥能量的研究基本空白】
談到現代中藥理論創新,黃璐琦說,一個是分子生藥學,從1995年提出開始,已有將近20所大學開始了分子生藥學教學;另外是中藥資源化學,「現在藥材的藥渣已經成為很大的汙染,這些東西怎麼能夠利用起來?過去說中成藥的藥渣用起來比較困難,因為它會混合,但現在我們用配方顆粒,也是有大量的藥渣,中國資源化學關注的就是這些東西;中藥資源生態學,解決的不僅僅是以產量為目標,而是生態環境的研究。此外,還有中藥資源經濟學等好幾個分支學科。」
黃璐琦介紹,目前廣泛應用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包括:現代空間分析技術(3S)、基於生物熱動力學表達的中藥藥性評價方法;多種分子標記技術(APARD、DNA條形碼、SNP、SSR)。「在普查過程中,這些方法已經很好地在使用。現在中藥的研究對物質的研究比較深入,但是對於能量的研究,包括生命的能量,實際上是很薄弱的,甚至是空白。這些方法我們都在做有益的探索。現在炒得比較多的就是DNA條形碼,尤其在動物藥材的使用方面。還有對物種單性起源的藥材,這些方法都是相互補充和完善。還有功能基因組研究技術(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等。」
【建道地藥材質量標準保護產業】
「道地藥材的研究,一直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黃璐琦說,尤其對於中藥材知識保護,最好的保護抓手就是道地藥材,要做好道地藥材的質量標準。「比如說這些東西只有在中國的生態環境下生長。通過建立道地藥材標準,我們建立起智慧財產權保護,樹立我們自己的地位,從而保護我們的中藥產業。」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