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芝然
編輯 | 謝維平
「比第一季更高能了,真的是人類迷惑行為大賞。」
「還是熟悉的味道 最喜歡這種真實的記錄 這一季度更多的歡笑」
「紀錄片拍出了綜藝感」
...
以上,都是對一檔節目的豆瓣評價,這是一檔聚焦長沙市解放西一所叫坡子街派出所的紀實真人秀節目--《守護解放西》。沒錯,名字就是這麼硬核,而且還主旋律。但它就是穩穩地登上了豆瓣華語劇集榜的第一,就是充斥著層出不窮的奇葩笑點,就是出了圈。
豆瓣從第一季的8.7分飆升到第二季的9.2分,網友們一邊將它評為下飯綜藝,一邊又時常在彈幕裡發出高能催淚預警。數娛帶著好奇和《守護解放西》(以下簡稱《解放西》)背後的B站,中廣天擇聊了聊,帶大家一起看看這檔節目到底是何方神聖。
《守護解放西》
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守護解放西》是嗶哩嗶哩和中廣天擇傳媒共同出品的一檔節目,但它的誕生之初其實是源於2019年初一個非正式場合下的提議。
總導演肖姝告訴數娛,「中廣天擇有一部分班底其實來自長沙電視臺政法頻道」,作為「全國第一家法制頻道」,其擁有著良好的政法資源。現在中廣天擇的董事長曾雄也是隨警記者出身,這為《守護解放西》這樣一檔警務題材的節目提供了天然的優勢。
加之當時像《人間世》這類的紀實題材作品在網際網路視頻平臺的熱播,中廣天擇提出,「不如我們也做一個警察類型的」,基於和公安系統多年的良好合作與信任,一個這樣的想法基本成立了。
雖然在誕生之初就帶著濃濃的主旋律味,但在開始策劃時中廣天擇就決定要做一檔新型的、年輕化的主旋律節目,他們給節目的定位是:「紀實真人秀」。
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稱,在接觸到這個策劃之初,首先是被「用年輕的方式打開派出所」這個定位打動了。很少有人做過,又特別適合B站。同時警務題材自帶普法性質,也能對用戶起到正向的引導。一舉兩得。事實證明這個預判沒錯,節目播出後有用戶在評論表示這是一部浮世繪式的作品, 有戲劇性,真實感,煙火氣,還有很正向的價值觀。
一檔國內的警務題材節目,不走傳統法制節目路線,而是要用「紀實」+「真人秀」的形式來製作,說真的,基本沒有。但是《守護解放西》的呈現,卻是出乎意料的有趣。
例如第二季的名場面,第二集中警方忽然接到一個報警電話,對方聲稱被自己女朋友的未婚夫打了。於是警方趕到現場了解情況。
自稱是女方未婚夫和男朋友的兩人相執不下。
這個時候女方出來解釋,不承認綠衣男子是自己的未婚夫。
正當黑衣服的男生得意之時,警方問女生和他又是什麼關係。
於是綠衣服的男子笑了。彈幕調侃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個備胎嘲笑另一個備胎。
黑衣服男生還拿出聊天記錄極力挽尊。
看到這兒才發現,所謂的情感糾紛其實是警察叔叔遇上了新一代海王。
只能忍住不笑場,帶回局裡進行調解。
幽默又真實,神奇的《解放西》。
而為了確保能夠拍攝到各種奇葩的案件,節目組在前期準備上可沒少費功夫。
最基礎的在於選址上。「坡子街派出所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靠近娛樂、商業中心,案件類型非常豐富,同時民警工作強度也大,也意味著可以更極致的展現很多東西。」就這樣,坡子街派出所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進入了節目組的視野。
為了能夠高效的進行節目錄製,肖姝告訴數娛,在正式拍攝以前,「我們將坡子街派出所前三年來所有的案件類型進行了劃分,分成了9大案件類型:糾紛、打架、醉酒、治安、調節、刑事類等。在9大類下又細分了小類,類似於未成年類、犯罪類等。在進行梳理之後,又對每種案件的主拍攝手法有了一定的確立,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去進行拍攝。」
肖姝和製片人何昊桐告訴數娛,第二季前後大概拍攝了3個月,總素材量接近兩百個案件。有了各類的素材之後,案件挑選則是次等重要的事情。肖姝對分集導演的要求是,「每個導演都要做吃瓜的群眾」,案件挑選時優先選擇反轉較大的,故事性強的。也正是因為有了導演的神農氏嘗百瓜,才有了現在全網的健健康康吃精品瓜。
事實證明導演們挑的瓜都是一頂一的好瓜。
例如:
醉酒後在醫院裸奔的男子。
再比如,為了義氣替兄弟頂包的「小胖」
沒想到被假兄弟倒打一耙。
等等。
各類案件都是不同的瓜,於是網友們就像「看熱鬧」、「追劇」一般陷入了這個神奇的節目。
為什麼和觀眾們產生了如此奇妙的化學反應?
節目初衷其實是希望做一檔年輕化的普法性質節目,但「法制節目其實並不是新穎話題了,能夠創新的在於表現形式」,導演肖姝向數娛闡述節目的初心,「我們希望真實呈現案件和民警的辦案生活,想紀錄有血有肉的警察」,告訴大家「他們是警察、是丈夫、也是爸爸」。
在第二季的第四集中,有一名男子一直聲稱自己很冷,在便利店用熱水澆灌自己,並當眾脫下衣服,疑似吸毒。
當警察趕到現場時,自費幫一直哆嗦的男子買了毛巾。
還被動的給了個擁抱。
隨後將其帶到警局,拿來了自己值班的被子給他蓋上。
最後男子的尿檢顯示沒有吸毒,只是醉酒產生的行為。警察也替他鬆了一口氣。
可以看到彈幕裡出現了很多這樣的警察很「暖心」,「警察叔叔真辛苦」之類的評論。顯而易見,警察的臉譜化形象正在一點一點被打破。
不同類型的案件和不同性格的警察都為這檔節目的後期發酵起到了不同的助推作用。
這就要聊到選址之後的第二步,「對坡子街派出所的八十多個民警進行面談」。在這個基礎之上節目組選擇了一些個人標籤比較強或是性格比較突出的民警,作為群像的代表來進行主體拍攝。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還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加入了「新警」的角色,鋪設了一個人物的成長線,此外還設置了新老警員的「CP搭檔」線,希望讓觀眾產生「追劇般」的代入感。
不難發現其實《解放西》有加入目前主流綜藝的一些做法來增強節目的可看性,肖姝也向數娛表示,她認為「娛樂是有共通性的」。
在後期製作時,「我們總共有三個類型的花字:結果型花字、科普型花字、情緒型花字」,何昊桐向數娛總結到。這三類花字分別是起到補充或說明案件結果、科普法律知識、以及增強趣味性的作用。
例如:
本來是嚴肅的案件,但是看到花字的數娛忽然被戳中了笑點。
節目組通過不同類型的花字、不同方式的剪輯,將故事分成開頭、發展、高潮、結尾來講述。用這樣的方式較為完整的呈現每一個案件故事,這是《解放西》成功的一大要素。「紀實」是前提,而「真人秀」則更多是一種講述方式。
至此,故事有了,講述方式有了,那麼到底是哪部分網友優先開始對這個節目買帳的?
節目總策劃季犖怡對B站用戶的描述是:「文化素養高」、「獨立自信」、「注重精神世界」、「年輕化」。她告訴數娛,據B站後臺數據顯示,《解放西》「第二季,19-30歲的年輕用戶大大增加,佔到了68%」,這已經佔到了一大半的份額,「因為當時的定調就是要用年輕人的手法打開這個節目」,結果證明這樣的方式起作用了。「同時女性用戶比例也上升了,我們在探討中推測,也許是警察小哥的人物魅力吸引了她們,把他們當成城市英雄、偶像,打破了警察臉譜化的一個形象」。
有了基礎受眾之後,更多的則要靠節目本身的魅力。《解放西》很特別的一點是,總是能夠在嚴肅的案件中找到或幽默,或值得自嘲的點,而這剛好非常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性格。另一方面,觀眾們跟著鏡頭在警察視角上探案,有了足夠的代入感之後,開始了作為B站用戶的本能行為:發彈幕,參與互動。
例如一個自稱是精神病患者的搶劫犯,網友們在彈幕中推測邏輯清晰的他也許根本不是精神病患者。
B站的彈幕文化極大的激發了《解放西》的出圈潛質。季犖怡向數娛闡述道,「彈幕文化被看作是B站的一種全民共情」,彈幕內容會讓內容製作方和用戶產生互動性,「彈幕也是內容的及時反饋,有利於節目內容的及時修正」。
「我們不會自己造梗,有時彈幕中的梗會形成花字重新作用到節目本身,或者在備採的時候又會用到這些梗,這就形成一種互動性。」這是B站天然的社區生態,也是區別於其他平臺的一個重中之重。
綜上,包裝過的故事+幽默自嘲的代入感+B站用戶極大的話語權和互動性=化學反應。
《解放西》的出圈釋放了什麼信息?
肖姝說,年輕人最怕的就是說教。他們喜歡真實的東西,越真實越好。
在網友們的心裡,《解放西》就是真實人間的代表詞。因為有時最離譜的事往往就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彈幕甚至直呼某些案例「比電視劇還敢演」。
這類題材的節目本應該受限於它的垂類用戶,但是B站瞄準了它的年輕化,並以此為切口進行了運營。
B站自帶著年輕基因,一直以來在社區群體的維護上都做的比較好,無論是引進節目,還是自製節目,都會著重考慮與B站生態的適配性以及內容的優質性。《解放西》也一樣,因為前期在生態適配性和內容優質性上都是過關的,所以也就水到渠成的有了後期和多位UP主的「夢幻聯動」助力節目出圈。
季犖怡告訴我們,有許多UP主們本身就很喜歡《解放西》這檔節目,所以才會有後來推出的「特別企劃」。例如《解放西》第一季中警察和UP主一起去玩密室逃脫、特警訓練營體驗,警察的形象會得到更多展示,這些聯動,對於粉絲來說,帶來的是破次元壁的「雙廚狂喜」,對正片中警察形象,也起到一個承接和襯託的作用。
這是《解放西》出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B站的圈層文化帶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粉絲進來,然後被《解放西》的內容留下了。
因為有了以上種種,《解放西》才可以藉助網際網路的「外力」出圈,激活了主旋律題材的新能量。
而在未來,B站還是會用這種思維貫穿著項目的前後期。據了解,《解放西》也不排除製作第三季的可能。我們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目前B站的生態進行著良好且有力的循環,並且這樣的循環未來還有可能帶來更多的「《解放西》」。也期待未來會有下一個《解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