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家製造聚酯「細胞」 或能有助於填補對生命起源認知的空白

2020-12-03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人類進化歷程中被認為仍存在「缺失環節」,但最早的活細胞是如何從非生命物質進化來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可能有助於揭示水滴過渡到早期細胞的機制,這種機制發生在池塘、水坑和水道中,這些池塘,水坑和水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反覆乾燥和重新填充。

細胞是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單位。從心臟到皮膚再到細菌細胞,它們都有著截然不同的作用,但它們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 - 即保護內部組分免受外界環境影響同時仍允許重要分子進出的膜。但是這些相對複雜的結構是如何形成的仍然未知。

目前的主要假設始於富含礦物質的混合物,通常稱為「原始湯」。這種物質由一種化學物質混合物組成,它們相互隨機反應,產生RNA和胺基酸等分子。然後,在火山活動或雷擊等高能量「觸發器」的幫助下,這些最終可能會開始堆積生命的基石。

對於這項新研究,研究小組提出了另一種觀點 - 不是使用我們現在與生命相關的生物分子,而是通過使用不同的、非常簡單的化學方法開始早期生命,並從那裡進化為細胞樣結構。該團隊以前的工作重點是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稱為α-羥基酸。發現當它們在溫暖的溫度下乾燥時,它們會自發排列成長鏈的聚酯。

對於這項新研究,研究人員在顯微鏡下觀察了這些反應。他們發現這些聚酯微滴正在形成凝膠相,當它們再次溼潤時,它們開始形成類似細胞的簡單結構。其重要性在於,這些結構可以將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分子區分開來,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是生命的第一步。

該團隊發現這些結構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長時間停留。至關重要的是,它們也可以融合在一起,這是現代細胞無法做到的。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收集並共享分子,這些分子反應形成最早的遺傳和代謝系統。

進一步的測試表明,微滴作為替代品具有多樣性。通過將它們暴露於染料中,研究小組發現液滴很好地吸收了分子。像RNA和蛋白質這些生命關鍵的東西被發現仍然在結構內部作為催化劑發揮作用。此外還發現構成細胞膜的脂質層在液滴表面形成。

研究人員不能確定這些特定的結構是否活細胞的直接祖先,但他們認為機制本身是可能的,這可能意味著一些類似的組合產生了原始細胞。「這使我們能夠想像早期地球上的非生物系統,它們仍然可以幫助生命起源,」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Tony Jia說道。「這表明可能還有許多其他非生物系統應成為未來此類調查的目標。」

該研究發表在《PNAS》期刊上。

相關焦點

  • 化學家或揭開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學與環境條件
    化學家或揭開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學與環境條件2017-12-06 09:01出處/作者:新浪科技整合編輯:Sharon責任編輯:fengxiaowen然後不知為何,就在這鍋史前大雜燴中,突然出現了生命的關鍵組件——蛋白質、糖類、胺基酸、細胞壁等。在接下來的幾十億年中,這些物質將不斷組合,最終形成第一批地球生命。許多化學家投入畢生精力,試圖弄清生命起源時的化學與環境條件。但地質記錄提供的線索寥寥,他們便親自合成幾十億年前也許存在的簡單分子,測試這些遠古時期的「酶」能否將史前原材料轉化為生命必備要素。
  • ...所有生命都是細菌後代|細胞|生命起源|自然界|有機分子_網易科技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更精確地定義生命起源問題。只用35億年前地球上存在的材料和條件,我們肯定能製造出細胞。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做呢?這種理論現在被視為生命起源最可信的假說之一。1986年,化學家詹姆斯·弗裡斯(James Ferris)證明,蒙脫土可充當催化劑,幫助有機分子形成。他還發現蒙脫土可加速小RNA的形成。弗裡斯由此推測,這種看似普通的黏土可能是生命的起源之地。索斯塔克也利用蒙脫土幫助製造原細胞。1年後,他發現原細胞可自行生長。隨著越來越多RNA分子被包裹進原細胞,外壁變得越來越緊,原細胞好像要爆裂開似的。
  • 【元素家族-連載199】填補元素周期表最後的空白
    門捷列夫建立了元素周期表以後,化學家們不斷添磚加瓦,填補周期表中的空白。可是周期表仍然有些小bug,比如鈷的原子量比鎳大,但按照化學性質,鈷應該排在鎳的前面,類似的還有碘和碲,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說句深刻的話,19世紀末20世紀初,元素周期表已經深入人心了,但沒人知道元素周期表的原理。
  • 約5億年前的「多毛生物」引轟動,生命進化史的空白或由它來填補
    約5億年前的「多毛生物」引轟動,生命進化史的空白或由它來填補據《澎湃新聞》的報導,科學家在我國雲南省東部,發現了一個距離約有5.14億年的多毛類動物。研究人員將這個新的屬種命名為「丹尼多毛蟲」,新化石的發現,將有力填補該屬種的空白,為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研究提供有力證據。物種起源,我們是從哪裡來的?
  • 達爾文物種起源理論錯了?科學新發現有助於在外星球尋找生命
    據英國媒體11月4日報導,科學家長期以來信奉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物種起源假說「『小溫池』理論」(the 'little warm pond' theory),即地球上最早的細胞是在溫暖的淺水池中進化的。但是英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生命的起源地更可能是在深海的熱液噴口處。
  • 最新研究表明,生命並不起源於水!
    這是因為多項研究表明,基本的生命化學成分需要太陽的紫外線照射才能形成,而水分含量必須很高,有時還得完全乾燥。通過仔細加熱簡單的碳基化學物質,將其暴露在紫外線下,間歇地將其乾燥,像 Sutherland這樣的科學家已經能夠製造出 DNA、蛋白質以及細胞的其他關鍵成分。在模擬海水的環境中,化學家也不能合成那麼多不同的生物分子。
  • 人工智慧想要窮舉化學反應 探索地球生命如何起源
    在未來,克羅寧希望舉辦一場類似於加裡·卡斯帕羅夫(Gary Kasparov)與深藍的西洋棋比賽比賽,但是他的機器人將與世界上最好的有機化學家相對抗。克羅寧的機器人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原始項目的間接結果:對生命起源的調查。換句話說,第一個可以組裝,複製和進化的分子是如何從無機物質中自發產生的。「我問過這樣的問題:第一種可自我複製的有機分子是什麼,第一種蛋白質是什麼?
  • 【觀|動態】打破壟斷、填補空白,中國鋼鐵超!硬!核!
    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實現國際領先……鋼企研發生產出系列產品,展現出中國鋼鐵的硬核實力! 鞍鋼集團 填補空白,研發ⅠNi系耐海洋大氣腐蝕橋梁鋼
  • 人類胸腺第一個細胞圖譜成功繪製 揭示免疫系統起源有助於癌症免疫...
    人類胸腺第一個細胞圖譜成功繪製 揭示免疫系統起源有助於癌症免疫療法  Emma Chou • 2020-02-21 14:
  • 生命是誰創造的?為什麼人類能克隆生命,卻無法製造生命呢?
    生命是誰創造的?為什麼人類能克隆生命,卻無法製造生命呢?新生命難以被創造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提出疑問,男女交配所產生的後代難道不是創造新生命的過程嗎?這只能算得上是人類繁衍的一種方式而已,卻無法憑空製造出一個新的生命體,而關於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說法更是眾說紛紜。或許人類無法製造出生命體的原因就在這裡,在未來的某一天,如果我們可以揭開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秘密,或許就可以製造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了,那麼地球生命的起源究竟來自於哪裡呢?
  •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究竟有沒有細胞結構?
    最初的生命可能是沒有細胞結構、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分子有機物,大約在42億年前出現,且RNA在生命起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些「生命」形式無法留下化石。在另一種40億年前的化石中,科學家們找到一種石墨球,可能是生命死亡後形成的,因為地球生命本身就是高含碳的結構。但是也有不少科學家這些微體化石是否能稱作生命抱有疑問。對古老地球生命的研究,化石是很重要的證據,其它則只能通過地址遺存,以原始地球存在的小分子物質來推測生命的成因。
  • 地球生命起源之謎(3):尋找第一個能自我複製的生物分子
    前兩章:蒼天有情自何始:地球生命起源之謎(1)地球生命起源之謎(2):大分歧,三派逐鹿俱稱先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追求理解生命起源的科學家們分成三組。 有些人確信生命始於生物細胞原始形式的形成。 其他人則認為關鍵的第一步是代謝系統,而另一些則關注遺傳學和複製的重要性。
  • 填補空白!揭秘上海「細胞工廠」
    在這裡,一個患者的血樣就是一個批次,每個患者的細胞治療產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合格後才能放行。  這是位於上海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的復星凱特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產業化生產基地,12月18日正式啟用,預計在2020年左右可具備商業化生產能力。在這一全新的「細胞工廠」,全球首個獲批治療特定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Yescarta」將進行「中國製造」。
  • 神奇的生命起源之謎
    今天給大家說說生命的起源。在廣闊的自然界裡,生存著種類繁多、千奇百怪的各種生物。在40多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最早的生命。微生物。又稱原始生命。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知的世界上倖存的動物有110多萬種。植物和微生物50多萬種。那麼這個生物是怎樣產生的呢?生命到底源自何處。雖然科學家們對此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假說。但生命起源問題,仍是迄今為止尚未解開的一個謎團。
  • 程津培:填補中國化學鍵能研究空白
    隨後,他又來到美國杜克大學,在著名有機化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E.M.Arnett教授的實驗室做博士後。他從事的關於化學鍵在有機溶液中異裂鍵能和均裂鍵能的研究,是當時國際上這一領域中唯一的系統性工作,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會志》和《科學》上發表後,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 華西醫院「卵巢癌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華西醫院「卵巢癌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2002年8月21日04:10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昨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獲悉
  • 當代科學6大基本難題之四:生命如何起源?
    生命如何起源?是被列為當代科學6大基本難題的第四個。下面,我們儘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說這篇報告論文(Nature 557, S13-S15,2018,doi: 10.1038/d41586-018-05098-w)。生命究竟是怎樣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是偶然僥倖的幸運結果、還是自然法則的必然規律?
  • 全方位填補增材製造標準空白!ASTM 又開展8個標準研究新項目
    每個項目都將填補由ANSI / America Makes發布的AMSC(增材製造標準化協作)路線圖中列出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化空白。集成點陣夾芯結構的薄壁整體葉盤。來源:Fraunhofer填補多個標準空白評估金屬增材製造點陣結構奧本大學將開發一種標準試樣設計,用於評估壓縮載荷下金屬增材製造中的點陣結構。
  • 「空心方樁」填補行業空白
    記者 任文嬌晚報訊 落戶虹口區的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空心方樁製造技術及其產品獲得「2011年度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類二等獎,填補了行業空白。中技樁業還被認定為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中的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引領行業創新升級。
  • 病毒的起源之謎
    在目前的認知裡,人們提出了三種病毒可能的起源。首先是:1.病毒是細胞的祖先假說,1924年法裔加拿大微生物學家德海萊提出病毒是細胞的祖先。20世紀60年代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盧裡亞指出病毒是在細胞出現前原始生命湯中的遺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