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接下來有哪些看點?專家解讀「勒龐現象」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2017年3月20日,在法國巴黎附近的歐貝維利耶,總統候選人、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參加電視辯論。(新華/美聯)

  新華網巴黎4月28日電 法國憲法委員會26日宣布,根據確認後的法國總統選舉首輪投票結果,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進入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她在首輪投票中的得票率為21.30%,低於「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的24.01%。

  對法國大選中的「勒龐現象」究竟該如何看?勒龐接下來會採取什麼策略扭轉劣勢?勒龐崛起的深遠影響是什麼?多位法國權威專家日前在巴黎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對此進行解讀。

  【表現低於預期】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秘書長邁達尼·舍爾法說,在此次大選的首輪投票中,勒龐得票數達到約760萬,比2012年總統選舉首輪投票得票數多了約120萬張,是「國民陣線」的歷史最佳成績,反映出這一民粹主義勢力在法國上升勢頭明顯。

  法國讓-饒勒斯基金會激進政治觀察所主任讓-伊夫·加繆則認為,從另一角度看,勒龐在首輪投票中的表現低於預期,一是得票率低于勒龐本人在投票前比較相信的22.5%,二是排名上也未能獲得首輪第一名。

  法國歷史學家尼古拉·勒堡告訴新華社記者,研究首輪投票數據可發現,勒龐的選民基礎存在三個問題:地域性強,票倉集中在北部、東北和東南,靠近大西洋一側支持率較低;退休者、高學歷、高收入群體支持率仍徘徊在低位;在年輕人和中下階層中的支持率低於預期,不如極左翼候選人梅朗雄獲得的支持率高。

  法國羅伯特·舒曼基金會主席讓-多米尼克·朱利亞尼分析,馬克龍在首輪得票中與勒龐拉開距離,表明法國民眾不希望和歐盟決裂,他們拒絕民粹主義候選人「要麼全部,要麼是零」的過激主張。

  【或再打移民牌】

  2017年4月15日,法國極右翼「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在佩皮尼昂參加一場競選集會時發表講話。(新華/法新)

  加繆說,勒龐在首輪投票的競選造勢中主打「脫歐」牌,但效果看來不太理想,而「國民陣線」的核心選民主要是被該黨「反移民」和強調「法國身份認同」的主張吸引,因此在第二輪投票前,勒龐可能會重新主打「移民牌」。

  加繆認為,勒龐將著重吸引兩大潛在「票倉」:一是右派共和黨候選人菲永的支持者,這一陣營中不少選民對身份認同問題比較敏感,且部分選民厭惡左派更甚於厭惡「國民陣線」;二是極左翼組織「不屈法國」候選人梅朗雄的支持者,勒龐會告訴他們,這是一個打敗資本和精英的歷史性機遇。

  「勒龐懂得如何進攻,她會把自己和馬克龍的對決包裝成一個愛國主義者和全球化主義者、聰明的保護主義者和市場經濟鼓吹者之間的決鬥。」他說。

  朱利亞尼認為,第二輪競選會依然激烈,但看起來法國並未準備讓極端候選人來治理國家,勒龐的極端主張令大多數法國人感到擔心。勒龐想扭轉面對馬克龍的競選劣勢較為困難,法國選民應該會阻止她上臺執政。

  【政壇大洗牌】

  2017年4月24日,在法國魯夫魯瓦,「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造訪當地一處市集。(新華/法新)

  舍爾法說,今年法國總統選舉形勢特殊,由於馬克龍、勒龐、梅朗雄等人的崛起,傳統黨派遭遇嚴重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素有「第三輪總統選舉」之稱的法國議會選舉的重要性倍加凸顯,因為這一選舉將決定議會多數派的歸屬,影響法國政府未來五年的實際執政方向。

  他認為,此次大選後,法國政壇格局迎來調整期。傳統左派大黨社會黨雖然根基深厚,但所受打擊也最大,面臨「消亡」的風險。

  加繆則認為,「國民陣線」如今在法國國民議會只有2個席位,在今年6月的議會選舉中,不大可能一舉獲得多數席位。法國政壇格局可能會按照新的界限劃分陣營,比如一方主張多元、自由、開放,一方主張民族主義、保護主義等等。(記者韓冰 應強)

相關焦點

  • 法國大選|今日對戰勒龐 馬克龍崛起背後的法國政治光譜
    據報導,今天的第二輪投票將一直進行到法國當地時間晚上7點整,在法國一些特大城市,如巴黎,投票結束時間將延長1小時。 而在此前4月23日的第一輪投票中,「前進黨」候選人馬克龍以24.1%的得票率戰勝了原本呼聲極高的勒龐(21.30%),並獲得了其他政治力量的支持。 最新的多家民調顯示,馬克龍非常有希望擊敗勒龐,當選法國新一任總統。
  • 法國大選馬克隆擴大對菲永優勢 縮小與勒龐差距
    金融界美股訊:法國獨立總統候選人馬克隆相對於共和黨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的領先優勢創下新高,並且縮小了與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的差距,這要得益於他獲得的重大支持以及對手遭遇法律問題。  周日發布的兩項民調顯示,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前夕,馬克隆的支持率在25%,比勒龐落後2個點。
  • 大使說 | 勒龐這隻「黑天鵝」會不會飛上天?
    現在離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4月23日)只有一個多月了。這次大選的政治生態與上世紀60年代以來歷屆大選大不相同。它不僅關乎法國的前途,也決定歐盟的命運,進而影響國際局勢的演變,因而受到各方的密切關注。在民粹主義、右傾保守主義抬頭的法國社會裡,分析家們的判斷常被事實否定,大選前景撲朔迷離。
  • A-Z丨馬克龍當選新總統 26個詞看懂2017法國大選
    Hacker黑客正如同去年的美國大選一樣,黑客們也沒有缺席本次的法國大選。在距離選舉決勝輪投票日不足2天之際,馬克龍競選團隊內部文件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包括郵件、財務報表、照片和合同。對此,馬克龍團隊本月5日說,他們曾多次遭到黑客攻擊,而網上出現的文件有真有假,背後黑手的目的在於散布假信息,幹擾7日的投票。整個競選過程中,他們曾「反覆遭到猛烈的」黑客攻擊。
  • 法國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 極左和極右為黃金站臺
    四方角逐  4月23日法國大選第一輪選舉將舉行,根據最新的幾份民調,在第一輪大選中,四個主要候選人之間的支持率十分接近,形成了「四方角逐」的態勢。滙豐(HSBC)分析師們指出,由於尚未作出決定的法國選民數量意外眾多,這預示著不能排除直到最後一分鐘投票結果發生改變的可能性。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一百多年來,學術界不管是關於革命的研究還是心理學研究、政治學研究,都有顯著的推進,但是《革命心理學》仍然談不上落伍,勒龐研究問題的視角還是深刻影響著今天的學者和讀者們。他也非常關注勒龐的《烏合之眾》、《革命心理學》,對勒龐的研究有一些很中肯的評論。首先,他肯定勒龐是把「群眾」這個概念引入法國大革命史學的第一人,這方面他有很大的功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研究過於模糊和膚淺。勒費弗爾的解釋是,那是因為勒龐實際上沒有半點直接的社會史知識,對大革命的政治史其實也一無所知,他所有的材料都是從泰納的著作裡找來的,而泰納自身對於法國大革命的議論就是不規範過於偏頗的。
  • 德國大選|政治光譜兩極的黨派為何同時呈現出分裂和模糊?
    (9月24日)舉行,以最新的民調來看,某一個政黨以壓倒性優勢勝出的可能性並不太大,本次大選後很可能會有七個政黨入駐國會。而一個星期後,在法國大選即將舉行的幾天前,德國左黨議員格雷格·吉斯又站出來疾呼,「我們在法國的左派朋友們都去投票給馬克隆」,並強調這是避免勒龐當選的唯一辦法。瓦根克耐希特隨即就這一點接受採訪,表示吉斯此舉完全是在幫勒龐的忙,因為作為「外人」的德國左黨為馬克隆公開站臺,毫無疑問會被法國方面理解為幹涉法國內政,而勒龐一直拿來做文章的就是歐盟使法國失去了獨立性,受到過多「外國勢力」的影響。
  • 齊祖呼籲抵製法國右翼總統候選|齊達內|極右翼|...
    網易體育5月1日報導:萬眾矚目的法國大選最後一輪將在5月7日進行,獨立候選人馬克龍和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將展開最終角逐。作為最有代表性的移民後代,皇馬主帥齊達內發表聲明呼籲抵制帶有種族主義並反移民的勒龐。
  • 法國「向右轉」 後果很嚴重?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 作為法國2017年總統大選前最後一次重要選舉  這是一次政治版圖大洗牌的選舉,必將深刻地影響法國乃至歐洲的政治生態。國民陣線將在大區選舉中有所斬獲雖早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但取得如此大範圍的領先仍然在法國政壇掀起極大的震動:「衝擊」、「驚雷」、「國民陣線來了」等標題佔據了7日法國主要全國報紙的頭版標題。  法國政治生態的主流歷史上長期為左右對立。
  • 巴迪歐談法國大選:投票,還是重新發明政治?
    在4月23日結束的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隆和「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勒龐晉級「決賽」。他們將在5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中角逐法國第25任總統。上周日的第一輪投票結果不僅打破了法國傳統政治格局(法國傳統的右翼共和黨和左派的社會黨雙雙出局),也反映出法國選民的「舉棋不定」。
  • 法國大選向左轉的後果
    法國的失業率目前已躥升到l0%左右,為12年中最高。法國央行的調查估計法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零」,2011年最後一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2%,且未有跡象顯示法國經濟會在未來數月出現強力恢復。而標準普爾今年1月15日將法國的債信評級由「AAA」調降至「AA+」,則更給了薩科齊致命的一擊。反對黨抓住這個機會不放,認為它證明薩科齊不適合領導國家經濟建設。
  • 既有老對手,又有「娘子軍」,2018年俄總統大選有哪些看點?
    俄諺有云:「晚到比不到好」。【老對手俄自由民主黨主席日裡諾夫斯基確定參選】2017年12月20日,俄羅斯莫斯科,俄羅斯自由民主黨31屆大會舉行,該黨提名黨主席日裡諾夫斯基為2018年總統大選參選人索布恰克家族與普京有很深的淵源。外界稱索布恰克為普京「導師」之女。
  • 法國總統選舉次輪投票中午12點投票率較首輪稍低
    摘要:據法國內政部發布消息,北京時間5月7日18時,該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率為28.23%,比第一輪稍低。由於法國總統任期5年,選舉採用多數兩輪投票制。第一輪投票中,如果沒有候選人獲得逾半數選票,則得票居前的兩名候選人參加第二輪投票角逐。
  • 勒龐:科學革命和政治革命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 1841—1931),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創始人。譬如,如果說自大革命時代以來,我們的宇宙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那僅僅是天文學上的發現以及試驗方法的應用所產生的革命性後果,人們在描述宇宙現象時,不再求助於上帝之類怪誕的想法,而是認為它是受永恆規律支配的。由於這樣的革命進展得極其緩慢,所以可以恰當地稱之為「進化」。但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科學革命,雖然有同樣的效果,但由於它們進展迅速,所以配得上「革命」之名。
  • 2020年美國大選,「義烏指數」怎麼不靈了?
    作者:年負 「義烏指數」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它是「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的簡稱。可是在此前,「義烏指數」顯示的是川普將會贏得大選,一向十分靈驗的「義烏指數」在今年2020年美國大選怎麼突然不靈了? 「義烏指數」 中國義烏小商品批發城在某種程度上可謂是馳名世界,遠銷海外。「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義烏指數」)因為義烏小商品的熱銷,從而也具有一定的分析價值。
  • 南北半球的兩個「川普」首次會面,有哪些看點?
    博爾索納羅素有「熱帶川普」之稱,《紐約時報》稱,兩人會面就像「照鏡子」。這是博爾索納羅今年1月上任後的首次出訪,也是他與自己的「偶像」——美國總統川普的首次會面。在出訪前,博爾索納羅就在推特上表示,「這是近年來首次一個親美巴西總統出訪美國,這是一段聚焦於自由與繁榮的關係的開始——而這正是所有巴西人民一直以來所嚮往的」,明確表示了自己的親美傾向。
  • 法國高等商學院,申請條件有哪些?
    商科是法國研究生留學熱門專業之一,法國的高等商學院屬於精英教育體系,非常注重實踐操作,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繫非常密切,提供大量實習和工作機會,同時開設大量英語授課專業。相比主流國家的商科專業,法國的高商費用更具人性化。
  • ...北京]專家解讀:本輪大範圍霧霾成因幾何? 逆溫現象不利於汙染物...
    [特別關注-北京]專家解讀:本輪大範圍霧霾成因幾何? 逆溫現象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專家解讀:本輪大範圍霧霾成因幾何? 逆溫現象不利於汙染物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