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向左轉的後果

2020-12-04 經濟觀察網

不受歡迎的薩科齊

對薩科齊來說,值得慶幸的是去年夏天曝出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多米尼克•施特勞斯-卡恩因性侵害醜聞,這為他掃除了頭號勁敵。去年5月初的另一份民調顯示,薩科齊若在總統大選中首輪就遭遇這位社會黨的明星政治家,則根本沒有機會進入決勝選舉。但即便如此,大多數法國人仍然相信,失去了卡恩的法國社會黨仍將輕鬆贏得總統大選。

社會黨近來的確風頭正勁,去年10月9日舉行的該黨第一輪黨內初選吸引了近250萬左翼支持者前往投票。英國《金融時報》的社評指出,在一個棄權票數持續上升的國家,說服那麼多選民參加投票本身就已是一項相當可觀的成就。意料之外的高投票率表明,民眾非常渴望尋找到一個可靠人選以替代不受歡迎的薩科齊。自那次出師大捷以後的半年來,社會黨人也一直順風順水。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過去大半年來,薩科齊的民意支持率持續低迷。即便渾身散發魅力的第一夫人布呂尼(Carla Bruni)去年為他喜添愛女,也難以提振他的人氣。儘管不同機構(媒體)發布的民調結果略有出入,不同月份發布的民調結果亦有所起伏,但自去年7月至今的所有民調結果均顯示,薩科齊的支持率徘徊在31%—34%之間,遠低於2007年上臺時的57%,而不滿意率則高達66%-69%。3月初的一份民調結果還顯示,奧朗德對薩科齊的領先優勢似乎在進一步擴大。預計在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奧朗德和薩科齊將分別獲得31%和24.5%的選票;而在第二輪投票中,奧朗德有望以58%比42%的得票差距戰勝薩科齊。

法國的失業率目前已躥升到l0%左右,為12年中最高。法國央行的調查估計法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零」,2011年最後一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2%,且未有跡象顯示法國經濟會在未來數月出現強力恢復。而標準普爾今年1月15日將法國的債信評級由「AAA」調降至「AA+」,則更給了薩科齊致命的一擊。反對黨抓住這個機會不放,認為它證明薩科齊不適合領導國家經濟建設。社會黨領導人瑪蒂娜·奧布裡(Martine Aubry)尖刻地指出,薩科齊將會被作為「法國降級總統」而被後人記起。

在右翼內部,由於薩科齊去年對吉卜賽移民的強硬彈壓惹惱了許多溫和派人士,再加上最近提出討論穆斯林在法國的地位問題,導致自己所在的政黨內部出現分化。一些法國政治觀察家認為,薩科齊在上一次大選中用他在法治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吸引了自己所在的保守派陣營中的右派選民,但四年多來卻沒有在這方面取得任何成績。

此外,薩科齊特立獨行個人生活方式和引發分歧的行事風格,也是他在中間選民中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調查機構BVA Opinion於3月初公布的民意調查還顯示,薩科齊在歐洲五大領導人——其餘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義大利總理蒙蒂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中最不受歡迎。

薩科齊本人則將造成他聲望下跌的罪魁禍首歸咎於過去3年多的金融危機,他在宣布競選的首次集會上大打「危機牌」。他對支持者表示:「法國並未遭遇信任危機,這場危機破壞了很多國家。我們沒有看到絕望和暴力。」他宣稱,任何質疑他危機管理能力的人都應該看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等國的絕望處境。此外,他還承諾要努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並希望向選民呈現一個經驗豐富的領袖形象,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帶領法國走出經濟衰退和克服歐元區危機。薩科齊攻擊其對手奧朗德缺乏內閣和國際事務經驗,在眼下經濟不景氣時期是個問題。

為了討好右翼,薩科齊這次似乎決定把選戰重心放在瑪琳·勒龐長期經營的領域內——移民、全球化、同性戀、身份認同和安全感等容易引發爭議的意識形態問題。3月11日,他在巴黎郊區一場競選集會上對6萬名支持者發表演講時揚言,假如今後12個月內歐盟不修改《申根協定》來打擊非法移民,他就讓法國退出歐洲的互免籤證區。就在一周前,他承諾將移民入境數量減半,「法國有太多的外國人」。他還為法國和歐洲開出一系列保護主義藥方,其中包括制定《購買歐洲產品法》,支持在歐洲大陸購買歐洲貨。薩科齊再次揚言,如果歐盟未能在一年內製定這項法案,他如若連任將單方面實施《購買法國產品法》。

目前看來,這一戰略似乎還是收到了一些成效的。3月中旬,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IFOP)和商業機構菲杜奇(Fiducial)所發布的民調中,薩科齊在第一輪大選的得票率為28.5%,在經歷了持續5個月以來的低迷後第一次反超奧朗德,後者則下滑至27%;而在第二輪投票的民調中,奧朗德的得票率也下降至54.5%,薩科齊則為45.5%,仍然相差10個百分點。

3月19日,法國憲法委員會正式宣布經過審核後的總統候選人名單,確認10名候選人參加2012年法國總統競選,這意味著總統競選活動正式開始。但就在同一天,西南城市土魯斯發生了舉世震驚的猶太學校槍擊案,連同此前3月11日和14日發生的連環槍擊事件,遇難者包括三名士兵、三名猶太兒童和一名教師。

這令薩科齊親定的競選標語的「強大法國」(La France Forte)顯得如此蒼白空洞,好在警方很快查到了24歲的作案兇手——一個名叫穆罕默德·梅拉赫(Mohamed Merah)的阿爾及利亞裔青年,並於3月22日將他擊斃於其所居住的公寓內。這稍稍提升了一些薩科齊的民意支持率,因為在安全和移民兩個問題上,人們認為這位總統比奧朗德更加可靠。但現在看來,槍擊事件給薩科齊帶來的優勢不僅有限,而且轉瞬即逝,並不足以顛覆總統大選。

不對症的藥方

政府債臺高築和經濟增長停滯是法國當下面臨的重重困境中的核心,因此,總統大位角逐戰中的兩名領跑人都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競選重心放在削減赤字和振興經濟上。然而,奧朗德和薩科齊顯然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他們並沒有(或根本不願意)認識到形勢有多麼嚴峻。

正如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在、一針見血地指出的,自1974年以來,法國一直未實現帳戶盈餘。今天的法國背負著總額高達其GDP的90%的外債,並且還在日益盛高;公共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6%,佔據了國家支出的「半壁江山」;這一比例高於歐元區任何一個國家,甚至高於瑞典;各大銀行皆投資不足;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近30年來,從來沒有低於過7%的水平;出口陷入滯漲,儘管它一直喊著嚷嚷著要超過德國,如今按名義價值算,法國有著歐元區數額最大的經常帳戶赤字;或許在金融危機前,法國可以靠信貸為生,因為當時很容易借到錢。但是,那樣的時代再也回不來了……毫無疑問,經濟不景氣、改革不力的法國已經發現,自己就是下一場歐元危機的引爆點。

好消息是,兩人都承諾要削減預算赤字,儘管奧朗德承諾解決問題的時間要比薩科齊長整整一年。但用《經濟學家》雜誌揶揄的話來說,這對一個「已經有40年沒有算清過帳目」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進步。壞消息是,奧朗德和薩科齊似乎都將主要採用增加稅收、而非削減開支的方式來解決赤字問題。這對政府規模已經非常龐大的法國來說顯然是一件壞事,一味提搞稅率暗示法國仍不願意拋棄自一直以來辦事效率低下的壞習慣。但事實上,法國真正需要的是經濟增長,而過往經驗表明,削減開支比提高稅收更能帶來增長。

作為主政者,薩科齊相對更加腳踏實地一些,他試圖引入一些德國式的緊縮政策。然而這在享有歐洲最好福利體系的法國實在太難了,任何降低選民權益的舉措都會立刻引起抗議甚至騷亂。為了應對主權評級的下調,薩科齊不得不實施很不受歡迎的經濟改革,他以前的減赤計劃重增稅而輕節支,現在他許諾要效仿10年前的德國,開展勞動力市場和福利改革,其中包括讓企業更容易僱用和解僱員工、以及將退休年齡從現在的60歲提高到62歲。此項改革引發了數百萬人參加的示威遊行,並將年輕人和即將退休的選民趕到了執政黨的對立面。反觀德國,當政府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時卻幾乎沒有遭遇任何反對。

今年2月中旬,法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拒絕了薩科齊關於削減企業社保費用的計劃。薩科齊原本希望在大選前推進這項旨在恢復法國企業不斷下滑的國際競爭力的計劃,並指望通過該計劃恢復他的經濟聲譽。眼下他只能將賭注壓在以宣誓強硬姿態來博取極右派支持者上面。他在右翼民粹主義色彩濃厚的政治綱領中威脅說,如果失業者拒絕就業,他們的福利津貼會被取消。他還警告說,如果工會阻撓這項改革,他可能會訴諸全民公決。

作為在野的挑戰者,在民意調查中更受歡迎的奧朗德更少顧忌,也許也更容易說到做到,但這將把未來的法國推入更大的風險。奧朗德不但不反對政府過多幹預經濟事務,反而鼓勵它繼續這麼做。例如他宣布,上臺後將讓政府對富人徵收更多稅——計劃對超過100萬歐元以上的部分徵收最高達75%的稅收,這讓巴黎的商業精英們直冒冷汗。英國高檔地產顧問服務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稱,今年第一季度,法國人對倫敦高檔社區住房的在線諮詢量飆升了19%,因為對本國未來政策的強烈擔憂,倫敦市中心的豪華社區正不斷吸引著新一波法國富豪移民們的興趣。奧郎德允諾在教育領域新增6萬個工作崗位,他還想在未來5年中讓政府開支進一步上升200億歐元。他的競選綱領中最蠱惑人心的一項,是取消薩科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動的養老金改革,恢復6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

確實,在經濟上如何「師法德國」,成為這次總統大選初期雙方辯論的焦點話題。不過,薩科齊和奧朗德從近年來德國經濟的巨大成功中得到的結論卻迥然不同。薩科齊認為,法國應當效仿德國大幅削減預算、控制工資增長、以及放開就業市場,以促進經濟繁榮,他還表示要向德國出口拉動的增長模式學習。而在民意調查中遙遙領先的奧朗德卻警告說,這樣的撙節措施可能會扼殺仍然脆弱的經濟復甦。他希望效仿德國增加研發投資、支持小企業並且使工會在決策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又保留法國優厚的福利制度。

相關焦點

  • 法國「向右轉」 後果很嚴重?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 作為法國2017年總統大選前最後一次重要選舉即便2002年總統大選國民陣線候選人曾經意外地進入第二輪,但國民陣線仍然被視為邊緣政黨,並不能從根本上左右法國政治。該黨創始人讓-瑪麗·勒龐的極右立場和言論也不過是在「輿論中博得眼球」。  2010年,國民陣線馬琳娜·勒龐從其父手上接棒後調整戰略,修改黨章、吸納新成員、「去極右翼標籤化」,甚至最近不惜與老勒龐決裂,力圖打造國民陣線為「正常政黨」的形象。
  • 歐洲的未來:向左轉,向右轉?
    任何一個政府如果無法向這個方向做出努力,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崔之元:分析歐洲首先要考慮到歐洲的特殊情況。歐元區各成員國都受到《穩定與增長公約》的限制,財政赤字上限不能超過本國GDP的3%。這就使得歐洲各國在進行經濟刺激的時候受到更多的人為限制。不過,法國和德國都曾經突破過這個上限。而現在法國基本上也將再一次突破3%的限額。此外,東西歐國家存在不小差異。
  • 偶然裡面有必然,三個向左轉就是一個向右轉
    生活中,我們無論是誰都會犯錯誤、有過失,問題是犯了錯誤、過失要請求原諒,而原諒本身就是一種懲罰,錯誤、過失所帶來的後果並不會隨著原諒被消除。曾經讀過一本書,書名叫《歷史的經驗》。三個向左轉就是一個向右轉,偶然中孕育著必然。做每一件事看似是偶然,但形成習慣後,慢慢地就成了必然。大事故都是由不起眼的小問題造成的。跳出心的對立,將矛盾看成是事物的兩個方面,站在整體的角度轉化對立的矛盾,而轉化的過程正是借力的過程,站在主動的位置,以整體看局部,視野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一定不同。
  • 向左轉?向右轉?酷冷暴雪讓你玩轉CPU
    現在暴雪T2 mini 「向左轉,向右轉」的獨特設計就能解決這些問題,DIYER可以根據風道及風向隨心所欲安裝散熱器,讓整體散熱到達最佳效果。大面積異形鰭片散熱效果更佳根據風道方向,散熱片可轉變方向就算AMD CUP接口也不在話下暴雪T2mini散熱器的最大亮點是「向左轉
  • 向左轉? 這是單行道 向右轉? 有禁止標誌
    出小區向左轉向右轉都不對我們不可能不出去噻汪順忠先生是渝北區白鶴林小區的一名業主,平時他都是駕駛著自己的私家車上、下班出入小區。「小區門前有多條支馬路。」汪順忠說,在前段時間,有關部門對這些道路進行了整治,並在路口安置了指示牌,以方便車主的出行。在安裝這些指示牌後不久,他就發現了當中的一些問題。
  • 法國大選|今日對戰勒龐 馬克龍崛起背後的法國政治光譜
    ▲北京時間7日下午,馬克龍在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對決勒龐 ◆馬克龍何以異軍突起? ◆傳統左右兩黨何以慘敗? ◆極左極右翼何以不再邊緣? ◆非左非右的馬克龍崛起與極左極右的激進政黨不再邊緣,顯示政治光譜新變化,折射出法國政治的現實困境 文/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沈孝泉 北京時間今日(7日)下午,2017年法國大選第二輪選戰正式打響,年僅39歲、「非左非右」的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決戰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
  • 「向左轉」or「向右轉」?這是大學「萌新」軍訓的獨家記憶!
    「向左轉」or「向右轉」?這是大學「萌新」軍訓的獨家記憶!都將成為上海理工大學大一新生最寶貴的獨家記憶大學生涯就此開啟全新的新鮮生活和挑戰在等你們哦相信自己堅定勇敢地向理想前進信息來源;上海理工大學原標題:《「向左轉」or「向右轉」?
  • 英國選舉前瞻:向左轉,向右轉?
    工黨左轉:「科爾賓經濟學」能否治好「英國病」?工黨競選策略重點不在「脫歐」,而在國有化、結構性改革和民生議題,看似脫離主題,實則另有深意。一方面,「脫歐」是工黨軟肋,黨內分歧嚴重,模糊表態是一種安全策略。
  • 向左轉不要向右轉 臺灣再次面臨政治與情感抉擇
    從世界地圖上看,中國臺灣是太平洋西岸的一個島嶼,向左130公裡,便是中國大陸;向右去千裡之遙,是太平洋島國日本。在成為歷史的離島50多年之後,每一個時代的路口,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臺灣無時不在做著政治與情感的抉擇。
  • 巴迪歐談法國大選:投票,還是重新發明政治?
    在4月23日結束的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隆和「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勒龐晉級「決賽」。他們將在5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中角逐法國第25任總統。上周日的第一輪投票結果不僅打破了法國傳統政治格局(法國傳統的右翼共和黨和左派的社會黨雙雙出局),也反映出法國選民的「舉棋不定」。
  • 法國大選馬克隆擴大對菲永優勢 縮小與勒龐差距
    金融界美股訊:法國獨立總統候選人馬克隆相對於共和黨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的領先優勢創下新高,並且縮小了與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的差距,這要得益於他獲得的重大支持以及對手遭遇法律問題。  周日發布的兩項民調顯示,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前夕,馬克隆的支持率在25%,比勒龐落後2個點。
  • A-Z丨馬克龍當選新總統 26個詞看懂2017法國大選
    另一方面,法國大選的結果反過來也會影響英國脫歐的方式與進程。早在之前,馬克龍便曾放言稱,如果當選將「殺雞儆猴」,不僅要對英國下狠手,他還表示要「趁火打劫」,將英國的銀行業、人才、學術界人士都吸引去法國,以此維持歐元區的穩定。這麼一來,英國「硬脫歐」的可能性將非常大。Corruption腐敗2017年的法國大選可謂「意外」頻發。
  • 法國大選接下來有哪些看點?專家解讀「勒龐現象」
    (新華/美聯)  新華網巴黎4月28日電 法國憲法委員會26日宣布,根據確認後的法國總統選舉首輪投票結果,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進入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她在首輪投票中的得票率為21.30%,低於「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的24.01%。  對法國大選中的「勒龐現象」究竟該如何看?勒龐接下來會採取什麼策略扭轉劣勢?勒龐崛起的深遠影響是什麼?
  • 英國「最難預測」選舉前瞻:向左轉,向右轉?
    【工黨左轉:「科爾賓經濟學」能否治好「英國病」?】  工黨競選策略重點不在「脫歐」,而在國有化、結構性改革和民生議題,看似脫離主題,實則另有深意。  一方面,「脫歐」是工黨軟肋,黨內分歧嚴重,模糊表態是一種安全策略。
  • 綠大地十字路口:向左轉?向右轉?
    以綠化苗木生產為主營業務的綠大地(證券代碼:002200),近一段時期努力向投資者展現將主營轉移到綠化工程設計和施工,進行全產業鏈經營。然而,在我們仔細調研分析了該公司的基本面以及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一切之後,我們發現,綠大地的這一全產業鏈經營的轉型戰略,卻面臨資金枯竭、管理水平不到位、市場拓展能力低下等巨大的隱患。
  • 【交規】右轉讓左轉是什麼意思?如何應對?
    現在很多人開車,學習了交規,應該都聽說過或者遵循過「右轉讓左轉」的規則,但是背後的原因估計不少人是不知道的。什麼是「右轉讓左轉」? 其實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所謂的左轉和右轉是相對於對向行駛的車輛來說的。一輛車向左轉,一輛車向右轉進入十字路口。這種情況下,右轉的要讓行左轉。
  • 一個向左轉一個向右轉 導航儀導暈衢州自駕車主
    -記者核實  一個說向左,一個說向右  清明節期間,方女士與朋友一起約好,開車前往紹興魯迅故居旅遊。由於對紹興道路不熟,方女士和她的朋友在車上分別開了導航儀,可是當車子進入紹興市區後,兩輛車的導航儀竟開始「打架」了。
  • 法國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 極左和極右為黃金站臺
    四方角逐  4月23日法國大選第一輪選舉將舉行,根據最新的幾份民調,在第一輪大選中,四個主要候選人之間的支持率十分接近,形成了「四方角逐」的態勢。滙豐(HSBC)分析師們指出,由於尚未作出決定的法國選民數量意外眾多,這預示著不能排除直到最後一分鐘投票結果發生改變的可能性。
  • 「向左轉!」「向右轉!」 這家飯店下班後集體軍訓
    從「站軍姿」「向左轉」「向右轉」「稍息」開始,後升級為快速分散、集合、背著隊友過河等項目,來培養互相之間的默契和協作能力。「大家都知道,軍隊有嚴格的紀律,軍人有鋼鐵般的意志,所以才能步調一致。企業不是軍隊,但企業是一個團隊,企業的成敗興衰也要取決於團隊的戰鬥力。」這是每晚訓練前,畢德成都要說的一段話。談起和員工的關係,他表示:「工作中我是他們的大哥哥,訓練時我是一名嚴厲的教官。」
  • 佛山首例「借道左轉」試運行 每小時多放行300輛車
    該「借道左轉」車道設置在南海大道—海五路路口,運行時間為7:00至20:00,當左轉待轉信號燈綠燈放行時,車輛可依次進入對應車道,左轉進入海五路。  「根據測算,『借道左轉』車道運行後,原來的南海大道海五路口北往南方向左轉車道增加至3條,高峰期每小時可多放行約300輛車。」「借道左轉」項目規劃人、深圳交通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趙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