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歡迎的薩科齊
對薩科齊來說,值得慶幸的是去年夏天曝出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多米尼克•施特勞斯-卡恩因性侵害醜聞,這為他掃除了頭號勁敵。去年5月初的另一份民調顯示,薩科齊若在總統大選中首輪就遭遇這位社會黨的明星政治家,則根本沒有機會進入決勝選舉。但即便如此,大多數法國人仍然相信,失去了卡恩的法國社會黨仍將輕鬆贏得總統大選。
社會黨近來的確風頭正勁,去年10月9日舉行的該黨第一輪黨內初選吸引了近250萬左翼支持者前往投票。英國《金融時報》的社評指出,在一個棄權票數持續上升的國家,說服那麼多選民參加投票本身就已是一項相當可觀的成就。意料之外的高投票率表明,民眾非常渴望尋找到一個可靠人選以替代不受歡迎的薩科齊。自那次出師大捷以後的半年來,社會黨人也一直順風順水。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過去大半年來,薩科齊的民意支持率持續低迷。即便渾身散發魅力的第一夫人布呂尼(Carla Bruni)去年為他喜添愛女,也難以提振他的人氣。儘管不同機構(媒體)發布的民調結果略有出入,不同月份發布的民調結果亦有所起伏,但自去年7月至今的所有民調結果均顯示,薩科齊的支持率徘徊在31%—34%之間,遠低於2007年上臺時的57%,而不滿意率則高達66%-69%。3月初的一份民調結果還顯示,奧朗德對薩科齊的領先優勢似乎在進一步擴大。預計在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奧朗德和薩科齊將分別獲得31%和24.5%的選票;而在第二輪投票中,奧朗德有望以58%比42%的得票差距戰勝薩科齊。
法國的失業率目前已躥升到l0%左右,為12年中最高。法國央行的調查估計法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零」,2011年最後一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2%,且未有跡象顯示法國經濟會在未來數月出現強力恢復。而標準普爾今年1月15日將法國的債信評級由「AAA」調降至「AA+」,則更給了薩科齊致命的一擊。反對黨抓住這個機會不放,認為它證明薩科齊不適合領導國家經濟建設。社會黨領導人瑪蒂娜·奧布裡(Martine Aubry)尖刻地指出,薩科齊將會被作為「法國降級總統」而被後人記起。
在右翼內部,由於薩科齊去年對吉卜賽移民的強硬彈壓惹惱了許多溫和派人士,再加上最近提出討論穆斯林在法國的地位問題,導致自己所在的政黨內部出現分化。一些法國政治觀察家認為,薩科齊在上一次大選中用他在法治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吸引了自己所在的保守派陣營中的右派選民,但四年多來卻沒有在這方面取得任何成績。
此外,薩科齊特立獨行個人生活方式和引發分歧的行事風格,也是他在中間選民中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調查機構BVA Opinion於3月初公布的民意調查還顯示,薩科齊在歐洲五大領導人——其餘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義大利總理蒙蒂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中最不受歡迎。
薩科齊本人則將造成他聲望下跌的罪魁禍首歸咎於過去3年多的金融危機,他在宣布競選的首次集會上大打「危機牌」。他對支持者表示:「法國並未遭遇信任危機,這場危機破壞了很多國家。我們沒有看到絕望和暴力。」他宣稱,任何質疑他危機管理能力的人都應該看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等國的絕望處境。此外,他還承諾要努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並希望向選民呈現一個經驗豐富的領袖形象,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帶領法國走出經濟衰退和克服歐元區危機。薩科齊攻擊其對手奧朗德缺乏內閣和國際事務經驗,在眼下經濟不景氣時期是個問題。
為了討好右翼,薩科齊這次似乎決定把選戰重心放在瑪琳·勒龐長期經營的領域內——移民、全球化、同性戀、身份認同和安全感等容易引發爭議的意識形態問題。3月11日,他在巴黎郊區一場競選集會上對6萬名支持者發表演講時揚言,假如今後12個月內歐盟不修改《申根協定》來打擊非法移民,他就讓法國退出歐洲的互免籤證區。就在一周前,他承諾將移民入境數量減半,「法國有太多的外國人」。他還為法國和歐洲開出一系列保護主義藥方,其中包括制定《購買歐洲產品法》,支持在歐洲大陸購買歐洲貨。薩科齊再次揚言,如果歐盟未能在一年內製定這項法案,他如若連任將單方面實施《購買法國產品法》。
目前看來,這一戰略似乎還是收到了一些成效的。3月中旬,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IFOP)和商業機構菲杜奇(Fiducial)所發布的民調中,薩科齊在第一輪大選的得票率為28.5%,在經歷了持續5個月以來的低迷後第一次反超奧朗德,後者則下滑至27%;而在第二輪投票的民調中,奧朗德的得票率也下降至54.5%,薩科齊則為45.5%,仍然相差10個百分點。
3月19日,法國憲法委員會正式宣布經過審核後的總統候選人名單,確認10名候選人參加2012年法國總統競選,這意味著總統競選活動正式開始。但就在同一天,西南城市土魯斯發生了舉世震驚的猶太學校槍擊案,連同此前3月11日和14日發生的連環槍擊事件,遇難者包括三名士兵、三名猶太兒童和一名教師。
這令薩科齊親定的競選標語的「強大法國」(La France Forte)顯得如此蒼白空洞,好在警方很快查到了24歲的作案兇手——一個名叫穆罕默德·梅拉赫(Mohamed Merah)的阿爾及利亞裔青年,並於3月22日將他擊斃於其所居住的公寓內。這稍稍提升了一些薩科齊的民意支持率,因為在安全和移民兩個問題上,人們認為這位總統比奧朗德更加可靠。但現在看來,槍擊事件給薩科齊帶來的優勢不僅有限,而且轉瞬即逝,並不足以顛覆總統大選。
不對症的藥方
政府債臺高築和經濟增長停滯是法國當下面臨的重重困境中的核心,因此,總統大位角逐戰中的兩名領跑人都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競選重心放在削減赤字和振興經濟上。然而,奧朗德和薩科齊顯然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他們並沒有(或根本不願意)認識到形勢有多麼嚴峻。
正如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在、一針見血地指出的,自1974年以來,法國一直未實現帳戶盈餘。今天的法國背負著總額高達其GDP的90%的外債,並且還在日益盛高;公共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6%,佔據了國家支出的「半壁江山」;這一比例高於歐元區任何一個國家,甚至高於瑞典;各大銀行皆投資不足;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近30年來,從來沒有低於過7%的水平;出口陷入滯漲,儘管它一直喊著嚷嚷著要超過德國,如今按名義價值算,法國有著歐元區數額最大的經常帳戶赤字;或許在金融危機前,法國可以靠信貸為生,因為當時很容易借到錢。但是,那樣的時代再也回不來了……毫無疑問,經濟不景氣、改革不力的法國已經發現,自己就是下一場歐元危機的引爆點。
好消息是,兩人都承諾要削減預算赤字,儘管奧朗德承諾解決問題的時間要比薩科齊長整整一年。但用《經濟學家》雜誌揶揄的話來說,這對一個「已經有40年沒有算清過帳目」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進步。壞消息是,奧朗德和薩科齊似乎都將主要採用增加稅收、而非削減開支的方式來解決赤字問題。這對政府規模已經非常龐大的法國來說顯然是一件壞事,一味提搞稅率暗示法國仍不願意拋棄自一直以來辦事效率低下的壞習慣。但事實上,法國真正需要的是經濟增長,而過往經驗表明,削減開支比提高稅收更能帶來增長。
作為主政者,薩科齊相對更加腳踏實地一些,他試圖引入一些德國式的緊縮政策。然而這在享有歐洲最好福利體系的法國實在太難了,任何降低選民權益的舉措都會立刻引起抗議甚至騷亂。為了應對主權評級的下調,薩科齊不得不實施很不受歡迎的經濟改革,他以前的減赤計劃重增稅而輕節支,現在他許諾要效仿10年前的德國,開展勞動力市場和福利改革,其中包括讓企業更容易僱用和解僱員工、以及將退休年齡從現在的60歲提高到62歲。此項改革引發了數百萬人參加的示威遊行,並將年輕人和即將退休的選民趕到了執政黨的對立面。反觀德國,當政府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時卻幾乎沒有遭遇任何反對。
今年2月中旬,法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拒絕了薩科齊關於削減企業社保費用的計劃。薩科齊原本希望在大選前推進這項旨在恢復法國企業不斷下滑的國際競爭力的計劃,並指望通過該計劃恢復他的經濟聲譽。眼下他只能將賭注壓在以宣誓強硬姿態來博取極右派支持者上面。他在右翼民粹主義色彩濃厚的政治綱領中威脅說,如果失業者拒絕就業,他們的福利津貼會被取消。他還警告說,如果工會阻撓這項改革,他可能會訴諸全民公決。
作為在野的挑戰者,在民意調查中更受歡迎的奧朗德更少顧忌,也許也更容易說到做到,但這將把未來的法國推入更大的風險。奧朗德不但不反對政府過多幹預經濟事務,反而鼓勵它繼續這麼做。例如他宣布,上臺後將讓政府對富人徵收更多稅——計劃對超過100萬歐元以上的部分徵收最高達75%的稅收,這讓巴黎的商業精英們直冒冷汗。英國高檔地產顧問服務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稱,今年第一季度,法國人對倫敦高檔社區住房的在線諮詢量飆升了19%,因為對本國未來政策的強烈擔憂,倫敦市中心的豪華社區正不斷吸引著新一波法國富豪移民們的興趣。奧郎德允諾在教育領域新增6萬個工作崗位,他還想在未來5年中讓政府開支進一步上升200億歐元。他的競選綱領中最蠱惑人心的一項,是取消薩科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動的養老金改革,恢復6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
確實,在經濟上如何「師法德國」,成為這次總統大選初期雙方辯論的焦點話題。不過,薩科齊和奧朗德從近年來德國經濟的巨大成功中得到的結論卻迥然不同。薩科齊認為,法國應當效仿德國大幅削減預算、控制工資增長、以及放開就業市場,以促進經濟繁榮,他還表示要向德國出口拉動的增長模式學習。而在民意調查中遙遙領先的奧朗德卻警告說,這樣的撙節措施可能會扼殺仍然脆弱的經濟復甦。他希望效仿德國增加研發投資、支持小企業並且使工會在決策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又保留法國優厚的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