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er團隊使用AI解釋腦電波以診斷抑鬱症

2020-11-08 DeepTech深科技

11 月 2 號,Alphabet 實驗性的研發實驗室 X 詳細介紹了 Amber 項目,它旨在使腦電波像血糖一樣容易解釋,以開發針對抑鬱和焦慮的客觀測量方法,並用於診斷和治療。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U.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數據,美國大約有 1730 萬成年人至少有過一次嚴重的抑鬱發作。此外,從 2016 年到 2017 年,有嚴重自殺傾向的美國成年人比例增加了 0.15%,比上一年增加了 46 萬人。然而,抑鬱症有 1000 種可能的症狀組合,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現不同,診斷也比較困難。目前抑鬱症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醫生與患者的交談或抑鬱量表的測量,如 PHQ-9(抑鬱症自我評估量表)或 GAD-7(廣泛性焦慮量表)。

Amber 小組嘗試把機器學習與腦電圖技術相結合,以測量腦電活動。他們發現可以通過類似遊戲的活動觀察大腦獎勵系統的處理:與那些不沮喪的人相比,沮喪的人在比賽獲勝後大腦的獎勵機制是被抑制的。

X 實驗室並非第一個將機器學習算法應用於腦電圖的閱讀。在 2019 年 4 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IBM 的研究人員聲稱已經開發了一種算法可以對癲癇分類,準確率高達 98.4%。事實上,腦電圖已被廣泛用於研究吞咽、情緒分類,以及心理狀態分類、精神障礙診斷,如神經源性疼痛和癲癇。

Amber 團隊花了三年時間製造了一個低成本、可攜式、研究級的系統,使收集腦電數據變得更簡單。他們研發的頭戴式設備可以像泳帽一樣滑動,只需約三分鐘時間便可完成配置。該設備使用在 FZ、Cz 和 Pz(關鍵通道或電極)中線上的三個傳感器來監測大腦獎勵和認知功能。並且它有一個隨附的生物電放大器,可支持多達 32 個通道,通過將任務定時鎖定到腦電波測量的軟體、來收集靜息狀態的腦電波以及與事件相關電位波。

除頭戴式設備外,Amber 團隊還探索了如何利用機器學習的新方法來減少腦電波中多餘的噪聲。他們與 Alphabet 的深度學習研究實驗室 DeepMind 合作,改編了無監督表示學習中的方法,證明可以利用自編碼器的方法,對腦電波信號進行降噪,而無需人工幹預 —— 自編碼器通過忽略噪聲來學習數據集的表示形式。

此外團隊證明了一個理念,即可以根據心理健康專家的訪談提取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特徵,這些特徵可以用於預測臨床表徵,例如重度抑鬱症和廣泛性焦慮症。與以前的研究不同,Amber 團隊聲稱他們能夠針對單個參與者而不是一個群體進行此操作。

「這些方法能夠從單個腦電試驗中恢復可用的信號表徵,」X 實驗室的負責人 Obi Felten 在一篇博客中解釋道,「這意味著有可能從腦電生理學中獲得有用的臨床信息,而所需的數據樣本要比傳統研究實驗室中少得多。一般來說,研究實驗室需要數百次實驗。」

Amber 團隊最終未能找到抑鬱和焦慮的單一生物標誌物。然而,儘管仍有缺陷,他們還是在 GitHub 上發布了他們開源開發的硬體設計、可視化工具和刺激工具。

從 11 月 2 日早上起,該頭戴式設備以及軟體會隨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一起提供。此外,團隊承諾不會在 Amber 的硬體上主張專利,並向 Sapien Labs 捐贈 50 臺未使用的腦電波頭戴式設備,後者正在運行 「人類大腦多樣性計劃」,以支持低收入國家和弱勢群體的腦電波研究。

「我們希望腦電系統的開源以及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布不僅對腦電研究專家有價值,而且在更廣泛的心理健康研究界發揮作用,他們之前可能因使用腦電圖的複雜性和成本而推遲其項目。」Felten 寫道,「當下,在以技術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測量工作的道路上存在著許多陷阱,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要應對當今的挑戰,科學家、臨床醫生、技術人員、政策制定者和有經驗的個人之間將需要新的夥伴關係。」

相關焦點

  • Google新AI計劃助力腦電波診斷抑鬱症
    導讀幾天前,Alphabet公司的Google X實驗室詳細介紹琥珀計劃(ProjectAmber),旨在讓腦電技術像血糖一樣易於被解讀,其目標是利用腦電和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可用於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 Alphabet新AI計劃:從腦電波中診斷抑鬱症
    新智元報導 來源:VB 編輯:QJP 【新智元導讀】Alphabet的代號為琥珀(Amber)的計劃利用人工智慧從腦電波中診斷抑鬱症
  • Alphabet X實驗室詳細介紹探索抑鬱症生物標誌物的Project Amber項目
    X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認為,抑鬱症和其他疾病一樣,可能會有一個明確的生物標誌物,幫助醫護人員更容易、更客觀地診斷抑鬱症,然後也希望能讓抑鬱症更容易、更持續地得到治療。在腦電圖方面,有一些先例,通過在實驗室中使用專門設計的遊戲進行的研究,抑鬱症患者似乎一直表現出較低的腦電圖活動,以有效地「贏得 」遊戲。這些研究似乎提供了一條通往潛在生物標誌物的道路,但為了使它們在現實世界的診斷環境中真正有用,如診所或公共衛生實驗室,X實驗室的團隊開始改進腦電圖收集和解釋的過程,使其更容易被用戶和技術人員所理解。
  • 陳根:腦機接口參與抑鬱診斷,將大有裨益
    我國抑鬱症患者9500萬,不再是一個小眾群體,WHO預測,到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2大類疾病。然而,心理健康測量仍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儘管有許多心理健康調查和量表,但它們並沒有被廣泛使用,特別是在初級保健和諮詢機構中。
  • NeuroHz:如何通過腦電波對產婦抑鬱症進行音樂治療? | 創業
    NeuroHz 是一個基於智能耳機採集腦電波數據,給用戶生成個性化治療音樂的健康服務平臺。用戶戴上該智能耳機,其就可通過腦電波數據反饋,檢測到自己的情緒,從而推薦最合適的治療音樂,通俗的來講就是意念的反饋。祝文偉解釋道,意念是人腦思維時產生的生物腦電波,是大腦在活動時,由神經元同步發生突觸後的電位總和形成的。
  • 麻省理工學院研發AI模型可從會話方式診斷抑鬱症
    9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醫生診斷抑鬱症通常會問病人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情緒、精神疾病、生活方式和個人病史等,然後根據做出的答案進行診斷。如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可以在不需要回答這些特定問題的情況下,根據人們的自然會話和寫作風格來判斷他們是否患有抑鬱。
  • 為什麼自己會抑鬱,抑鬱症是怎麼診斷出來的
    抑鬱的診斷標準如下: 1 睡眠障礙:百分之九十八的抑鬱患者都存在睡眠障礙 2 焦慮、行為過激:大多數更年期抑鬱症患者都會表現出異常焦躁的情緒,通常情況下還會伴隨著恐懼。患者語言動作顯著增加,除此之外,抑鬱患者還極易被激化。 3 很強的自殺念頭:企圖自殺是抑鬱症最為嚴重的症狀之一,有很多重度抑鬱患者死於自殺,在眾多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之中,抑鬱是自殺率最高的一種疾病。號稱人類第一號殺手。
  • 測量睡眠時的腦電波可以預測你的抑鬱症治療手段是否有用
    最近,科學家發現,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患者是否會對抑鬱症的治療做出反應。這使患者能夠轉而使用新的治療方法,而不是繼續使用無效的治療手段。這包括了已經確診了的患者和那些承受著抑鬱症痛苦,卻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症的患者。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健康負擔,並且每年還給全球經濟造成數千億美元的損失。對於抑鬱症的標準治療方法是使用抗抑鬱藥,通常是選擇性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如百憂解和氟西汀。
  • 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科學家發現,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是否會對治療產生反應。 這使患者能夠轉換到新的治療,而不是繼續無效的治療(和抑鬱)數周而不知道結果。 這項工作在ECNP大會上發表。
  • 醫療中心正在迅速使用人工智慧來識別大血管閉塞和診斷中風
    史丹福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美國巴爾的摩)的團隊描述了應用於中風的AI和機器學習(ML)的基礎知識:「 ML是與AI相關的研究領域,為發現和制定決策規則提供了工具從數據。對於中風,任何AI或ML算法的主要目標都是從3D斷層圖像中可靠地識別出特徵(例如LVO)的存在與否。」默裡在接受NeuroNews採訪時說,使用AI的中風診斷軟體的好處是「無數的」。
  • 浙江大學李曉明教授團隊在《自然醫學》發文揭示大麻治療抑鬱症新...
    最近,浙江大學醫學院李曉明教授團隊在抑鬱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抑鬱症是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目前我們對抑鬱症的病理機制仍然知之甚少。臨床上對於抑鬱症的診斷主要通過患者自述,並且,臨床針對抑鬱症的治療藥物主要是通過提高腦內化學遞質的水平來達到抗抑鬱的效果,起效很慢,而且只在20~30%左右的病人中起效。因此,研究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對於其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 愛因斯坦對鬼的解釋,所謂的鬼魂就是腦電波!
    愛因斯坦對鬼的解釋你知道嗎,各種鬼故事鬼片什麼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很多科學家都對鬼魂做過探究,比如愛因斯坦。他認為所謂的鬼魂,實際上是人的腦電波,當人去世後腦電波會在空間遊蕩。 愛因斯坦對鬼的解釋 有一句話說「科學的終點就是神學」,在世界上有很多神秘離奇的事
  • 比抑鬱症更可怕的,是人們對它的無知、恐懼和逃避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焦慮、抑鬱情緒與人體內的腦電波頻率密切相關,大腦生物反饋對於訓練調節腦電波頻率有一定的作用。 體內的腦電波的頻率,一般是人們意識不到的,也難以隨意使之加快震動或減慢震動。如果把腦電波頻率以一定的聲高來表示,就可以通過使信號變大或變小,來達到使頻率加快或減慢的目的。
  • 網上的在線抑鬱症測試題真的有用嗎?
    抑鬱症診斷抑鬱症需要多年的培訓和訓練通常,很多治療師對病人的診斷是猶豫不決的。一旦你被診斷出患有抑鬱症這種特殊的精神疾病,就會影響整個治療方案。某些診斷會提出使用藥物治療的建議。為什麼抑鬱症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有重要的區別?當有藥物濫用情況時通常治療抑鬱症的方法與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方式完全不同。請記住,當診斷只有在有助於解釋如何治療或控制疾病時才有用。如果你在網上進行抑鬱症測試並發現你實際上可能會感到抑鬱,那麼它仍然無法幫助你了解如何解決這種抑鬱症,因為它仍然缺乏太多的信息來作為一個有用的診斷。
  • 抑鬱症成「連環殺手」,AI「讀心師」能拯救下一個TA嗎?
    自殺已成為多國年輕人的第一大死因,其中過半死者患抑鬱症。更嚴峻的問題是,受抑鬱症困擾的人正日漸增多。全球大約有3億多人患抑鬱症,佔總人口4.4%,尤其是在2005—2015年間,抑鬱症患者增加了18%,這也使抑鬱症成為全球第四大疾病。在中國,情況同樣嚴重。來自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佔全國人口4.2%。
  • 你可能不是抑鬱症
    但研究最大的悖論在於,人們始終無法證明,單胺類物質濃度偏低和抑鬱症的因果關係。看起來,它反倒更像是抑鬱症的病症表現之一。好在,對於疾病機制的探討,並不影響抑鬱症的診斷。世界上對於抑鬱症的臨床診斷共有三套常用標準,世界衛生組織版本的《國際疾病和分類》(ICD)、美國版本的《精神障礙的診斷統計手冊》(DSM),和中國版本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和診斷標準》(CCMD)。隨著國際學術交流日益頻繁,這三套標準已經非常接近,只是表述略有不同而已。
  • 什麼是腦電波,它可以被探測解讀嗎?
    測試腦電波這一在醫療領域和研究領域常用的技術手段,由於科幻電影的炫染總是讓人感覺無比神秘。那麼什麼是腦電波,它可以被探測解讀嗎?神經元的活動形成了腦電波儘管幻想腦部「呲呲」放電會顯得古怪滑稽,但腦電波確實存在。之所以難以察覺,是因為它的強度最高只有200微伏。
  • 華裔科學家成功解碼腦電波什麼情況 什麼是腦電波有什麼用
    通過解碼與人類下頜、喉頭、嘴唇和舌頭動作,相關的腦電波信號,合成想表達的語言。這項腦機接口技術有望讓喪失語言能力的人每分鐘輸出150單詞,接近正常人水平。類似「讀心術成」或「讀腦術」成為可能!什麼是腦電波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種使用電生理指標記錄大腦活動得方法,大腦在活動時,
  • 「腦電波同步」治療或誘發癲癇
    「腦電波同步」一定是好事嗎?   相當一部分「腦電波治療儀」聲稱能實現「腦電波同步」,這種「同步」究竟是啥?目前有多種說法,有時是指個人的腦電波與外界信號或者別人的腦電波同步。據學術期刊《人類神經科學前沿》報導,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播放與人腦電波同步的音頻有助於提升老年人的記憶力和深度睡眠質量。
  • 腦電波可以控制意念!未來可期!
    頭環的使用效果因人而異,腦力越好,進入狀態越迅速,也會越快地引爆氣球。嘉賓是否能順利完成任務嗎?兩人用盡辦法,假意「怒髮衝冠」,嘉賓韓雪的腦電波數值達到82的頂峰,率先爆破氣球,隨後嘉賓主持人也「憤而」引爆了氣球,一度「叫囂」要用學霸的「腦力」碾壓對方的主持人惜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