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新AI計劃助力腦電波診斷抑鬱症

2021-01-09 腦科學頭條

導讀

幾天前,Alphabet公司的Google X實驗室詳細介紹琥珀計劃(ProjectAmber),旨在讓腦電技術像血糖一樣易於被解讀,其目標是利用腦電和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可用於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嚴峻的抑鬱症形勢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約3.5億人患有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據,在美國約有1730萬成年人至少有過一次嚴重的抑鬱發作,且因抑鬱而自殺的人數增長率逐年增高。在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患病人數近1億。

抑鬱症評估方法主觀性太強

由於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並沒有像阿爾茨海默症或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沒有明顯的器質性改變,依靠影像學方法很難提供可靠的診斷結果。因此,目前抑鬱症的臨床評估主要依靠於醫生的對話或PHQ-9或GAD-7等抑鬱自評或他評量表,從而缺乏客觀的物理指標。

腦電與人工智慧的強強聯合

因此琥珀計劃研究組尋求將機器學習與腦電技術相結合,通過類似於遊戲的任務檢測大腦的電活動,進而評估大腦獎賞系統的處理過程。當在遊戲中獲勝後,抑鬱症患者與正常人相比大腦活動偏弱。 當然,Google X實驗室並非第一個將人工智慧算法應用於腦電圖識別的企業。在去年四月的一篇論文中,IBM公司開發出一種算法,可對癲癇發作的判斷準確率高達98.4%。事實上,腦電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精神分裂症、癲癇、情緒分類、神經痛等大腦疾病中。

谷歌自主研發的開源腦電系統

琥珀計劃團隊耗時三年開發一款低成本、可攜式、研究級的腦電帽系統,使用位於Fz、Cz和Pz中線上的傳感器電極,通過採集靜息態腦電和事件相關電位數據,用於評估獎勵和認知功能。

Amber團隊開發的腦電系統

與DeepMind合作

除了腦電設備外,琥珀計劃團隊與Alphabet的深度學習研究組DeepMind合作,採用無監督學習的方法,在沒有人參與的情況下來降低腦電信號中的噪音。此外,通過提取與心理健康有關的腦電特徵,可用來預測重型抑鬱障礙和廣泛性交流障礙。

未來意義

琥珀計劃團隊承諾不會對自主研發的硬體申請專利保護,並將50個未使用的設備捐贈給實驗室使用,用於支持低收入國家進行腦電圖研究。Google X實驗室負責人Obi Felten表示,他們希望開源腦電系統和機器學習技術不僅能對腦電圖專家有價值,也對更廣泛的心理健康研究有意義。

參考資料:

https://venturebeat.com/2020/11/02/alphabets-project-amber-leverages-ai-to-identify-brain-wave-data-relevant-to-anxiety-and-depression/

相關焦點

  • Amber團隊使用AI解釋腦電波以診斷抑鬱症
    11 月 2 號,Alphabet 實驗性的研發實驗室 X 詳細介紹了 Amber 項目,它旨在使腦電波像血糖一樣容易解釋,以開發針對抑鬱和焦慮的客觀測量方法,並用於診斷和治療。然而,抑鬱症有 1000 種可能的症狀組合,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現不同,診斷也比較困難。目前抑鬱症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醫生與患者的交談或抑鬱量表的測量,如 PHQ-9(抑鬱症自我評估量表)或 GAD-7(廣泛性焦慮量表)。Amber 小組嘗試把機器學習與腦電圖技術相結合,以測量腦電活動。
  • Alphabet新AI計劃:從腦電波中診斷抑鬱症
    來源:VB 編輯:QJP 【新智元導讀】Alphabet的代號為琥珀(Amber)的計劃利用人工智慧從腦電波中診斷抑鬱症。 Alphabet 公司的Google [X] 實驗室近日詳細介紹了「琥珀」計劃(Amber),旨在使腦電波和血糖一樣容易理解。 研究的目的是利用AI相關技術開發用於抑鬱和焦慮的測量方法,以支持診斷和治療。
  • NeuroHz:如何通過腦電波對產婦抑鬱症進行音樂治療? | 創業
    NeuroHz 是一個基於智能耳機採集腦電波數據,給用戶生成個性化治療音樂的健康服務平臺。用戶戴上該智能耳機,其就可通過腦電波數據反饋,檢測到自己的情緒,從而推薦最合適的治療音樂,通俗的來講就是意念的反饋。祝文偉解釋道,意念是人腦思維時產生的生物腦電波,是大腦在活動時,由神經元同步發生突觸後的電位總和形成的。
  • 為什麼自己會抑鬱,抑鬱症是怎麼診斷出來的
    抑鬱的診斷標準如下: 1 睡眠障礙:百分之九十八的抑鬱患者都存在睡眠障礙 2 焦慮、行為過激:大多數更年期抑鬱症患者都會表現出異常焦躁的情緒,通常情況下還會伴隨著恐懼。患者語言動作顯著增加,除此之外,抑鬱患者還極易被激化。 3 很強的自殺念頭:企圖自殺是抑鬱症最為嚴重的症狀之一,有很多重度抑鬱患者死於自殺,在眾多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之中,抑鬱是自殺率最高的一種疾病。號稱人類第一號殺手。
  • 麻省理工學院研發AI模型可從會話方式診斷抑鬱症
    9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醫生診斷抑鬱症通常會問病人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情緒、精神疾病、生活方式和個人病史等,然後根據做出的答案進行診斷。如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可以在不需要回答這些特定問題的情況下,根據人們的自然會話和寫作風格來判斷他們是否患有抑鬱。
  • 測量睡眠時的腦電波可以預測你的抑鬱症治療手段是否有用
    最近,科學家發現,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患者是否會對抑鬱症的治療做出反應。這使患者能夠轉而使用新的治療方法,而不是繼續使用無效的治療手段。作為這項研究的領導者,託爾斯滕·米科泰特(Thorsten Mikoteit)博士說:「這意味著,那些正在承受著抑鬱症痛苦的患者,在確認治療方法是否有效前,可能不再需要等待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來觀察他們的療法是否有效了。」。在任何一年中,全世界大約有7%的成年人患有抑鬱症。這代表著在中國,每年約有9000萬人患有抑鬱症。
  • 陳根:腦機接口參與抑鬱診斷,將大有裨益
    我國抑鬱症患者9500萬,不再是一個小眾群體,WHO預測,到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2大類疾病。然而,心理健康測量仍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儘管有許多心理健康調查和量表,但它們並沒有被廣泛使用,特別是在初級保健和諮詢機構中。
  • 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科學家發現,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是否會對治療產生反應。 這使患者能夠轉換到新的治療,而不是繼續無效的治療(和抑鬱)數周而不知道結果。 這項工作在ECNP大會上發表。
  • 抑鬱症成「連環殺手」,AI「讀心師」能拯救下一個TA嗎?
    自殺已成為多國年輕人的第一大死因,其中過半死者患抑鬱症。更嚴峻的問題是,受抑鬱症困擾的人正日漸增多。全球大約有3億多人患抑鬱症,佔總人口4.4%,尤其是在2005—2015年間,抑鬱症患者增加了18%,這也使抑鬱症成為全球第四大疾病。在中國,情況同樣嚴重。來自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佔全國人口4.2%。
  • Google Cloud 發布 COVID-19 數據集,可構建 AI 模型來對抗疫情
    雷鋒網了解到,除了 COVID-19公共數據集計劃,Google 也進行了許多其他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努力。另外,Google 還推出了專門的頁面和搜索門戶來整理有關 COVID-19 的資源,這家科技巨頭的母公司 Alphabet 也加大了灣區疾病篩查計劃的力度,本文參考連結: https://cloud.google.com/blog/products/data-analytics/free-public-datasets-for-covid19
  • 你可能不是抑鬱症
    但研究最大的悖論在於,人們始終無法證明,單胺類物質濃度偏低和抑鬱症的因果關係。看起來,它反倒更像是抑鬱症的病症表現之一。好在,對於疾病機制的探討,並不影響抑鬱症的診斷。世界上對於抑鬱症的臨床診斷共有三套常用標準,世界衛生組織版本的《國際疾病和分類》(ICD)、美國版本的《精神障礙的診斷統計手冊》(DSM),和中國版本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和診斷標準》(CCMD)。隨著國際學術交流日益頻繁,這三套標準已經非常接近,只是表述略有不同而已。
  • 基於腦電波創作新音樂 AI耳機可改善聽眾情緒
    據日媒報導,日本一支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裝置——人工智慧耳機,能夠跟蹤聽眾的情感狀態,創造出為聽眾量身定製的音樂,從而改善聽眾的情緒,激發新的情緒。  該研究團隊得到了日本大阪大學創新中心項目的支持與合作,其開發的AI能夠檢測用戶的大腦狀態,並通過音樂來刺激它,從而讓聽眾產生新的情緒。
  • Alphabet X實驗室詳細介紹探索抑鬱症生物標誌物的Project Amber項目
    該項目試圖確定一個特定的抑鬱症生物標誌物--它並沒有完成這個任務(研究人員現在認為,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單一生物標誌物很可能並不存在),但X實驗室仍然希望其利用腦電圖(EEG)結合機器學習試圖找到一個生物標誌物的工作能夠對其他人有所幫助。
  • 比抑鬱症更可怕的,是人們對它的無知、恐懼和逃避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其本身的典型特徵就是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同時伴隨自悲、消沉等情緒,當然,這其中也要兼顧到特殊的例子。很多抑鬱症患者需要心理安慰,你知道對抑鬱症病人進行安慰,想知道物理的方式治療抑鬱症嗎?其實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要去了解抑鬱症,明白它產生原因,才能更好的去解決它。
  • 「人腦直連電腦」或在十年內實現,可穿戴設備將破譯腦電波
    「人腦直連電腦」或在十年內實現,可穿戴設備將破譯腦電波 央視網4月25日報導,關注一些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的科幻場景。
  • 揭秘世界各國腦研究計劃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歐美國家紛紛一擲千金,相繼出臺新的腦科研計劃。2013年4月,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出「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旨在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製腦活動全圖,並最終開發出針對大腦疾病的療法。歐巴馬表示,「現在是太空競賽以來,美國的研發水平達到新高度的時候了」,一語道破美國出臺「腦計劃」的深層動機——搶佔腦科學研究戰略制高點。
  • 十年內抑鬱症或成致殘主要因素!而廣泛社交能有效遏制這一情況
    抑鬱症是常見的心理問題,抑鬱症的主要症狀是基於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CCMD-3.2006年)的抑鬱症診斷標準主要有以下9個。 只要同時滿足心境下降和上述任四種症狀,抑鬱症發作持續兩周以上,就有可能被診斷為抑鬱症。
  •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自2016年alphago在圍棋系列賽中戰勝職業棋手以來,ai已經開始在某些領域中取得進展,並且在某些問題上實現了突破。在最近的新聞中,谷歌發布的兩張miranda照片不僅僅是事實,還再次為我們揭開了ai正在開始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新面貌。
  • 實時監測腦電波耳機,監控打工人小情緒的利器
    MN8腦電波設備看起來就像一個時尚的無線耳機。總部位於舊金山的Emotiv公司工作人員說:「它的耳塞可以很隱蔽地放在耳廓裡,並且續航可以持續一整天。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會忘記自己戴著一個正在監測自己腦電波的設備,用來了解工作壓力、注意力的跡象。最終目的是可以讓公司收集員工工作時的大腦數據。
  • 華裔科學家成功解碼腦電波什麼情況 什麼是腦電波有什麼用
    通過解碼與人類下頜、喉頭、嘴唇和舌頭動作,相關的腦電波信號,合成想表達的語言。這項腦機接口技術有望讓喪失語言能力的人每分鐘輸出150單詞,接近正常人水平。類似「讀心術成」或「讀腦術」成為可能!什麼是腦電波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種使用電生理指標記錄大腦活動得方法,大腦在活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