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能動力之鋰想布局
川能動力於2000年上市,主營業務以化肥為主業,大股東為川化集團,後因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價格低迷等原因,於2016年進行破產重組,主營業務變更為新能源電力及貿易,大股東變更為四川能投。2020年11月川能動力公告,擬現金9.27億元收購能投鋰業62.75%股權,收購完成後將獲得阿壩州李家溝鋰輝石礦的開採控制權。李家溝礦區自2013年探礦權獲批後,項目四經易主,設計原礦開採規模105萬噸/年,年生產鋰精礦18萬噸,有效期至2043年6月26日。目前從溝口至採選工業場地聯絡道路已竣工,預計2021年年底前能投產。除上遊鋰礦外,川能動力預計未來將會繼續往鋰鹽、電池材料等動力電池下遊產業鏈延伸。除此之外,公司擬發行股份購買其控股股東川能投持有的川能環保51%股權,交易作價確認為6.18億元,發行價格為3.45元/股,川能投2021-23年承諾扣非後歸母淨利不低於5.02億元,其中2021年不低於2.15億元。川能環保擁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11個,合計產能6800噸/日,其中已投產4800噸/日,此外還涉及環衛一體化、汙泥處置、設備銷售等業務。至此,川能動力「新能源+固廢」主營業務布局已完成。
四川省其餘鋰礦開發情況梳理
四川省目前擁有採礦權的項目共6個,分布在阿壩州和甲基卡區域。甲基卡區域除甲基卡鋰輝石礦在生產狀態外,其餘2處鋰礦——德扯弄巴鋰礦和措拉鋰輝石礦均未建成投產。甲基卡鋰輝石礦目前業主為融捷股份,自2013年年底停產後,直至2019年6月才正式復產,目前具有45萬噸/年礦石處理的採選能力,105萬噸/年露天開採擴能項目正在原址建設中,鋰礦精選項目另行選址在康定市姑咱鎮鴛鴦壩建設。阿壩州除了李家溝鋰輝石礦以外,還有盛新鋰能控制的業隆溝鋰輝石礦,已於2019年11月投產,原礦生產規模40.5萬噸/年,年產鋰精礦6.96萬t,產出的鋰精礦將全部銷售給子公司致遠鋰業用於鋰鹽生產。阿壩州剩餘一處鋰礦為馬爾康縣黨壩鋰輝石礦,業主方為眾和股份,2015年85萬噸採選鋰輝石礦項目投產,當年實現鋰精粉約2萬噸的產量,但後來因眾和股份經營不善而陷入礦山股權一度被凍結,目前眾和股份已於2019年7月9日被摘牌,黨壩鋰輝石礦復產困難。
平價時代下電池鋰材料有望回歸正常盈利水平十三五至今,新能源汽車經歷了高速增長-減速換擋-格局重塑不同時段,雖然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至2022年底,但新能源汽車即將迎來的平價大周期,才是行業發展將進入良性循環的關鍵。電動汽車將會與內燃機汽車平價,甚至比內燃機汽車更廉價,銷量將不再由補貼推動,而是由消費者需求推動。2020年7月起,新能源車單月產銷量開始同比轉正,10月份單月銷售量同比增長104.5%,已經連續3個月實現同比高增長,車型多以消費者可負擔的平價車型為主,如五菱宏光、歐拉黑貓等。在車企銷量火爆的影響下,下遊電池企業均已滿產,受此影響,電池鋰材料已迎來一波價格上漲,11月25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已漲至4.6萬元。適合大眾購買力的電動車銷量已經在2020年得到了證明,新能源車平價化時代的來臨,也必將帶動上遊動力電池及電池材料的快速發展,電池鋰材料有望在電動車火爆銷量的帶動下,盈利回歸至正常水平。
投資建議
以2015年為起始點,新能源汽車步入快速發展通道,動力電池企業積累的產能在2015年集中釋放,導致整個行業對鋰等原材料的需求達到了峰值,電池級鋰材料價格一路走高。2018年下半年開始,鋰化合物供應快速釋放,產能過剩後價格開始持續走低。2020年受疫情影響年中電池級鋰價格一度跌至4萬,低鋰價壓迫澳礦破產退出,全球供給產能進一步出清。受下半年新能源車銷售量高增速影響,11月25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已漲至4.6萬元。上遊鋰資源在經歷2018年產能的集中釋放,以及2019-2020年虧損後,包括澳洲鋰礦產能的紛紛退出,上遊正在向供需平衡逐步轉變。而下遊電動車平價好物時代已悄然來臨,需求端有望一改頹勢穩步增長,在以上兩因素的疊加作用下,鋰礦及鋰鹽企業盈利有望逐步改善。四川省鋰輝石礦佔全國的近六成,此前因股權關係、生態環保等問題開發陷入停滯,但隨著股東關係理順及相關礦產復工,相信在中國鋰電戰略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受益標的包括川能動力、ST融捷、盛新鋰能及雅化集團。
風險提示
1)鋰輝石礦開採進度不及預期;2)鋰鹽加工新建及擴產進度不及預期;3) 新能車銷量持續下滑;4)鋰化合物價格持續下跌或低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