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高溼的環境,正是萬物生長、昆蟲繁殖的季節,你在家中見過這種蟲子嗎?

看到圖片大家可能覺得很陌生,同時還有點瘮人,自然會說沒有見過,其實這類昆蟲非常常見,可能你家的陽臺裡就躲藏著它們,你也曾經被它們驚嚇過,它的名字叫蠼螋[qúsōu]。
蠼螋為革翅目昆蟲的通稱,植食性、肉食性或雜食性,其中不少種類可捕食害蟲,是害蟲的天敵;一些種類取食植物的花、葉、果實,也有報導稱其危害花園、果園、菜地。

蠼螋的種類和特性
革翅目是小型至中等大小體型的不完全變態昆蟲。由於常年生活在土地縫隙中,洞穴內,磚石或樹皮下,身體多少都呈扁長或極扁狀。世界上有1200多種蠼螋類昆蟲,我國有70多種。
蠼螋為雜食性,其中有不少種類是害蟲的天敵,有些種類是危害蘑菇、花卉的害蟲,也有的是居室內的衛生害蟲。

蠼螋卵期17-22日,著蟲期49-72日,成蟲壽命289-330日,體長一般4~50毫米。成蟲怕光、喜生活在磚縫、土縫、樹皮及腐爛物質下面,特別是樹皮、菜園、果園中的腐爛物質下面較多。無論成蟲期或若蟲期,在生活過程中很少離開土。

稱職的蠼螋媽媽
蠼螋類昆蟲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也就是說只有卵、若蟲、成蟲。卵經過19-25日的卵期,開始孵化,孵化時先將卵殼咬個小孔,把頭伸出來,約停留20分鐘才自卵中爬出來。自第一粒卵開始孵化到所有的卵孵化完,需8小時。
若蟲孵化後即棲息在雌蟲身旁,這時雌蟲一面用口器刷弄若蟲周身,同時便將空卵殼吃掉。剛孵化的若蟲活動能力即很強,每到傍晚即在洞中活動,這時雌蟲不但不將封閉的洞口打開,反而守候在洞口處不讓若蟲靠近。

到若蟲孵化後的第五日夜間,成蟲才將洞口打開,到外面尋找食物,但不會遠離,找到食物即刻用尾鐵或口器帶回,仍將洞口封閉,然後用口器將食物嚼碎飼育若蟲。
到第七日成蟲才將洞口打開,準許若蟲出洞,可是成蟲還是形影不離,用觸角向一起逐趕,並時常與若蟲口吻相接。第九日有部分若蟲已開始蛻第一次皮,這時好像若蟲已能自立生活,雌蟲才讓若蟲離開洞穴。可謂是具有「真摯母愛」的典型昆蟲。

蠼螋的危害
蠼螋喜歡生活在較疏鬆的土壤裡,在陰暗潮溼、疏鬆的糞土堆、枯枝落葉下、雜草下等隱蔽地方也常見,生草果園比清耕果園多,施入餐館殘餘物或屠宰場廢棄物的果園受該蟲危害嚴重。

白天躲藏在樹葉、土塊、雜草等隱蔽處,夜間活動。多數蠼螋是益蟲,捕食農業害蟲。蠼螋的少數種類會危害花卉、貯糧、貯藏果品、家蠶,有的種類還是蝙蝠和鼠的體外寄生者。
預防蠼螋
從上面蠼螋的特性,我們可以了解到蠼螋雖然長相嚇人,其實對人類沒有傷害,本身也沒有毒性,反而特別膽小,更不會去傷害人類。相反,大多數蠼螋都是益蟲,是多種害蟲的天敵。

家中如果出現蠼螋,也大可不必驚慌。保持房屋乾燥,尤其是做好衛生間衛生,買瓶噴霧殺蟲劑,見到蠼螋噴殺就行了。只要做好室內衛生,蠼螋是不會在你家中安家的。
科普地球生物 聯繫大眾生活歡迎關注生物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