蠼螋真的能爬進人耳寄生嗎?如何防治?

2020-12-05 科學獵奇

蠼螋(qu sou)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昆蟲,尤其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蠼螋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家中。那麼,蠼螋有什麼樣的習性呢?我們該如何科學的防治蠼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幫助。

蠼螋

如圖所示,蠼螋的外觀非常的好辨認,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尾巴已經異化為鉗狀,稱之為尾鋏。有些小夥伴認為蠼螋的尾鋏似於蠍子的螫針,是有毒性的。其實,蠼螋的鉗狀尾巴只是它防禦的武器,並沒有什麼毒性,因為與鉗狀尾巴相連的腹部並沒有毒腺。當遇到危險時,蠼螋會彎曲自己的腹部,讓它的尾鋏豎立起來以嚇退捕食者,如果捕食者沒有被嚇退,它的下一步動作並不是攻擊,而是裝死。因此,蠼螋實際上是一種膽小的昆蟲。

蠼螋的分布與習性

蠼螋的分布很廣,幾乎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分布,種類已經超過了2000多種,僅在我國就有超過200種不同的蠼螋。蠼螋非常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因此,它們通常會出現在潮溼的土壤、石頭、垃圾等物體的下方,蠼螋有著晝伏夜出的習慣,白天它們會在陰暗處休息,到了晚上,它們再出來覓食。

蠼螋是一種雜食性昆蟲,除了植物性食物外,它也會捕獵比自己小的昆蟲,比如蚜蟲。值得一提是,雌性的蠼螋有著很強的「護犢子」習性,它除了會像許多卵生動物那樣趴在卵上孵化自己的幼崽外,還會餵養自己的幼崽,這一點與大多數的昆蟲都不同。

關於蠼螋的謠言

關於蠼螋有一個最大的謠言,而且正是這個謠言讓人對蠼螋又恨又怕。那就是它會爬進人的耳朵裡進而進入人的大腦,然後產卵。

其實,這個謠言來自於蠼螋的另一個名字「耳蟲」,而這個名字的由來,並不是說蠼螋會爬進人的耳朵裡,只是說當它展開翅膀時,形狀有些像人類的耳朵而已。而且平均體長在2公分左右的蠼螋爬進人的耳朵,必須要先從皮膚上爬過,人不可能毫無察覺的讓它在身上爬,最後進入更深處的,況且人的耳朵裡,也沒有蠼螋的常規食物。

如何防治蠼螋?

由於蠼螋有著捕獵其他昆蟲的能力,而它捕獵的工具就是它的鋸齒狀嘴巴以及尾鋏,所以它的嘴巴還是能夠咬人的。那麼如何防治蠼螋呢?這還是要從蠼螋的習性上下手。

上面我們說過,蠼螋是一種喜歡潮溼環境的昆蟲,所以,保持家裡的乾燥是必要的條件。當然,對於多雨的一些地區,讓家裡保持乾燥並不簡單,因此,我們就要從蠼螋的食物上下手了。如果房間內比較髒亂的話,就容易滋生一些其他的昆蟲,這樣蠼螋就有了相對穩定的食物來源,所以,保持家裡的乾淨衛生也是極其重要的。

如果保持家裡乾淨、乾燥還是有蠼螋的話,就要使用一些「道具」了,比如殺蟲劑,用殺蟲劑在一些陰暗、潮溼的角落裡噴灑,能夠有效地減少蠼螋。

總結

蠼螋雖然是一種比較膽小的昆蟲,但是它有著晝伏夜出的習性,而在深夜,是我們休息的時候,所以,就讓蠼螋對我們有了可乘之機。因此,如果在家中發現了蠼螋,噴灑殺蟲劑、保持家裡的衛生,是讓它們減少的有效途徑。

相關焦點

  • 蠼螋真的能鑽進耳朵嗎
    相傳蠼螋能鑽進人的耳朵並且在耳朵裡產卵,蠼螋表示很冤枉,從他們的食譜和養育後代的方式可以得到辯解。蠼螋屬於雜食性昆蟲,最喜歡吃腐爛的植物,也會捕食一些弱小的昆蟲或者昆蟲幼蟲,吃飯的工具就是尾巴了,當筷子用,當然這尾巴也可以用於雄性間爭鬥的武器。
  • 身後長夾子的奇特昆蟲,傳聞會從人耳爬進腦袋裡,然後瘋狂繁殖
    一些昆蟲看起來憨厚老實,還有點兒討人喜歡,比如潮蟲,一些就看起來兇神惡煞,比如蚰蜒和臭蟲等。但是大家了解家中出現的昆蟲中,有著數最多恐怖傳說的是啥昆蟲嗎?那便是蠼螋。蠼螋兩字讀作qúsōu,詳細介紹它以前,先講個產生就在我身邊的事。兩月的前的一天,我要去姐姐家探望小小侄女,但是剛到姐姐家,姐姐捂住耳朵裡面也就要穿鞋子往外走,我講怎麼啦?
  • 蠼螋怎麼讀?咬人後有毒嗎?
    蠼螋(earwigs),為一種雜食性昆蟲,別稱夾板蟲、夾板子等,也被人們稱為「耳朵害蟲」,那麼蠼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真的會鑽耳朵嗎?【滅蟲公司奔奔蟲控】 1、蠼螋是什麼生物?
  • 黑蟲爬進蚊帳裡 寶寶身上長疙瘩
    黑蟲爬進蚊帳裡寶寶身上長疙瘩「家裡最近出現好多黑蟲喲,開始以為是花盆裡爬出來的螞蟻,後來發現它竟然鑽進蚊帳來了。」昨日,家住江北區華潤中央公園小區的業主塗豔告訴重慶晚報記者,最近家裡天天都能看到這種黑蟲,以為是從陽臺爬進來的。但即便關了陽臺門,黑蟲照樣能囂張地在屋裡橫行。
  • 尾巴像把大剪刀,這個蟲子你家裡有嗎?
    蠼螋的生活環境 蠼螋畏懼光線又非常敏感,所以它們大多在夜晚活動。白天棲息在黑暗潮溼的地方,樹皮下、草叢間、朽木中、石塊下都能發現它們的蹤跡。如果家中環境比較潮溼,也會出現它們的身影。
  • 科普|耳朵昆蟲的「蠼螋」,會鑽耳朵嗎?
    耳朵昆蟲那麼有人就會問道,蠼螋真的會鑽進人耳朵嗎???我本善良提起蠼螋,大家印象最深的想必正是它「屁股」後面威風凜凜的大夾子,而那實際上是它的鉗狀尾須,堅硬的尾須看起來就像剪刀一樣,因而蠼螋又被人們稱為剪刀蟲。
  • 它叫蠼螋,最近大肆繁殖 這幾招可滅它
    原標題:它叫蠼螋,最近大肆繁殖 這幾招可滅它名詞:蠼(qú)螋(sōu)別稱夾板子、剪指甲蟲、夾板蟲或剪刀蟲、耳夾子蟲、二母夾子,是一種雜食性昆蟲在陳先生提供的一張圖片上,一位業主的家中僅陽臺上就有三十多隻蠼螋。「雖然這蟲子沒毒,但還是看得讓人心裡發毛。」陳先生說,睡覺時都感覺渾身有蟲子在爬。踩蟲成了小孩的娛樂北碚兩江名居小區的一位居民稱,最近家中蠼螋泛濫成災:床上、客廳裡到處都有,目測有一兩百隻。他住在32樓的同事家中也同樣沒能倖免。「每天晚上,我兩歲女兒的娛樂節目就是踩蟲。」
  • 大雨下得千足蟲也熬不住 如爬進家中如何防治?
    「小區裡到處都能看到一種像蜈蚣的蟲,這幾天家裡都有,太可怕了!」日前,家住金華婺城區白龍橋鎮深藍藝墅小區的吳女士致電市疾控中心,稱最近一段時間,小區裡出現了一種類似蜈蚣的蟲子,數量多,而且模樣嚇人,時常爬進家中,影響日常生活。
  • 市區多地頻現蠼螋!見到這些蟲子,要如何處理?
    最近不少市民報料稱,不論在家裡、公司或學校等地方,都經常發現一種名叫蠼螋的小蟲子
  • 奔奔蟲控|什麼是蠼螋?
    這種說法雖然一看就是假的,但是即使是到現在,還仍然會有人相信,這也讓蠼螋被人們所恐懼、厭惡。一、認識蠼螋蠼螋,革翅目、球螋科的統稱,不完全變態類昆蟲,若蟲蛻皮5次,外形與成蟲相似、尾鋏細弱,呈尖釘狀。蠼螋很容易辨認,它們的腹部有由尾須特化而來的鉗狀或鑷狀的尾鋏。雌蟲尾鋏平直,雄蟲彎曲,生長在土壤中,落葉堆或巖石下,食性雜食。
  • 鑽入人耳吃掉大腦?這種蟲子其實沒那麼恐怖
    蠼螋,一個在人們口耳相傳中幾乎是一種恐怖的蟲子。一般的蟲子人們大部分都只是覺得討厭、髒、噁心,但是蠼螋的存在可不僅僅是噁心了,他是恐怖,因為這種蟲子在很多人眼裡是可以害人性命的一種蟲子。他有很多的觸角,尾部還有個看起來非常厲害的大鉗子。相傳他們在繁殖期可以進入人的耳道,強行穿過人類的耳膜,將卵產在人類的大腦。
  • 昆蟲界中稱職的媽媽——蠼螋,快看看家中花盆、菜園裡有沒有?
    夏季高溫高溼的環境,正是萬物生長、昆蟲繁殖的季節,你在家中見過這種蟲子嗎?,你也曾經被它們驚嚇過,它的名字叫蠼螋[qúsōu]。蠼螋類昆蟲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也就是說只有卵、若蟲、成蟲。第九日有部分若蟲已開始蛻第一次皮,這時好像若蟲已能自立生活,雌蟲才讓若蟲離開洞穴。可謂是具有「真摯母愛」的典型昆蟲。
  • 蟑螂防治的「十萬個為什麼」,送給受蟑螂困擾的你!
    很多人覺得自己家很乾淨,不相信會有蟑螂出現,但是這種生物實在是無處不在,多了解一些有關蟑螂及相關的防治知識,總是會有用武之地的。蟑螂咬人嗎?蟑螂是雜食性昆蟲,口器為咀嚼式,會吃任何有機物,但攻擊人、將人咬傷的情況實屬罕見。不過蟑螂確實可能會偷吃人的毛髮、耳屎等。
  • 關於動物的十大謠言:遇到熊裝死真的能逃過一劫嗎?
    實際上鴕鳥兩條腿很長,跑的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奔跑速度足以讓它擺脫敵人,鴕鳥要吞食細沙和小石子,以利胃部磨碎食物,所以它們就不得不彎腰用嘴在地面上揀石子,剛好小腦袋被一些物體擋住,被人誤以為會做埋頭的蠢事。壁虎有劇毒,碰到其尿液會導致皮膚腐爛,自古以來認為民間流傳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壁虎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
  • 這種蟲子最近頻繁出現,有毒嗎?
    在午夜時分,當人睡著的時候,蠼螋就會爬進人的耳朵裡,一直鑽入人的大腦。接著蠼螋會小心的切斷人的顱神經,讓可憐的宿主無法察覺。它會產下上千枚卵,4天後,這些幼蟲會孵化出來,以柔軟的腦組織為食,此時宿主已經完全瘋狂,最終極為恐怖的死去……害怕了嗎?哈哈,騙人的,專門嚇你的!
  • 3種寄生蜂對草地貪夜蛾(秋粘蟲)防治有效 | 生物防治
    3種寄生蜂對草地貪夜蛾(秋粘蟲)防治有效 | 生物防治 2019-05-2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衛生間蠼螋是從哪來的?怎樣才能清除這種小蟲子?
    衛生間裡最常見的小蟲子,一種叫蛾蚋,一種叫蠼螋。前者帶有一對蓋過身體的大翅膀,後者的翅膀小到看不見,但是身體更長,尾巴像一對小鉗子。蛾蚋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說起過,今天我們好好說一說蠼螋。它們通常生活在潮溼的地方,以肉類和植物為食。
  • 它真的能讓人毀容嗎?如何防治?
    那麼,既然硫酸如此之強,硫酸螞蟻的「威力」如何呢?我們該如何的防治「硫酸螞蟻」呢?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硫酸螞蟻」。「硫酸螞蟻」究竟是何物?「硫酸螞蟻」是我們對一種昆蟲的俗稱,並不是學名,它的學名為隱翅蟲。
  • 貓耳蟎如何科學防治?硬核解讀告訴你答案
    常見的蟲類有跳蚤、蜱蟲和貓耳蟎等,而且它們在動物間有易傳播的特性,在外部環境中也有很強生存能力,因此難以防治,經常反覆感染。這兩種寄生蟲都是依靠叮食動物的血液為生,且具有很強繁殖能力,除了會引發皮炎和貧血等症狀外,還可能會貯存、傳播各種疾病,並且對人也有危害性。由於動物有皮毛,所以跳蚤和蜱蟲較為容易侵入,且不容易被發現。長期的進化讓它們發展出各種「技能」附著在動物皮膚上,不會輕易被甩掉。
  • 為什麼很多人說《寄生獸》是環保番,它真的只是一部環保番嗎
    寄生獸真的是很有深度的作品,從很多角度都值得人們去思考,甚至他的漫畫,動畫,電影,講的幾乎是三種風格的同一個故事,給人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加奈追悼會之後,喜歡加奈的小混混懷疑的問道「你不是人嗎?為什麼一滴眼淚都沒有?」新一怒吼道「啊,我不是人啊」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流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