蠼螋(qu sou)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昆蟲,尤其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蠼螋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家中。那麼,蠼螋有什麼樣的習性呢?我們該如何科學的防治蠼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幫助。
蠼螋
如圖所示,蠼螋的外觀非常的好辨認,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尾巴已經異化為鉗狀,稱之為尾鋏。有些小夥伴認為蠼螋的尾鋏似於蠍子的螫針,是有毒性的。其實,蠼螋的鉗狀尾巴只是它防禦的武器,並沒有什麼毒性,因為與鉗狀尾巴相連的腹部並沒有毒腺。當遇到危險時,蠼螋會彎曲自己的腹部,讓它的尾鋏豎立起來以嚇退捕食者,如果捕食者沒有被嚇退,它的下一步動作並不是攻擊,而是裝死。因此,蠼螋實際上是一種膽小的昆蟲。
蠼螋的分布與習性
蠼螋的分布很廣,幾乎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分布,種類已經超過了2000多種,僅在我國就有超過200種不同的蠼螋。蠼螋非常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因此,它們通常會出現在潮溼的土壤、石頭、垃圾等物體的下方,蠼螋有著晝伏夜出的習慣,白天它們會在陰暗處休息,到了晚上,它們再出來覓食。
蠼螋是一種雜食性昆蟲,除了植物性食物外,它也會捕獵比自己小的昆蟲,比如蚜蟲。值得一提是,雌性的蠼螋有著很強的「護犢子」習性,它除了會像許多卵生動物那樣趴在卵上孵化自己的幼崽外,還會餵養自己的幼崽,這一點與大多數的昆蟲都不同。
關於蠼螋的謠言
關於蠼螋有一個最大的謠言,而且正是這個謠言讓人對蠼螋又恨又怕。那就是它會爬進人的耳朵裡進而進入人的大腦,然後產卵。
其實,這個謠言來自於蠼螋的另一個名字「耳蟲」,而這個名字的由來,並不是說蠼螋會爬進人的耳朵裡,只是說當它展開翅膀時,形狀有些像人類的耳朵而已。而且平均體長在2公分左右的蠼螋爬進人的耳朵,必須要先從皮膚上爬過,人不可能毫無察覺的讓它在身上爬,最後進入更深處的,況且人的耳朵裡,也沒有蠼螋的常規食物。
如何防治蠼螋?
由於蠼螋有著捕獵其他昆蟲的能力,而它捕獵的工具就是它的鋸齒狀嘴巴以及尾鋏,所以它的嘴巴還是能夠咬人的。那麼如何防治蠼螋呢?這還是要從蠼螋的習性上下手。
上面我們說過,蠼螋是一種喜歡潮溼環境的昆蟲,所以,保持家裡的乾燥是必要的條件。當然,對於多雨的一些地區,讓家裡保持乾燥並不簡單,因此,我們就要從蠼螋的食物上下手了。如果房間內比較髒亂的話,就容易滋生一些其他的昆蟲,這樣蠼螋就有了相對穩定的食物來源,所以,保持家裡的乾淨衛生也是極其重要的。
如果保持家裡乾淨、乾燥還是有蠼螋的話,就要使用一些「道具」了,比如殺蟲劑,用殺蟲劑在一些陰暗、潮溼的角落裡噴灑,能夠有效地減少蠼螋。
總結
蠼螋雖然是一種比較膽小的昆蟲,但是它有著晝伏夜出的習性,而在深夜,是我們休息的時候,所以,就讓蠼螋對我們有了可乘之機。因此,如果在家中發現了蠼螋,噴灑殺蟲劑、保持家裡的衛生,是讓它們減少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