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我是北京

2020-09-10 我們的太空

2020年1月5日的深夜,周日原本就安靜的航天城,在一場大雪之後顯得格外寂靜,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大樓前,一輛車緩慢行駛著。又是連續兩周沒回家了,剛剛完成工作的劉建剛今天說什麼也要回家看一眼妻子,往常工作到這個時間,他都會在辦公室對面熟悉的小倉庫裡將就一晚,但是今天的大雪觸碰到了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媳婦很喜歡雪,每次下雪都會開心得像個孩子。而現在她已經挺著8個月的肚子,將為人母。

圖一:劉建剛與妻子

回想妻子懷孕的這段時間,正是火星探測任務準備的攻堅期,作為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團隊的北京總調度,劉建剛還沒來得及享受即將為人父的喜悅,就要投入到這個全新的型號任務中去。很多時候組織會議、方案串講、制定計劃,一幹就是一整天,等到拿起手機終於可以給妻子打個電話的時候,不是凌晨就是午後,聽到電話那頭睏倦中帶著興奮的聲音,他就可以想到她一個人睡眼惺忪的神情,讓這個高速運轉的「北京」稍稍放慢了節奏。那時他暗暗承諾,等孩子出生了,一定要補償回來這段缺失的陪伴。

可是孩子還未到來,疫情卻來了。為了節省來迴路途時間,劉建剛沒有選擇回家過年,提及此事他反而帶著一絲慶幸:「幸虧沒回去,不然要被隔離,就參加不了火星聯試了。」雖然自己沒有因為疫情而無法上崗,但是型號團隊裡的不少人都受到波及無法復工,而原計劃就在2月份的火星任務無線聯試仍要如期進行。

圖二:劉建剛工作現場

自己作為調度,必須要統籌團隊成員,還要聯絡內外多個單位,視頻會議、電話溝通、傳遞文件……一天對接的人不計其數。除此之外,還要調動起大家的情緒,一掃疫情帶來的陰霾氣氛。在這方面,他幽默風趣的性格發揮了極大優勢。但到了收集各單位的材料時,他又能拿出調度的氣勢,絕不拖延。最終在整個飛控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團隊的共同努力之下,按計劃完成了預定的內場遙操作聯試和無線聯試,深空接口聯試和測控通信系統聯調,還在任務的最後階段完成了系統間的協同演練,讓方案設計得以優化,系統間的配合更加順暢。

圖三:疫情期間有序組織無線聯試

「別看建剛年紀輕輕,平時說話輕鬆幽默,但辦起事來毫不含糊,很是沉穩老練。」型號團隊的質量師陳翔如是說。第一次和他接觸的人一定會從他身上感受到少年的青春和活力,但他卻總說,自己是89年的「老人」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北京中心的調度崗位上,他已經是資深的前輩了,可是在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中,他還是年輕,作為調度想要調動起整個團隊也並不十分輕鬆。不僅飛控中心的型號團隊裡有各個崗位的老專家和領導,外系統需要協調對接的人員也不乏業內大牛,自己該以什麼態度去面對呢?在接受任務之初他就有想過這個問題,但對劉建剛來說這卻並不讓他苦惱,「我們團隊的所有人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切為了任務,只要是能夠讓任務順利推進,沒有誰是不好溝通的。而我要做的就是把任務吃透,把它當成我自己的一部分,充分了解和掌握。」


圖四:劉建剛

為了達到自己定下的這個標準,劉建剛在辦公樓裡扎了根。要想找到他非常簡單,不是在任務大廳,就是在會議室,夜深人靜以後,辦公室裡還會有他處理公文的身影。今年五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執行,劉建剛所在的綜合計劃科全員出動,他也參與了值班,一邊值班一邊還要兼顧火星團隊的工作,「任務來了就不分你我,全科沒有人會推脫和抱怨,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和默契。」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天問一號升空後,接力棒就都交到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手裡,漫長的護航旅程中,他們會留下怎樣的青春回憶,就看今朝航天飛控人的不懈努力。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宋星光

編輯:麻雨潔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是個28歲姑娘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一起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認識與「天問一號」「伴飛」的☟☟☟「天問一號9月21日「天問一號一次軌道控制任務大概能有上百句調度用語她都熟練背誦談起「天問一號
  • 28歲的她,成了「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一起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認識與「天問一號」「伴飛」的中國航天人「天問一號這裡的航天人會時刻看護它的狀態有時還要對飛行軌道進行修正就像是「天問一號
  • 28歲的她,成了「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一起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認識與「天問一號」「伴飛」的中國航天人「天問一號這裡的航天人會時刻看護它的狀態有時還要對飛行軌道進行修正就像是「天問一號9月21日「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北京總調度是一位90後姑娘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誰在地面遙控它?一起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認識與「天問一號」「伴飛」的中國航天人☟☟☟「天問一號這裡的航天人會時刻看護它的狀態有時還要對飛行軌道進行修正就像是「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啟動
    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供圖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中國科普研究所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郭超凱)「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8月2日在北京天文館成功啟動。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
  • 天問一號「滿月」了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記者8月23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自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以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嚴密測控之下,探測器已安全運行一個月,各項工作均按計劃組織展開。
  • 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8月23日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23日1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裡程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探測器飛行正常。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9月20日23時許,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推力為120N的發動機的實際性能。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狀態良好。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9月20日23時許,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推力為120N的發動機的實際性能。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狀態良好。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
  • 伴飛「天問一號」!28歲姑娘成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北京總調度
    央視軍事微信公號9月22日消息,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誰在地面遙控它?誰又在為它保駕護航?一起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認識與「天問一號」「伴飛」的中國航天人。
  • 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原標題: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新華社上海
  • 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記者張建松 周琳 丁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在「天問一號」飛往火星的徵途中,軌道中途修正的完成,離不開VLBI網「火眼金睛」的一路護航和鼎力相助。VLBI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的縮寫。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8月2日7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牛頓,力學單位)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自7月23日成功發射,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230個小時,距地球300萬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 今天,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是天問一號奔火滿月的日子。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8月23日12時,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正常。
  • 天問一號: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據國家航天局報導,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多項準備工作已就緒,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在哪裡?我知道!
    8月2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這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執行,每一步都離不開對軌道的精確計算。
  • 天問一號回望地球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胡喆)記者昨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見右圖 新華社發)
  • 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代號:Tianwen 1[1])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2]。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3],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成功升空,計劃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並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8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員在現場工作「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8月2日一早,「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人員的攜手努力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