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行古禮,端午節到西湖區享民俗文化大餐

2020-12-04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魯佳 通訊員 汪曉

轉眼就是端午小長假了,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這些都是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三天小長假,不如到杭州西湖區來吧,這裡端午民俗文化及藝術、遊園活動很豐富。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浙江省主場城市(杭州)系列活動開幕式

時間:6月6日

地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

6月6日,西溪溼地周家村舉行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浙江省主場城市(杭州)開幕式。6月6日、7日兩天,省市文物宣傳、非遺展示活動也將在周家村舉行,讓更多的市民遊客了解非遺文化。

2019杭州西溪龍舟文化節

時間:6月7日-6月9日

地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

6月7日上午,一場精彩的「錦繡中華」端午文化表演將拉開本屆龍舟文化節的序幕。悠揚的《水鄉船歌》、精美的漢服龍舟展示、以古老的舞蹈形式——踏歌演繹的《禮儀之邦》等節目都將向遊客展示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端午小長假期間,還有很多民俗活動可以參與:6月7日—9日,煙水漁莊將上演喜慶又浪漫的水鄉婚禮;6月8日、9日,遊客不僅可以在深潭口聽越劇,還可以在三深大會堂跟著漢服小姐姐學習包粽子、做香袋、做五色絲等;在河渚塔廣場,還有「古禮端午」習俗體驗,遊客可憑門票獲贈一小杯雄黃酒、在著漢服的工作人員帶領下行沐蘭湯等,感受我國的端午習俗,同時在漢服、古禮等營造的古風氛圍中,品味漢文化的博大精深。

駱家莊端午盛會

時間:6月7日

地點:駱家莊

駱家莊社區將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系列活動,展現充滿人情味的駱家莊。7日12點,在紫金港河增幅寺碼頭將舉行祭祀活動,進行擊鼓鳴鐘、主祭宣讀祭文、上香參拜、鳴響禮炮等儀式。同時,32隻龍舟按組別批次進行比賽。夜幕下的龍舟家宴,是有史以來最多一次的350桌龍舟家宴,將有3000餘人共同享用宴席。

轉塘端午活動

時間:6月7日

地點:轉塘街道龍塢茶村上城埭173號

轉塘街道圍繞端午節,深挖傳統習俗文化,通過創意點綴和活動流程的落實安排,呈現一場不一樣的端午節,給您一個不一樣的端午小長假。包括沐蘭湯洗手沐浴禮儀、製做艾草捧花束、系五彩長命縷、玩鬥草比賽、打艾餈等體驗項目。

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

時間:5月25日-6月10日

地點:藝創小鎮

【藝創小鎮】象山藝術公社、浙江音樂學院、 2019首屆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以「青春·觀·世界」(Veni, Vidi, We Young)為題,以「遊戲」、「科幻」、「公社」作為核心概念,召集超過3000名青年藝術家、設計師、作家、學者等,以【藝創小鎮】象山藝術公社為「燃點」,在2019年5月25日-6月10日期間,展開超過40個主題項目。

海皇星生態探險樂園

時間:6月1日-6月9日

地點:雙浦鎮四號浦路1號

《變形金剛》主角之一的大黃蜂登陸樂園,園區還可體驗遊樂設施、水上皮划艇、水上悠波球、旋轉木馬、樹上探險等。

相關焦點

  • 課本裡的端午:飽含民俗趣味與家國情懷
    仲夏時節,石榴花開,中國人迎來入夏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民俗活動最豐富的節日之一,也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節日。  當我們循著課本裡的端午印記,細咂端午風物裡的文化滋味,慢品端午記憶中的精神密碼,一個飽含民俗趣味與家國情懷的端午佳節翩然而至。  端午作為民間佳節,儀式感很強。從「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蘇軾《六么令·天中節》)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 媒體解讀端午節:最初非吉祥節日 意在祛病防瘟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端午節,6日,屈原故裡湖北省秭歸縣三峽工程希望小學舉行創意包粽子和旱地划龍舟大賽,近千名師生參加。  中新網北京6月20日電(上官雲)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按照傳統,全國各地都會舉行一些儀式以示慶祝,常見的便是「吃粽子」、「賽龍舟」,但不為人知的是,端午節最初並非「良辰吉日」。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端午節傳統民俗有吃粽子、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等風俗,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以及海外華人生活地區廣泛流傳,下面我們來看看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一、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如今賽龍舟已成為了中國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那端午節有哪些活動?
    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那端午節有哪些活動呢?
  • 國慶吃喝玩樂不必出遠門 一個西湖區全部搞定
    幾天後,國慶黃金周即將開始,西湖區風景旅遊局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旅遊大餐,無論是杭州本地人家門口「耍子兒」,還是外地遊客來杭尋找新亮點,一個西湖區就能將吃喝玩樂一網打盡。西溪火柿節時間:9月23日-10月19日地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作為西溪溼地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參與性最高的一個經典節慶活動,本屆西溪火柿節將更具創意,要將西溪民俗活動推向世界。火柿節以開展由中、法、韓三國畫家創作展的藝術活動為文化亮點,再延續疊柿吉尼斯等火柿節經典項目。
  • 非遺「古行當」再興起:尋回記憶中的年味
    (新春見聞)非遺「古行當」再興起:尋回記憶中的年味  中新社寧波2月16日電 題:非遺「古行當」再興起:尋回記憶中的年味  作者 李佳贇  踩著鼓點,演員帶著船燈不斷迴旋移動,似避浪逐波;伴著鼓聲,數顆「豬獠牙」在耍牙表演者口內快速彈吐,左右歙動,變化出各種花樣……  春節期間
  • 昭通端午節:猜字謎包粽子發香囊賽龍舟掛艾草…
    昭通端午節:猜字謎包粽子發香囊賽龍舟掛艾草… 2020-06-26 0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端午節見聞,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的端午節,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體現了文化傳承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 留學黨百科:如何用英文向你的同學介紹端午節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又稱重五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這是廣泛流傳2000多年的民間節日,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端午節當天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吃粽子和賽龍舟(dragon boat racing)是其中的重要習俗。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
  • 「地評線」在弘揚端午文化中升華愛國情懷
    從此,端午節的由來,與屈原投江的故事緊緊聯繫在一起。雖經歲月洗禮,朝代更迭,但「端午節」亙古不變,如今已在中國人心中刻下一道深深的烙印,慨嘆屈原的堅貞不屈,頌揚屈原堅定的民族氣節。今天,我們依然在遵循歷史,跟隨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端午,是傳承發展的文化。
  • 鯨頭: 民俗文化遺存豐富的古村落
    ▲明德堂全貌▲劃太平龍□陳忠巢近日,龍港鎮鯨頭村獲得浙江省文化廳和省旅遊局聯合頒發的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區民俗文化村稱號浙南宗教民俗文化名村鯨頭,是龍港鎮雲巖社區所在地,歷史和傳統文化遺存保留豐富。據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鯨頭村石崗下出土文物《朱曼妻地莂》發現,鯨頭村早在東晉鹹康四年(338年)已經有先民在這裡居住。距今900年前的北宋,已形成以楊府殿為中心的古集市風貌的村落規模,現在的集市房屋有清朝與當代建築風格並存。秀水路老街為清朝所建。
  • 從端午賽龍舟談佛教「天龍八部」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據說是當年楚國人不舍屈原投江死去,人們划船追趕拯救,但追至洞庭湖仍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賽龍舟以紀念之,同時借龍舟驅散江中的魚,避免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在江蘇一帶,賽龍舟是源於紀念伍子胥……
  • 寶安「曬」龍舟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
    此後,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隆重的划龍舟比賽,祈求風調雨順。逐漸地,這裡就成為寶安地區和省港澳海外僑胞端午節集中賽龍舟的主要地方。1961年,五指耙水庫建成後,當地村民把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活動轉移到五指耙水庫舉行。
  • 王者榮耀端午節活動玩法攻略 王者榮耀峽谷香粽獲取方法
    王者榮耀端午節活動怎麼玩?端午節將至王者榮耀也開啟了端午節的活動玩法,這次的端午節獎勵也十分豐厚,而想要兌換獎勵的話就需要我們使用活動道具峽谷香粽兌換,那麼峽谷香粽的獲取方法是什麼呢?具體的獎勵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玩法攻略。
  • 打卡山東非遺丨跟著這些民俗文化遊齊魯!
    民俗旅遊是最能融入當地民間文化的一種方式,在相互欣賞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愉悅時,也能更好的體驗腳下這片土地的鄉土人情。下面跟著山東這些國家級非遺民俗,來一場漲姿勢的深度遊吧!這場大型廟堂樂舞活動,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於每年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時舉行。現在的祭孔大典從9月26日持續到10月10日。##_FORMAT_GT_####_FORMAT_GT_##文化延伸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闢為壽堂祭祀孔子。
  • 退休教師巧手再現滄州端午民俗
    陳建英說,小時候每逢端午節,姥姥和母親除了包粽子、煮雞蛋、掛艾草外,還會製作很多手工藝品。近幾年,她一直想恢復這些老滄州傳統民俗手工藝品的製作。為此,陳建英費了不少勁兒。先是按照記憶中的手工藝品的樣子,自己反覆研究琢磨,聽說有人會製作,就跑去虛心求教。今年,她終於掌握了這些手工藝品的製作方法。「端午節,滄州人有做香包的習慣,但端午包與平時的荷包不同。」陳建英說。
  • 忻城縣「三月三」系列民俗文化活動見聞
    藍德龍 攝)  嘹亮的歌聲在森林公園上空飄蕩,浪漫的相親會在土司練兵場上演,激烈的鬥牛賽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看,精彩的龍舟賽再現鑼鼓喧天的熱鬧場景……3月30日-4月4日,忻城縣在莫土司衙署練兵場、東門廣場、薰衣草莊園、遂意鄉神秘湖、紅渡鎮六納村、城關鎮泮水村、馬泗鄉藍莓生態園、歐洞鄉龍都廣場、大塘鎮三寨溝等多個地方,隆重舉行2017年「土司古城三月三·別樣忻城等你來」系列民俗文化活動
  • 與民俗文化相結合!青州北站古色古香,好似一座古城牆
    青州古城是古九州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雲門拱璧、駝嶺千尋、劈峰夕照等被譽為「青州古十景」,青州市北站的仿古造型彰顯古城風韻。據介紹,經過近一年的緊張施工建設,目前工程進入最後掃尾階段。為把青州市北站建成藝術品工程,青州各部門密切配合,站房外裝幕牆採用中國傳統古城牆的設計元素,將當地的民俗文化與建築相結合,更具時代感和藝術感。
  • 天津民俗文化的特色及其演變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著深厚豐富的內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現在建城設衛、生產、商貿、文化、飲食、服飾、家族、民居、交通運輸、人生禮儀、歲時節日、信仰及民間藝術與遊藝競技諸方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其孫朱允文繼位為帝,其子朱棣以「靖難」為名,向其親侄子朱允文發動了爭奪王位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