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狀閃電》:這是一部比《三體》還難產的國產科幻電影

2021-01-08 未來電影局

讀哥說

筆者期待的一部電影,很可能流產了。

01

《球閃》的影視化

據說此書是大劉第一本長篇小說,在創作時,他發現自己肋骨疼痛,以為患了肝癌晚期,所以一直忍著疼痛在寫作,當時他認為這是他在世的遺作,後來發覺不過是肋骨組織損傷的病,而在這種環境正是許多偉大作品誕生的情景。

切入正軌,《球狀閃電》可以說是《三體》的前傳,也可以說是丁儀這個偉大物理家的基本原型塑造,《三體》的科學元素太多,用影視化呈現,對於中國不成熟的電影工業,確實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但是《球閃》可以說對特效要求不高,重在傳遞一種新思維,所以是最合適首次拍成科幻電影的。

大劉小說的魅力在於可以開闊你的視野,感受人類的渺小,更甚至將人類去中心化,看過《白堊紀往事》的人都懂這一點,而且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科技炙熱的崇尚,很大程度源於克拉克作品對他的影響,通過《與拉瑪相會》可以看出克拉克仍是痴迷於科學技術,而《球閃》更多的是偏向人文主義,書中思考了戰爭與和平,思考了武器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更多的是在探討生存與道德孰輕孰重。

本書雖然比不上《三體》的科技爆炸,但是更有魅力的是新舊思維碰撞的火花,書中的林雲也是筆者認為他所有小說最成功的一個人物。

故事背景發生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以中美為對立的一次末世之戰,在這種焦灼的背景下,各國都致力於研發新概念武器,而每一場武器的革命都會扭轉歷史的走向,中國的新概念武器部門開始了雷電武器的研發,同樣歐美國家的超前武器評估部門和蘇聯的新思維部門也開始了他們自己的武器研發。

在這樣複雜的格局下,故事線索人物「我」(陳博士),一夜之間他的父母均被球狀閃電化為齏粉,所以他將自己一生奉獻給了虛無縹緲的球狀閃電,他痛恨球閃,從此勵志解開球閃的謎團。

02

道德與生存

在現實世界球閃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歷史中有不少人目擊過它,但是由於無法量化研究,至今人們對球閃的認知幾乎為零,球閃是科學界無法解釋的一種自然現象,其中原作者就親眼目睹過一次。並且作者關於球閃現象的描寫均以現實為基礎,但是世間各國的科學家對球閃的解釋眾說紛紜,而作者以實際為基礎,構想了它最浪漫的存在方式。

像利刃一樣的林雲。如果要評價頭號主人公林雲,筆者最先想到的是《三體》裡維德,林雲就是女版的維德或者章北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為了終極目標不擇手段,但是筆者卻對這樣得角色持欣賞的態度,我相信原作者同樣以欣賞的姿態去眷顧他創造的這個角色。

林雲作為學者型的少校,由於早年母親死於基因蜂(新概念武器),從此對於武器癲狂的迷戀,對於個體而言,她的所做是不道德的,對於人類整體而言她是值得讚揚的,因為她研發的宏聚變平息了一場世界大戰,如同維德一樣,他研發了反物質武器,犯下反人類的罪行,但是他的終極決策是對的,光速飛船才是人類唯一的出路,所以你可以說他罪惡滔天,但是你永遠不會懂得他對人類那份冰冷的愛,歷史見證了他為了延續人類文明所做的貢獻。

劉慈欣的書總是上帝在毀滅人類,而世人眼中的惡魔在拯救世人,好人在毀滅世界,惡人在拯救世界,它顛覆了我們傳統的認知,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好人,往往在巨大災難面前,他們的仁慈會毀滅世界,因為在生存面前,道德總顯得蒼白無力。

03

新概念武器

在宇宙中,生存才是文明唯一的保證。就拿那次核電站事件來說,臭名昭著的反科學組織劫持了一群孩子和核電站,這些人厭倦科技,想讓地球回到田園時代,所以在直播核電站毀滅時對造世界造成的災難。仁慈的執行首長的想法是解救孩子們,這樣得結果顯然會犧牲幾個城市的生命(包括孩子),

而林雲的想法是用球狀閃電把孩子與恐怖分子一起毀滅成齏粉。許多人會以道德的名義去指控林雲是惡魔,但是她的做法是最明智的選擇,是無需爭辯的,在生存面前,道德只會成為人類的絆腳石。

關於新概念武器的認知。比如二戰時期蘇軍把炸彈幫在軍犬身上,去炸敵軍坦克;將強腐蝕溶液裝在昆蟲身上去腐蝕敵人的電路;液體地雷、基因蜂、球狀閃電等等都是新概念武器。

每次武器的革新都會扭轉一場世界大戰的局勢,如一戰的坦克,二戰的核武器,三戰的球狀閃電,這些在世人看來殘忍的武器,都扭轉過人類的命運,真的不敢想二戰時,如果德國人研發了核武器,真的會是世界末日。

球狀閃電的研究如同第二代的核武器,蘇聯人斥資巨額,並花費30年時光以失敗告終,歐美等國也在研究,越是殘忍的武器越要比誰更早研發出來。

04

利與害

林雲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為何要花費這麼多精力去研究可以讓地球瞬間變為農耕時代的毀滅性武器,因為一位前蘇聯的女武器專家改變了她的世界觀,當年在越戰中,她的母親作為通訊兵,被這位武器專家研發的基因蜂蟄死了。她對林雲說過這樣一句話:

「那些可怕的武器,可能有一天會落到你的同胞和親人的頭上,落到你懷中嬰兒的嬌嫩肌膚上,而防止這事發生的最好辦法,就是搶在敵人或潛在敵人之前把它造出來!」

這段話徹底顛覆了林雲的世界觀,從此她一生著迷於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研究。

其實那些研究超前武器的人並沒有錯,林雲也對哪位害死母親的蘇聯科學家沒過多責備,因為他們得初衷都是保護家人與國家,他們只是不想讓殘忍的事降臨同胞的頭頂。在世人的眼裡他們或許是惡魔,但是他們卻把最理智的愛給了他們的同胞。

劍能鑄成犁,犁亦能鑄成劍。任何一項重大的科技發明,它能造福人類,也能毀滅人類,陳博士與林雲在研究球閃時,出現了分歧,陳的父母死於球閃,他知道球閃殺人的殘忍,他再也不願意看到球閃作為武器殺人。

金色的森林分出兩條路,可惜他們不能同時去涉足,於是林雲選擇了人跡罕見那條路,而陳博士退出了球閃研究,去研發龍捲風預報系統,這就是陳博士的仁慈,他選擇了造福人類,卻沒想過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他,成了屠殺國人的劊子手,

他的研究成果被美國用於製造龍捲風,在中美第一次交鋒時,一艘中國航母被美國製造的龍捲風以摧枯拉朽之勢餐食一空,此刻陳博士終於意識到了林雲是對的,可是一切為時已晚。

04

宏聚變

多數人的終點,不過是少數人的起點。得知江星辰遇難的林雲極度悲傷,她請命讓晨光特戰隊去摧毀敵人航母艦隊的反導系統,這是也該是球閃登上戰場舞臺的時候了。

由於球閃對於電磁脈衝的天生缺陷,還是被敵人預防了,行動的失敗讓林雲絕望了,她花費畢生精力研發的球閃徹底失敗了,物理學家丁儀第一次看到了這個剛強的少校,像小女孩一樣哭了,如同陳博士看到蘇聯人對球閃付出的巨大財力人力失敗後,那種看到了希望盡頭時的絕望。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林雲是對同胞持有憐憫之心的,她不是將別人的生命當做兒戲,她認為每一個軍人都要有為科學奉獻生命的精神,生而為人不應碌碌無為,新武器的誕生會挽回戰場無數戰士的生命。

丁儀點化了林雲,球閃的終點才是宏聚變的開始,球狀閃電本身就是一個宏電子高能狀態,同樣宏原子仍舊存在,也有宏物質,乃至宏宇宙,這一切是從科學到哲學的思考,然後他們發現了宏原子的弦,最終可以定向摧毀電腦晶片的宏聚變數學模型在鄭敏幫助下建立了,一種比核武器更滅絕人性的武器要問世了,決定人類留存的武器誕生,

可是上方下令停止實驗,認為宏聚變實驗有風險毀滅中國的軍事防禦,而林雲少校被隔離了,看著同胞扔在飽受戰亂之苦,國家快要滅亡之際,她怎能心安理得停下這一切,如同當初的維德一樣,準備與太空城的人決一死戰,他們是為自由而戰,而林雲是為不被毀滅而戰,世人的道德在生存面前真的不堪一擊,

林雲帶領部下奪下宏聚變的控制臺,不惜自我化為量子態,強行進行宏聚變實驗,那一刻全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土淪為了農耕時代,得知消息的歐美聯軍停戰了,他們見識到了宏聚變的可怕性,他們也害怕全球退回那個磚木取火的時代。世界格局的平衡被打破後,只有擁有絕對毀滅對方的實力,才可以再次平衡,才有宣布和平的發言權。

05

刪減

全書的魅力所在通過科技的工具,讓讀者對生存與道德的唯妙的思考,借宏電子在量子態時的坍縮情況,去判斷觀察者的存在性,以至於發現了外太空文明的超級觀察者,一直在監視人類的一舉一動,並且描繪了一個架空量子態世界與宏宇宙的奇妙世界。

通過球狀閃電一個點,展開了更廣闊的視角,探討了更深刻的人性,筆者相信,人類有一天為了文明的延續,什麼事情都會幹出,這並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人類的本性。

最遺憾的是筆者看的是刪減版,部分對戰場殘酷的描述被刪減了,而筆者有看了本《全頻道阻塞幹擾》,這本很大程度是被刪減內容的番外篇,無論從哪方面看,作為《三體》前傳的本書,更適合作為中國第一部實質性科幻電影問世。

相關焦點

  • 劉慈欣深度參與《球狀閃電》,科幻電影「戰國時代」降臨?
    實際上,現在確實是科幻電影改編的最好時機,劉慈欣本人獲了雨果獎,《三體》大賣200萬冊,成為國內科幻圈的一座豐碑;中國的特效技術也在逐漸提高,不少還給好萊塢在代工;中國電影市場異軍突起,20億30億票房的作品逐漸出現;好萊塢科幻電影票房大賺,與之相比的,中國卻沒有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不知道編劇張小北和摩天輪會如何打造《球狀閃電》呢?
  • 劉慈欣《球狀閃電》電影獨家幕後揭秘
    要知道,當劉慈欣寫就出版長篇科幻小說《球狀閃電》的2005年,中國電影年票房總額只有16億,那時候,即便是叱吒風雲的電影圈大佬,也沒人會把中國電影和科幻這個類型往一塊兒想,無論是資本、市場、技術還是觀眾基礎,都差著十萬八千裡。
  • 劉慈欣《球狀閃電》拍劇!但說好的《三體》呢?
    劇情講述了從小被外太空勢力「觀察者」劫持、目睹母親慘遭不測的少校林雲,與怪咖博士陳陳一起研發新概念武器,最終利用球狀閃電引發的核聚變徹底搗毀了觀察者計劃的故事。 《三體》電影的五年「難產」 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5月的立項公示中,《三體》將被改編成電視劇的信息赫然在列。
  • 《三體》之後 劉慈欣《球狀閃電》將改編成電影
    繼《三體》之後,「大劉」的另一本科幻小說也將被搬上銀幕了。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2016年1月下旬全國電影劇本 (梗概) 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另一本高人氣小說《球狀閃電》名列其中,令不少「大劉」的書迷和「科幻粉」欣喜不已。
  • 劉慈欣長篇小說《球狀閃電》將拍成電影
    繼《三體》之後,雨果獎得主、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另一部長篇小說《球狀閃電》也將被改編為電影。根據2016年2月23日廣電總局發布的2016年1月下旬全國電影劇本備案、立項公示通知,《球狀閃電》電影版已正式立項。備案單位是北京摩天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曾出品電影《同桌的你》《心花路放》)。
  • 獨家揭秘劉慈欣《球狀閃電》 這部電影之前有太多誤傳!
    隨後,2015年確定立項及投拍的國產科幻電影項目高達86部,張小北認為,「在一個需求量足夠大的市場裡,長期來看,這一類型一定會是主流,中國市場已到了這一步,中國觀眾有需求。」我們在這兒釘了個樁,後面的人就會跟上來,知道這是條路,如果你不想冒險的話,走這條路肯定是穩妥的,如果你想冒險的話,你也能知道,你能偏到多遠。探路,勘定邊界,很難,但是很興奮。」作為科幻迷,電影編劇,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有機會可以參與一部大製作科幻項目。
  • 劉慈欣又一科幻IP被搬上熒幕:長篇小說《球狀閃電》將拍電影
    據漫傳奇消息,劉慈欣《球狀閃電》將會被改編為電影。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球狀閃電》為重點科幻電影項目。本次籤約儀式中的籤約代表為《唐人街探案3》總製片人錢重遠;以及夢想傳媒董事長兼《遠大前程》製片人董萌。
  • 《三體》為什麼流浪:《三體》電影難產的背後
    怪盜團團長註:不久前,中文自媒體出現了一篇關於《三體》電影為何難產的熱門文章。該文章將《三體》電影從2016年拖延至今的原因,歸咎於當時的導演張番番,以及IP改編權的歸屬問題。在看到這篇文章之後,我的一位長年從事科幻電影開發工作的朋友,認為這個理由難以服眾;他認為,《三體》電影的一再推遲,另有深層原因;中國科幻電影要發展,就不能無視這些深層原因。
  • 陳思誠接手《球狀閃電》引譁然,原著卻是大劉口碑最兩極化的作品
    一直以來,《球狀閃電》被部分三體迷稱之為《三體》前傳,但實際二者的聯繫並不緊密。《球狀閃電》始於一個少年,為了探尋幼時父母被球狀閃電殺害的真相,畢生致力於研究這一神秘自然現象的奧秘,無奈有一天,這一科研成果卻被軍方徵去,作為決定祖國生死存亡的終極武器。
  • 不止《三體》!劉慈欣《球狀閃電》也將拍劇
    不止《三體》!  繼《三體》之後,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將拍攝電視劇。根據廣電總局6月電視劇備案公示,該劇由上海應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備案。在該公示中,《球狀閃電》定在今年9月份開機拍攝,製作周期6個月,將拍攝42集。而內容提要顯示,該劇講述了從小被外太空勢力「觀察者」劫持、目睹母親慘遭不測的少校林雲帶領專項組攻堅克難,利用球狀閃電引發的核聚變徹底搗毀了觀察者計劃的故事。
  • 流浪地球後,劉慈欣科幻《球狀閃電》也被改編,網曝陣容很有意思
    不過,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科幻」這兩個字在國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期,網上又有消息傳來:科幻巨作《球狀閃電》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很快就要上馬、開機,作為劉慈欣的大作,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在一次採訪中,劉慈欣表示:《三體》不是太適合改編成電影,他更看好的是另一部作品,也就是今天咱們要說的《球狀閃電》。
  • 《球狀閃電》是劉慈欣的另外一部科幻大作,你看過嗎
    今天我們講述的小說是劉慈欣的《球狀閃電》,不知的各位有沒有看過這本小說,小編雖然看完了,整體給我的感覺並不像《三體》那樣讓我震撼,但是仍然也是一個不錯的科幻小說。只是相較於三體而言,差了那麼一點點。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樣的看法。畢竟三體是在《球狀閃電》之後發布的書。
  • 國產科幻王者!三體作者大劉力作《球狀閃電》將出電影 陳思誠導演
    近日在2020年中國科幻大會上,多部科幻小說出售了影視改編版權,並在現場舉辦了籤約活動,其中劉慈欣的經典小說《球狀閃電》也舉辦了籤約儀式,合作方是陳思誠旗下的壹同傳奇影視,這家公司出品了《唐人街探案》的網劇和《唐人街探案3》。
  • 劉慈欣《球狀閃電》籤給陳思誠,下一部科幻爆款在哪?
    這段時間在家工作的經歷使我確信,科技有著巨大的能量,比如它讓我們可以通暢交流,而且科技在未來依舊有著巨大潛力。」中國的科幻電影從業者試圖主動回應時代的問題,而這需要科學理性和藝術想像的相互結合,也需要從業者從人文素養、工匠精神和科幻素養等多方面提升,以觸及人類思想與想像力所未及之處,探尋疫情與隔閡之下人類共同的情感,用影像的力量碰撞科學,向世界講述中國的科幻故事。
  • 趙麗穎首部電影來襲?曝科幻巨作《球狀閃電》已定,女主人設出彩
    直到最近又有爆料人透露趙麗穎會出演科幻大作《球狀閃電》,這種科幻文學中的必讀書目無疑是部頂級IP,加上作者劉慈欣在國內科幻界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部影響力僅次於《三體》的大作搬上大銀幕,無論是對國內科幻電影的發展還是眾多原著粉們的期待,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劉慈欣又一部小說被拍成電視劇:《球狀閃電》通過備案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很受歡迎,之前電影《流浪地球》國內上映後,票房一路飄紅,最終拿下了近47億元的好成績,所以接下來越來越多他的小說被搬上熒幕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從廣電總局顯示的最新情況看,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也要被拍成電視劇(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其預計會在今年9月開拍(製作周期約6個月),共42集。
  • 不止《三體》!劉慈欣《球狀閃電》備案也將拍劇
    不止《三體》!劉慈欣《球狀閃電》備案也將拍劇 時間:2019.07.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分享到:
  • 劉慈欣《球狀閃電》改編難度超出中國電影實力?
    改編難度超出中國電影實力?  繼《三體》之後,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將拍攝電視劇。根據廣電總局6月電視劇備案公示,該劇由上海應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備案,預計今年9月開拍,共42集,內容提要顯示,該劇講述了從小被外太空勢力「觀察者」劫持、目睹母親慘遭不測的少校林雲帶領專項組攻堅克難,利用球狀閃電引發的核聚變徹底搗毀了觀察者計劃的故事。
  • 劉慈欣能寫出《三體》,還要感謝《球狀閃電》的編輯
    劉慈欣,科幻小說《球狀閃電》賺到一大筆稿費,有30000多塊,原本很開心,哪想收到錢時,給他氣得不行!他提到這段經歷時,說恨上那個編輯師傅,三萬多塊錢悄悄打在卡上就行,那師傅偏要通過郵局,寄到劉慈欣的工作單位上去。
  • 劉慈欣《球狀閃電》英文版出版
    14日,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 《球狀閃電》英文版正式發行。 「在 《球狀閃電》中,劉慈欣將引人入勝的科學思辨和發人深省的優美文筆結合了起來,無論是對於劉慈欣的忠實讀者還是科幻小說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