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終結者》中機器人的快速癒合術,有望成為現實

2020-08-28 腦洞網絡版

大自然為人類肢體設計的藍圖是精心分層的結構,堅硬的骨頭包裹在不同的軟組織(如肌肉和皮膚)中,彼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用合成材料來實現這種複雜機器人零件,一直是工程上的挑戰。


概念圖

通過調整單一聚合物的化學性質,德克薩斯州A&M大學和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陸軍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創建了整個合成材料,其質地從超軟到極硬。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材料可以3D列印,自我修復,可回收,並且可以在空氣或水下自然地彼此粘附。

他們的發現在五月份的《高級功能材料》雜誌上有詳細介紹。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Svetlana Sukhishvili說「它們還有其他理想特性,例如3D可列印性和在幾秒鐘內自我修復的能力,使其不僅適用於更逼真的假肢和軟機器人,還非常適合廣泛的軍事應用,例如飛機的敏捷平臺和未來的自我修復能力。修復飛機機翼。」

概念圖

概念圖

合成聚合物由重複分子圖案的長串組成,例如鏈上的珠子。在彈性聚合物或彈性體中,這些長鏈輕度交聯,使材料具有橡膠質。但是,這些交聯也可用於通過增加交聯數來使彈性體更堅硬。

儘管以前的研究已經控制了交聯劑的密度以使彈性體變硬,但由此產生的機械強度變化通常是永久性的。

Sukhishvili說:「交叉連結就像一塊布上的針跡,針跡越多,材料變得越硬,反之亦然。」 「但是,我們不是要永久保留這些&39;,而是要實現動態且可逆的交聯,以便我們可以製造可回收的材料。」

因此,研究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涉及交聯的分子上。首先,他們選擇一種稱為預聚物的母體聚合物,然後用兩種類型的小交聯分子-呋喃和馬來醯亞胺對這些預聚物鏈進行化學釘扎。通過增加預聚物中這些分子的數量,他們發現它們可以製造出更硬的材料。這樣,他們創建的最堅硬的材料比最柔軟的材料強1,000倍。

但是,這些交聯也是可逆的。呋喃和馬來醯亞胺參與一種可逆的化學鍵合。簡而言之,在該反應中,呋喃和馬來醯亞胺對可以根據溫度「啟動」或是「取消」。當溫度足夠高時,這些分子會脫離聚合物鏈,從而使材料軟化。在室溫下,材料會硬化,因為分子會迅速相互點擊並再次形成交聯。因此,如果這些材料在環境溫度下有任何撕裂,研究人員就會顯示呋喃和馬來醯亞胺會自動重新連接,從而在幾秒鐘內修復縫隙。

研究人員指出,對於不同的硬度水平,交聯劑從預聚物鏈上解離或脫離的溫度相對相同。此屬性對於使用這些材料進行3D列印很有用。無論它們是軟的還是硬的,材料都可以在相同的溫度下熔化,然後用作印刷油墨。

「通過修改標準3D印表機中的硬體和處理參數,我們能夠使用我們的材料逐層列印複雜的3D對象,」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的研究工程師Frank Gardea博士說。在書房上。「我們材料的獨特優勢在於,構成3D零件的層的剛度可能大不相同。」

隨著3D零件冷卻到室溫,他補充說,不同的層可以無縫連接,從而排除了固化或任何其他化學處理的需要。因此,3D列印的零件可以很容易地用高熱量熔化,然後作為印刷油墨回收。研究人員還指出,他們的材料是可重新編程的。換句話說,在被設置為一種形狀之後,可以僅通過加熱使它們變為不同的形狀。

概念圖

概念圖

將來,研究人員計劃通過擴大當前研究中概述的多方面特性來增加其新材料的功能。

Gardea說:「目前,我們可以輕鬆地在室溫下實現約80%的修復,但我們希望達到100%。而且,我們希望使材料對除溫度以外的其他刺激(例如光)做出響應,」。「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們想探索引入一些更深層的技術,以便這些材料知道可以自動適應,而無需用戶啟動該過程。」

來源: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

這樣的技術真的能實現嗎?

相關焦點

  • 沒想到類似終結者電影裡T1000的液態機器人在中國誕生了
    如果你依舊覺得這種會改變形狀的液態智慧機器人是科幻,那麼就要改變一下自己的認知了。雖然我們依舊把液態類機器人看作是科幻電影裡的形象,不過事實上,現實比科幻更「可怕」,液態智慧機器人已經誕生了,而且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打造的。
  • 《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要成為現實了嗎?
    大家應該依舊對科幻電影《終結者2》中的反派機器人T-1000印象深刻,液態機器人殺手T-1000實在太過驚豔,它可以隨意變形,受傷或中彈後傷口會自動閉合,如同不死之身。來源:電影《終結者2》二十多年過去了,在今天,液態金屬的設定仍然不過時,在科學界,液態金屬成為金屬材料的新貴,其獨特的性能使其成為國內外材料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
  • 機器人對科幻電影有何意義?沒準成為電影史上的下一個重大突破
    而他們表演的一大優勢在於,無論他們飾演的是路人甲乙丙丁、聰明的猿類還是冰冷的機器人,都能激發我們去發現人類的缺點和缺陷。早在狄斯比斯將表演藝術在古希臘正式形成之前,人類就通過表演來觀看彼此交流。而現在,技術已經超越了各種期望,曾經小說裡的東西已然成為現實。
  • 《死侍》導演米勒聯手科幻電影大師卡梅隆,打造全新《終結者》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憑藉650萬美元投資拍攝製作,在全球攬獲上億票房,引起電影界廣泛關注。卡梅隆一戰成名,從此一路披荊斬棘,成為業界首屈一指的科幻電影大師。反派液態機器人T-1000的加入令全球影迷驚嘆不已,成為影史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反派形象之一。在著名雜誌《電影周刊》的投票中,《終結者》以最高票數獲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科幻電影」,可謂實至名歸。
  • 真實版「終結者」誕生 新聚合物斷了能自動癒合
    20多年前,《終結者2》裡的T-1000機器人,給當時的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勾起了不少科學家蠢蠢欲動的心——被子彈打出一個洞的身體,竟然能夠自我修復,甚至腦袋被折騰成兩半,也能合起來繼續用!這一幕不僅僅只是看上去很酷,要是能成為現實,那麼像汽車、生物材料、電器元件等的使用壽命,都將會大大延長。
  • 經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機器人系列,機器人真的會統治人類嗎?
    機器人電影,一直在科幻影視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也是目前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機器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在科幻作品中出現的機器人通常都具有人類的情感和自我意識,甚至會統治人類。
  • 從《終結者1》到《終結者6》 誰是最強機器人?
    從《終結者1》到《終結者6》 這麼多款機器人,誰是最強者?  很難想像在大家打著投幣公用電話的1984年,《終結者》第一部就相當超前地探討起人工智慧毀滅人類的科幻「神話」。如今《終結者》系列是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動作IP之一,其中最經典的設定當然是各種型號的機器人。35年間,每一部新電影中幾乎都有新型號的機器殺手出現。11月1日,由卡梅隆回歸擔任製片人及編劇,蒂姆·米勒執導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上映,這次人工智慧升級了,貫穿該IP的機器人T-800進化出了意識和情感,新守護者格蕾絲是「改造人」,而反派REV-9具有骨肉分離的爆表能力。
  • 終結者6:莎拉康納形象大變,喪子後成為T-800機器人的獵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電影中,施瓦辛格再次回歸,飾演我們熟悉的T-800機器人,同時施瓦辛格也邀請了之前《終結者》一二部電影中,飾演莎拉康納的琳達·漢密爾頓,至此兩位老演員時隔28年再次合作,讓不少老粉絲對新電影《終結者6》充滿期待。
  • 《終結者:黑暗命運》電影中的電視劇,有沒有想到機器人為何衰老
    詹姆斯·卡梅隆把科幻電影變成了一部具有開創性的傳奇,然後看著其他電影製作人逐漸耗盡了激情,他想用《終結者:黑暗命運》把事情搞定。作為製片人和編劇之一,卡梅隆認為,其他一切都發生在另一個現實世界裡,也許是在同一個宇宙裡,蒂姆·米勒導演的電影1991年的《終結者2:審判日》才是真正的續集。
  • 機器人為什麼變壞了——從《科學怪人》到《終結者》
    科幻電影是觀眾非常喜聞樂見的一個類型片種,如今大銀幕上的科幻電影五花八門,而科幻電影細分的話又可以分出很多亞類型,要問在不同種類的科幻電影當中,哪種類型最受歡迎?並不是當下如日中天的漫畫英雄,而是機器人類型電影。
  • 終結者中的AI統治地球會成為現實嗎?
    自1956年,「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一詞首次在達特茅斯會議上被提出後,它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成為人類一直研究的重大課題,同時也成為眾多科幻作品熱衷的話題。
  • 國產超級皮膚靠分子間「磁力紐扣」自動癒合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本報記者 陳 曦 通訊員 焦德芳 科幻電影《終結者2》中的液體金屬殺手機器人擁有不死之身,每當身體遭受槍擊時都能自動癒合。這種神奇自動癒合能力如今已不只存在於科幻世界中,日前,天津大學張雷、楊靜團隊研發的「全天候自癒合材料」,無須藉助任何外界幫助,能在嚴寒、深海和強酸鹼等極端條件下,實現全天候快速自癒合,有望成為機器人、深海探測器和極端條件下各類高科技設備的「超級電子皮膚」。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 為什麼美國的科幻電影拍得那麼好?
    作為一個資深科幻迷,我對美國科幻電影成功的因素分析為以下兩點:第一,美國科幻電影成功的現實因素美國科幻電影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典範,可以從很多方面說。首先是科學理論的支持。科幻電影描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可能的,模型世界中的戲劇性故事。
  • 機器人殺手,喪屍病毒,科幻電影怎麼毀滅地球
    關於世界末日、地球毀滅的言論層出不窮,而現實中世界末日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在以下統計的50部科幻電影中,地球毀滅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原因都暗示出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以及當前現實環境的反思。外星人入侵導致的地球毀滅也是科幻電影的常用題材,其中包括著名的電影《獨立日》,其主要講述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進入地球軌道,釋放了30多個小型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停留在世界幾大城市上空,造成人們的恐慌。對人類文明的最不可預測威脅來自宇宙空間,看似只屬於科幻電影情節中的外星人入侵卻被許多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否發展到擁有恆星際航行的能力,仍然不得而知。
  • 讓腦洞成為現實 十項電影中的科幻技術
    科幻影視充斥著各種各樣亮眼的酷科技,從《星際迷航》中的穿梭機和食品複製器,再到《少數派報告》中的空中觸控屏和飛行背包。 部分未來主義技術已經到來。例如,「即按即說的」行動裝置已經非常接近於《星際迷航》式的通訊器。
  • 電影中的智能昆蟲,即將成為現實!瑞士研發超輕型機器人昆蟲
    目前,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我們對宇宙和未來世界的探究,一些我們內心的想法終將變為現實。在這個時代中,多的是英雄主義和科幻事件,而我們所見的科幻,並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在一定的發現或者是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如今,我們經常見到科幻大片中的宇宙,見到人類製造的各種新型的機器人,或者是機器武器。不難看出,人工智慧已經在我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記得在人工智慧剛剛出現時,我們一方面體會到了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幫助,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智能而又便捷。
  • 必看的25部人工智慧、機器人主題電影
    deepreader【導讀】近日小編搜索百度熱點,發現「人工智慧」這個詞已經成為TOP30的熱詞。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它的進步一直受人關注,它的逐漸強大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擔憂。目前,關於機器人的電影有很多,很多時候已經成為科幻電影中的必備元素。
  • 除了科幻電影中機器人,還知道現實中哪些,世界上最驚奇的機器人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並不是科幻小說裡才出現的機器人, 而是早已在現實中存在、 讓人震驚不已的機器人特輯。波士頓動力公司波士頓動力公司一直以來都透過優酷上向世人披露各種新奇的發明品,他們家的伊達機器人號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
  • 從光速旅行到巨型機甲,科幻電影裡的技術正在成為現實
    根斯巴克在1911年創辦了一個叫《驚奇故事》的科幻雜誌,發刊詞上印有這樣一句話:「近日荒誕不羈飛想像,會成為明日毋庸置疑的事實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荒誕不羈的科幻也層出不窮,我們不妨看看這代人最不可思議的「大幻想」,以及它們與科技的距離。
  • 終結者:科幻電影史上最偉大、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文/逗逼男神《終結者》(1984)工業末日設想及科技恐懼為後世科幻片提供了一種方向,又在原本科幻基礎上增加了黑色恐怖電影元素及火爆動作大片元素,施瓦辛格的角色充斥著八十年代《終結者2:審判日》(1991)比前作更豐滿的續作。在繼承前作黑色科幻大片同時,強化了悲壯史詩氛圍以及對人類情感及命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