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光速旅行到巨型機甲,科幻電影裡的技術正在成為現實
根斯巴克在1911年創辦了一個叫《驚奇故事》的科幻雜誌,發刊詞上印有這樣一句話:「近日荒誕不羈飛想像,會成為明日毋庸置疑的事實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荒誕不羈的科幻也層出不窮,我們不妨看看這代人最不可思議的「大幻想」,以及它們與科技的距離。
-
科幻能否成為現實 電影中那些成為現實的科技
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曾經是未來的東西成為了我們的現實,一百多年前汽車的發明讓我們從蒸汽時代轉變到電能的驅動時代,很多早期電影中的科技也慢慢成為了現實車輛外觀與現實當中的沒有任何區別,但在內置的科幻功能上有著完全不同的配置,簡單的說霹靂車除了在車外觀上都採用造型炫酷跑車外,內部還增加了生命體,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變形金剛中那個可以變形的生命體
-
當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映射到現實生活中
科幻電影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靈感來源之一,眾多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技術,最早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雖然它們只是道具和特效,但無疑帶給了人們很多靈感,最終將它變為現實。當然,還有一些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恰恰相反,其靈感來自於現實,或許還存在「廣告植入」的嫌疑。其實人類最開始的幻想從文字變為了電影最終成為了現實。
-
科幻電影裡關於2020年的那些腦洞,它們都實現了嗎?
2020,是一個科幻大年。無數的科幻作品,都將它作為設定的年份。而現在,感覺只要數下手指頭它就要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尋找一下科幻中對 2020 的印記,看看前人的那些腦洞,在現實中開得如何了。在 2020 年這個節點,科幻作品的目標出奇統一:火星!《火星救援》劇照2015 年上映的《火星救援》,又名 " 火星土豆種植技術 ",它的時間設定在 2029 年,與原本現實中 NASA 登陸火星的時間表一致。美國人後來延期了。
-
科幻電影《星際迷航》的諸多技術正在成為現實
可是隨著現實科技的發展,這些技術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早成為現實,幫助人類更快步入太空時代。在《星際迷航》中,最重要的技術——曲速科技於2063年首次測試。你可能認為,在接下來的47年中,人類或許依然無法實現超光速的旅行。畢竟,現在距離人類首次登月已經47年,而我們依然未能將人類送到更遠的宇宙空間中。但是至少在曲速技術方面,我們正接近取得成功的邊緣。
-
幻想照進現實,科幻電影中的酷車離我們有多遠
其實在很多科幻電影裡面,主創們也對未來的汽車花了不少篇幅進行描述。那些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是否能夠真的成為未來走進我們生活的汽車呢?今天,《車壹圈》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電影中的未來汽車在現實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
超酷炫3D全息投影技術,科幻成為現實,讓你看見未來!
科幻電影對於技術迷來說,想必都非常的喜歡看吧,我們也經常會在科幻電影裡見到讓我們覺得欲罷不能的畫面,電影的主人公可以隨意的把控只會空氣中的3D投影,也能夠把遠處的人或物以三維的形式投影在空氣之中,就像電影《鋼鐵俠》中的畫面。
-
趣科技:從科幻電影走出的現實技術(組圖)
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內,人們對於科幻影片的熱衷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幻影片中許多原本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技術也已經悄然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其中,現代人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不僅僅是人們同外界交流的中樞紐帶,同樣也是用戶的遊戲、代辦事項處理中心,且這一設備已經配備了生物識別技術來保障人們的隱私安全。對此,美國知名科技媒體《商業內幕》日前就為我們整理出了一份「從科幻影片中走出的八大現實技術」榜單,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
現實與科幻神同步 出自電影的10大高科技產品
有沒有想過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高科技產品有一天自己也能在現實之中使用到?在最早的科幻電影中,這些高科技道具和特效只是人們奇思妙想的產物。
-
科幻電影中的3D全息圖像,可能要成為現實了
我們在觀看科幻電影的時候,總會被影片中各種各樣的高科技所吸引,其中有一種全息投影技術一直是我們想擁有的,有了它手機、電腦等設備就可以直接顯示出立體的3D全息投影圖像,非常酷炫。 其實現實世界中,全息投影技術已經有一些實際的應用場景,只不過無論是效果還是付出的成本都不太理想。
-
科幻作家腦洞裡的2020,看起來好危險的樣子
無數的科幻作品,都將它作為設定的年份。 而現在,感覺只要數下手指頭它就要來了。 今天,我們就來尋找一下科幻中對2020的印記,看看前人的那些腦洞,在現實中開得如何了。 1.
-
當科幻電影大片中的全息投影黑科技遇上智能玻璃
鴻果果科幻電影大片兒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少,裡面的各種大製作大手筆場景總是少不了伴隨著一些黑科技的裝備,讓主角在電影裡次次在遇到危險時或日常生活中就像遊戲裡的RMB玩家一樣過著一種開了掛的生活。當然近在屏幕之外的我們也是無比羨慕,想像電影裡那樣人手一個黑科技產品,從此開啟開掛的生活。我們在看這些科幻電影大片兒的時候,總是會被影片的各種奇怪腦洞的思維所徵服,會想到這些出現在電影中的黑科技產品是不是會有一天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呢。畢竟所見即所想。
-
大腦植入微晶片 科幻電影的橋段即將成為現實場景?
科幻電影一直都是人類將想像中的未來世界展示出來的做好的方式。無論是當年震撼了世人的《太空漫遊2001》,還是近些年來的經典電影《盜夢空間》等都表現出了人們的探索。但是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不單是充滿了未來科技的社會,而是那些比現代人類更加聰明和強大的「新人類」。
-
遊走在科幻與現實之間,探索科幻電影裡真實的科學影蹤
在宇宙和星空的尺度上,科幻與現實在不停地丈量。而人類正是拿著一把自己的尺子,抬頭仰望著星空,低頭思索著宇宙。時間、空間、精神、物質、能源、科技,在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裡,不斷的交織。短暫與永恆、相對與絕對、禁錮與超越,永無止境;而科幻與現實,交匯成未來。21世紀以來,科技飛速發展,各種新技、新應用層出不窮。
-
這些科幻電影裡的神預言都變成了現實!
不過預測這事,有很多的電影都做到了,其中一些甚至讓我有「細思恐極」的感覺。在此,我為大家精選了10部神預言到讓你張大嘴巴,不知道說什麼的電影~《原始碼》豆瓣評分:8.3預見性:一個和平世界簡單幹脆的1個半小時,1套理論,1場愛情,1個生生不息的懸念,以及N個其實不分主副、無所謂誰控制誰的平行宇宙。
-
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廈大教授讓液體成為「門」
電影《星際之門》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其中之一來自廈大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有趣的是,科幻電影是他的靈感之源。37 歲的侯旭說,"門"的概念在人們腦海中一直是以固體的形態存在著。但是,美國的科幻電影《星際之門》中,外星科技利用流動態星際之門,扭曲了時間和空間的蟲洞,實現物質在瞬間光年傳送。雖然是科幻影視作品,但這個概念卻讓侯旭對"門"的形態有了更為廣義的理解。
-
或成現實?科幻電影中的曲速引擎技術,曲速9級26秒可衝出太陽系
或成現實?科幻電影中的曲速引擎技術,曲速9級26秒可衝出太陽系 2020-11-21 15:23 來源
-
Facebook要造傳送門 科幻小說會成為現實嗎?
網易科技訊 11月4日消息,據科技網站Techradar報導,Facebook計劃打造一個傳送門,用虛擬實境技術讓你身臨其境的閱遍世間美景要說科幻小說裡最常見的裝備,恐怕傳送門就可以算得上一個,主角們可以利用它隨時玩個瞬間轉移,牛的不要不要的。Facebook就正在進行類似的研究,他們要把科幻小說變成現實嗎?據外媒報導,Facebook的首席技術官(CTO)麥克·施羅普福(Mike Schroepfer)表示,該公司正計劃在十年內「造出一個實用的傳送門」。
-
液體可以成為「門」!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液體門控」的靈感最初來自《星際之門》,電影中扭曲時空的流動液態的星際之門,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廈大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今年的評選結果中有兩項是由我國科學家們引領的新興方向: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等人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和廈門大學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液體門控」是2015年由侯旭教授等人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有趣的是,科幻電影是他的靈感之源。37歲的侯旭說,「門」的概念在人們腦海中一直是以固體的形態存在著。
-
廈大教授從科幻電影中找到靈感 液體可以成為「門」
,促使侯旭思考液體能否成為一種「門」。廈大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等人提出的液體門控技術,它的靈感來自科幻電影。有趣的是,科幻電影是他的靈感之源。37歲的侯旭說,「門」的概念在人們腦海中一直是以固體的形態存在著。但是,美國的科幻電影《星際之門》中,外星科技利用流動態星際之門,扭曲了時間和空間的蟲洞,實現物質在瞬間光年傳送。雖然是科幻影視作品,但這個概念卻讓侯旭對「門」的形態有了更為廣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