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人生經歷為原型的話劇《深海》,來到了他的工作地武漢,在琴臺大劇院上演。 楚天都市報記者蕭顥攝
話劇《深海》劇照,右一為「黃旭華」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 通訊員 鄂文旅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蕭顥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這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的人生寫照。
昨晚,以黃旭華人生經歷為故事原型的話劇《深海》,來到了他的工作地武漢,於琴臺大劇院深情上演。該劇以黃旭華院士的內心世界為聚焦點,回溯他隱姓埋名三十載,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
在劇場感受深潛300米
當晚的琴臺大劇院,全場觀眾跟隨《深海》的劇情推進,時而置身於深海核潛艇內,時而陪同年少時的黃旭華躲避日軍轟炸,共同見證一位15歲的少年如何成長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而全劇最扣人心弦的一幕,當屬「成功深潛300米」那一刻。深潛300米,是核潛艇建造的一個裡程碑,核潛艇的極限深潛極具風險,但在試驗時,黃旭華堅持親自上艇深潛,成為當時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在一個個如電影蒙太奇般的場景轉換中,黃旭華研製大國重器時的忠誠信仰和責任擔當,以及以他為代表的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精神品格,被濃墨重彩地表現在舞臺上。而他與相濡以沫的妻子、30年不能見面盡孝的母親之間的情感牽絆,也令所有觀眾動容。
演出開始前,《深海》出品人、廣東省話劇院院長楊春榮接受採訪時表示,黃旭華院士祖籍廣東,「廣東兒女都以老先生為榮為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他的故事告訴所有人。而且,黃院士的人生經曆本身就極具戲劇性和傳奇性,少小離家,從最初學醫到後來從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幾十年,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愛情都很有故事性。」
不要只寫黃旭華一個人
對英雄人物進行藝術創作絕非易事,據楊春榮透露,主創團隊在劇本創作階段與黃院士多次接觸,盡力捕捉生活中最真實的黃老。「他真的是一位非常可敬的老人,他對科學的認真態度,對黨的忠誠度,對國家的熱愛,對母親妻子和女兒的情感……慢慢地,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就這樣朝我們走來了。」
楊春榮表示,《深海》中的黃老既有轟轟烈烈、頂天立地的一面,也有普通人的狀態,「我們就是奔著真實而來,塑造一個我們親眼看到的可敬可愛的人物。」
楊春榮告訴記者,對於《深海》的創作,黃老只提出了一個要求,「黃老說,中國核潛艇事業能走到今天,絕對不是黃旭華一個人的功勞,他希望作品中不能只有他,還要有許多其他科學家,他們是共同的團隊。此外,他對我們的創作再無其他要求,他認為科學和藝術是兩個門類,科學要求嚴謹,但藝術需要有美感。能感覺到他非常懂藝術。」
在《深海》中,楊春榮飾演了黃旭華院士的夫人李世英。而在此前與李世英老人的接觸中,楊春榮也被這段矢志不渝的愛情深深打動,「你能從很多細節感覺到,兩位老人之間的感情非常深。」
據悉,雖然黃旭華院士因工作無法親自觀看演出,但《深海》主創團隊抵漢後特意前去拜訪黃老,而黃老也對劇本創作表示認可,「他認為,科學技術是沒有國界的,但是科技工作者是有祖國的。黃老希望透過劇本的延伸,在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意識上有更好的體現。他看了劇本,對劇本裡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識這一點上很滿意。」
【糾錯】編輯:鍾陽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