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話劇《深海》講述的是我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黃旭華院士畢生致力於我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與發展的感人故事。該劇由廣東省話劇團創作並演出。今年6月14日在廣州友誼劇院首演,引起了社會空前共鳴。我盼望儘快能在北京目睹這部感染力極強而特別精彩的這部劇,11月20日我走進天橋藝術中心大劇院,實現了我期盼。
大幕拉開,在視覺呈現畫面,舞美、燈光設計融合電影手段,在舞臺上營造出了一場場開闊宏大的場景畫面,藉助多層次的光影變化,突出戲劇懸念,讓我感受震撼這部戲舞美設計,原來在這舞臺有效空間裡,可以把生光、電投、攝影技術追求電影3D那樣的效果。你能想像到在舞臺上跑火車嗎?在舞臺上跑火車遭受到炮彈攻擊震撼場面嗎?你能想像到舞臺上巨大核潛艇的生產車間一忽潛到水下,在幾百米潛艇變形人體被擠壓的情景嗎?這部《深海》藉助多層次的光影變化,突出戲劇懸念,給觀眾帶來富有美感的視覺衝擊。在有限的舞臺空間裡,場景設計既寫實又寫意,燈光強弱有致,如果電影製作有大片之分,那麼這部劇當之無愧是舞臺劇的大片了!
《深海》開場是劇中人從戰亂離別到深潛成功後重逢,舞臺最令人悲欣交集的,則是「黃旭華」潛伏」30年後的回歸。自1958年被秘密召集進北京開始研究核潛艇後,直至1988年才能回到老家。期間,與家人的聯繫,僅靠一個編號為145的信箱。父親至死,都不知道兒子在做什麼。開場一頭白髮的「黃旭華」攜「妻」登場。臺上那一側是另一位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向他凝望。這就是「黃旭華」的老母親,母子相見,黃旭華拿出當年母親留給他的銀梳子,想跪下來給母親梳頭。誰料,母親激動地說:「我就知道兒子沒有忘記我!
靠一把「銀梳子」寄情託志。離別時,慈母贈梳,其質為銀,含有窘困時可作急用之意;孝子珍藏懷中,卅年不離,不僅用以梳頭,更梳理母子深情和家國情懷。看到這我流下眼淚,為了家國情懷!忠孝又怎能兩全。
讓我又感動流淚的一場戲,就在深潛前夜,黃旭華與妻子兩人的對手戲。妻子出於本能的愛,不希望他也登上核潛艇。他們知道1963年,美國王牌核潛艇「長尾鯊號」在潛入大海不到200米時就失敗了——100多位乘艇人無一生還。而黃旭華則為了鼓舞士氣,表達與戰友同進退以及對自己帶隊設計的核潛艇的信心,堅持登艇。最終,妻子被說服,滿懷深情地表示:「那我在家放著你喜歡的交響樂,等你回來……這時候舞臺營造出深潛大海的特定情境氛圍,影視銀屏為背景出來的核潛艇道具,標識潛水深度的十字標尺縱橫交錯,場景設計既寫實又寫意,加上音樂絲絲入耳、燈光強弱有致,故事感人情節與畫片呈現效果堪稱一流。實驗成功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看到了一同觀看友友也再擦示眼淚!
《深海》謝幕,海軍部隊十餘人喊著口令、踢著正步走上鋼鐵「十字」中的橫梁。軍人氣質、英雄氣概,一覽無餘,看得我內心澎湃。凡是話劇院的演員一概鞠躬,凡是部隊編制的演員,一概敬禮。
我和觀眾一樣被劇情感動,不止一次流淚,劇情高潮興奮全場雷鳴般的掌聲我手撐都拍紅了。久違了的激情重心點燃我。
深潛300米,是核潛艇建造的一個裡程碑。核潛艇的極限深潛極具風險,在試驗時,黃旭華與大家一同上艇深潛,成為當時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正像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獲獎名片(誓言無聲)的[頒獎詞]: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