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計算因子總得分的方式

2020-11-30 五味年華

如果我們最終得到2個因子,那麼就是從2個不同的維度來評價樣本,如果是5個因子,則是從5個不同維度評價樣本數據,因子數目越多,對樣本數據的綜合評價也會越困難。

因子總得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前面所得到的各個獨立因子變量的基礎上,綜合不同維度的信息,分配不同的權重,重新構造出一個總得分變量,用於樣本綜合評價。

疑難:如何計算因子綜合得分?

因子總得分變量的構造思路:

因子總得分=因子1*權重1+因子2*權重2+因子n*權重n

因子得分變量是現成的,確定各因子的權重是構造因子總得分變量的關鍵。常見的權重計算方法,通常綜合考慮已經提取的各因子方差貢獻率佔累積方差貢獻率的百分比。

如果您對因子進行了旋轉處理,那麼此時計算因子總得分,因子方差貢獻率需要相應地使用【旋轉後因子方差貢獻率】值,而不是原始的未經旋轉的方差貢獻率。

公式

具體計算過程,可以通過SPSS【轉換】菜單下的【計算變量】過程來完成。

以上圖總方差列表的數據舉例:

因子總得分=68.845 / 89.585 * FAC1_1 + 20.74 / 89.585 * FAC2_1

具體的計算過程,可以使用軟體【計算變量】功能完成。操作步驟:菜單欄【轉換】菜單下選擇【計算變量】功能。

因子得分變量結果展示:

右側3列依次為兩個因子得分變量和加權計算的到【因子總得分】變量。

相關焦點

  • SPSS因子分析案例
    3、因子矩陣由旋轉因子矩陣可以看出,經旋轉後,因子便於命名和解釋。5、結論經過因子分析,我們的目的實現了,找到了兩個綜合評價指標,即人口因子和福利因子。從原來的 5 個指標挖掘出 2 個潛在的綜合因子。可以對12 個地區給出客觀評價。
  • Excel如何快速計算各部門平均得分?Averageif函數輕鬆搞定
    Excel如何計算各部門平均得分?有一份評分表,涉及到各個部門的成員得分,現在需要計算出各部門的平均得分,怎樣快速計算呢?今天教大家用AVERAGEIF(range, criteria, [average_range])函數快速搞定!
  • SPSSAU一眾新功能上線:高級公式、綜合得分一鍵計算!
    小編精挑細選出6個最常使用的功能,介紹給大家,看看這些新功能你有沒有解鎖成功呢?在做量表研究時,有時需要計算量表總分。而不同的量表計算得分的方式不同。有的量表是不同條目計分方式不同,有的量表需要在原有得分上進行換算,得到最終評分。此時就可以使用【高級公式】功能。
  • 評價得分計算:確立權重的方法
    常用方法:層次分析法AHP、權值因子判斷表法、德爾菲法、模糊分析法、二項係數法、環比評分法、最小平方法、序關係分析法等客觀賦權法:依據歷史數據研究指標之間的相關關係或指標與評估結果的影響關係來綜合評價。這是定量研究,無須考慮決策者主觀意願和業務經驗,計算方法較為複雜。
  • 手把手教你用熵值法計算權重
    由於對數據要求少,且容易計算,熵值法一直是備受歡迎的權重計算方法。今天的文章,將帶大家一起梳理熵值法計算權重的步驟以及如何應用到綜合評價研究中。一、研究背景研究案例是利用熵值法來對各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
  • 大學排名|世界四大學科排名的數據來源和計算方式解讀
    QS學科總分計算規則:對各項指標得分加權求和,並以最高得分為參照進行百分制歸一計算,最終得出各高校的總分。即將各分享得分分別乘以權重求和,再除以2020年得分最高高校學科的總分,再乘以100分進行歸一。最終得分保留1位小數,以最終得分由高到底進行排序排名。2. THE學科排名THE學科排名指標數據來源:由各高等教育機構自主提供排名所需的材料與數據資料。
  • 值得一看:因子分析實例分析_SPSSAU實用教程
    權重計算:利用方差解釋率值計算各概括性指標的權重。在信息濃縮的基礎上,可進一步計算每個主成分/因子的權重,構建指標權重體系。綜合競爭力:利用成分得分和方差解釋率這兩項指標,計算得到綜合得分,用於綜合競爭力對比(綜合得分值越高意味著競爭力越強)。
  • Excel函數公式:計算「最終得分」的2個超級技巧,簡單高效 - Excel...
    在實際的生活中,已經遇到過很多的「最終得分」,如演講比賽活動、或公考活動……那麼,如果快速有效的計算「最終得分」呢?一、Excel計算「最終得分」:Trimmean函數法。功能:返回一組數據的修剪平均值,也可以理解為剔除「異常」數據後再計算平均值。語法結構:=Trimmean(數據區域,修剪分數)。
  • SPSS因子分析經典案例分享
    也總能收到各種魅惑的留言,因此,有必要再次發布這經典案例以饗讀者。具體來說主要應用於:(1)個體的綜合評價:按照綜合因子得分對case進行排序;(2)調查問卷效度分析:問卷所列問題作為輸入變量,通過KMO、因子特徵值貢獻率、因子命名等判斷調查問卷架構質量;(3)降維處理,結果再利用:因子得分作為變量,進行 聚類 或其他分析。
  • 教你怎樣計算食物熱量
    大家知道,我們減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控制攝入食物的熱量,而計算熱量的單位就是卡路裡。卡路裡(calorie)這個概念大家經常會接觸到,營養學家通過它來計算食物能量。經過精確實驗,科學家計算出1 克蛋白質的能量為 4 卡路裡,1 克脂肪為 9 卡路裡,1 克碳水化合物為 4 卡路裡,1 克膳食纖維等於 2 卡路裡。
  • 量化選股策略——多因子模型(圖)
    選股因子有效性的檢驗  一般檢驗方法主要採用排序的方法檢驗候選因子的選股有效性。例如:可以每月檢驗,具體而言,對於任意一個候選因子,在模型形成期的第一個月初開始計算市場中每隻正常交易股票的該因子的大小,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對樣本股票進行排序,並平均分為n個組合,一直持有到月末,在下月初再按同樣的方法重新構建n個組合併持有到月末,每月如此,一直重複到模型形成期末。
  • 用戶滿意度指標權重計算方法
    在計算滿意度時,在多級指標結構的滿意度評價中,採用算術平均方法來使用二級指標計算一級指標、使用一級指標計算整體滿意度是。這樣的計算方法是存在不合理性。在計算用戶滿意度改進優先級時:在沒有權重的情況,不同指標的改進優先指數=(極大值-得分)/(極大值-極小值);在有權重的情況,不同指標的改進優化指數=權重*(極大值-得分)/(極大值-極小值)。
  • 你該知道的雜誌分區和影響因子及2018最新影響因子下載
    影響因子計算如下:IF = (某刊前2年發表論文在該年的被引用次數) / (該刊前2年發表論文總數)                      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
  • 教你用R畫列線圖(Nomogram),讓預測模型結果可視化!
    列線圖的基本原理,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構建多因素回歸模型(常用的回歸模型,例如Cox回歸、Logistic回歸等),根據模型中各個影響因素對結局變量的貢獻程度(回歸係數的大小),給每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取值水平進行賦分,然後再將各個評分相加得到總評分,最後通過總評分與結局事件發生概率之間的函數轉換關係,從而計算出該個體結局事件的預測值。
  • 明年SCI期刊影響因子計算重大改變!
    你的期刊有Early Access功能嗎?科睿唯安日前發布一則消息,其中提到WOS將提供更多關於如何定義Early Access內容的細節,以及如何將其引入到2021 JCR報告中。對於辦刊人來說,這則消息牽動人心。
  • sci論文影響因子最高多少
    IF=前兩年文章內容引入數/前兩年文章內容收錄數,見到公式計算你應當就一目了然了。高低僅僅一個比率罷了,當然分數越高發布難度係數越高,權威性越高。最少得分是0~1分,高的到10分,乃至幾十分,投寄的情況下先向自身的文章內容評定,挑選適合的區段,提升通過率是最必須考慮到的,針對眾多創作者而言IF>1就表達引入率頗高,期刊早已具有非常的學術使用價值了,大家許多創作者發布零點幾的期刊早已很不易了,超過1能夠說十分出色了。
  • 麒麟990魯大師跑分公布 成績可觀/總得分424261分
    根據公布的情況來看,麒麟 990 總得分為 424261 分,流暢度得分為183. 97 分,成績可觀,整體與驍龍855、驍龍855 Plus相差不大。麒麟 990 魯大師跑分情況(圖源魯大師)根據魯大師的性能測評結果,麒麟 990 總得分為
  • 重磅解讀:影響因子計算方式將發生重要變革,科研評價將受多大影響?
    日前,科睿唯安發布消息稱:2021年JCR報告中關於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將發生重要變革!本文是針對此次變革迄今最詳細的解讀。 影響因子幾乎是現在一切科研論文評價的基石,因此影響因子的變革無疑將對期刊和論文的評價帶來極大的衝擊。
  • 麒麟990魯大師跑分公布 總得分424261分成績可觀
    根據公布的情況來看,麒麟990總得分為424261分,流暢度得分為183.97分,成績可觀,整體與驍龍855、驍龍855 Plus相差不大。麒麟990魯大師跑分情況(圖源魯大師)根據魯大師的性能測評結果,麒麟990總得分為424261分,排名第6,超過了98%的其他手機用戶。
  • 用戶滿意度指標權重計算方法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在計算用戶滿意度改進優先級時:在沒有權重的情況,不同指標的改進優先指數=(極大值-得分)/(極大值-極小值);在有權重的情況,不同指標的改進優化指數=權重*(極大值-得分)/(極大值-極小值)。在確定滿意度指標改進優先級時,不但考慮滿意度指標的提升空間,同時考慮指標權重(即影響力),這樣滿意度指標改進優先級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