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避險逃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在地震災害避險中,往往由於避險不當造成人員傷亡,如避險位置不當、驚慌述離中硬傷、慌亂中跳樓、擁擠出現踩踏等,地震時避險逃生非常複雜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通過總結國內外震後避險逃生的經驗和教訓,得出一些基本的行動原則和主要做法。
1、避險逃生的基本原則
冷靜判斷
冷靜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不同大小、遠近的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不同,採取避險的方法也不同。震級較大的近震一般先上下顛簸,之後左右或前後搖晃:震級越大,簸、搖晃幅度越大、時間越長;大地震發生時,有時還會有強烈的地聲、怪異的地光、難聞的氣味等現象。震級較大的遠震通常無上下,僅有長周期的左右或前後搖晃;小震一般感覺不到上下顛簸僅感覺到輕微的極短的左右或前後晃動。
因地制宜
大地震發生時,每個人所處環境不同,地震逃生避險的方式不可能千篇律,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通常選擇在不容易被掉落物砸傷的地方就近,並注意保護頭部、部、眼晴、口鼻及胸口內臟器官,避免被砸傷或毒氣煙塵的傷害。
行動果斷
在地震災害來臨之時,能否有效避險,決定於千鉤一發之際,必須行動果斷快速躲避,切不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有序撤離
地震發生過後,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要保持鎮靜,聽從指揮,快速有序撤離,避免踩踏事件發生。
2、科學合理的避險方法
震時就近躲避
有一句諺語:「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意思是說,小震發生時沒有必要驚逃戶外;大震劇烈晃動中,人體失去平衡,難以快速逃到戶外安全地帶。如果你居住的房屋是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建造的合格建築,地震剛剛發生時最容易傷害我們的是室內高處掉落的物體,如室內的天花板吊頂、燈飾窗戶玻璃、鏡框、鐘錶等。地震造成地面劇烈晃動時,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就近躲避乃為上策。
震後快速撤離
地震晃動減弱後,為避免建築物倒塌造成人員傷亡,要根據平日確認的硫散路線迅速有序撤離。在撤離的過程中,要避免擁擠踩踏,注意倒塌掉落的物品,緊張有序地撤離到事先設定的避難場所。
02
不同場所避險逃生要點
據統計,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表現為建築物垮塌砸壓、室內裝修附屬物或擺放物品掉落砸壓、外逃過程中被倒塌建築材料或高空掉落物傷、外逃過程中發生踩踏事故、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或滑坡埋壓,以及地震造成的火災、水災、有毒物質洩漏等次生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針對以上風險,提出以下避險要點。
1、室內避險要點
平房避險
大地震發生時,如果你距離門口較近,室外空曠安全,應儘量保護頭部,衝出房屋到空曠地帶;如果你距離門口較遠,應迅速躲在桌下、床下、抓緊床(桌)腿或緊挨牆根和堅固的家具旁邊蹲地,保護頭、胸等要害部位,閉目,用毛巾等捂住口鼻。
樓房避險
汶川地震後,通過對震中區附近學校的調研,對於四五層高的樓房,總結出「一樓、二樓往外跑,三樓以上向頂層跑」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汶川地震,主要因為震區建築抗震性能較好,可以延長建築垮塌時間,從地震初動到房屋垮塌大概有一至二分鐘,從而增加了逃生時間:三樓以上向頂層跑,則是便於搜救人員在房屋垮塌後實施救援,從而為埋壓人員創造生還機。
大地震發生時,如果你身處搖搖欲墜的低矮樓房中,可以借鑑汶川地震總結出的「一樓、二樓往外跑,三樓以上向頂層跑」的方法避險逃生。如果你身處高層樓房中應採用「震時就近躲避」「震後快速撤離」的方法避險逃生。遠離外牆、門窗和陽臺,選擇開間小且不宜倒塌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不易被墜落物擊砸的地方避震,躲避時要用物件或雙手護住頭部。地震晃動停止後迅速有序撤離,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千萬不要乘坐電梯。
電梯中避險
大地震發生時,如果你在電梯中,切勿驚慌、保持冷靜,迅速按下電梯操作盤上所有樓層的按鈕,電梯停止後,立即離開電梯,尋找安全避所;如果你被困在電梯裡面,可按電梯內的緊急救助按鈕或使用專用電話求助,必要時敲擊電梯求助,但不可大力錘砸,以防電梯墜落摔傷。
其它公共場所避險
大地震發生時,如果你身處車站、影劇院、體育場、商場、地鐵等人員密集場所,要就近就地躲避,伏而待定;地震過後,聽從指揮,有序撤離,切忌在撤離時驚慌失措發生踩踏,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商場或書店避險,應選擇結實的櫃檯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蹲下,保護頭部,避開玻璃門窗、避開高大不穩物品和高聳懸掛物。
體育場或影劇院避險,可蹲伏在兩排座椅中間,保護頭部和頸部,震後及時撤離。
車間避險,關閉運轉設備,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迅速躱在車床、工具機等堅固的設備旁。
學校避險,學生們在教學樓中應迅速躲避在課桌下,抓牢桌腿,抱頭、閉眼、躲在課桌或講臺旁,決不可亂跑湧向出口或跳樓。地震後有序撤離到操場,並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2、室外避險要點
戶外避險
在室外街道、操場等地時,可就近選擇安全處蹲下或趴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或高懸的危險物,不要在高樓、煙囪、高壓線、狹窄巷道、橋梁、高架橋下等高大或易倒塌的建築物等處停留,儘量遠離有毒、有害、易燃的場所。
野外避險
地震時,如果你在野外,應酌情避開危險環境。迅速離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滑坡。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於滾石、滑坡前進的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滑坡方向往山下跑;對於山崩,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儘快離開河邊、湖岸,謹防地震引起的湖水大浪或上遊堤壩決口發生洪水;離開水壩、提壩,以防垮壩;離開橋面或橋下,以防橋梁坍塌或遭遇洪水。迅速遠離海邊,以防地震海嘯或者大浪。
車輛內避險
駕車行駛中如果感覺到發生地震,要迅速避開立交橋、過街天橋、橋梁、十字路口、高速路道口、陡崖、電線桿、廣告牌等危險處速選擇空曠處靠邊停車,打開雙閃燈示警。
在行駛的公交車內,司機應及時選擇安全地點停車。乘客要抓牢扶手或座椅靠背,儘量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震後有序下車。
03
地震引發次生災害的應對方法
1、地震引發火災的主要應對方法
地震後如果遭遇火災,切不可亂跑,要保持冷靜。首先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濃煙的燻嗆。一時弄不到溼毛巾的,用浸溼的衣物等代替。如果火勢較大,環境溫度很高,可用淋溼的衣服或棉被裹住身體隔熱,並逆風匍匐逃離火場,向火勢趨向相反的方向逃生。一旦身上起火,可用在地上打滾的方法滅火。如果大火阻斷撤離路線,應撤到沒有著火的房間裡,關門並將陰溼的被單、衣物等物品將門縫封閉,防止濃煙和火焰進來,然後再發出求救信號或尋找其他生路。
2、地震引發水災的主要應對方法
地震可能會造成水庫大壩垮塌,河道決堤形成洪水造成水災;也可能在山區因山體崩塌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潰壩形成洪水,造成水災。
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臺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紮成筏逃生。
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儘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繫,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千萬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如已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儘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越生。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要迅速遠避防止觸電。
原標題:《【全國防災減災日】你知道地震發生時如何應急避險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