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碳納米彈性材料比空氣還輕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超強碳納米彈性材料比空氣還輕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記者日前從南開大學獲悉,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在碳納米材料方面研究獲得重要進展,首次獲得了一種同時具有泊松比為零和有優異彈性的材料。該成果論文在最新一期著名學術刊物《自然·通訊》上發表。

  這種材料表觀看起來就像黑色棉花或海綿一樣,密度可以比空氣還輕,反覆壓縮具有非常好的彈性。科研人員試驗發現,這種優異性能可以在極低溫(液氮溫度約零下197攝氏度)到極高溫(900攝氏度)期間都可以完全保持。同時,這一材料還具有極高的比表面和超過99.9%的孔隙率,而且壓縮比可以達到50以上,對各種液體具有超過其重量1000倍的吸附和無漏轉移能力。這種性質使其有可能用作人工生物材料,如人工肌肉和心臟、液體轉移和石油汙染清理等。

  研究人員預測,結合碳材料本身的化學和熱穩定性以及極廣的來源性,這種超強碳納米彈性材料在綠色能源(如超級電容器和鋰電電極材料)、催化(催化劑以及助催化劑材料)、吸波隱身、驅動和制動(電磁開關等)和人工生物材料(人工肌肉和人工心臟等)等方面有可能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該成果是由中、美、韓等多家科研團隊合作研究取得的,獲得了科技部、基金委等支持。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超強材料
    石墨烯斷裂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還要高200倍,同時它又有很好的彈性,拉伸幅度能達到自身尺寸的20%。作為超薄、超強、導電導熱性能優良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學家甚至預言石墨烯將「徹底改變21世紀」,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
  • 新材料 | 拉伸強度超過80GPa的超強碳納米纖維問世
    新材料 | 拉伸強度超過80GPa的超強碳納米纖維問世 發表時間:2018/5/28
  • 中國科學家造出世界最輕材料 僅相當空氣密度1/6
    ,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僅每立方釐米0.16毫克,是空氣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的材料。「氣凝膠」是半固體狀態的凝膠經乾燥、去除溶劑後的產物,外表呈固體狀,內部含有眾多孔隙,充斥著空氣,因而密度極小。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將含有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種納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溫環境下凍幹,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成功刷新了「最輕材料」的紀錄。此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是由德國科學家在2012年底製造的一種名為「石墨氣凝膠」的材料,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18毫克。
  • 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應用
    碳納米管海綿體是由相互交錯的碳納米管組成的三維結構,在複合材料以及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具有釐米量級尺寸的碳納米管海綿體已經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並且研究了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機械壓縮性能。
  • 三種比空氣還輕的材料,最後一種是國產,並且打破了世界紀錄
    全世界最輕的三種物質材料,比空氣還輕,最後一種是中國研發隨著全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很多重要的領域都迫切需要大量更好更輕的物質材料,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經過長期努力,研製出了很多性能優異的新型材料,而今天要說的這三種物質不但性能好,而且還非常的輕,可以說是全世界最輕的三種物質了。
  • 世界最輕材料,中國造(新知)
    汪曉勇攝   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製備出了一種超輕氣凝膠——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16毫克,僅是空氣密度的1/6。日前,這一進展被《自然》雜誌在「研究要聞」欄目中重點配圖評論。
  • 世界上最輕的神奇材料,比空氣還輕卻比鋼鐵還強
    氣凝膠,作為世界上最輕的固體,近年來受到眾多科學家的青睞,氣凝膠作為一種固體物質,卻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最輕氣凝膠的質量為0.16mg/立方米,為空氣密度的六分之一,比空氣還輕。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更是被入選為金氏世界紀錄。因其內部99.8%為空氣,所以它的隔熱性能也是相當的厲害。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碳納米管這一納米材料,發現於 20 世紀 90 年代,是由碳納米管以六元環形式組成的一維管狀結構納米材料,也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它的強度和韌性都非常好,其強度大於 100GPa,楊氏模量大於 1TPa。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碳納米管這一納米材料,發現於 20 世紀 90 年代,是由碳納米管以六元環形式組成的一維管狀結構納米材料,也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它的強度和韌性都非常好,其強度大於 100GPa,楊氏模量大於 1TPa。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一些極具潛力的新材料已經嶄露頭角,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氣凝膠、富勒烯、非金合金、超導材料、超材料、離子液體、3D列印材料和泡沫金屬等。當根據這些新材料自身特點和應用場景而制定發展特定的路線時,是否設想過一些新材料可集「百家」之長?今天的主人翁——三維石墨烯材料,就同時涉及到石墨烯和氣凝膠兩大新材料。
  • 碳納米管取得重大突破,超強纖維有望應用於各大科技領域
    5月16日,據清華新聞網報導,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其它纖維材料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與型號ASTMA228的高強度鋼相比,碳納米管的強度是它的270倍,彈性約為它的5倍,密度卻只有它的1/6。此外,碳納米管在電學、熱學和光學等方面也有著超越傳統導電、導熱材料的優異表現。從理論上講,碳納米管的導電效率是矽的10倍,一旦碳納米管得到廣泛應用,「矽谷」可能就真的名不副實了。
  • 最輕的材料——氣凝膠
    一定濃度的高分子溶液或溶膠,在適當條件下,粘度逐漸增大,最後失去流動性,整個體系變成一種外觀均勻,並保持一定形態的彈性半固體,這種彈性半固體稱為凝膠。果凍是最早被科學家們認識的一種凝膠,這種凝膠是被水或其他液體充滿後形成的。還有一些凝膠是被氣體充滿後構成的,這就是&34;。氣凝膠,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已入選金氏世界紀錄。
  • 盤點地表最強最輕的6種新材料
    材料創新帶來的巨大技術進步為未來世界提供了無盡的想像。 研究人員不斷開發出更強、更輕的新材料,未來交通運輸、醫療技術等各領域因此將變得更節能、更環保。 我們盤點了6種尖端材料,這些材料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輕和最強的新材料之一 。
  • 全世界最輕的三種物質材料,比空氣還輕,最後一種是中國研發
    世界上最輕的三種物質,第三種是中國研發並且打破了世界紀錄隨著全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很多重要的領域都迫切需要大量更好更輕的物質材料,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經過長期努力,研製出了很多性能優異的新型材料,而今天要說的這三種物質不但性能好
  • 首創碳納米管抗疲勞性測試系統,登上《Science》
    碳納米管同樣也有天然產出的碳晶特性,使納米碳管成為人們認知的碳原子材料,由於碳納米管中碳原子採取SP2雜化,相比SP3雜化,SP2雜化中S軌道成分比較大,使碳納米管具有高模量和高強度。對於具有理想結構的單層壁的碳納米管,其抗拉強度約800 GPa。碳納米管的結構雖然與高分子材料的結構相似,但其結構卻比高分子材料穩定得多。碳納米管是目前可製備出的具有最高比強度的材料。若將以其他工程材料為基體與碳納米管制成複合材料, 可使複合材料表現出良好的強度、彈性、抗疲勞性及各向同性,給複合材料的性能帶來極大的改善。
  • 浙大實驗室誕生超輕氣凝膠堪稱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
    該成果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輕固體材料的紀錄,彈性和吸油能力令人驚喜,被《自然》雜誌重點配圖評論。光明日報通訊員汪曉勇攝據了解,氣凝膠是入選金氏世界紀錄的最輕的一類物質,因其內部有很多孔隙,充斥著空氣,故而得名。2011年,由美國HRL實驗室、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加州理工學院合作製備的一種鎳構成的氣凝膠,密度為0.9毫克/立方釐米,創下了當時最輕的紀錄。「你看,把這種材料放在蒲公英花朵上,柔軟的絨毛幾乎沒有變形。」高超指著這張入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圖片的照片說道。
  • 【綜述】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應用多樣性
    利用在1000℃下的H2催化下合成的三種不同結構的碳材料(碳球、竹狀碳納米管、直碳納米管),可通過大氣壓力化學氣相沉積(APCVD)來改變其流量。 形成方法: 雷射蒸發石墨法:該方法是在使用金屬催化劑的情況下,用脈衝雷射轟擊石墨表面,在石墨表面[2]上製備納米級碳材料。
  •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斯科爾特科技公司實現在聚合物基體中添加碳納米顆粒製備可以自診斷監測多功能材料,研究成果發表在《複合材料結構》雜誌上。這是一個多階段項目的一部分,最終目標是創造可利用現有工業製造路線整合和生產的自感材料。隨著全世界內對聚合物複合材料性能要求逐年提高,碳納米顆粒受到了越發廣泛的關注。研究表明,少量添加這種物質,就可以讓材料機械性能大幅提高,並使其自然具備壓阻導電性。然而,碳納米顆粒的大規模生產仍受限制,需要密集的設備升級。
  • 重大突破:清華團隊首次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材料的疲勞壽命測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要想使材料長期服役,就得知道它的疲勞壽命有多久。而材料的疲勞壽命,是決定服役時間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