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應用

2021-01-21 雷蒙機

碳納米管海綿體是由相互交錯的碳納米管組成的三維結構,在複合材料以及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具有釐米量級尺寸的碳納米管海綿體已經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並且研究了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機械壓縮性能。為了深入了解碳納米管海綿體的微觀結構以及其中的碳納米管的連接情況,提出了一個簡單的理論模型來了解碳納米管的排列以及相互連接情況。可以應用此模型很好地解釋以及預測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機械性能。

「碳海綿」可任意調節形狀,彈性也很好,被壓縮80%後仍可恢復原狀。它對有機溶劑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報導的吸油力很強的材料。2011年,美國科學家合作製造了一種鎳構成的氣凝膠,密度為0.9毫克/立方釐米,是當時很輕的固體材料。把這種材料放在蒲公英花朵上,蒲公英茸毛幾乎沒變形。高超課題組這些年一直從事石墨烯宏觀材料的研發。他們用石墨烯製造出了氣凝膠——「碳海綿」。「碳海綿」每立方釐米重0.16毫克,比氦氣還要輕,約是同體積大小氫氣重量的兩倍。從當時公開的報導看,「碳海綿」是世界上很輕的固體。「碳海綿」這一特性可用來處理海上原油洩漏事件——把「碳海綿」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進來,因為有彈性,吸進的油又擠出來回收,碳海綿也可以重新使用。

另外,「碳海綿」還可能成為理想的儲能保溫材料、催化劑載體及高效複合材料,有廣闊前景。「碳海綿」可任意調節形狀,彈性也很好,被壓縮80%後仍可恢復原狀。它對有機溶劑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報導的吸油力很強的材料。現有吸油產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質量10倍左右的液體,而「碳海綿」能吸收250倍左右,高可達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

相關焦點

  • 碳納米管在太空飛行器上的應用進展
    最早是由日本電子公司(NEC)的飯島澄男(S.Iijima)博士採用電弧放電法製備C60時,在陰極處發現直徑4-30nm、長1μm的石墨管狀結構,即碳納米管,隨後在Nature上報導了這種新型碳材料。近年來,碳納米管以其優異的性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形成了碳納米管研究的熱潮。
  • 碳納米管在農業中的研究與應用
    碳納米管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碳納米管可以進入植物組織細胞,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影響植物體內物質代謝。碳納米管可以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而植物的生長發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基因的表達來調控的。因此,碳納米管可能是影響了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
  • 金百納碳納米管的優勢分析與應用
    打開APP 金百納碳納米管的優勢分析與應用 發表於 2017-12-27 11:42:52 深圳市金百納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來的碳納米管導電漿料,其型號為GCN168-40H,與同類碳納米管漿料產品相比具有金屬雜質含量低,導電性好等優點,報名角逐高工金球獎「年度創新技術/產品」的獎項。
  • 清華大學教授談碳納米管的觸控螢幕應用
    自1991年被日本科學家飯島澄男發現以來,碳納米管就以其完美的一維結構吸引了世界上眾多科學家的關注。關於碳納米管的研究迅速成為科技領域的一個熱點,並逐漸形成了製備方法研究、物理化學性質研究和應用研究等三大研究方向。
  • 《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出版
    、崔錚主編的《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圍繞「碳納米管」「印刷」和「薄膜電晶體」三個中心展開,共有九章,包括印刷電子、印刷薄膜電晶體和碳納米管電晶體發展歷程;碳納米管和印刷薄膜電晶體基礎知識;印刷半導體碳納米管墨水、導電墨水和介電墨水;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構建技術;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性能優化;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應用(如邏輯電路、可穿戴電子以及類神經元電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其他類型碳納米管電晶體和應用以及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的發展趨勢等
  • 碳納米管在觸控面板領域的應用解析
    清華大學教授談碳納米管的觸控螢幕應用  碳納米管絲線,每根線中約有一百萬根碳納米管。這條線的強度,可以做到2 GPa,鋼大概是幾百MPa的強度。  碳納米管材料的產業化進程  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於2002年5月奠基,2003年12月8日啟用,是由清華大學和富士康集團合作的一個科研機構。  「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是清華大學於2002年首先發現的創新材料。它就是從「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中,直接幹法抽取得到的薄膜。
  • 【復材資訊】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自發現碳納米管以來,關於碳納米管在二次電池方面應用研究就沒有停止過。
  • 北大科研團隊破解碳納米管應用難題
    原標題:北大科研團隊破解碳納米管應用難題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李彥教授課題組在單壁碳納米管手性可控生長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該成果日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 碳納米管國內外企業5大應用領域!
    該產品將會應用於電池和光伏系統難以應對的高溫環境以及全天候監控設備的傳感器電源。 國內方面,百應公司將碳納米管應用於氫燃料電池領域,通過與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合作開發了碳納米管電極製作技術,開發氫燃料電池膜電極。通過多層碳納米管陰極/陽極專利技術,可製備小於400平方公分的任何尺寸膜電極(空氣電極/燃料電極)。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碳納米管應用於5G技術改善軍事通信
    Carbonics,Inc.與南加州大學合作開發了一種碳納米管技術,該技術首次在射頻應用中實現了超過100GHz的速度。這一裡程碑超越了傳統的射頻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稱為RF-CMOS技術)的性能和效率,該技術在包括手機的現代消費電子產品中無處不在。
  • 碳納米管技術獲突破 全新應用領域將開啟
    據外媒消息,近日牛津大學研究團隊開闢了碳納米管(CNT)在生物醫療領域中的應用。相關人士表示,雖然這項技術處於初期試驗階段,但已展示了碳納米管在生物醫療領域中的巨大潛能,類似技術可用於增強核磁共振的成像效果,或通過碳納米管攜帶治療腫瘤癌症的放射性元素輸送進人體內。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隨著技術不斷成熟,碳納米管的新應用領域不僅僅局限於生物醫療。
  • 碳納米管與金屬納米導線成功連接
    美國羅斯塞拉(Rensselaer)工學院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找到了一種能將碳納米管和金屬導線相連接的新工藝,並用它研製出結合了碳納米管和金屬納米導線最佳特性的納米導線。
  • 碳納米管全球高校應用研究7大領域!
    近年來,國際高校在碳納米管的諸多應用領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電子領域(電晶體、傳感器等)、生物醫療領域、航空航天(研究用太空飛行器鏡片、複合材料增強體、功能材料)、軍事領域(生化防護服和地雷、爆炸物探測器)、能源領域(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熱光伏設備)以及雷射器等,其中,碳納米管在電子器件、醫療領域以及傳感器方向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
  • 碳納米管——汙水處理新神器!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研究出一種新型碳納米管可以成為下一代處理有毒淤泥以及汙水的神器。我們的生活離健康與環保更進一步了呢!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說他們研究出一種新型碳納米管可以成為下一代處理有毒淤泥以及汙水的神器。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圖 | 碳納米管的結構與應用前景碳納米管的密度只有鋼鐵的六分之一,因此它的質量非常輕,但是碳納米管單位質量上的拉伸強度,卻是鋼鐵的四百多倍, 遠超過目前人類已知的任何其他材料。由於重量輕、韌性強,因此碳納米管在製備強度遠超碳纖維的下一代超強纖維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在製備飛機骨架、飛彈、火箭以及太空飛行器等尖端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圖 | 碳納米管的結構與應用前景碳納米管的密度只有鋼鐵的六分之一由於重量輕、韌性強,因此碳納米管在製備強度遠超碳纖維的下一代超強纖維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在製備飛機骨架、飛彈、火箭以及太空飛行器等尖端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只不過,矽電晶體目前在體積和性能上逐漸面臨發展瓶頸,人們於是將更多地目光集中到碳納米管等新興材料上。碳納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種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的數層或數十層的同軸圓管,管的直徑一般為2到20納米。與頭髮絲相比,碳納米管的直徑只有它的幾萬分之一,目前公開報導的最細碳納米管直徑為0.4納米。
  • 碳納米管:個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這種通過三個彎曲型分子連接兩個石墨烯單元的方法,可直接得到納米籠狀結構,為構建封端鋸齒型碳納米管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德國應用化學》上。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時,以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而聞名於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功能化碳納米管生產出首個能在室溫下使用通信波長發射單光子的碳納米管材料。神奇材料碳納米管,為何如此受各國科學家追捧?
  • 納米線/碳納米管及電子器件測試方案
    它同時還可以作為合成物中的添加物、量子器械中的連線、場發射器和生物分子納米感應器等。碳納米管,又名巴基管,碳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典型的納米纖碳納米館的分類,如下圖所示。碳納米管的應用十分廣泛,下圖示意出碳納米管的典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