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揭曉上一期例題詳解,看看你做對了嗎?
【例一】正確答案:A

分析:
小車向右做勻加速運動,且小球與小車相對靜止,故小球受到向右的合力,對小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F合=mgtanα=ma,則小球B的加速度為gtanα,對小球A受力分析:F合=mgtan&=ma,則小球A的加速度為gtan&,由aA=aB得:gtanα=gtan&,α=&,故A正確,C錯誤;又因為輕杆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α,α=&,則此夾角>&,所以輕杆對小球的彈力在輕杆上方,故B錯誤;當小車勻速運動時,小球不受外力作用處於平衡狀態,此時,輕杆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不變,細繩與豎直方向夾角α變為0,故D錯誤;
【例二】

分析:
將物體A、B視為整體,對這一整體進行受力分析,F合=mgsinα=am,則a=gsinα。又因為A與B始終保持相對靜止,所以B的加速度也為a,此時對B進行受力分析如下:

下面我們開始新的重點——傳送帶模型。傳送帶是物理模型中的考試熱點,因為受力分析典型且在生活中常見,今天我們就對傳送帶模型做出最前面的歸納!
一、水平傳送帶
1、情景1

a. 第一階段,物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勻加速運動,此時考慮,當物體運動速度達到傳送帶速度前,位移與傳送帶長度的大小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物體在第一階段會不會掉下去;b. 第二階段,當物體速度增大到與傳送帶速度一致時,物體開始與傳送帶勻速運動;
2、情景2

這一情景先考慮物體初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的大小關係,分為以下情景:
a. 物體速度>傳送帶速度,此時在向左的摩擦力作用下,物體做勻減速運動,當速度減到與傳送帶一致時,開始做勻速運動;【注】前提是,傳送帶的長度是否允許物體做這一系列運動;b. 物體速度<傳送帶速度,物體在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下,做勻加速運動,當速度加速到與傳送帶速度一致時,開始隨傳送帶做勻速運動;【注】注意傳送帶的長度,和物體實際運動的長度;
3、情景3(特殊情況)

分析:物體受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做向右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計算出物體到達傳送帶末端的速度以及所需的位移,再判斷運動階段,分情況如上圖所示。
【特別注意】關注物體在傳送帶上的實際位移,與傳送帶的長度比較,判斷物體是否會掉落,再去判斷物體不同的運動階段。
下面舉一反三,給出傾斜狀態下的傳送帶模型,先嘗試自行分析。

【提示】相比水平方向,傾斜方向多了力的合成分解過程,其他研究思路和水平方向基本一致。
有疑問留言討論,加油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