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為己用,方為大用第4篇成年人最重要的經驗式學習方法—庫伯學習圈
這是茂林原創文章第234/500篇。
咱們前文分享了成人從經驗中學習很重要,可是很多成人在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卻很弱,我們該怎樣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呢?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知名教授,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教育家大衛庫伯,通過研究十幾名教育家的思想,提出了對歐美有深遠影響的體驗式學習理論:經驗學習圈理論,人們為了紀念他,又叫「庫伯學習圈」。
庫伯認為學習過程由具體經驗、觀察和反思、歸納和概念化、測試和行動四個階段形成的閉環。
1.具體經驗:看見經驗。
你經歷了某件事情,你遇到了某個問題,可能是成功的經歷,也可能是失敗的經驗。
2.觀察和反思:總結經驗
觀察它有哪些因素,反思它的因果關係,考慮為什麼情況會變成這樣,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3.歸納和概念化:發現規律
通過分類和歸納,成功的因素是什麼?失敗的因素是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成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失敗?哪些原因是關鍵節點?除了對這種情況有效果,對其他情況是否也有借鑑意義和指導作用呢?其中的規律是什麼?
4.測試和行動:驗證規律
用實際行動驗證這個規律適用什麼場景,不適用什麼場景。
比如,好了傷疤忘了疼,只有具體的經驗,同樣的錯誤下次還會繼續犯,同樣的坑下次還會繼續跳,只有某個經驗,沒有總結,沒有規律,也沒有行動。
舉例:小趙由於經常熬夜,把自己的身體搞垮到住院,病好後告訴自己,以後絕對不能再熬夜影響健康了,一段時間後,又開始熬夜,結果身體又出狀況了(生病住院只是小趙的經驗,而且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經驗,沒有總結,沒有規律,也沒有行動)。
比如,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是具體經驗,過河是行動,把一次成功的經驗當萬能鑰匙,以為可以打開所有鎖,結果下次遇到同類的問題,還是不會解決。
很多時候遇到的問題都是披著羊皮的狼,這次可能是綿羊,下次可能是山羊,下下次可能是藏羚羊,其實羊皮的背後是狼。只有具體的經驗和行動,中間缺少總結和規律。
舉例:小麗向自己的閨蜜哭述,發誓以後再也不找高個子、嘴巴甜的男孩子了,半年後找的男朋友個子不高、嘴巴不甜,一段時間後小麗又向自己的閨蜜哭述,說男人都不靠譜。
(找男朋友是具體的經驗,個子高低和嘴巴甜不甜是實際行動,沒有總結失敗的經驗,也沒有分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再比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一開始選擇墓地,小孟子跟著人學挖墓,孟母從墓地搬到菜市場,小孟子在菜市場和人學吆喝,孟母又從菜市場搬到學區房,結果小孟子就專心學習了。
(墓地、菜市場、學區房都是具體的經驗,小孟子和人學挖墓、學吆喝到專心學習的過程就是總結經驗和發現規律的過程,最後孟母搬到學區房,小孟子專心學習驗證了換環境是對孩子最重要的一種方法,換環境就是規律。)
因此,成人從經驗中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庫伯學習圈,由經驗(具體經驗),總結(總結經驗),規律(發現規律),行動(驗證規律)四個部分組成,每一次的行動又會變成新的經驗,如此循環四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