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開技術總監王玉祥暢談如何高效學習?這樣做事半功倍!

2021-01-08 德開大藥房

大家好,我是來自信息技術研發中心的王玉祥,今天的德開在線由我來為大家分享,我分享的主題是如何高效的學習。

德開是一個快速成長、不斷變化的企業,而當今我們又處於一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各種科技、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相信大家為了跟上時代和公司的發展腳步,都在不斷地學習、汲取知識、提升自己。但是我們已經從校園走出、沒有大把時間系統性的學習和提升、大部分人的工作又特別忙,留給自己的可支配時間本來已經很少了,那麼如何抓住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個人的成長和提升呢?

最近響應青雲(德開總裁夏語)讓大家培養高效學習能力的號召,結合自己最近的學習經驗,將我所了解到、有共鳴的一些方法和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德開在線分享會現場)

我們將學習知識的過程進行歸納和簡化,會發現其實和計算機系統對信息的處理非常類似,計算機的信息化就是人類對於信息存儲利用各類經驗理論的總結實踐,而我們學習知識也是同理:都分為信息獲取、處理存儲、融合利用三個階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細化這個過程:

我們要學習獲取知識,就要保證我們的大腦處於一個正確的打開狀態,大多人會忽略這一點,或者會覺得這是一句廢話,但是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我們有時候看書、看文章學習,結果眼裡看到內容都是自己想看到的,沒興趣、看不懂的會直接跳過,甚至會罵罵咧咧的對與自己認知不符的觀點進行批判。

其實一個人的認知狀態分成四個維度: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很多人是處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中的,這個狀態其實很可怕,因為你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處在這種無知的狀態中,以前考試做不出題目,那我就知道了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可是,現實情況是連問題都沒有了,你怎麼知道你不知道什麼呢?

你面對著百度,都不知道自己該輸入什麼...

心理學上,有一種達克效應,是一種類似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

這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你我都有可能正身在其中,這種心理聽起來是無解的,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初心

初心是禪修裡的一個概念,意為一顆初學者的心,像一個孩子一樣,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的心。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把初心這兩個字給誤讀了,以為初心是指你最初做某件事情的那個起心動念,不忘初心是不忘記最初的心願,那個不叫初心,那個叫初衷。

市場是變化無常的,你最初的想法,很可能沒過幾個月就過時了,你必須得調整,認死理是會撞南牆的。

(德開在線分享會現場)

保持初心就是保持一顆初學者的心,在變化的市場裡,永遠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不斷調整,你才能方得始終。

承認自己的無知,就是不要分辨什麼是知道的,什麼是不知道的,而是要對所有的事情都充滿好奇,讓自己回到孩子的狀態,讓自己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那是不是指什麼都能往腦子裡塞?

那你的大腦就變成垃圾場了。並且,進入大腦的東西是很難被拿出來的,被汙染了很可能就是影響終身的,你必須要有所防範,怎麼辦?

在計算機系統裡,每個帶有信息的請求會分配給相應的控制器和對應的方法去處理,而在這些處理的前前後後如果想再加一些額外的邏輯處理(比如驗證數據,拒絕惡意、無效請求等),這時候就用到了過濾器。

對於學習知識,我們也需要對知識內容進行過濾:

一、我們要區分信息與知識

信息是指一切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感覺到的都可以稱之為是信息。知識是指那些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被人們相信的概念、規律、方法論。規律是事物背後的運行法則,比如用戶需求不變,產品的供應量降低,價格就會升高,這就是規律。而方法論,就是我們俗稱的套路,是一套被驗證過的,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的,最有效率的執行流程。信息有真假,有時效,而知識有積累,有迭代,你要學習的是知識,而不是信息。二、區分經驗和規律

我們經常聽成功人士的分享,他是如何通過艱難困苦,最後創業成功的,聽得自己熱血澎湃,也想照搬模仿,結果發現他那個時候的時代背景,現在不是,他找到的那個創始團隊,自己沒有,他開發的那個產品服務,已經過時。

他們分享的內容,叫做「經驗」。

經驗,並不是規律,因為倖存者偏差,成功的經驗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樣的事情重複做一遍。

哪怕是他自己也不一定能再次成功,我們要學習的是規律,而不是經驗。

規律是什麼?

規律是能夠導致重複成功的因果關係。

具體怎麼得到呢?

我們需要先歸納,後推演:從成功經驗中推導出原因,這個過程叫做歸納法,得到原因後,一定要再推演一下,看這個原因能不能真的推出正確的結果,能不能重複2、3次成功,如果可以,才是規律。

三、區分優質知識和劣質知識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能獲取到的知識太多了,分不清楚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進而產生了信息過載的焦慮感,怎麼辦?

信息過載,真的是因為信息太多了嗎?恰恰相反,這是因為你知道的太少了!是因為你的知識量,還不足夠擁有分辨內容優劣的能力。

1 、如何獲得分辨內容優劣的能力

其實跟古董鑑賞行業非常相像,那就是見真識假,好的看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什麼是差的了。那好的東西在哪呢?如果你想學習某個領域裡的內容,那就先去找這個領域裡最出名的經典書去閱讀,可以按各類圖書榜單的排名裡去挑選,也可以找行業內的牛人去推薦,這樣找到的書你會發現來來回回說的就是那幾本,這些就是好書。

看完這些書後,再去看同行業的其他書,你突然發現,這時候你只需要看目錄和序言,就能大致判斷它是否值得閱讀了。

2 、知識從哪裡來

有兩個途徑:

第一:庫伯學習圈

剛才也有說過,經驗不能指導行動,因為經驗有很多的偶然性,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不一定能成功,別人成功了,同樣的方式自己未必可以。

只有把經驗升華成了知識、規律,才能指導我們的行動,這就是著名的庫伯學習圈,如圖所示。

通過自己的行動,形成經驗,對經驗進行反思,提煉出內在的規律,並通過這個規律驗證同樣的行動是否能夠得出樣的結果,如果可以,那這個規律就是知識。

第二:向巨人學習

通過自我實踐獲得的經驗,再把經驗提煉成知識的方式非常好,有切身的體會,有自我的案例作證,但是效率太低。

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經驗都自己經歷一遍。

你所遇到的99%的問題,前人們基本都已遇到過,並且已經將他們的經驗總結成了知識,變成了一本本圖書,你只需要拿來學習即可(結合庫伯學習圈)。

3 、知識太多記不住啊,想不起來怎麼辦

翻箱倒櫃找筆記本… 確發現不知道放哪了或者沒有帶在身邊。

用百度、谷歌、知乎嗎?

那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還摻雜著廣告,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為自己的大腦建立一個圖書館,就像我們所用的信息系統都有一個資料庫一樣。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記錄的,大腦的記憶能力很不靠譜,而在這方面計算機是強項,現在網際網路技術這麼發達。

市面上的雲筆記產品也很成熟,我們就可以利用計算機的這個能力,給你的大腦外接一個硬碟,來幫助你儲存知識,類似「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等的產品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功能都差不多。

有了類似的工具幫助我們存儲知識,我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識的存儲策略上:

首先我們日常收集、記錄的知識可能是很零散的,特別是在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看到的內容多而雜,如果不做管理,很難進行查找、加以利用。

所以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要學習的主題,來自定義設置自己的知識分類目錄。

其次,若我們想讓知識在一起形成體系,還需要將知識結構化!

4 、為什麼我們需要有結構化的知識?

同樣的要素,組成不同的結構,就會擁有不同的功能,那麼這個整體的價值就會大不相同,我們之所以感覺在網際網路上,看了很多知識,但感覺用處不大,就是因為這些知識都是碎片化的,彼此之間沒有結構。

就像我們買了一堆汽車零件回來,每一個零件看上去都很好,但是堆在一起,依然是一堆零件,而不是一輛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比較反對在網際網路上碎片化學習,更願意看書的原因,就是因為一本好書,它的知識是結構化的,學完一本書,就像裝配上了一件已經組裝好的武器,能夠解決一系列問題。

那麼,我們就不能在網際網路上學習知識了嗎?並不是,而是你需要有把零碎知識組裝起來,讓他們成為結構化知識的能力!

5 、如何把這些零碎內容,變成結構化的知識呢?

第一、我們可以,根據MECE法則自己拆解、組裝:MECE法則,是麥肯錫諮詢顧問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個思考工具,意思是對一個問題進行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分類,也常被稱為不重疊,不遺漏。

比如我們想學習一個主題,中國歷史,我們可以按「時間線:夏、商、周、秦…」+ 「空間線:中原、西域、草原、海洋…」+「主題:人文、商業、軍事等….」進行拆分,再組合,形成結構化的知識。

如果按照這樣的分組把知識填滿,那麼在未來,講到中國的任何一個事件,你都可以從當時的時間、空間、主題等不同角度,從他們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出發,綜合性的分析一件事,而不是單單對獨立事件看熱鬧式的侃大山,這就是結構化知識的力量。

(德開在線分享會現場)

第二、有些領域知識的結構化已經非常成熟了,你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比如一些經典書籍的目錄,一些領域的全局思維導圖等等,都是把這個領域裡所有的分類,和彼此之間的邏輯關係給劃分好了,我們直接拿來使用即可。

知識的結構化,還要需要建立知識的連接,新知識和舊知識連接的越多越深,知識的增長就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型的。

這方面我們也可以藉助工具來完成,許多相關產品也提供了文章間的超連結功能,我們可以很方便的從一篇文章快速跳轉至相關的延伸閱讀中去,這能幫助我們從多個角度理解同一個問題,提升看問題的全局性。

本期分享會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大家分享了從知識獲取到知識處理、存儲方面的學習技巧。

其實如何學習、獲取知識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有許許多多學習能力優秀或者知識淵博、高成就的人物,他們的學習方法不盡相同,

所以正如我前面說到的,我的出發點是儘量跳出經驗,總結規律、將自己的所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的思考和成長有一點小小的幫助,謝謝大家!

最後總結

01、保持初心: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不斷調整,你才能方得始終。

02、過濾:區分信息與知識、經驗和規律、優質知識和劣質知識。

03、獲取知識:站在巨人肩膀上,結合庫伯學習圈(行動、經驗、反思、知識/規律)。

04、擴展知識存儲:善於利用信息化工具。

05、知識的分類、結構化、連接:

MECE法則拆解、組裝。使用書籍目錄、思維導圖等簡歷知識體系。進行知識與知識間、知識與人之間的連接。本期主講人:王玉祥

相關焦點

  • 保險業協會王玉祥:保險科技助力提升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
    新冠疫情以來,保險業數位化轉型加速,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王玉祥在1月7日眾安保險「保險新基建、數字新生態」為主題的開放日上致辭表示,在國家「新基建」浪潮推動和疫情背景下,保險業掀起了數位化高潮。
  • 如何高效學習:從經典的費曼技巧到整體性學習法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費曼先生的費曼技巧學習法,就是這種以教為學的學習模式。《如何高效學習》的作者斯科特 · 揚是一位快速學習的高手,他用自己發明的整體性學習法,完成了1年時間學習4年MIT課程的「不可能任務」。本文將為你詳細介紹這套值得借鑑的整體性學習法,以及包括費曼技巧在內的學習技巧。
  • 巧用紫格尼克效應,打開心理張力,激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完成欲
    媽媽答應了,就幫她打開了火,讓她用小鬧鐘來掌握烹煮的時間,水開後就把火調小一些。就這樣,一直到粽子煮熟,都是琪琪一個人全程負責到底的。琪琪媽媽非常高興,原來不愛做家務的琪琪,沒想到這次只讓她開了個頭,她就好像上了癮,自始至終都表現得特別棒。
  • 數學家丘成桐中學開講座 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數學家丘成桐中學開講座 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2020年12月01日 14:51   來源:金羊網   參與互動
  • 是德科技測試測量領域到底有什麼實力?軟硬體怎麼樣?
    關於這個問題,是德科技最有發言權。因為它推出的每一款新品都不會讓用戶失望,除了價格幾乎無可挑剔,在測試測量領域可謂登峰造極,不斷自我超越。但是隨著技術的演進,測試測量產品只有硬體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用戶的測試需求,用戶在進行系統設計的時候需要進行大量前期仿真,對於系統仿真,軟體的作用不可替代。 當然,是德科技為了滿足用戶的仿真需求,已經推出了多種系統仿真軟體。
  • 如何快速拿高分?訊飛智能學習機高效學習更出色
    (原標題:如何快速拿高分?訊飛智能學習機高效學習更出色) 近期一則「四年級女生考試考高分回家大聲『砸門』」的視頻火爆網絡。視頻中小女孩的媽媽稱孩子每次考得好了回家後都會砸門「嘚瑟」,而這次期中考試孩子英語考了很好的成績。
  • 如何教會女孩注重細節,讓女孩學會細心地做事
    如何教會女孩注重細節,讓女孩學會細心地做事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小事組成的,就好比一臺機器是由若干個零件和無數個螺絲組成的。如果想讓機器正常地運轉,所有的大小配件一個都不能缺少,任何一個小零件的缺失和損壞,都有可能導致機器的癱瘓。
  • 凱昶德吳朝暉:從LED到VCSEL,DPC陶瓷基板的技術及應用創新
    如何解決LED行業的痛點:熱電分離?」在由LEDinside、中國LED網主辦的2018LED行情前瞻分析會上,凱昶德科技陶瓷元件事業部總監吳朝暉以「從LED到VCSEL雷射器,DPC陶瓷基板的技術及應用創新」為主題詳細剖析了能解決當前熱電分離痛點的DPC陶瓷基板技術。
  • 初中掌握高效學習方法,這樣學習分數不漲才怪!
    升入初中後,學生學習的知識容量和難度均有所提升,因此,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還應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講透「用人做事」和「做事用人」的區別:共治制3.0工作坊體驗(上)|...
    但是看了一段專欄的讀者向我表達了不滿足:大家想知道真實生活中在自己的組織裡該如何做。但問題是,很少人能夠僅僅靠閱讀文字就掌握技能,比如打籃球或者唱歌。技能是需要在高頻試錯和高效反饋中快速提升的,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是頂尖運動員也需要教練;所以對於想通過閱讀文字就知道該如何重塑組織的讀者來說,請調整/降低你的期待。
  • SP分享丨從一個普通經紀人到佛山鏈家第一批SP,他是這樣做的……
    「一開始我覺得劉威總監是我的目標(2017年劉威成為佛山鏈家年度TOP1經紀人),當我超越了這個目標,我便會繼續追逐更優秀的人。」榜樣的力量一直成為阿填的內驅力。 「從榜樣身上我學習到很多,多聽多學多做多思考。」
  • 10大高效學習法則,幫你提升對於學習的認知
    學習在現今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對於人們的作用越發重要,隨著社會進步速度的不斷加快對於我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不斷的追求高效而有趣的學習技巧和方法,但是其中的大多數還是以傳統學校教育的學習方法為主,一般人對於學習的認知還停留在枯燥、乏味、辛苦的一種勞作。
  • 如何高效實現海水淡化,從此不再「望洋興嘆」?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受到不可控因素影響,我們這個擁有68億人口的星球應該如何獲取飲用水?這個任務看起來非常艱巨,而Danfoss,一家總部位於丹麥的創新工程技術公司,業務範圍涵蓋基礎設施和食品供應,以及能源效率和環保解決方案等,憑藉其關鍵的海水淡化產品直面這一挑戰。該公司正與ADI合作,利用ADI突破性的狀態監控技術,以節能高效的方式為亟需水資源的地區提供淡水。
  • 如何高效學習?這個答案有100萬人贊同
    有的人可以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學習,而有的人卻只能不斷地玩手機、走神;同樣24小時,有的人可以做很多事,而有的人表面上很忙,卻什麼事都完不成;有的人看一遍就記住了,而有的人要不斷地複習、重複,才能記住;有的人每天只睡6個小時依然精力充沛,有的人總是犯困;高效學習永遠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與其說學習很難,不如說尋找高效學習方法的過程,很難。
  • 最年輕的音樂總監
    三個月前,他從深圳市文體旅遊局局長張合運手裡接過聘書,正式上任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出生於1980年的他,不僅成為深交32年來最年輕的一位音樂總監,也是中國一流交響樂團中最年輕的音樂總監之一。10年前,從深圳交響樂團開始職業生涯;10年後,載譽回歸深交效力——這個年輕的指揮家,在中國古典樂壇劃出了一道閃亮的弧線。
  • 如何高效學習?10天拿下線性代數的學霸告訴你
    《如何高效學習》是加拿大大學生斯科特.揚寫的一篇隨筆開始的,隨筆的內容是他對偶然觀察到的一個學習現象的細緻闡述,那就是學得好的同學總在試圖找尋知識間的關聯,而學得慢的同學卻往往只會死記硬背。要說這個作者,真算是一個學習達人,他在大學的專業是商業學,業務時間又自學了編程,參加各種演講,開設自己的博客,寫了幾本頗有影響的電子書。但最讓人震驚的是他完成的一項學習壯舉,他10天拿下了線性代數,12個月內自學完成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雖說是大神,但學習方法他卻絲毫沒保留地教給了大家,在這本書裡,他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學習方法。
  • 大疆技術總監:如何用六年成為一個全能的機器人工程師
    但機器人控制如何入門?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機器人工程師?這類的問題似乎還沒有一個最全面的答案。在機器人成為熱門話題的當下,作為大學生,要如何制定一個高效全面的機器人學習計劃呢?小編為廣大「機器人狂熱粉」推薦一篇大疆無人機智能導航技術總監楊碩的「機器人工程師學習計劃」,或許讀完本文可使機器人工程師學習事半功倍!
  • 上海財務總監CFO培訓班怎麼樣-上海交通大學
    、總經理3、稅務總監、稅務經理4、董秘、企業管理層5、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項目總監、經理研修時間學制一年,每月安排一個周末(周六、周日),集中授課兩天研修費用學費:含報名費,註冊費,教材費、教材費等等終身學習制老學員終身免費復訓
  • 《學會如何學習》:由大腦工作原理入手,概括高效學習的8個方法
    前言: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才能不被社會淘汰。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去努力學習,但就結果來說,光有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好比,有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付出了不亞於別人的汗水,但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找到高效學習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 盛會PMIO China 2018上海召開,優迅醫學暢談CTC助力精準醫療
    大會分為「細胞治療論壇」及「精準醫學論壇」兩大論壇,共設置「精準醫學前沿技術與研究成果」、 「腫瘤免疫治療與大數據」、「液體活檢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等6個專題分會場。優迅醫學腫瘤產品總監杜蓉受邀參加此次峰會,為大家帶來了精彩報告,並出席液體活檢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專場的討論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