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那時沒有強烈漢族概念,有的是華夏與戎狄的區分!

2020-12-06 小楊來說說遊戲

胡人對漢族有強烈的認同感 ?那時沒有強烈漢族概念,有的是華夏與戎狄的區分。人家難道自認為戎狄,根本就是種族屠殺和競爭,最終胡人換血成功,所以五胡後文化俗產生了巨變。瞎編個故事你就信啊,人家還編了烽火戲諸侯呢,那時候有烽火嗎?司馬遷站在旁邊聽國王講話嗎?

春秋時期諸侯已開始修築長城,長城其中一個作用就是以烽火通訊,你說呢?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明顯是假的,現代人都考證過。現代人是哪位歷史教授?文章發表於何處?引用了什麼考古資料?該觀點是否已得史學界和考古界共識?退一萬步說,烽火戲諸侯之事是假的,這又如何印證《楚世家》記載不實?他說的可能是錢穆的《國史大綱》+清華簡。蠻族就是喜歡比他們厲害文明的,當初李陵降匈奴,不知道多少胡人幾百年後都攀附是他的後人。

一方面是胡說,另一方面是宣傳,如果有人崇拜屠殺過自己族群的人,要麼實力太弱,要麼就是洗腦洗傻了,胡人無法保持自己的文化,自我閹割,漢不漢胡不胡,一個能背叛祖先的族群,忘記自己語言和文化的群體,他們會在乎攀附誰嗎,還不是蒙古人來了攀附蒙古,滿清來了攀附滿清。竟然不覺得自己自相矛盾。如果胡人換血成功、文化上不復華夏,這就很尷尬了,清晰了解這一點的你幹嘛還要罵自己祖宗。還是說,在這種世界觀下,咱們都是胡人的血,光純血統的您不是?

五胡除拓跋鮮卑這個真韃子外,劉淵也好,石勒也好,符堅也好那個不自認自己是華夏。如果真有這麼強烈的認同感,就不會互相屠殺了,人家舉個皇漢的旗號不過是想吸引點漢族炮灰,就激動得不能自己了,語言不通,俗不同,只是被奴役久了,這認同感真強烈。民族認同就忽略利益了?你在姥姥家住上20年就忘了自己姓什麼了?劉淵已經不錯了,都認自己姓劉了,你們這一屆後人不行。

誰說他們語言不通的,沒有什麼證據說明除鮮卑外其他四胡還有自己獨立完整的語言。晉朝人取名字生僻字太多了,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已亡。我一直對這個有些困惑,石勒、苻堅等人跟忽必烈、努爾哈赤還有日本的區別到底是什麼,今天算是遇到了一個新的解釋。千萬別用現代民族主義觀點代入古代歷史。問題就在這裡,如果不用現代民族主義,目前看,元清和日本沒有什麼區別。對近現代的事用現代民族主義分析,對過去的事不用現代民族主義分析,所以元清和日本的分析方式都不一樣,所以肯定還是有區別的。所以只能說?當朝事當朝算,一代天子一朝臣?這麼解釋也說得通。活在當下,往者已逝。但是這只能算是情理,我感覺如果用超越歷史局限的角度看,我們的戰爭都是最終所有國家統一的進程。估計在很久以後我們所有的戰爭只能定義為內戰了。

我覺得也不是這麼說,剛才我說的太不清楚了。我覺得單純就是思考古人為什麼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能代入當時不存在的動機。其他的史觀什麼的從這個小問題裡也衍生不出來。忽必烈他祖宗是金國的封臣,所以對金國而言是叛亂,但是對於南方宋國就是不折不扣的入侵者了。同理,老奴也是明朝土司叛亂者,但是他剃髮易服,罪不可數。不要把滿清的惡行帶入所有其他少數民族王朝。

應該是把晉朝當作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把石勒這些少數民族當作晉國人,與遼金相區別。石勒的確是晉國人啊,沒錯胡人還是最沒地位那種。當然,美國黑人反抗他依然是美國人,是內戰。英美戰爭卻絕對是外戰。石勒是晉國的統治下編戶不是附庸。就如同華裔是外國人,而維子卻是中國人一樣。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民族大融合:從華夏族到漢族,再到中華民族
    第一次大規模融合:華夏四夷融合為漢族夏商周時期的華夏大地,星羅棋布地者形態各異的民族。總的說來,有古羌、夷、苗蠻、巴蜀、百越、西南夷幾大群體。古羌又被稱為戎狄,圖騰為羊,炎黃族就是出自於古羌,分布在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地區,直到春秋時期,依然有姜氏之戎和姬姓之狄。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隋朝滅亡的原因、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起義、五代十國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2、認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的新成就。⑴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簡明扼要地概括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發展強大、衰落的歷史。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有一半的部族屬於戎狄,所以他們的戰鬥力很強悍。民風彪悍,善於戰鬥,作戰時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就像大家所說的宋代,宋初時為何實力強悍,是因為有五代十國留下來的驕兵悍將,所以那時的戰鬥力也是無法忽視的,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部隊其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在戰國的悠悠兩百多年時間中,合縱和連橫是個繞不開的話題,蘇秦本是一個投機分子,他提議六國合縱,一起攻打秦國。
  • 「大一統」:概念、範圍及其歷史影響
    二、「大一統」中國的人文範圍     「大一統」概念最初由華夏族人提出,但它並不只是指華夏族的一統,而是逐漸囊括了中國的其他民族。     在「漢人」的稱呼出現之後,又有許多其他民族活躍在中國歷史舞臺上,如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等,有的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後來他們都消失了,其中一部分融入了漢族,一部分演化為其他名稱的民族。沒有被漢族融化而獨立延續下來的民族,也與被融化掉的那部分人一樣,都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
  • 從周人到華夏:族源歷史記憶與族群自我意識
    後來,因夏代帝王忽視農業,他的兒子失了官,率領族人遷到戎狄地區。此後族人便在戎狄間轉徙流離,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從事農業。到了首領公劉在位時,他重新領導族人從事農業, 但在他之後,周人又放棄行農業足足有八代之久。到了古公亶父時,這位周人領袖才又帶領族人復行農業。定居後,他一再容忍戎狄的侵擾,不願與之戰,最後為了避戎狄而遷於岐山下的周原,百姓也追隨他遷來此地。
  • 臉上有這個特徵的人,不一定是純正漢族人,你的祖先可能被漢化了
    那時甚至有人公然向皇帝禁言,稱其偽造家譜,本就是鮮卑族的後裔卻稱自己是純正的漢族。甚至宣稱李世民僅有1/4的漢族血統。「琳聞拓跋達,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隴西之流也。」——《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但事實上,這樣的傳言實不屬實。
  • 我們為什麼被稱為華夏,淺談華夏名字的由來
    首先來看看老外的解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裡,其中關於華夏一詞,是這麼解釋的:中國和漢族的古稱,「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華夏一詞結合起來,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稱。華夏一詞最早應該是出現於《尚書·周書·武成》,書中描述: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而關於華夏一詞的由來與含義,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其中有3種說法最為典型。
  • 名門修譜:「五服」不是「五代」,亂用是會鬧笑話的!
    九族五服圖 有人認為,五服是漢族家族血緣關係的一個概念,俗稱「五代血緣」。「五服」最開始是源於服喪制度,人死後,血緣關係五代內的親屬就應當服喪。只不過現在殯葬文化也在不斷改革,喪服已經沒有區別,五服就成了專門的血緣關係概念了。 當然對此也有人並不認同,認為「五服」並非起源於喪葬文化。「五服」是源自於漢族人的家族文化,但是「五服」文化卻不止於漢族,在滿、蒙、回、苗等部分民族中也同樣存在。那麼「五服」指的是什麼?是不是就是「五代人」呢?這個概念一定不要弄錯,「五服」不等於「五代」,亂用是會鬧出笑話的。
  • 五代十國中,哪一國的皇帝最幸福?為何趙匡胤能取代後周一統江山
    導語:五代十國的歷史,大家有所耳聞,但是常常分不清楚。唐朝末年朱溫滅唐,一直到趙匡胤建立北宋的這段時間,就被稱之為五代十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五代十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五代,指的是在中國北方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分別為梁唐晉漢周。當然為了和大一統王朝做個區分,所以被稱之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十國,指的是除了中原地區以外,在地方上建立的割據政權。
  • 歷史沒有侵略,只有生存與滅亡
    從內到外,五服分別是甸服(王畿內諸侯)、侯服(王畿外諸侯),賓服(異姓諸侯)、要服(蠻夷)、荒服(戎狄)。緩緩相扣的五環,分別是:親族、遠支、其它諸侯、蠻夷、戎狄。親族必須每天負責祭禮,遠支必須每個月負責祀禮,其它諸侯諸侯必須負責一面一度的太廟祭祀,至於蠻夷每年都必須納貢,至於戎狄,一生之內至少都要來王城見一次周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制度雖然讓周王朝空前絕後的持續了八百年,但同時也是典型的作繭自縛,自困籠中。即便沒有周幽王的自己作死,只要不改變制度,周王朝漸漸發展到春秋時代,也是必然的。
  • 漢族、漢語、漢字、漢服、漢朝,這個「漢」到底是什麼意思?
    漢族之所以叫漢族,不只是源於漢朝那麼簡單,其背後隱藏的文化底蘊,才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精神內核。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部人口的91.51%。那麼,漢族為什麼叫漢族?這個「漢」字緣起何處?本意是什麼?知道答案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 漢族為什麼被稱為漢族?與這條河流有關,這裡是漢族的發源地嗎?
    漢族為什麼被稱為漢族呢?其實與漢水有關!那是不是因為漢族起源於漢水流域,才被稱為漢族呢?下面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長江是中國的第一長河,也是亞洲第一長河,長江有眾多的支流,那麼在長江之上最大的支流是哪條河流呢?是漢江!
  • 了解華夏這個名字的由來和象徵!
    人們說到華夏,或者換個說法,換成歷史上人們經常說的諸夏,這個就是當時周王朝給自己的稱呼,是為了更好的和當時圍繞在周周圍的其他的"夷蠻戎狄"這些部落區分開的。建立自己王朝的周王室想要用夏王朝的文明來自己維護自己的利益,於是對外宣稱自己想要回復夏王朝的聲譽,就開始聲稱自己,以及和自己有關的其他的各個封國叫諸夏,也就是說這個時候 的華夏或者說諸夏就是指當時的周王室和其他的諸侯國,反過來就是說,這個時期,凡是和周王室無關的其他國家,就沒有那麼高貴的身份,就會被派出在華夏之外,就只是被稱作蠻夷,這無疑是一種很鄙夷的態度。
  • 假面騎士:沒有古朗基,五代以後還會變身空我,他的旅途需要力量
    在劇情的最後,雪山之戰古朗基之王達古巴對戰究極形態的空我,雙方腰帶都碎裂了,五代險勝達古巴,最終獲取了勝利。不過,在最後的劇情當中我們知道五代雄介並沒有離開這個世界,而是繼續了自己的旅行,還在非洲給孩子們表演雜技。而空我的腰帶雖然被打碎了,可是靈石腰帶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早晚有一天可以復原的。那麼,古朗基一族被消滅之後,五代還會不會變身空我呢?答案,肯定是會的。
  • 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中華文明的起始階段(夏商周) 這份排名表直接從戰國寫起,因為那時全國範圍已經形成了很多大型城市這是早期華夏文明的兩個最早朝代,當時的活動範圍基本在現在的河南、山西、山東一帶。這裡也是中國最早的「十大城市」誕生地。到西周時期定都豐和鎬(現陝西鹹陽),政治中心一下子移至西北。一直以來學界有種聲音,周朝姬姓實則是西北遊牧民族,並非華夏族群。所以這個時候中華文明已經開始了第一次流變。直至東周平王東遷,再次回到中原地區洛陽。接下來也就開始了我們這個表格的梳理階段。
  • 沒有秦國和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統一六國嗎,華夏會是什麼樣子
    若無秦國,關中將被戎狄人佔領,成為胡人的天下,華夏與戎狄的分界線將變為函谷關,那麼除了秦國之外,華夏上有哪一個諸侯國能夠統一天下呢?單從實力來看,楚國實力最強,其疆域涵蓋了今天的湖北全部,湖南全部,陝西漢中全部,河南南部部分,江西全部,浙江全部,安徽南部部分,江蘇南部部分,以及上海、福建等地,不管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綜合實力,楚國都是最強的,按理說,它最有力量統一六國。
  • 他們是純正的漢族人,人口高達1億,說正宗漢語,雖然難懂但好聽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隨便拿出一件漢服,其中的文化內涵也是可以講上幾天幾夜,漢族在先秦時期自稱華夏民族,漢朝共歷時406年,大力發展了漢文化,因此華夏民族有了另一個稱謂: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