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有胃部不適的體驗,如胃脹氣、胃絞痛、泛酸水(胃酸)等,雖不至於要命,卻會影響人的生活、工作。針對一般人容易出現的胃部不適合和疾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丁主任給出了不同建議。
一、胃痛
胃痛偶爾發生在上腹部(心窩以下,肚臍上方)的疼痛,可能只是吃大餐,或吃進太多油膩、辛辣、產氣食物的緣故,通常會在幾個小時內消失。如果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發的疼痛,則可能持續一兩天。
自我緩解對策:
1. 暫時禁食,直到疼痛舒緩或消失。如果已經知道是胃潰瘍引起的餓痛,吃一些易消化的東西可以止痛。
2. 胃痛可服用些非處方藥暫時解決,但治標不治本。如果疼痛持續惡化,或伴隨高燒、嘔吐、解黑便等應儘快就醫。
二、胃脹氣
胃脹氣指的是氣體聚集在胃部引起的不適。常見的引發因素是:吃進過油膩或是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喝碳酸飲料,嚼口香糖,情緒壓力,邊說話邊吃飯,抽菸等。有些胃脹氣則是和乳糖不耐受或腸易激症相關,可能偶爾或經常發生,甚至一天發作好幾次。
自我緩解對策:
1. 暫時避開進食產氣食物,如豆類、洋蔥、麥片、鬆餅等。
2. 少吃高脂肪、油炸食物,這類食物會延遲胃排空。避免嚼食口香糖。
3. 吃飯細嚼慢咽,少喝會釋放二氧化碳的汽水、可樂和啤酒。
4. 舒壓,餐後散步有助於促進胃蠕動,把食物輸送到小腸。
5. 可服用含二甲基矽油(看藥物包裝說明)的藥物,有助於消除脹氣。
三、胃酸
胃酸典型的反應是反胃、吐酸水。可能的治病因素是高蛋白的食物進食過多,使體內的酸性物質積累,進而造成胃酸過多,導致燒心、反酸、胃潰瘍。吸菸喝酒也刺激胃酸分泌,降低胃腸消化功能,使胃黏膜受到傷害。
自我緩解對策:
1. 禁食和停止飲水數小時,讓胃充分休息。
2. 嘗試小口飲清淡茶、清湯、稀釋過的飲料,多次少量補充,以防脫水。
3. 慢慢嘗試低纖維食物,如蘇打餅乾、白饅頭、蒸蛋、米飯等。
4. 反酸的時候,應該避免如奶製品、咖啡因、酒精類、太油膩、重口味的食物。
如果24小時內喝任何東西就吐、嘔吐持續兩三天,甚至吐血或嘔吐物呈咖啡色,以及有極度乾渴、口乾、尿量少、無尿、脫水等症狀,應立刻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