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聲懸浮研究有重要進展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來自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的消息說,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先利用超聲波技術,將高密度金屬鎢餅浮在空中,這項成果對於研究和製備新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為了製備高質量材料,科學家要求避免材料與容器壁接觸,以儘可能避免雜質的混入。現在,西北工業大學應用物理系教授魏炳波及其合作者利用超聲波技術,把材料懸浮在空中。他們研製了一種單軸裝置,通過提高懸浮力和穩定性,在國際上首先利用超聲波將金屬鎢餅浮在空中。我國科學家還為這種研究建立了一個詳細的理論模型,其理論分析與實驗結果非常一致。美國航天航空局技術備忘錄和英國《自然》雜誌都對此給予肯定。(據央視國際網站消息)

相關焦點

  • 【封面故事】聲音的力量——液滴的聲懸浮與操控
    有辦法,那就是給水滴「穿」上一層微/納米顆粒的鎧甲,這層鎧甲具有一定的疏水性。穿上鎧甲的水滴就變成了「液體彈珠」,不但可以自由滾動,甚至還可以蹦來蹦去。整個過程不藉助任何外力,只需把液體彈珠放在聲懸浮裝置中,聲場就會把液體彈珠拉到一起並使之發生凝並。在液體彈珠內裝載不同的反應物質,利用聲懸浮使之凝並,這將會是誘發化學反應的一種新方式。
  • 通過聲懸浮技術實現飄浮
    阿貢國家實驗室嘗試使用聲懸浮技術生產更安全、更精確的藥物,以將製藥風險降至最低。製造藥品時需要無汙染的空間,因此科學家嘗試了許多創新的方法來改進相關工藝。在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曾希望能夠創建一種可以在稀薄空氣中漂浮和旋轉化學化合物的設備並予以實現。這種設備可以非常精確地控制所需的每種化學藥品的量,並將外部雜質破壞結果的風險降到最低。
  • 磁懸浮弱爆了 來看看高大上的聲懸浮
    畢竟,世界上已經有不少城市都開通了磁懸浮列車專線。這種技術所能夠帶來的好處想必很多人都已經非常清楚了。在懸浮的情況下,摩擦力會被大大的降低,從而可以使車輛的速度得到質的提升,真正意義上做到「距離不是問題。」然而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在除了磁懸浮之外,還有一種聲懸浮的技術。近期,國外的一位大神就為我們實力展示了這項技術。
  • 科學家利用聲懸浮成功控制物體三維移動
    【PConline 3D列印資訊】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已經掌握了使事物在聲懸浮空間中移動的能力,而這個不可思議的「空中通道」應該是人類利用聲波來實現如此壯舉的第一個實例。聲懸浮的研究已非新概念,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在空氣中利用聲波控制水滴上下升降並且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但也只是在一個固定軸心水平移動粒子,而且僅能上升或下降。
  • 金字塔與珊瑚堡的秘密,古人如何搬動巨石,聲懸浮技術的啟示
    人們對於聲懸浮的研究一直都在進行中。不少研究者都在嘗試用聲波去懸浮和移動微粒或液滴。以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去移動較重或較大的物體,身處21世紀的科學家也無法確定這一設想是否可行。但是一些研究已經有了成果,這些成果似乎預示著大規模的應用聲懸浮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 除了磁懸浮之外 你知不知道還有聲懸浮技術
    畢竟,世界上已經有不少城市都開通了磁懸浮列車專線。這種技術所能夠帶來的好處想必很多人都已經非常清楚了。在懸浮的情況下,摩擦力會被大大的降低,從而可以使車輛的速度得到質的提升,真正意義上做到「距離不是問題。」然而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在除了磁懸浮之外,還有一種聲懸浮的技術。近期,國外的一位大神就為我們實力展示了這項技術。
  • 聲懸浮裝置可有效維持未來人類外星基地建造
    使用聲懸浮裝置消除外星球上附著在儀器上的灰塵,將有效解決未來人類在外星球建立生活基地的困難  【搜狐科學消息】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近日,科學家研究出一種清除外星球探測儀器和太空衣上灰塵的方法,使用高聲擴音器製造出高音調噪聲,通過管道這種聲波形成足夠大的壓力,可消除附著在外星球人類探測儀器裝置和太空衣上的灰塵。
  • 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何新進展
    北京量子院成立三年來,已在全球招聘全職科研人員150餘人,組建了10餘個科研團隊,初步完成了微納加工和綜合測試兩個平臺的建設,我國在若干領域已處於國際引領位置。當前,北京的量子科技有哪些主要研究方向?薛其坤說:「主要是量子物態、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材料與器件、量子精密測量等五大研究方向。今後北京量子院還將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進一步聚焦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原創性基礎研究。」
  • 我國科學家在低溫合成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人民網大連9月1日電 近日,大連化物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陳萍研究員、郭建平博士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組創新性的提出了「雙活性中心」催化劑設計策略,並由此開發出了一系列過渡金屬與氫化鋰組成的複合催化劑體系,實現了氨的低溫催化合成。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自然-化學》期刊上。
  • 我國科學家在磁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在磁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2020-10-30 01:29:04 來源 :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合肥10月27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解放軍報】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日前發表了該成果。單參數量子精密測量是量子精密測量中最簡單的問題,近30年來國際學界對此有深入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在引力波探測等問題中進行了應用。但是,多參數量子精密測量要複雜得多,每個參數的最優測量方案一般不兼容,參數之間存在精度制衡。如何實現多參數的最優測量,是當前國際量子精密測量科研的前沿問題之一。
  • 我國研究人員解決了聲表面波器件在高頻段工作時具有較高的輸出...
    打開APP 我國研究人員解決了聲表面波器件在高頻段工作時具有較高的輸出功率的問題 發表於 2018-01-18 17:25:43
  • 巴西研發全新聲懸浮器 操作簡便更實用
    聲懸浮器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裝置,能夠利用反向聲波使一些小物件懸浮在半空中。
  • 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證券網訊 新華社12月25日消息,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我國無損檢測行業的進展與挑戰
    1.3 工程應用  在利用聲發射技術進行常壓儲罐安全評價技術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和領先成果。  沈功田領導的科研團隊針對國內外常壓金屬儲罐底板腐蝕聲發射檢測均無成熟方法和標準的現狀,研究建立了常壓金屬儲罐聲發射檢測及評價方法,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儲罐底板基於時差定位分析和基於區域定位分析的聲發射源分級方法。
  • (科技)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武漢12月25日電(記者李偉)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我國科學家取得乳腺癌研究新進展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田曉航)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領銜的「西達本胺聯合依西美坦治療激素受體(HR)陽性絕經後晚期乳腺癌的Ⅲ期臨床研究(ACE研究)」,日前在國際權威腫瘤學雜誌《柳葉刀·腫瘤學》在線發表。這項研究成果為部分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 我國海岸帶海島礁遙感研究進展及建議
    此外,海島礁作為四面環海的小塊陸地,可以作為人類開發海洋的遠涉基地和前進支點,在全球經濟向海洋發展的大背景下,其開發利用強度和速度越來越快,同樣扮演著極其重要的經濟和軍事角色。因此,監測海岸帶、海島礁對指導我國制定海洋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 科技之謎:人能懸浮在空中嗎?
    懸浮有兩種形式:利用空氣向下噴氣產生懸浮的方法叫氣懸浮,用這種方式人們已經製造出了直升飛機和氣墊船;利用磁性材料的相斥性和相吸性進行懸浮的方法叫磁懸浮。各種懸浮方法的目的是一樣的,即產生一個可以平衡地球重力的力,使物體懸浮起來。只是各種懸浮方法所採用的物理原理不一樣,從其名稱可以看出,分別採用了聲輻射力、磁場力、靜電場力、氣動力、電磁感應力、光輻射力等等。
  • 我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要進展:科學家領銜實現高性能單光子源
    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與陸朝陽、霍永恆等人領銜,和多位國內及德國、丹麥學者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一種新型理論方案,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單光子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超越經典計算機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評價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