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外媒報導,古巴豬灣的一處公路被多達上百萬隻的螃蟹給佔領了,從當時分享的照片來看,數量眾多的螃蟹正在橫穿馬路,甚至逼停了一輛正在行駛當中的汽車。
據介紹,這些螃蟹來自吉隆灘周圍的森林,它們在春雨時分成群結隊前來海灘產卵。雖然螃蟹一般被認為是最好的海鮮之一,但面對這些有著黑紅外表的傢伙,當地人卻不願下嘴,因為擔心有毒。然而在天上的禿鷲眼裡,這些螃蟹可是不可錯過的肥美大餐。
事實上,如此壯觀的螃蟹遷徙場景每年都會發生,而且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旅遊名片,不過這種出行方式著實讓人感到頭疼。
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近70%的人口將居住在大城市中,超過80%的全球生產總值將來自於城市,而移動出行是其中的一大關鍵要素。以北京為例,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Matthias Müller)預測,到2030年北京及周邊地區常住人口將達到一億三千萬。若預測成真,那北京的出行狀態估計都能媲美古巴豬灣的「螃蟹出行」了。
穆倫表示:「未來移動出行必定起步於城市和大型都市。在那裡有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最為迫切的需求和最大的轉變潛力。要實現個人移動出行的自由,我們就需要突破種種常規。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定義移動出行。」
美國社會學家和城市研究學者Fred Kent曾說過「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如果你著眼於汽車和交通,你的視野就只局限於汽車和交通;而如果著眼於人的需求和空間,那麼你的格局也隨之深化、拓展。」正如Kent所言,人類應當關注自身的需求,而不是將技術凌駕於這一需求之上。
然而,「未來移動出行」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命題,要實現這一目標絕非易事。它的實現不能依靠一家汽車生產商或者一個企業來單獨完成,還需要政策的支持,以及城市管理者、汽車行業、數字經濟、交通運輸公司等多方面的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實現。
城市並非只有一座,為了根據不同的需求精準定製未來個人移動出行方案,大眾汽車集團組成了一支由集團各部門和旗下品牌的200多位專家的研究團隊,她(他)們被大眾集團稱為「未來規劃師」。這些規劃師正在從城市體量、經濟活力、文化特質等多方面,多維度的對未來的趨勢展開研究,共同致力於面向2030年甚至更加長遠的個人移動出行發展規劃。
以北京為例,到2030年,北京將會有一億三千萬常住人口。屆時,通勤交通量將會顯著提高,這要求城市要擁有供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高速公路,以緩解道路擁堵的境況。此外,私人無人駕駛飛機也將有其用武之地,把人們帶到各自的目的地。
據穆倫透露:目前,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在多個城市開展實施了50多項合作項目:從西班牙巴塞隆納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從美國薩默維爾到中國上海。更多的方案和項目還在規劃中,目前,與漢堡的全面戰略合作項目也正在進行當中。
緣何在中國市場砸100億歐元?
穆倫在日內瓦車展前夜的大眾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放眼未來,我們著眼點於電動汽車。」。
2017年9月份,大眾集團曾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公布了電動化的路線圖「Roadmap E」,按照這個路線圖,在中國,大眾汽車的目標是到2020年銷售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達到150萬輛。
日內瓦時間2018年3月5日,穆倫表示至2022年,集團將投入超過340億歐元用於打造上述未來科技。而340億歐元中,大眾撥款100億歐元投放中國市場,用三分之一的資金來做中國的前瞻性工作(未來中心、移動出行服務),足以看到對中國的重視程度。
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從燃油車到純電動汽車這一過程中,其實是走了很長一段時間彎路的。大眾汽車集團曾經認為,從燃油車到純電動汽車之間會有一個比較長的過渡。比如說在發展純電動之前應該是混動車型的天下。但從整個國際市場而言,這一看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中國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大眾汽車這種想法顯然不太適合飛速發展的中國汽車產業。
在電動出行方面,目前中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市場都要走得更遠和更快,中國之所以能引領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背後,是國家政策層面的高度重視。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被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可以說是政策改變了路線,使得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在中國直接越過了混動車型,直接問鼎純電動汽車領域。
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至今,新能源汽車代表汽車產業未來已成共識。在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中國市場,已然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中流砥柱。根據中汽協的統計,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萬輛,其中乘用車產銷均接近60萬輛。這個規模,已佔據全球超過50%的市場份額。
面對如此巨大的新能源市場「蛋糕」,大眾汽車集團怎麼可能不動心。此次2018年日內瓦車展又恰逢全國「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這對於起步較晚的大眾汽車集團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城市之中。但我們仍將積極應對,為城市提供解決方案。我相信,攜手旗下12個品牌,我們將比其他移動出行公司擁有更大的優勢,以實現目標。但歸根結底,人是核心。通過設計人們的出行和用車習慣,我們讓自由的個人移動出行得到保障。」 穆倫最後說。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有文化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4352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huanghe@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