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石船鎮石翔村最高峰的峰頂上有一個寺廟,也就是石翔寺,修建於魏晉之後的周、秦時代。寺內「六楞碑」有記載,清乾隆年間又集資改建過。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石翔就有人居住。不知何時,一個遊方和尚來到石翔山頂,見地方很好,就不願離去,於是留下來,搭棚定居,自食其力。
後來,附近百姓得知有個和尚在山頂居住,大家紛紛捐糧,捐物,並幫助修建了一間大瓦房,供和尚修行使用。
和尚整天看似閉目養神,實則法術高深莫測。據說,他能夠呼風喚雨,推濤作浪,還能借屍還魂;他能攝人心魄,能使鬼神聽令,保民眾無病;他胸藏百萬雄獅,隨時撒豆成兵;他武功更是了得,練成了金剛不壞之身,他向石頭吹氣,就能讓石頭像鳥一樣飛翔。於是人們就把寺廟取名為石翔寺。到現在,石翔寺所在的行政村也就叫石翔村。
前清時期,人們圍繞石翔寺修建了一個佔地二十多畝的寨子,還根據以上傳說,取名慶龍寨。但知道寨名的人不多,只有看到寨門上雕的「慶龍寨」三字,才知道它名字的由來。但人們最常用的稱呼還是「石翔寺」。
寨內至今尚有和尚墓,寨門灣尚有明墓群和清朝乾隆六楞碑,寺廟雖已不見蹤影,但遺蹟還在。
慶龍寨為何命名為「慶龍寨」?原因正是因為寨裡石翔寺的和尚法術高深,各代長老既能呼風喚雨,也能驅鬼降神,還能咒人,使冒犯之人永遠不得安寧。歷來是不能被攻打的,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龍的神聖之地,不能冒犯。人們不是把龍當天子,而是把龍當成神,認為龍神在此,誰對神靈不敬,是要遭天譴、遭報應的。於是白蓮教和後來的土匪都認為這裡是不能攻打的,攻打了,定會遭到報應,所以見了這寨子都望而卻步,繞道行走。於是當地人一遇有匪人結對盜搶,就跑進寨子裡躲避,非常安全。當地人為此慶幸有龍神在寺廟裡守護寨子,於是把寨子取名為慶龍寨,並且還有了遠近聞名的「不能攻打慶龍寨」的傳說。
原標題:渝北掌故|石船鎮石翔寺與慶龍寨的傳說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